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瘤胃微生物区系及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反刍动物瘤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瘤胃微生物与宿主之间、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处于一种既协同又制约的动态平衡关系.微生物间的关系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反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和利用.笔者将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间的关系以及微生物对饲料的降解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瘤胃微生物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家畜肠道微生物群落之间、微生物与宿主之间不断相互作用,形成动物肠道内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环境。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维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营养代谢、繁殖性能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微生物-脑-肠轴是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双向调节渠道。利用代谢组学对微生物代谢物进行检测能对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数据进行补充,从而进一步揭示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该文综述了家畜肠道微生物代谢物的种类、代谢组学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以及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对家畜动物的影响等内容,有助于了解微生物代谢物与家畜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反刍动物瘤胃中存在大量微生物,这些瘤胃微生物(rumen microorganisms)是影响反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关键因素。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为研究瘤胃微生物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可研究瘤胃微生物的多样性、瘤胃微生物对宿主生理代谢的影响、瘤胃微生物和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并且还可以挖掘与代谢相关的新功能基因。笔者综述了宏基因组学技术发展背景,以及该技术在研究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方面的主要应用和不足,包括宿主及其生存环境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日粮中精粗比和饲料添加剂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瘤胃微生物中的抗生素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瘤胃微生物对反刍动物产奶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了宏基因组学技术在研究瘤胃微生物方面的应用前景,旨在为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自然界中只有极少部分微生物能够得到分离与培养,严重阻碍了对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研究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改进传统的分离与培养方法,采用新型分离与培养技术,提高微生物可培养性,大量培养自然界中存在的微生物,从而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微生物细胞的生命规律、获悉微生物群落中各种微生物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规律,对环境微生物工艺进行准确地设计、精细地调控和高效地利用.本文综述了微生物分离与培养的最新方法与技术,及其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肠道微生物与寄主的共生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寄主体内寄居着大量的共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人和动物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研究肠道微生物与寄主间的关系,对于提高人和动物的健康水平、预防疾病以及临床诊断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肠道微生物与寄主的共生关系类型、肠道微生物群系的建立、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肠道微生物的附着、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免疫及疾病治疗的影响、肠道微生物对肠道发育和能量平衡的影响、肠道微生物与寄主闻的串扰7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宠物体内栖息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群落,尤其是胃肠道微生物,简要介绍了宠物胃肠道微生物、微生物类传染病种类及微生物类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方法,为治疗药物的改进、研发与引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包括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磷及其与碳、氮、磷循环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论述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在土壤养分转化循环中的重要性,并就种植、轮作、放牧、施肥等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同时,就今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研究侧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正>1肠道微生物日粮调节的背景哺乳动物体内居住着大量的微生物,大部分微生物生存于宿主的消化道中,其细胞数量是宿主的10倍,基因数量是宿主的100倍。尽管任何一种肠道微生物都有足够的能力杀死其宿主,但是大部分共生微生物对宿主还是有益的。1.1肠道微生物的调节机制能够进入人体和动物肠道的除了微量元素、蛋白质和一些没有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外,还有大量的细菌等微生物。当细菌进入肠道后,宿主能够识别细菌,经过细菌的刺激作用,宿主的免疫系统机能得以增强。另外,宿主本身产生免疫球蛋白(IgA)、粘液和防御素,使微生物的整个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对微生物实施控制。再则,各微生物之间在肠道中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是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统称。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根据存在的不同环境分为原核微生物、空间微生物、真菌微生物、酵母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微生物个体微小,却与畜禽健康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动物正常的消化吸收与其胃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有着直接的联系,而胃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宿主胃肠道环境和宿主所处的外界环境密切相关,形成统一的整体.论文就猪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和分布、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作用、影响猪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因素、动物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研究手段及猪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调控等五个方面进行综述,对进一步研究猪...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特定空间中的分布、组成、生理生化特征、功能、彼此间的关系及它们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微生物系统及其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开放系统统称为微生物生态系统.动物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种群,其中肠道是最大的菌库,这些微生物种群与动物肠道一起组成了在结构与功能上特异的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是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由于研究技术的局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微生物的功能和代谢机理了解还很少。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对环境样品中许多不可培养的微生物的研究成为了可能。文章就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概念以及在微生物生态研究中所用到的主要技术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农用微生物菌肥在桑树上施用的效果和对家蚕的安全性,筛选适于桑树生长且对家蚕安全的微生物肥料,对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料等3种微生物肥料进行了对比试验,通过对桑树种子萌发、桑苗长势、桑树剪伐以及桑树安全性等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同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上述3种微生物肥料在桑树上的施用效果,并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其对家蚕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这3种微生物肥料对提高桑树种子的萌发率、促进桑苗生长发育、增强剪伐桑树复壮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好效果;供试微生物肥料均对桑树生长无害,但复合微生物肥料在使用过程中应控制好使用浓度;田间试验中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料均能促进桑树生长,桑树产叶量与未施肥比较分别增加8.70%、5.80%和12.86%,以复合微生物肥料作用效果最好;施用3种微生物肥料的桑叶均对家蚕饲养安全或有益,综合家蚕的发育经过、生命力和茧质成绩,3种微生物肥料对家蚕的有益性效果大小依次为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  相似文献   

14.
抗微生物药物在保障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微生物耐药性问题,动物源微生物耐药性监测是应对微生物耐药性风险的重要防控策略。在“同一健康体系”工作框架下,中国和美国积极进行动物源微生物耐药性监测。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中美动物源微生物耐药性系统的监测设计、监测对象和监测数据应用情况,结合我国畜牧兽医行业现状,立足我国动物源微生物耐药性监测客观需求,旨在为我国动物源微生物耐药性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减压浓缩和微生物培养技术对牛沼液进行处理后制取微生物沼肥。研究表明:控制浓缩温度为60℃,压力为90 kpa时为最佳浓缩条件;微生物沼肥制取时,沼液、红糖和微生物培养基的投配比例为89%,5%和6%;通过减压浓缩和微生物培养后制取的微生物沼肥可以达到《农用微生物菌剂》(GB 20287-2006)中的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肥料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导致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制品,是无公害饲料作物生产中使用的肥料。微生物肥料是活体肥料,主要是靠其含有的大量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完成。只有当这些有益微生物处于旺盛的繁殖和新陈代谢的情况下,物质转化和有益代谢产物才能不断形成。因此,微生物肥  相似文献   

17.
王海涛 《猪业科学》2011,28(2):24-25
猪的肠道系统内大约含有1014个微生物.大概有800种不同类型的微生物构成了复杂的肠道生态系统.栖居在肠道中的大多数微生物是无害的,不会使猪发生疾病.就肠道中整体微生物种类来说,只有少量的微生物才会使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并引起疾病的发生.就健康猪只而言,肠道的平衡是建立在微生物之间持续竞争的基础上的;在肠道的内部,微生物之间争夺自己的领地和营养.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微生物冷冻干燥保藏方法的原理,探讨了影响微生物冷冻干燥保藏的因素,并就冻干微生物样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以期为提高微生物冷冻干燥保藏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猪的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营养代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道中栖息着数量庞大复杂多样的微生物菌群,肠道微生物在宿主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影响着饲料消化、营养物质吸收和能量供应,又调控着宿主正常生理功能及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动物胃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还是感应器官,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感应可以通过脑肠轴调节机体生理活动.肠道微生物还能代谢蛋白质产生宿主细胞不能合成的肽类物质,并通过小肠上皮的肽类转运系统影响机体代谢,因此可能存在微生物-肠道-大脑轴.肠道微生物还可以与机体形成宿主-微生物代谢轴,对动物机体营养物质代谢和免疫稳态起重要作用.饲粮对宿主代谢的改变,常伴随有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变化,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可能通过微生物-肠道-大脑轴以及宿主-微生物代谢轴调节宿主很多生理过程,进而影响机体整体代谢.本文概述了猪肠道微生物区系与宿主肠道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以加深关于肠道微生物对机体代谢贡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昆虫肠道微生物功能及家蚕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虫肠道是一种特殊的微生物生长环境 ,肠道有益微生物生长会给宿主带来各种利好 ,在营养、防护方面对宿主产生积极影响.和哺乳动物相比 ,大部分昆虫肠道微生物种类较少 ,但一些昆虫肠道会寄生大量的特定的微生物.昆虫消化道形态、理化环境差异极大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种群结构.蚕桑研究人员对不同食物、饲养环境及逆境下家蚕肠道微生物也有研究 ,并在肠道微生物营养补充、抗病防护功能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表明有益微生物在提高食物转化效率和病害防控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