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铜对体外仔猪软骨细胞增殖和自分泌IGF-Ⅰ、IGFBP3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外分离、培养仔猪关节软骨细胞,然后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7.8、15.6、31.2、62.5μmol/L铜.结果表明,软骨细胞在4种浓度的铜中可存活并增殖,而且能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的分泌量.但随铜浓度的增加,其存活率、增殖率、3H-TdR掺入率及IGF-Ⅰ、IGFBP3的分泌量有明显的差异.且以培养液中添加31.2μmol/L铜对软骨细胞的增殖作用最强,增殖率、3H-TdR掺入数、IGF-Ⅰ、IGFBP3的分泌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31.2μmol/L铜浓度是促进体外软骨细胞增殖和自分泌IGF-Ⅰ、IGFBP3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探讨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调控乳蛋白合成的关键激酶及调节因子mRNA表达量的影响。试验对纯化后的荷斯坦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进行4种处理,对照组采用无血清生长培养基,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添加GH(100 ng/mL)、IGF-Ⅰ(100 ng/mL)和GH(100 ng/mL)+IGF-Ⅰ(100 ng/mL)。培养24 h后,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法测定κ-酪蛋白基因以及调控乳蛋白合成的关键激酶及调节因子的mRNA表达量,并测定生长激素受体(GH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可以表达GHR和IGF-ⅠRmRNA,各试验组均能显著提高κ-酪蛋白(CSN3)mRNA表达量(P<0.05),但未发现GH和IGF-Ⅰ复合存在累积效应;与对照组相比,GH组有提高E74-样转录因子5(ELF5)mRNA表达量的趋势(P<0.10),而IGF-Ⅰ组显著提高了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核糖体蛋白S6激酶1(rpS6K1)mRNA表达量(P<0.05),GH+IGF-Ⅰ组未呈现加强作用。结果提示,GH和IGF-Ⅰ可能单独通过影响调控乳蛋白合成的关键激酶及调节因子mRNA表达来调节κ-酪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和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条件下,诱导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过程中瘤胃上皮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的变化。选用12只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试验分4期进行,每期15 d,依次饲喂NFC/NDF分别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饲粮,以逐渐增加饲粮精料的方式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并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法对瘤胃上皮细胞中IGF-Ⅰ及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饲粮NFC/NDF的升高,IGF-Ⅰ及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Ⅱ期、Ⅲ期和Ⅳ期IGF-Ⅰ的基因表达量分别是Ⅰ期的1.70、2.71和9.61倍,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分别是Ⅰ期的1.88、3.09和10.19倍。饲粮NFC/NDF为2.58(即SARA期)时,与Ⅰ期相比,IGF-Ⅰ和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均出现极显著增加(P<0.01)。结果提示,以提高饲粮NFC/NDF的方法逐渐诱导SARA,IGF-Ⅰ及IGF-ⅠR的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SARA发生后,它们的表达量有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Ⅰ)对奶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植入前胚胎发育的影响,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和胚胎体外培养(IVC)期间添加不同浓度(0、20、40、60、80 ng/m L)的IGF-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IVM培养液中添加60、80 ng/m L IGF-Ⅰ显著提高了卵母细胞的成熟率(75.8%、76.2%vs.62.1%);IVM和IVC培养液中添加60、80 ng/mL IGF-Ⅰ显著提高了卵裂率(59.2%、61.5%vs.40.2%)和囊胚率(28.1%、27.6%vs.18.3%)并显著降低了囊胚内ROS水平(55.2、57.1 vs.79.8)。与对照组相比,IVM和IVC培养液中添加40 ng/mL IGF-Ⅰ提高了囊胚IGFBP2基因的表达;IVM和IVC培养液中添加IGF-Ⅰ没有改变IGFBP3基因表达;IVM和IVC培养液中添加60、80 ng/mL IGF-Ⅰ提高了囊胚IGFBP6基因表达(0.36、0.39 vs.0.23)。结果提示,在IVM和IVC培养液中添加适量浓度的IGF-Ⅰ可降低胚胎内ROS水平,增加胚胎细胞内IGFBP6基因表达,提高胚胎的早期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乳脂和乳蛋白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三代乳腺上皮细胞进行培养,试验组添加浓度分别为25,50,75μg/m L的IGF-Ⅰ,对照组仅添加与试验组等体积的完全培养基,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乳用三酰甘油的表达量,用Western-blot法测定培养12,24,48,72小时时的细胞乳蛋白中α-酪蛋白和κ-酪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添加25μg/m L IGF-Ⅰ的试验Ⅰ组,细胞乳脂表达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试验组(P0. 01);试验组乳蛋白的表达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或P0. 01)。说明IGF-Ⅰ对BMECs乳脂和乳蛋白的表达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研究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及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GH/IGF-Ⅰ)轴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12只3月龄东北细毛羊与德国肉用美利奴羊杂交一代育肥羊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组羊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1和试验组2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500和800 mg/kg的GSH,试验期为60 d.测定谷胱甘肽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和血清中GH和IGF-Ⅰ浓度及组织中IGF-Ⅰ 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GSH显著提高了试验组育肥羊的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试验组育肥羊的料重比(P<0.05),但对育肥羊的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20、40和60 d时,试验组育肥羊血清中的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羊肝脏和背最长肌中IGF-ⅠmRNA的表达量有所提高,当GSH添加量达到800 mg/kg时,育肥羊背最长肌中IGF-Ⅰ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本试验初步得出,日粮中添加GSH促进了肝脏IGF-Ⅰ的分泌,提高了肌肉中IGF-Ⅰ mRNA的表达量,提高血清中GH与IGF-Ⅰ浓度,从而促进了育肥羊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动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是一种与胰岛素原高度同源的生长调节激素,既有胰岛素样代谢作用,又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增殖调控因子。IGF-Ⅰ依赖生长激素(GH),通过GH-IGF-Ⅰ轴对胚胎及出生后机体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s-Ⅰ)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家族成员之一,是生长激素发挥促生长作用的主要介导因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家禽IGF-Ⅰ基因的结构、IGF-Ⅰ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IGF-Ⅰ与体重体型、屠宰性能、产蛋性能相关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家禽IGF-Ⅰ基因与经济性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畜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基因在位置、结构及多态性上的研究进展,并初步探讨了IGF-Ⅰ基因与经济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0、1、10和100 ng/m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处理后的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和脂肪合成相关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IGF-Ⅰ对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IGF-Ⅰ受体基因(IGFIR)、IGF-Ⅰ结合蛋白-3基因(IGFBP3)、α-s1-酪蛋白基因(CSN1S1)和κ-酪蛋白基因(CSN3)mRNA的相对表达丰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IGF-Ⅰ添加浓度的增加,β-酪蛋白基因(CSN2)、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ACACA)、脂肪酸合成酶基因(FASN)和脂肪酸结合蛋白-3基因(FABP3)mRNA的相对表达丰度显著上调(P<0.05)。提示,IGF-Ⅰ作为一种重要细胞因子参与调节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和乳脂肪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医学报》2017,(8):1549-1552
以梅花鹿茸角为研究对象,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鹿茸软骨细胞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表达的影响。分离培养鹿茸软骨细胞,分别添加IGF-1重组蛋白、IGF-1受体抑制剂(PQ401)和IGF-1重组蛋白,同时构建IGF-1过表达载体并合成siRNA,转染鹿茸软骨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软骨细胞去分化标志分子ColⅠ表达的变化。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添加IGF-1重组蛋白后,随着时间的增加,ColⅠmRNA在鹿茸软骨细胞中的表达量逐渐下降,添加PQ401后,IGF-1抑制ColⅠmRNA表达的作用减弱;转染IGF-1过表达载体后,ColⅠmRNA在鹿茸软骨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而转染IGF-1siRNA后其表达量则显著升高。结果表明,IGF-1可能在鹿茸软骨细胞去分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信号转导分子AKT-1、mTOR对于乳腺上皮细胞中乳蛋白的转录和翻译至关重要,胰岛素、地塞米松和催乳素组成的催乳复合物(DIP)是包括AKT-1/mTOR在内的多种泌乳信号途径激活的必要条件。采用qRT-R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不同培养时间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AKT-1、mTOR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DIP培养条件下,AKT-1和mTOR表达量均上升。添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后进一步促进了AKT-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同时,mTOR 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也增加,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DIP存在时,IGF-Ⅰ上调AKT-1和mTOR的表达,增强了AKT/mTOR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生长轴是动物体内下丘脑-垂体-靶器官一系列激素及其受体所组成的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提高生长轴中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促进增重、提高饲料转化率和改善肉品质,是畜禽生长调控的一种新途径。GH通过IGF-Ⅰ介导调节动物生长和细胞分化等,文章综述了GH/IGF-Ⅰ轴的组成、功能,以及GH调控IGF-Ⅰ表达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14.
选择21日龄断奶长白仔猪37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分别施以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础日粮、自然哺乳处理,表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剂量均为17.86μg/d。试验自断奶之日起,试验期14d。试验结果表明,第1周EGF组和IGF-Ⅰ组日增重均低于其他两组第2周EGF组日增重高于其他3组,IGF-Ⅰ组低于其他3组;整个试验期EGF组日增重高于基础日粮组,低于自然哺乳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第1周自然哺乳组的料重比均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5),第2周EGF组的料重比均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0.05),整个试验期EGF组和自然哺乳组的料重比接近,优于其他两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探讨日粮精氨酸水平对断奶~2月龄生长肉兔氮代谢和肝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Ⅰ)基因表达的影响.选用断奶肉兔100只,随机分成5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精氨酸(0、0.2%、0.4%、0.6%和0.8%),预试期7d,正试期23 d.结果表明:日粮中不同水平精氨酸对生长肉兔的尿氮水平影响显著(P值为0.016 7),各添加组的尿氮含量显著低于不添加组(P<0.05),日粮不同水平精氨酸对其它氮代谢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SYBR Green Ⅰ荧光染料法对家兔肝脏细胞中IGF-Ⅰ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了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日粮不同精氨酸水平显著影响肝脏IGF-Ⅰ mRNA表达量(P值为0.018 2),并且添加精氨酸组IGF-Ⅰ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不添加组 (P<0.05),各添加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讨无血清条件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和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共培养对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表达的影响,将UC-MSCs和BMECs按1:2直接共培养,对比单纯培养的两种细胞,48 h时利用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IGF-Ⅰ浓度水平,再利用Transwell小室将两种细胞分离培养,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各组细胞IGF-ⅠR、IGF-Ⅰ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共培养中IGF-Ⅰ浓度显著高于UC-MSCs组(P < 0.05),极显著高于BMECs组(P < 0.01);UC-MSCs/BMECs、BMECs/UC-MSCs组IGF-Ⅰ mRNA表达值均极显著高于单纯培养组(P < 0.01),BMECs/UC-MSCs组显著高于UC-MSCs/BMECs组(P < 0.05);UC-MSCs/BMECs、BMECs/UC-MSCs组IGF-ⅠR mRNA表达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单纯培养组(P < 0.05;P < 0.01),BMECs/UC-MSCs组较UC-MSCs/BMECs组差异显著(P < 0.05)。综上,体外无血清培养条件下,UC-MSCs和BMECs共培养可显著提高IGF-ⅠR及IGF-Ⅰ mRNA表达,IGF-Ⅰ浓度水平和IGF-ⅠR mRNA的表达具有一致性,IGF-Ⅰ主要存在于UC-MSCs中。  相似文献   

17.
前体脂肪细胞是定向的干细胞系,其增殖与分化受诸多因素影响,调控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意味着可能成功控制脂肪发育。本文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前体脂肪细胞,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处理,用细胞计数、生长曲线绘制、细胞倍增时间测定以及MTT比色的方法研究IGF-Ⅰ对大鼠前体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探索控制脂肪发育的可能途径。结果表明:IGF-Ⅰ可以显著促进大鼠前体脂肪细胞增殖,缩短倍增时间。IGF-Ⅰ浓度80ng/mL为适宜浓度,倍增时间由67.49h下降到44.24h。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是生长激素促生长作用的主要介导因子。通过对IGF-Ⅰ的阐述,揭示了其在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IGF-Ⅰ对宫内发育迟缓(IUGR)猪胸腺T淋巴细胞分化的促进作用及Notch通路的调控作用,本实验在新生IUGR仔猪胸腺细胞培养体系中添加浓度为0、10、50、100 ng/mL的IGF-Ⅰ,以完全培养基培养的正常仔猪和IUGR仔猪胸腺T细胞分别作为正、负对照组。结果表明:培养第1天,IGF-Ⅰ处理组CD4~+和CD8~+T细胞比例均比正、负对照组高(P0.05);培养第3天,IGF-Ⅰ10 ng/mL组CD4~+T细胞比例最高,且正对照组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但对于CD8~+T细胞来说,IGF-Ⅰ100 ng/mL组最高;培养第5天,正对照组CD4~+、CD8~+T细胞比例都最高,但50 ng/mL IGF-Ⅰ组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在培养全期,IGF-Ⅰ处理组Delta-like1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在第1天,IGF-Ⅰ10、50 ng/mL组Delta-like1 mRNA表达量低于正对照组(P0.05),然而,第3、5天则高于正对照组(P0.05)。Delta-like4和Notch2 mRNA的表达趋势与Delta-like1 mRNA的相似。本试验结果证明,IGF-Ⅰ能不同程度地改善IUGR猪T细胞的发育,促进CD4~+和CD8~+T细胞的转化与增殖,最佳剂量为IGF-Ⅰ10 ng/mL,培养时间不能超过3 d。IGF-Ⅰ可通过调控Delta-like4、Delta-like1和Notch2的基因表达来双阳性T细胞分化为CD4~+和CD8~+T细胞。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基因的表达产物对猪肌肉的生长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以IGF-Ⅰ基因作为撒坝猪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运用PCR-RFLP技术对其HhaⅠ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IGF-Ⅰ基因的多态性与12个阶段体重、日增重和体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撒坝猪IGF-Ⅰ基因的多态性较为丰富,产生AA、AB和BB 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473、0.5149、0.1378,等位基因A和B的频率分别是0.6048、0.3952,且该基因座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撒坝猪IGF-Ⅰ基因的遗传变异对其生长性状有着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1),其中,不同阶段体重和日增重的增效基因型为AB基因型,180日龄体尺性状的增效基因型多为BB基因型(部分性状表现为AB基因型最高)。结合前人的研究,初步推断IGF-Ⅰ基因可能是影响猪生长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一个与影响猪生长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quantiative trait locus, QTL)连锁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