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川棉243产量构成规律及高产栽培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川棉243产量构成及高产栽培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密度、铃数、铃重和衣分与产量密切相关,是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其中铃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密度、铃重、衣分;铃数与果枝、果节和结铃率相关密切,其中结铃率对铃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果节、果枝。  相似文献   

2.
杂交棉与常规棉在江苏区试中的产量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1996~2006年期间江苏省杂交棉及常规棉区域试验资料,采用通径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杂交棉与常规棉在皮棉产量表现、产量构成因素的贡献率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棉的皮棉产量、单株结铃数、铃重均显著高于常规棉,衣分显著低于常规棉。杂交棉与常规棉产量构成因素对皮棉产量的贡献率顺序均为株铃数〉铃重〉衣分,但杂交棉各产量构成因素与皮棉产量的关系更密切,单株结铃数、铃重和衣分之间的偏相关关系也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土壤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及棉铃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膜下滴灌不同类型土壤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及棉铃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各因素与皮棉产量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且子棉与皮棉、铃数,皮棉与衣分、子数、地上干重、铃重,子数与地上干重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壤土结铃能力最强,其次为粘土,单株成铃最少的是沙土地。从棉花不同果枝结铃的空间分布看,中部果枝结铃数高于棉株下部和上部,其中以壤土最高。不同类型土壤的棉田应进一步提高棉铃中部果枝成铃率,以提高棉花的品质;并进一步挖掘上部铃和外围铃的潜力,以提高棉花的产量。沙土地,应充分提高棉株的上部成铃率。  相似文献   

4.
转双价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中棉所 41 ,2 0 0 2年在周口地区大面积示范 ,表现出高产、抗病、抗虫性好、品质优良等特性。1特征特性中棉所 41生育期 1 32天左右 ,出苗好 ,棉苗抗低温水渍性好 ,苗病极少 ,苗期生长势强 ,容易达到苗全苗壮。株型松紧适度 ,叶片大小中等 ,叶色中绿 ,中下部透光性能好 ,光合能力强 ,结铃性好 ,一般单株结铃 1 6.5个 ,最多结铃 42个以上 ,铃大 ,铃重 5 .2 g,铃壳薄 ,铃嘴尖 ,吐絮畅 ,纤维洁白有丝光 ,衣分 40 .1 %,子指 1 1 .5 g,吐絮早而集中 ,霜前花 90 %以上。后期长势一般。2抗虫性中棉所 41高抗棉铃虫 ,二代棉铃…  相似文献   

5.
研究棉花品种产量与相关性状的关系及演变规律,为棉花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统计了2011―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50个黄河流域春棉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表现,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棉花品种株高、籽指和平均籽棉单产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分别增长0.13 cm、0.12 g和63.17 kg·hm-2。相关分析表明,衣分、株高、第一果枝节位、单株结铃数、铃重、生育期和籽指均与籽棉单产呈正相关,其中单株结铃数、铃重和籽指与籽棉单产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衣分、单株结铃数、铃重和籽指对籽棉单产均具有直接的正向效应,对籽棉单产的直接贡献表现为单株结铃数>籽指>衣分>铃重,衣分和铃重的直接作用系数较小;生育期通过株高对籽棉单产产生的间接负向效应最大。综合分析认为,此阶段黄河流域春棉品种籽棉单产提高的关键因素是籽指,单株结铃数的提高是棉花品种改良的重要方向。针对棉花的生育习性和黄河流域棉区环境条件,选育衣分40%左右、株高100 cm左右、第一果枝节位7左右、单株结铃18个左右、铃重6 g左右、生育期119 d左右...  相似文献   

6.
沿江棉区棉花高产群体棉株成铃变化规律初探管信山,张丽华(江苏如东县农业局226400)棉株成铃分布的一般规律,与单株结铃数和铃重关系较为密切,随着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单株成铃规律也有其特定的变化.本文根据高产棉田成熟期120株棉花株式图调查资料,通...  相似文献   

7.
超鸡脚叶棉花资源育种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超鸡脚叶棉长资源的衣分、铃重、单株结铃数、纤维品质等主要农艺性状的育种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鸡脚叶棉花资源利用价值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特璞棉116于2022年通过西北内陆棉区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在西北内陆早熟棉区春播生育期123 d,株型较紧凑,株高76.5 cm,单株结铃6.5个,铃重5.6 g,衣分42.7%,籽指10.4 g;在2021年西北内陆早熟常规棉花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469.2 kg、202.7 kg和187.0 kg。对特璞棉116的选育过程、产量、纤维品质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抗虫棉与常规棉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不同来源的转基因抗虫棉与国内常规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抗虫棉的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的变异幅度小于常规棉 ,果枝数、果节数、单株结铃数高于常规棉 ,而铃重、衣分、株高则低于常规棉 ,脱落数及脱落率高于常规棉 ,而结铃数的增加难以弥补衣分的降低 ,从而使抗虫棉虽有较高的子棉产量 ,但其皮棉产量却低于常规棉 ,减幅为4.2 8%。  相似文献   

10.
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稀植条件下(4.8万株·hm-2),与轮回亲本中棉所16相比,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内围铃和下位铃比例较高,单株和单位面积的结铃数变化不大,但由于中棉所30的果节数减少,其单株成铃率增加。中棉所30下位铃的铃重略高于中棉所16,但上位铃和外围铃的铃重下降,全株平均铃重显著低于中棉所16。因此,中棉所30的子棉产量显著降低,而由于该品种的衣分大幅度提高,其皮棉产量与中棉所16持平。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促源保库”是进一步提高Bt棉中棉所30产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比较分析了鄂棉系列品种在安徽沿江棉区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鄂棉系列品种平均子、皮棉产量均高于皖棉系列品种,其中皮棉增产12.95%,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鄂系品种平均单株结铃数显著低于皖系品种,而铃重和衣分极显著高于皖系品种;鄂系品种株型偏高大、松散;鄂系品种纤维长度和强度平均值均低于皖系品种,纤维品质综合评价比皖系品种低1个级别.鄂棉系列品种在安徽沿江棉区表现出产量高、铃大、衣分高、品质一般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冈棉9号于2021年12月31日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是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棉品种,适于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种植。冈棉9号在2018―2019年长江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中主要表现:生育期124 d,株型松散,株高124.8 cm,Ⅲ式果枝,单株结铃30.5个,铃重5.7 g,衣分40.95%,籽指11.4 g;2年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GK39增加7.6%、5.6%和5.7%,纤维品质达到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Ⅱ级品种要求;抗棉铃虫,耐枯萎病和黄萎病。介绍了冈棉9号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水平、纤维品质和抗病性、抗虫性及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Bt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棉花产量、纤维品质和抗虫性状等六个方面比较系统地阐明了 Bt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这些效应具体表现为 :结铃性、纤维比强度和抗虫性提高 ;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棉铃长度、棉铃体积、棉铃经济系数、铃重、衣分、纤维长度和麦克隆值下降。 Bt基因导入引起的结铃性增强效应与铃重、衣分减弱效应相平衡 ,使转 Bt基因棉GK- 1 2与受体品种泗棉 3号的皮棉产量持平。同时棉铃外形由圆锥形突变为卵圆形 ,铃柄长度大幅度增加。 GK- 1 2与泗棉 3号的杂种一代在植株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和棉铃经济性状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其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基础来源于生态型和选择方向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棉花开心株型成铃时空分布及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棉花开心株型栽培,以叶枝结铃为主,皮棉产量达到1875~2250kg/hm2。其单铃重的时间变化特点,呈现两个高峰期,第一铃重高峰期在7月16~25日,第二铃重高峰期为8月6~15日,两个高峰期内所结棉铃的平均铃重分别比整株单铃重高18.8%和12.7%;主茎4个果枝开花成铃高峰,处在第一铃重高峰期,4个叶枝开花结铃高峰集中在第二铃重高峰,整株棉花在8月15日前开花的果节数达88%以上,在稀植(3.75万株/hm2)条件下,内围果节比重增大,1~2果节占果节的80%以上,实现棉花在最佳结铃时间和空间多结优质铃。其株型调控关键技术是,宽垄稀植,留叶枝,早摘心。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豫棉15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的特征特性;豫棉15的高产基础主要在于其叶面积系数高、净光合速率大、干物质积累快、结铃性强,铃大且衣分高。  相似文献   

16.
以海岛棉品种新海 21 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其棉铃主要经济性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棉铃在植株上的着生位置不同,其相应的经济性状也存在同株差异.主位铃优于次位铃,在纵向分布中除衣分、马克隆值外的经济性状均具有中段优势,其中 8~15 节是构成棉花单株产量的主体部分,单铃重高、衣分高,同时纤维品质优良.第 9~15 节主位铃铃期明显缩短,且具有集中吐絮的优点.棉铃经济性状空间分布的聚类及比较的结果是,8~13 节>2~7 节>14~18 节.第8~10节为经济性状敏感部位,此部位棉铃的发育时期为高产栽培关键时期.作为育种选单株时要注重此部位铃的选择,确保高产与优质.  相似文献   

17.
开棉5号系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集高产、抗病、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杂交棉新品种。该品种是用丰产稳产性好,植株生长健壮的开16—1作母本,与具有抗病性强,衣分高的HR32作父本进行杂交,组合编号为9805,2001一2002年参加河南省棉花区域试验,2002年同时参加河南省棉花生产试验,2003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开棉5号植株塔形,较松散,株高102.5cm,生育期132天,第一果枝节位6.6节,果枝数15.5个,单株成铃23.23个,铃重5.7g,衣分41.0%,子指10.3g,不孕子率6.9%,生长势强,结铃集中,结铃性强,纤维色泽好,适宜…  相似文献   

18.
1982年对棉花进行喷施亚硫酸氢钠试验。其结果,喷施后能促进棉株生长,总果节明显增加,结铃数、铃重也略有增加,衣分和绒长无明显变化,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
赣棉杂1号在武宁县示范种植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业林  杨磊 《江西棉花》2008,30(1):51-52
赣棉杂1号系江西省棉花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杂交棉品种,2004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为江西省棉花生产主要示范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30 d左右,中熟,植株中等偏高,株高为124 cm左右,株型为塔形,较松散,单株结铃性强,上桃快而集中,上、中、下部成铃分布均匀,桃大卵圆形,单铃重5·5 g以上,中部铃重6·2 g以上,大样衣分43%,吐絮畅而集中,絮色洁白,朵大好捡花,子指10·3 g,衣指8·2 g,抗棉枯萎病,对棉铃虫具有一定的抗性。2006年在江西省经济作物局安排的12个棉花新品种比较试验中,赣棉杂1号在5个试点中有4个试点子、皮…  相似文献   

20.
陆地棉棉种经航天谤变后,其后代能产生明显的变异,变异主要表现为育性的改变。棉株高度的变化,果枝始节的上升,衣分的提高,还有生育期、结铃性、铃重变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