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铜绿微囊藻臭氧化以及藻毒素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臭氧杀藻机理和藻毒素去除效能,探索富营养化水体藻类处理的可行技术。[方法]采用臭氧氧化技术,针对太湖蓝藻中典型的产毒株——铜绿微囊藻(FACHB-912)进行了杀藻、藻毒素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臭氧杀藻能够破坏铜绿微囊藻细胞壁,导致胞内物质流失,很少量的臭氧就能够对藻细胞造成损伤,抑制其正常生长代谢。臭氧氧化可以去除藻毒素(MC-LR、MC-RR),10min去除率,LR为82.25%,RR为74.28%。臭氧去除藻毒素受溶液TOC影响,在同样条件下,对分离纯化后藻毒素的去除率LR为95.68%,RR为86.03%。[结论]臭氧化去除铜绿微囊藻效果显著。臭氧对于MC-LR、MC-RR去除效果明显,LR的臭氧降解效率要高于RR。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对韭菜水溶性浸提液抑藻效果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抑藻物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pH、光照强度以及曝气与否,对不同条件下韭菜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在7 d的培养过程中,不同pH条件下,韭菜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均达到90%以上,随着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不同起始pH的培养液,最终的pH趋向于9~9.5之间;在1 000~4 000 lx的光强范围内,韭菜浸提液对藻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低光照强度(1 000 lx)下,韭菜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抑制效果要好于高光照强度处理,即最佳的生长光照强度并不有利化感作用的发挥;同时,曝气相对非曝气条件而言,曝气条件更有利于韭菜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pH、光照强度、是否曝气均影响韭菜水溶性浸提液高温处理后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探讨这些环境因子对植物化感物质抑藻效果的影响,可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抑藻物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环境条件对韭菜水溶性浸提液抑藻效果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对韭菜水溶性浸提液抑藻效果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抑藻物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pH、光照强度以及曝气与否,对不同条件下韭菜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在7d的培养过程中,不同pH条件下,韭菜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均达到90%以上,随着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不同起始pH的培养液,最终的pH趋向于9.0~9.5之间;在1000~4000lx的光强范围内,韭菜浸提液对藻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低光照强度(1000lx)下,韭菜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抑制效果要好于高光照强度处理,即最佳的生长光照强度并不有利化感作用的发挥;同时,曝气相对非曝气条件而言,曝气条件更有利于韭菜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pH、光照强度、是否曝气均影响韭菜水溶性浸提液高温处理后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探讨这些环境因子对植物化感物质抑藻效果的影响,可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的抑藻物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3种不同环境条件下(温度10~35℃、pH 7~10、氮磷比4~72)对芦苇秆浸出液抑制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环境条件均对芦苇秆浸出液抑制铜绿微囊藻(以下简称"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培养12 d后,不同温度条件下,35℃时芦苇秆浸出液的抑藻作用最强,抑制率为51.88%,10℃抑制率为42.86%,25℃抑藻作用最弱;在pH 7.0、7.5、8.0时,藻密度随pH的上升而上升,pH 8.9和9.6两组保持平缓下降,pH 9.6抑藻效果最好,培养6 d后,抑制率达到了57.98%;不同氮磷比对芦苇秆浸出液抑藻作用的影响基本一致,均使藻密度呈现上升趋势,相对而言,当氮磷比为72时铜绿微囊藻生长最为缓慢。  相似文献   

5.
赖氨酸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赖氨酸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机理,采用人工光照培养箱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赖氨酸对铜绿微囊藻各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 mg·L-1以上的赖氨酸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致死作用.赖氨酸在抑制铜绿微囊藻细胞ca2 Mg2 -ATPase活性的同时,实现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赖氨酸在光照条件下抑制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含量并影响其藻胆蛋白组分构成;在黑暗条件下铜绿微囊藻具有微弱的化能异养生长能力;在微弱光照条件下对铜绿微囊藻没有抑制作用,微囊藻也不呈现光能异养生长能力.光合作用系统(PSⅡ)是赖氨酸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一个作用位点,赖氨酸通过使叶绿素a含量下降来抑制其光合作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EGCG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应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EGCG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应,初步揭示其抑藻机制,为高效环保型抑藻剂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茶叶中组分最高的一种儿茶素,对铜绿微囊藻具有高效而持续的抑制作用。分别用8、12和16 mg·L-1的EGCG处理对数生长期的铜绿微囊藻培养液,测定藻细胞的生长状态和生理生化活性。[结果]EGCG处理后藻细胞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光合作用效率下降;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抗坏血酸能缓解氧化胁迫。电镜观测结果显示:EGCG处理导致藻细胞内类囊体结构遭到破坏,细胞皱缩变形;藻细胞培养液中的藻毒素含量在处理前后没有显著变化,细胞内藻毒素含量显著下降。[结论]EGCG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繁殖造成很强的抑制作用,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抑藻剂。  相似文献   

7.
钇对铅胁迫下铜绿微囊藻抗氧化能力及藻毒素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稀土钇(Y3+)质量浓度对铅胁迫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生理特性及藻毒素含量的影响,用不同质量浓度钇作用于1.00 mg·L-1 Pb2+胁迫下的铜绿微囊藻,绘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曲线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POD)、过氧化物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及藻毒素-LR(MC-LR)含量。结果表明:在铅胁迫下,低质量浓度Y3+(0.10~0.50 mg·L-1)改善了铅胁迫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而高质量浓度Y3+(1.00~10.00 mg·L-1)则加剧了对铜绿微囊藻的毒害作用;在Y3+质量浓度升高时,藻细胞丙二醛(MDA)和溶液中藻毒素MC-LR含量大量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均下降,藻细胞清除活性氧(ROS)能力减弱,抗氧化防御系统被破坏,膜脂过氧化严重,严重抑制藻细胞生长。在铅胁迫下,钇对铜绿微囊藻产生“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共培养试验,研究了凤眼莲对产毒铜绿微囊藻生长和毒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凤眼莲与铜绿微囊藻共培养有效抑制了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加速了它的衰亡。凤眼莲严重破坏藻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系统,共培养6 d后藻细胞SOD活性降至(2.67±1.68)U/mg,导致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未能及时转化。在凤眼莲影响下,共培养4 d时铜绿微囊藻细胞就出现萎缩现象,类囊体片层结构出现溶解,细胞ATP水平持续快速下降。与无凤眼莲空白对照相比,凤眼莲的存在使铜绿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的释放量显著降低,削减速度显著加快。  相似文献   

9.
不同pH值条件下铜绿微囊藻与附生假单胞菌磷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宇科  邹迪  陆琦  肖琳  杨柳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646-12649
[目的]探讨pH值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代谢及其与附生假单胞菌磷代谢关系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pH值条件下(8~10)铜绿微囊藻的吸磷试验和不同pH值(7.0~9.0)对铜绿微囊藻与假单胞菌磷代谢的影响试验,测定了短时间内铜绿微囊藻的吸磷情况,以及较长时间内微囊藻的生长曲线、水中磷浓度的变化和微囊藻中总磷含量的变化。[结果]短时间内,pH值对铜绿微囊藻的吸磷能力有影响,随着pH值的升高,吸磷能力增强。在较长一段时间内,pH值越高,藻的生长速率越快,生长情况越好。铜绿微囊藻有自我调节pH的能力,能很好地利用假单胞菌释放到水体中的磷。在藻、菌、水的系统中,菌中的磷起缓释磷源的作用,尽管浓度很低,但有利于藻的生长。[结论]pH值是影响藻-菌-水系统中磷元素循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研究不同无机碳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的垂直分布影响为目的,测定超富营养条件下不添加和添加200、500 mg/L无机碳浓度下3组试验柱内不同水深处铜绿微囊藻的藻密度、pH值、叶绿素a含量、总氮(TN)浓度、总磷(TP)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无机碳对藻的垂直分布有明显影响。与不添加系统相比较,添加200 mg/L无机碳,能够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而添加500 mg/L无机碳,反而抑制了藻的生长。总体情况都是上层长势最好,中层次之,下层最弱。叶绿素a含量、pH值与藻密度有良好的相关性。TN、TP浓度均随时间的增加而整体降低,但铜绿微囊藻生长对氮磷的利用,在垂直方向上表现出不同的规律趋势。  相似文献   

11.
对石河子地区几种常见杨树的叶片粗提物进行了风洞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小叶杨叶片的粗提物诱集棉铃虫的效果最好,试验结果也显示小叶杨叶片粗提物不仅对棉铃虫处女雌蛾有引诱作用,对交配雌蛾和雄蛾也有一定的引诱作用;小叶杨粗提物对棉铃虫的诱集能力随着羽化后天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萎蔫时间不同的叶片粗提物诱集棉铃虫的能力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危害,筛选和研发杀虫活性高、环境相容性好的新型植物源杀虫剂,在室内采用饲料混毒法,测定了鸦胆子、白芥子、夹竹桃等12种中药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3龄幼虫取食处理饲料后,其中10种中药处理对其体重增长有抑制作用,5 d后体重抑制率为17.25%-102.19%,其抑制率大小顺序为:鸦胆子>夹竹桃>半支莲>苦楝皮>白芥子>西大黄>穿心莲>芜荑>香铃子>大青叶;对幼虫发育历期和成虫羽化率影响最大的为鸦胆子处理,幼虫期延长7.31 d,羽化率降低64.47%;白芥子处理对幼虫化蛹和蛹重影响最大,化蛹率为4.76%,蛹重抑制率为73.31%。综合分析,12种中药中白芥子和鸦胆子对棉铃虫幼虫杀虫活性较高,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疆棉区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田间释放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研究表明,螟黄赤眼蜂对新疆南部棉区棉铃虫的控制作用优于松毛虫赤眼蜂;田间放蜂量6×104~8×104头/667m2、放蜂点为3~6个/667 m2,螟黄赤眼蜂最高寄生率达51.49;,累计寄生率为18.67;~44.02;,平均寄生率30.36;,棉铃虫虫口减退率25.3;~64.2;,蕾铃被害减退率46.8;~76.8;,赤眼蜂对新疆棉田棉铃虫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同时,持续放蜂田天敌数量明显高于化防田,表明持续放蜂生态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4.
僵蚕提取物对棉铃虫有胃毒作用,对饲毒后不同时间棉铃虫3龄幼虫体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龄棉铃虫人工饲料中添加僵蚕提取物浓度为3mg·g-1时,饲毒第3天试虫的校正死亡率为66.73%;5mg·g-1的剂量导致试虫死亡率可以高达83.33%,表明僵蚕提取物对棉铃虫具有很强的胃毒作用。试虫碱性磷酸酶活性分析表明,1~5mg·g-1浓度处理组的试虫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并有明显的剂量相关性。推测僵蚕对棉铃虫幼虫的毒杀作用机制之一与其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利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得出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二代棉铃虫复合为害与产量损失的回归模型,Y=13.402 32+4.650 75 X1+4.999 563 X2+0.624 735 X12+3.876 875 X22-1.93 X1X2.结果显示:一、二代棉铃虫交互作用不明显,得出每代棉铃虫的为害效应模型,一代Y'1=13.402 32+4.650 75X1,二代Y'2=13.402 32+4.999 563X2+3.876 875 X22.根据模型,制定了喀什地区第一、二代棉铃虫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石河子总场棉铃虫发生与温度之间关系,[方法]对2007~2010年棉铃虫成虫发生进行数据分析,结合气温构建发生期预测模型。[结果]棉铃虫越冬代随着温度的升高种群数量增加,其种群动态与温度呈正相关。棉铃虫一代与二代随着温度的升高种群数量降低,其种群动态与温度呈负相关。[结论]为北疆棉铃虫的预测预报及其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健  李晶  张璞  李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913-12915,12922
国内棉铃虫划分为热带型、亚热带型、温带型和新疆型4个地理型,预测棉铃虫的发生对棉铃虫的防治和安排农事生产有着重大意义。笔者选取新疆麦盖提县植保站棉铃虫发生资料与同期气象资料按月平均处理后,通过相关分析法选出与发生等级相关的因子作为预测因子,分别用逐步回归法和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该地的预测预报模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报精度高于逐步回归模型,在干旱区,温度对棉铃虫发生的影响强于降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和烟夜蛾在4个辣椒品种上的产卵与为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笼罩试验,比较了4个辣味程度不同的辣椒品种上棉铃虫和烟夜蛾的落卵量和为害程度,并利用GC-MS对4个辣椒品种的辣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棉铃虫的平均百株落卵量在4个辣椒品种之同无显著差异,但其在豫甜椒12号上的平均单株累计落卵量却显著高于豫优鲜辣2号和豫艺绿冠;烟夜蛾在豫甜椒12号上的平均百株落卵量和...  相似文献   

19.
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种群数量动态及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 - 2 0 0 0年对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 ,表明棉铃虫在转BT基因抗虫棉和非抗虫棉之间落卵量无明显差别 ,但转BT基因抗虫棉田幼虫量显著降低。抗虫棉不同组织器官抗虫性存在明显差异 ,其抗虫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幼叶 >成叶 >蕾 >花 (铃 ) ;抗虫棉对不同代次棉铃虫抗虫性存在差异 ,其抗虫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二代 >三代 >四代。通过对棉铃虫在抗虫棉田和其它寄主田分布调查结果看 ,棉铃虫发生压力仍很大 ,其它寄主田已成为棉田棉铃虫的主要虫源基地。根据不同施药时期防治抗虫棉田棉铃虫试验结果 ,表明防治棉田棉铃虫应在幼虫孵化高峰、即在产卵高峰向后推迟 3- 5d为宜。综合分析 ,提出了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防治策略和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倪慧  闫硕  刘小侠  张青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531-11533,11538
[目的]明确交配和黑光灯处理对棉铃虫生物钟基因cryptochrome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SYBR Green)技术检测不同条件下棉铃虫cryptochromes(cry1和cry2)基因的表达。提取棉铃虫头部总RNA,经DNase I消化后进行反转录合成cDNA,并采用特异性引物分别对cry1、cry2和EF-1α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扩增。[结果]黑光灯处理棉铃虫2h,其cry1mRNA的表达量明显降低;cry2mRNA的表达量小于对照,但两者之间差异性并不显著。交配对棉铃虫cry1和cry2mRNA表达均存在显著影响,并且雌、雄两性cry1和cry2mRNA表达量在交配后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结论]该结果对进一步研究cry基因的功能以及棉铃虫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