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叶芥油菜俗名野芥菜,又名麻菜,十字花科芸薹属。原为油料作物,60年代初引种作绿肥,种子侵入麦田造成为害。 (一)主要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野芥菜为越年生直立草本,直根系,主根圆锥形,高70~110厘米,长角果,易裂。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6~20℃,土壤含水量为30~35%。如温湿度适宜,小麦播后3~4天野芥菜即出苗;日均温12℃,播后7~8天出苗;日均温8℃,播后10天出苗。冬季生长很慢,3月下旬返青抽薹,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开花结籽,5月中旬末角果成熟,金生育期180~200天,  相似文献   

2.
麦田野燕麦综合防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田野燕麦综合防除技术赵刚,李海军(盱眙县植保站211700)我县地处江苏省宁钲丘陵山区的北缘,过去麦田没有野燕麦发生为害。由于1986年秋播时从外省调进的小麦种中混有野燕麦种子,导致1987年小麦田间野燕麦的零星发生。以后,由于群众串换麦种,施用带...  相似文献   

3.
野燕麦(Avena fatua L·)是农田重要恶性杂草之一,在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分布广泛,危害严重,仅小麦一项全国每年损失粮食20亿斤以上。为了探索及时有效地进行大面积麦田野燕麦化学防治途径,我们于1986~1987年开展了飞机喷洒化学除草剂防除麦田野燕麦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麦田野燕麦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小华 《植物保护》1988,14(1):35-36
野燕麦(Avena fatua L.)是麦田恶性杂草,1986年我们对其空间分布型、确定最佳抽样方法和理论抽样数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研究方法 (一)田间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长方形麦田5块(A、B、C、D、E),每块60亩,并等分3段,各20亩,共计15块田;于年前杂草萌发高峰后(20—22/12)进行调查,采取顺序两级抽样法调查,即每块田从四角开始,顺垄每走20步查1点,每点0.1m~2共查10点,每块田20垄,共查200点,并按顺序将点内的野燕麦株数记入方格纸上,并分别计算其总和(∑x)、平方和 (∑X~2)、平均数(X)和方差(V),结果见  相似文献   

5.
麦田野燕麦的发生特点及防除技术的研究唐忠明,李中环(新疆三河农场,211700)近几年来,由于从外地引种等原因,野燕麦在我场迅速传播扩展,发生面积占三麦面积的10%以上,减产2成以上,成为我场三麦高产的制约因素。1990~1993年对麦田野燕麦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麦茎谷蛾在山西南部麦区普遍发生,丘陵旱塬地区为害较重。大发生时,孕穗~灌浆期小麦被害穗率达30%以上。药剂防治试验表明,3月上旬卵态幼虫孵化时用40%甲基异柳磷、20%菊马乳油等进行一次性防治,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向日葵地中的野燕麦危害严重,1979年186团农科所的200亩向日葵地,因野燕麦草荒翻掉了。1981年该所向日葵田中的野燕麦密度多达5312株/m~2。当年试验用药量为40%燕麦畏乳剂200克/亩;40%燕麦畏乳剂200克/亩加48%氟乐灵乳剂80克/亩;48%氟乐灵乳剂80克/亩。处理面积燕麦畏45亩,燕麦畏加氟乐灵3亩,氟乐灵6.25亩。施药前把地整  相似文献   

8.
桑尺蠖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单步高谢同建(江苏省涟水县蚕茧总站223400)桑尺蠖〔Phthonandriaatrilineata(Butler)〕,俗名桑搭、造桥虫、树丁子、鬼腰虫、剥芽虫,属鳞翅目,尺蠖蛾科。幼虫为害冬芽及萌发后的嫩芽嫩叶,以春季为...  相似文献   

9.
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刘效明,凌万开,熊桂和章炳旺金思明(安徽省宿松县植保站246501)(安徽安庆市植保站)(安徽省植保总站)甜菜夜蛾LaphygmaexiguaHubner自1988年在安徽宿松棉区、华阳河农场等地发生以来,每年对棉花、芝麻...  相似文献   

10.
桑象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谢同建,单步高(江苏涟水县蚕茧总站223400)桑象虫(BarisdeplanataRoeloffs)俗名桑象鼻虫、桑象甲、桑蛘、姬象虫,隶属鞘翅目,象鼻虫科,是一种体型较小,以成虫为害桑树冬芽及萌发后的嫩芽嫩叶的害虫,...  相似文献   

11.
沙漠蝗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记载中,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Forsk.,1775)主要在北非发生,对当地农作物构成严重威胁。大规模发生时,可向西亚等地继续扩散为害。2020年初沙漠蝗在巴基斯坦、印度大量发生,肆虐为害,对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其具有迁飞性,周边多个国家面临重大入侵风险。因本次沙漠蝗发生规模与破坏程度堪比1985年非洲蝗灾,2020年2月1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全球发布预警:"高度戒备正在肆虐的蝗灾,防止被入侵国家出现粮食危机"。本文介绍了沙漠蝗分类地位、形态学特征,概述了沙漠蝗生物学特性、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为科学防控沙漠蝗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野燕麦是麦田严重害草之一。近年来由于调种换种频繁,传播扩展迅速,危害日趋严重,部分农场麦田受害面积占麦田总面积的50~80%,最高密度达每亩60余万株,受害严重的田块减产五成以上,防除野燕麦已成为麦子生产的重要课题。为此,省农垦局组织了野燕  相似文献   

13.
14.
野燕麦(Avena fatua.L)是小麦的伴生性杂草.它分布广、繁殖率高,落粒性强,密度大,危害严重,是我地区麦田的恶性杂草.95年对扎兰屯农牧学校麦田调查每平方米有野燕麦10~135株;由于落粒性强,造成下茬的严重草荒.为了探索用除草剂防治小麦田野燕麦尤其是种子田野燕麦的有效方法特进行了如下的试验.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内蒙古、河北地区燕麦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特征及18SrDNA序列分析进行分类鉴定,以离体和活体叶片接种进行致病性测定,并采用十字交叉法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到3株菌株R1、H44和B8,根据形态学特征和18SrDNA序列分析将3株菌株均鉴定为燕麦内脐蠕孢菌Drechslera avenacea(M.A.Curtis ex Cooke)Shoemaker,有性态为燕麦核腔菌Pyrenophora avenae S.Ito et Kurib.。3株菌株均为致病菌,在离体和活体叶片上均能产生腐烂坏死病斑。3株菌株的菌丝在5~30℃、pH 5~11范围内均可生长,其中菌株R1和H44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为8,菌株B8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最适生长pH为7~8。3株菌株对碳源的利用效果中均以淀粉最好,对乳糖利用效果最差;菌株R1的最适氮源是硝酸铵,对蛋白胨和尿素利用效果最差;菌株H44和B8的最适氮源是蛋白胨,菌株H44对硫酸铵利用效果较差,3株菌株都不能利用碳酸铵,且菌株B8也不能利用尿素。  相似文献   

16.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strand 又名茶毒蛾,属鳞翅目,毒蛾科,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1979—1981年我县茶毛虫发生面积为3177—9020亩,严重的达426—2265亩。为了摸索其发生规律,控制为害,1979—1981年,我站对其生物学特性、猖厥条件和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野燕麦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部分冬小麦田的一种恶性杂草,自1987年零星发生以来,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一般小麦减产10~20%,重者减产40~50%,成为三麦持续增产的严重威胁。为有效控制野燕麦的危害,笔者于1990~1992年对野燕麦的生物学特性和防除方法进行了研究。一、内容与方法 (一) 出苗特性观察 1.种子不同吸水时间的出苗率:将当年6月收集的野燕麦种子,晒干后分种子吸水时间0、6、12、18、24、30小时6个处理,重复3次,播于培养皿内。每个培养皿播种100粒,随后移入  相似文献   

18.
国产燕麦畏防除农田野燕麦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青海电化厂委托,经全国农药大田药效试验网下达,对40%燕麦畏乳剂进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除草增产效果。理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内容与剂量(一)试验剂量:试验设青海燕麦畏效成分60、80、100、140克/亩,美国产燕麦畏有效成分80克/亩,均为苗水期进行土壤处理,以不施药为对照。(二)小区面积:本试验在固原县杨郎乡进行。小区面积10平方米,3次重复。为消除边际影响,各小区和区组间均留有30厘米宽走道相隔,四周设保护行。  相似文献   

19.
黄斑蝽象Erthesina fullo Thunb又名麻皮蝽,我国南北均有分布。该虫食性极杂,危害多种林木、果树,近年皖南枣园也深受其害。枣果被害率达10-25%,枣果受害呈畸形,肉质纤维状木质化,制成蜜枣僵硬、味苦,不堪食用。为了有效控制此虫危害,我们于1990—1991年,每年4月初捕捉出蛰的成虫,  相似文献   

20.
桑椹浆瘿蚊(ContariniamorulaeJiangnomennudum)是新发现的一种桑树害虫。属双翅目瘿蚊科。寄生于桑种子里。被害小果比正常果早熟,使桑椹畸形,被害种子的胚珠不能发育,果皮发育形成“假种子”形的危害状。该虫严重影响桑椹,桑籽生产和杂交育种工作。在陕西关中地区,该虫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3月底开始化蛹。4月中下旬羽化,成虫发生期与桑树开花期相吻合。5月中旬为老熟幼虫离果入土高峰期。桑椹浆瘿蚊的发生受自然气候的影响非常明显。夏季高温干旱不利于休眠体生存、春季干旱使成虫羽化出土困难、5月份干旱少雨会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