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本文综合有关资料,论述了陕西省土壤分类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和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着重闸明了陕西省主要土训类型如黄绵土、黑垆土、黄棕壤、黄褐土、棕色石灰土、粗骨土等的分类历史以及分类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於忠祥 《安徽农业科学》1994,22(2):115-118,138
木文论述了我国现行土壤分类制。因为受到地理发生学派的影响,存在着边界不清及土壤分类侧重于成土因子和地带性而忽视了土壤属性等问题。阐明了我国土壤分类的发展趋势是:继承地理发生分类制的优点,在重视中心概念的同时注意边界定义。应确定以土壤本身属性即土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土壤分类的依据,注意土壤阶段发育特征,区分土壤由初期发育向顶极发育的各阶段,加强基层分类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徐咏文  段萍  罗志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2003-2004
结合中国土壤分类的历史沿革,通过比较土壤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异同,分析中国土壤分类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中国土壤分类的趋向。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现行土壤分类体系中红壤分类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湖南省现行土壤分类体系中红壤分类方案中红壤的4个亚类、35个土属、111个土种,结合野外实际工作,分析了该分类系统中存在的与现代土壤科学的发展水平不相匹配的具体问题,提出应尽快开展湖南土壤的定量化系统分类研究,建立湖南红壤的科学分类体系的建议。这对于进一步开展湖南土壤系统分类的基层分类与土系调查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核桃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省内资源调查和对收集保存的132份资源材料系统观察研究,从实用角度出发,提出了按结果早晚将核桃分为早结实和晚结实两类;又根据生产中品种、实生类型、特异类型并存的实际,类以下设三个类群;再依壳厚度划分类群的分类方法。并对划分的依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汉中盆地土壤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系统分类体系和数值分类方法对汉中盆地土壤进行研究表明,发育在不同母质和海拔高度土壤,剖面形态、发生特性和成土过程均存在明显差异,应在土类以上的等级上区分开来:其中发育在粘黄土母质上的土壤为淋溶土纲、铁质湿润淋溶土土类;发育在基岩风化物母质上的土壤为富铁土纲、粘化湿润富铁土土类;分布在中山区暖温带湿润地区的土壤为淋溶土纲、简育湿润淋溶土土类。  相似文献   

7.
通过省内资源调查和对收集保存的132份资源材料系统观察研究,从实用角度出发,提出了按结果早晚将核桃分为早结实和晚结实两类;又根据生产中品种、实生类型、特异类型并存的实际,类以下设三个类群;再依壳厚度划分类群的分类方法。并对划分的依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利用土壤资源,实现土壤资源的信息共享,为陕西省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介绍了陕西省土壤信息系统的框架及内容,并提出了系统的建造方法,利用Visual Basic 6.0结合GIS开发组件MapObject 2.1,建立了具有属性数据及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功能的陕西省土壤信息系统,实现了对陕西土壤的数字化及系统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太白山北坡垂直带土壤发生特性与分类—腐棕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白山北坡亚高山寒带湿润气候、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土壤垂直带谱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此带土壤腐殖质特性明显,淋溶强烈,呈酸性;剖面发育较差,风化度低,粘化作用微弱,具硅铝特性;氧化铁的游离度低,活化度高,潜在移动性大。该带土壤属于系统分类中的腐棕土土类,其中发育在亚高山灌丛草甸的为普通腐棕土,发育在亚高山禾草草甸的为不饱和腐棕土。  相似文献   

10.
江西1978土壤分类系统与FAO1990土壤分类系统的衔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国1978和FAO1990两种土壤分类系统分类依据的共性、联系,把FAO1990土壤分类系统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同中国1978土壤分类系统的土壤发生学特性进行了对比。通过指标对照和转换,选择关键特性作为两种土壤分类系统衔接转换的依据,进行了江西省土壤分类系统(1978暂行草案)与FAO1990土壤分类系统的近似衔接对照转换,并应用于FAO-AEZ土地生产潜力模型中,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陕北黄土区土壤肥力,加快植被恢复与重建,通过测定分析陕西吴起合沟流域原状坡、塌陷、切沟、缓台、浅沟及陡坎6种微地形0~100cm土层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其土壤肥力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微地形0~100cm土层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N、全N、有效P和速效K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7.84~8.36、0.40%~0.90%、27.86~45.24mg·kg^-1、0.31~0.53g·kg^-1、4.66~9.55mg·kg^-1和152.52~198.02mg·kg^-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微地形土壤pH值呈上升趋势,有机质、碱解N和全N含量逐渐降低,有效P含量先降低后增加,速效K未呈现一致的变化规律。除陡坎外,不同微地形土壤肥力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切沟表层(0~20cm)土壤肥力指数为1.996,达到肥沃水平;原状坡、塌陷、缓台和浅沟土壤肥力指数分别为1.224、0.992、1.148和1.365,均处于一般水平;陡坎土壤肥力指数则为0.695,处于贫瘠水平。各微地形在20~100cm土层土壤肥力指数差异较小,基本均处贫瘠水平。综合而言,不同微地形土壤肥力呈现出明显的表聚效应,切沟表层土壤肥力最好,陡坎最差,其中有机质、碱解氮、全氮是土壤肥力较低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2.
对黄棕壤和黄褐土的诊断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黄棕壤在酸性淋溶条件下,已处于初期富铝化阶段,呈酸性反应,代换酸、水解酸和活性铝含量较高,盐基不饱和,粘粒硅铁铝率和硅铝率较小,粘土矿物以(石至)石为主。黄褐土因受含钙粘黄土母质的影响,阻滞和延缓了富铝化过程,呈弱酸至弱碱反应,代换酸、水解酸与活性铝含量甚微,盐基饱和或基本饱和,粘粒硅铁铝率和硅铝率较高,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成土过程和诊断特征的明显差别,表明黄棕壤、黄褐土应属两个土类。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木本植物炭疽菌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了发生在陕西省木本植物上的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Corda3个种,其中包括1个中国新纪录种,即: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porioides(Penz)。Sacc,壳皮炭疽菌Colletotrichumcrassipes(Speg.)Arx和梭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acutatumSimmonds(中国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陕西省苹果品种的结构和生产效益现状进行调查,为陕西省的苹果品种结构调整和区域优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针对苹果栽培面积、品种、产量、果园投入和收入等问题,于2012-07,采用实地调研、电话咨询、问卷调查、资料查阅及访谈等形式,调查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铜川市、渭南市、咸阳市和宝鸡市6市苹果主要生产县的果业局或园艺站的相关人员;2012-08-11,抽样调查陕北南部(延安市宝塔区)、渭北北部(延安市洛川县和咸阳市旬邑县)、渭北中部(渭南市白水县)、渭北中西部(宝鸡市扶风县)、渭北南部(渭南市富平县)6个典型苹果生产基地县(区),深入果园或果农家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访谈,向果农发放调查问卷,根据获得的调查数据分析陕西省苹果品种结构及生产效益。【结果】陕西省的主栽品种有10余种,其中富士、秦冠、嘎拉是3种主要栽培品种,苹果早熟、中熟、晚熟品种栽培面积的比例为2∶15∶83;除富平县外,其他5个县与陕西省苹果品种结构相似,富平县栽培苹果以中、早熟和极晚熟品种为特色;洛川县和白水县的苹果效益均较高;在各投入因素中,果袋和肥料投入对果园收入的影响较大。【结论】陕西省苹果晚熟品种多,早熟品种少,品种结构较单一,规模化生产程度低,区域特色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主要盐碱土中微生物生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对采自陕西定边、靖边和渭南的59个土样进行了土壤离子、养分及pH的测定,并对微生物的三大区系进行了分离计数,结果表明,三个采样地点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不大;不同盐渍土类型影响微生物的生态分布,复合盐土比单一盐土中微生物的数量多,碱土中放线菌的数量较多;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随着季节的变化,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也呈明显变化;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土壤中真菌和细菌数量减少,且幅度较大,放线菌的数量减少的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93~1996年的调查,本文记述陕西省烟田昆虫198种,属于10目56科。根据各种昆虫和烟叶生产的关系,提出一个烟田昆虫分类系统。根据此系统,陕西烟田有103种植食性昆虫,其中有6种是首先发现和记载的世界烟草新害虫,即平背螽斯、阔顶角螽、直尾须隔洋螽、银川油葫芦、中黑盲蝽、黑点丫银纹夜蛾;6种为中国烟草害虫新记录;51种为陕西烟草害虫新记录。44种肉食性昆虫中,15种是世界烟草害虫新天敌;1种为中国烟草害虫天敌新记录;22种为陕西烟草害虫天敌新记录。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烟田中有6种主要害虫,它们是桃蚜、小地老虎、黄地老虎、棉铃虫、烟青虫和东方蝼蛄;6种局部偶发重要害虫;5种中度害虫。存在有9种主要益虫和13种次要益虫。尚有34种寄主未确定的害虫,还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渭北苹果园土壤钙素退化状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针对渭北苹果主产区出现的随植果年限增加,果树过早衰老,苹果的苦痘病、水心病、痘斑病等生理性病害频繁发生的问题,对该区苹果园土壤钙素退化部位、退化趋势及退化程度等进行了研究,以期查明制约苹果品质和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为果园土壤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渭北黄土塬区分别选取<10 a、10-20 a、>20 a 3个园龄的苹果园各4个,并以土壤条件相同的农田作对照,在树冠层投影范围内距树干2/3处逐层采集剖面0-100 cm土壤样品,研究不同园龄果园土壤碳酸钙、交换性钙、水溶性钙含量及其贮量变化情况。【结果】3个不同园龄苹果园土壤碳酸钙在0-100 cm土层的总贮量随植果园龄的增加而降低,0-50 cm土层碳酸钙含量及贮量随园龄增加显著减少,50-100 cm则随园龄增大呈现逐渐增加趋势。10 a以上果园0-50 cm土层的碳酸钙总贮量显著低于农田。各果园土壤交换性钙在0-100 cm土层的总贮量随植果园龄的增加呈减少趋势,0-40和60-100 cm土层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及贮量也随园龄的增加而减少,而40-60 cm土层则随园龄的增加而稍有增加。与农田相比,果园土壤的交换性钙均有所增加。各果园0-50 cm土层水溶性钙含量及其贮量都高于50-100 cm土层,10 a以上果园10-30 cm土层的水溶性钙含量最高。与农田土壤相比,3个园龄果园土壤水溶性钙含量都有所增加。【结论】即使在富含石灰质的渭北黄土旱地,因长期植果明显加速了土壤钙素退化。随园龄增大果园土壤钙素库容及有效钙供给减小,已成为该地区土壤化学性质隐性退化的特征之一。在重视果园大量养分管理的同时,警示关注包括钙素在内的中微量养分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依据关中灌区19个气象站1961~1989年4~5月平均气温、降水量、≥5mm降水日数及相对湿度用聚类分析法划分了偏湿区和偏干区。偏湿区主要包括中西部的长安、户县、周至、兴平、眉县、武功、扶风、岐山、凤翔、蓝田等10县,其农业气候特点为降水多、湿度高、温度较低,是小麦赤霉病的常发区。乾县、礼泉、泾阳、临潼、渭南、华县、宫平、蒲城、大荔等9县为偏干区,其农业气候特点是降水少、湿度低、温度较高,是小麦赤霉病的偶发区。  相似文献   

19.
陕北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省靖边县表层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土壤样品中重金属Cr、Cu、Zn、As、Cd、Pb、Hg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来源,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各重金属元素变异性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中Cu、Zn、As、Pb两两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子分子显示,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可能包括研究区附近石油开采活动、交通运输、无机农药和化肥的施用以及工业和居民燃煤等;生态危害评价显示,研究区土壤中仅有Cd元素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其他Cr、Cu、Zn、As、Pb、Hg 6种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均处于低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