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畜禽业》2008,(1):32-32
对于引起此病的病原有很多说法:如先前的“流感说”、后来的“蓝耳病说”、“变种蓝耳病说”以及“不知名的新病说”等。2006年9月,文利新等在河南、山东等诊断的病例均是蓝耳病,推断“高热病”疫情最重要的元凶就是“蓝耳病”,通过采取积极防控措施后取得了良好效果。2007年4月,农业部正式确定本次疫情为“高致病性蓝耳病”。另有报道认为:引起此病的病原主要为多种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包括猪瘟病毒(HCV)、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3,(7):2-3
<正>近期南方地区气候高温高湿,易导致各种细菌病毒滋生,加之猪采食量受高温影响,明显下降,营养成分摄入不足,导致机体抵抗力较差,易受细菌、病毒的侵袭,进而引发猪"高热病"。"高热病"的病原为:多种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包括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  相似文献   

3.
如何防控猪高热病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兰君 《畜禽业》2010,(1):32-33
<正>"猪高热病"是一种高热、厌食、黄尿为特征的疫病。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高等特点。"高热病"为多种病原引起的以高热症状为主的一种非常难治的猪病,引起高热病的病原很多,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高热病为多种病毒、细菌、原虫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08,(1):33-33
截至2007年8月22日,农业部共调拔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3.14亿毫升.免疫生猪1亿多头;同时,猪瘟、伪狂犬等疫苗接种在各地也受到空前重视,对降低动物对相应疫病的易感性、减少复合并发、继发感染、有效控制重点地区和重点猪群的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发病数量已大幅度减少,疫情态势趋于缓和。但是.有专家认为:疫情减缓的情况,与经过近两年狂风暴雨的冲击.相当大部分饲养管理欠规范的猪场(并非都是散养户)已经关闭或存栏量大减,易感动物大幅减少有重要关系。尽管高热病在大多数地区已受到“遏制”,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养猪人的福音;  相似文献   

5.
张桂明  丁标 《畜禽业》2009,(7):16-17
<正>"猪高热病"是由多种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高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危害严重,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  相似文献   

6.
现代猪场大都建立于密集饲养和专门化生产条件下,环境对病原和生猪个体的影响日趋明显,随着养猪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以及生猪品种的良种化,生猪的疫病也越来越复杂。近几年就出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圆环病毒2型、气喘病等疫病,这些病的发生导致猪免疫抑制性疫病,引起猪群呼吸病综合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链球菌病、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的并发或继发,  相似文献   

7.
任忠义 《畜禽业》2008,(5):37-38
<正>"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病原主要为多种病毒和细菌、  相似文献   

8.
柯街镇自2011年始发猪高热病,至今未见消停迹象,对其争议更是从未停息,对养猪业危害极为严重。笔者在兽医临床实践中深刻地进行系统性反思,认为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猪高热病疗效较好。文章介绍了疫情发生情况和西医、中医治疗的效果观察,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简要分析多年来发生的生猪高热病的流行病因和今年的防治形势,提出从科学养殖入手,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综合管理,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2006年6月以来,我国大部分省市相继发生多种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引起的猪"高热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损失。2006年10月份开始,本市嘉定区域内某养猪场也受到本病的波及。为了摸清该病有关发病特点和规律,继而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我们对同一区域内3个饲养不同品种的猪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1.
梁皓仪 《畜禽业》2008,(1):24-27
<正>冬春季节高热病防控不可忽视2006年夏秋之季,高热病在南方各省暴发,造成了重大损失。许多养殖者认为疫情在冬季会自然消退,而在2006年冬季,高热病疫情迅速蔓延到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省,2007年春节前后疫情蔓延到我国东北的辽宁等省,与此同时,南方各省疫情也一直没有停止。如在2007年春节期间,湖南郴州、怀化地区大批猪场特别是规模化和集约化猪场暴发高热病,损失十分惨重。截止2007年10月份,全国26个省市先后发生高热病疫情。由于蓝耳病与猪瘟、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等混合感染是致使发病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有专家指出:病毒型的流行病在冬春季更容易发生。根据疫情流行热点,专家认为忽视其冬季防控是造成高热病疫情迅速蔓延至全国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3,(5):79
<正>猪气喘病可以左右很多疾病的病情,例如:猪气喘病常并发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蓝耳病常与以下疾病继发感染: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猪副伤寒、猪巴氏杆菌病。猪圆环病毒II型感染长与下列疾病继发感染: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巴  相似文献   

13.
引起“猪高热病”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高热病"是由于猪只感染蓝耳病病毒等其他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真菌、霉菌、毒素等多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高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其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弄清该病的诱因,对其预防和治疗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广东省猪群发性高热病的病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作者认为病原菌感染是广东省高热病的最容易忽视的原因,而主要病毒性疾病控制方法不当、效果达不到要求。这些病原不但是高热病的主要病因,同时其他原因引起的高热病也往往因这些病原的并发感染和继发感染而变得更为复杂。文章提出应以各个猪场的免疫监测和病原监测为核心,因场而异,制定相应措施,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群发性高热病的流行。采取适当的处理程序有助于尽快控制疾病爆发。  相似文献   

15.
<正>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热性疫病。以猪高热,发病急,死亡快为特征。生猪发病后体温明显升高达41℃以上,眼结膜发炎,眼脸水肿,表现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病理变化可见脾脏边缘出现  相似文献   

16.
猪“高热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萍 《畜禽业》2009,(7):17-19
<正>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和地区的生猪在高温、高湿季节发生的由多种病原感染以及继发感染引发的猪"高热病",成为生猪养殖业的难症,其来势猛,传播快,死亡率高,经济损失大,  相似文献   

17.
猪"高热病"从2001年以来在国内部分地区发生。该病以发病急、发病率高、高热稽留、病程长、病情来势凶猛、治疗费用高为特点,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临床治疗时很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即使治疗康复,常造成猪群生长缓慢。为有效防止猪"高热病"的发生及治疗,笔者请教相关专家,于2006年开始制作猪"高热病"康复猪血清,应用临床进行治疗。2006、2007年度共治疗病猪250多例,治愈233头,治愈率达93%。  相似文献   

18.
潘必星 《畜禽业》2007,(6):42-43
<正>我市于2006年9、10月间,在桐山街道办事处某村3个猪场发生猪圆环病毒与猪副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疫情,病猪以20 ̄60kg为主,临床以呼吸仓促,气喘,咳嗽,呈腹式呼吸,关节肿大,耳背和后臀部发绀等为主要症状。这种疫情的发生与当地的养殖规模、  相似文献   

19.
《畜禽业》2021,(1)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其受到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情况较为常见,这种混合感染也容易导致传统的临床诊断的误诊或漏诊,继而延误猪场疾病的治疗,造成巨大的经历损失。2020年8月初,云南省昆明市某养殖场突发疑似猪瘟(CSF)疫情,猪群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高热,病理变化为肾脏出血,脾脏边缘梗死等,且回盲瓣纽扣状溃疡。实验室诊断结果表明,该场疫情由猪瘟病毒(CSFV)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混合感染所致,经过针对性治疗与防控,该场猪群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0.
<正>疫情预警今年夏季南方地区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较多,雨水较往年偏多。这样高温高湿的气候会带来很多的问题如高温造成热应激、高温高湿霉菌毒素中毒严重、湿热环境造成的寄生虫危害、附红体、弓形体病等血液原虫病多发;棘手病毒性疾病如猪瘟、流感等困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