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油菜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丽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4):421-424
[目的]通过对油菜产量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为油菜育种中对数量性状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11个油菜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及单株产量进行分析.[结果]油菜单株产量与其相关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为:生育期0.6253、株高0.6343、分枝部位0.6421、第一次有效分枝数0.6458、主花序有效长度0.5911、主花序有效角果长度0.5775、单株有效角果数0.5917、每角粒数0.5983、千粒重0.6762;关联序为:千粒重>第一次有效分枝数>分枝部位>株高>生育期>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主花序有效角果长度.[结论]在油菜育种中,应加强对千粒重、第一次有效分枝数的选育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油菜产量与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为油菜育种中对数量性状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11个油菜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及单株产量进行分析.[结果]油菜单株产量与其相关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为:生育期0.6253、株高0.6343、分枝部位0.6421、第一次有效分枝数0.6458、主花序有效长度0.5911、主花序有效角果长度0.5775、单株有效角果数0.5917、每角粒数0.5983、千粒重0.6762;关联序为:千粒重>第一次有效分枝数>分枝部位>株高>生育期>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主花序有效长度>主花序有效角果长度.[结论]在油菜育种中,应加强对千粒重、第一次有效分枝数的选育力度.  相似文献   

3.
低芥酸油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97~1998年度10个低芥油菜区试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单株产量、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呈显著的正相关(0.7427*、0.6795*),产量与千粒重呈近显著的负相关(-0.5957),产量与株高、一次分枝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和全株角数也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通径分析得出,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的通径系数为0.5579*,单株产量的通径系数为0.5476*,全株角数的通径系数为-0.5330*,千粒重的通径系数为-0.4963*。四者对产量的直接影响力是,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全株角数>千粒重。得出,低芥油菜高产新品种选育应从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单株产量入手,稳定全株角数和千粒重,兼顾株高、一次分枝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生育期和抗病性等性状,这样可提高选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长江流域地区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为利用不同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的优良农艺性状、配制和选育优良品种(组合),提高油菜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提供的从长江上、中、下游区域征集的213份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四川省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供试甘蓝型油菜亲本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明确影响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单株产量形成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长江上、中、下游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农艺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均为单株产量,分别为18.29%、18.91%和18.47%;变异系数最小的均为株高,分别为6.24%、6.44%和5.95%.不同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的农艺性状除上游的区域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负相关外,其余性状均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其中株高、主序有效长度、一次有效分枝数和每果粒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上游和中游区域的主序有效角果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角果长度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中游区域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上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间接作用最大的是有效分枝高度;中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每果粒数,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下游区域对单株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是主序有效长度,间接作用最大的是主序有效角果数.主成分分析可将上游和中游区域相关性状分为三大类,上游区域分别是株高性状、产量构成性状和角果性状,贡献率分别为41.353%、15.186%和12.083%;中游区域分别是株高性状、角果性状和分枝性状,贡献率分别为31.485%、22.004%和14.097%;下游区域分为四大类,分别是株高性状、角果性状、主序性状和产量构成性状,贡献率分别为32.393%、19.971%、16.035%和11.960%.[结论]在四川省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影响长江上游区域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材料的主要性状是株高,中游区域主要是每果粒数,下游区域主要是主序长度.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利用油菜种质资源为油菜遗传育种服务,对95份来源于不同国家(地区)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种质资源品种(品系)的9个经济性状进行了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均表明,在33.3万株/hm~2密度下,全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大,三者和单株产量间均呈现极显著线性回归相关,其他性状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均不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构成产量的主成分因子有全株角果数因子、株型因子、千粒重因子、有效分枝数因子、每果粒数因子,该5个主成分因子合计贡献率达86.39%。研究认为要提高甘蓝型油菜产量,在适当提高株高、保证合适株型和分枝数的基础上稳定提高全株角果数和千粒重,同时注意全株角果数、千粒重和每果粒数三者协调均衡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西藏常规油菜品种(系)与引进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引进油菜品种(系)与西藏育成油菜品种(系)与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引进的油菜品种在总体上产量高于西藏育成的常规品种,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与西藏常规油菜品种(系)大致相当,有效分枝总数、实角果长度较西藏育成的品种(系)显著增大,千粒重较西藏育成的品种(系)略低。西藏的的油菜育种应以引进适宜西藏种植的优质品种为基础,在保障生育期、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角果数和单株角果数与西藏品种基本相当的前提下,要注重提高结角果密度和千粒重的性状选择。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矮杆油菜种质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矮杆油菜品种的选育效率。对214份矮杆甘蓝型油菜材料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相关性分析显示株高与产量、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长度、主花序角果数呈正相关,单株产量与株高、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和主花序角果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农艺性状综合为株高因子、角果密度因子、千粒重因子、有效分枝高度因子和每角粒数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0.42%,涵盖了主要农艺性状的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农艺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文英  王凯华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183-2185,2189
以10份长江流域种植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为材料,分析与油菜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结果显示,植株性状中变异最大的是分枝部位,变异最小的是千粒重,表明进行株型改良是一种有效的增产模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与单株产量显著相关的主要有角果教和千粒重,表明产量的增长有赖于角果数的增加及千粒重的增大.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相关农艺性状综合为四大类:产量性状、株高性状、分枝性状及主花序性状.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DH系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蓝型油菜DH系群体为材料,连续3 a在不同环境下,对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表型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影响产量及构成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2.24%,其次为单株生物量,为20.16%,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88%;单株产量与大多数相关性状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且与千粒重和单株生物量的相关性最高,达到0.8以上,表明了生物量和千粒重对于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千粒重和一次有效分枝数皆与角果粒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表明了角果粒数的减少有利于油菜籽粒重量的增加和一次有效分枝数的增多;株高与分枝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降低株高可以有效降低油菜分枝高度,从而有利于选育抗倒伏油菜材料。对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发现,这些性状可归纳为产量因子、籽粒因子、有效分枝相关因子和主花序角果因子等4个综合指标;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2.40%,基本上可以反映油菜在正常生长条件下,产量相关性状和产量状况。因此,在油菜高产育种中,首先需要加强单株生物量、千粒重和角果粒数的选择;其次是株高、分枝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长度和主花序角果数等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10.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新选育出的6个新品种(系)与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关联度排列如下:千粒重>株高>生育期>角粒数>分枝高>单株有效角果数>分枝数.千粒重与产量的关联度最大,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株高、生育期、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分枝数与产量的关联度最小,但它们对产量的作用也可以通过千粒重、株高等因素表现出来.因此在利用过程中,要对各因素加以综合考虑,才有可能获得最佳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1.
茄子果实主要性状与果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21份紫圆茄果实的主要性状和果脐面积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果型指数和果脐面积呈显著负相关,果肉颜色与果脐面积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3和0.446。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横径对果脐面积的正向直接作用最大,单果质量对果脐面积的负向直接作用最大,纵径通过果脐指数对果脐面积有着较大的正向间接作用,果肉颜色对果脐面积的直接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12.
非洲菊主要园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3个非洲菊品种进行了园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花径、花梗粗、单株分株数与产量呈极显著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花径、花梗粗和叶片大小三个性状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这三个性状对产量的决定系数总和达0.9102,可以作为非洲菊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3.
选择吉林省中熟组18个品系和对照品种吉育86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产量相关的7个性状进行考种,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我们发现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三者之间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底荚高度与单株荚数达到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粒数达到显著负相关;株高与单株节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和各性状分布图,反映出这7个性状在不同类别间的优劣差异和性状间的相关性.采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各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更加直观地表现各品系产量相关性状的优劣,辅助优良品系决选,提高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丝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选用普通丝瓜(Luffa cylindricaRoem.)6个纯合自交系,按双列杂交设计配制15个杂交组合,对其13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结果数、单瓜重对丝瓜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直接通径系数分别达到0.946和0.754。说明在丝瓜高产育种中,结果数和单瓜重可作为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5.
运用相关和通径分析方法,对2006~2012年山东省审定的38个高产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三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产量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及产量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近7年间审定的高产小麦品种产量水平比较稳定;简单相关分析,千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单位面积穗数与产量呈不显著负相关,相关程度为:千粒重〉穗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偏相关分析,产量三因素均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三因素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三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大小顺序为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分析结果表明,在目前的土壤肥力和种植条件下,山东省小麦高产品种选育,应在稳定当前较高单位面积穗数的基础上,注重对粒重的选择,兼顾对穗粒数的选择,但同时一定要注意三因素的相对协调。  相似文献   

16.
选用36个吉林省主栽品种。对其产量与各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混合千粒重、结实率与产量为负相关外,其他产量性状与产量均呈正相关,株高、每穗粒数、每穴穗数、谷草比与产量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穴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谷草比对产量的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有效探明小麦主要生物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试验采用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对 17个小麦品种的7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归类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收获穗数的关联系数值为0.59,水平达到显著,小穗数和穗粒数之间的关联系数为0.79,水平达到显著;收获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收获穗数的提高对产量增加起到关键的作用。通过聚类分析将17个小麦品种划分为5大类群。17份塔额盆地小麦新品种农艺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幅度大;根据育种目标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作为亲本,同时推动了塔额盆地小麦品种改良工作,为选配亲本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DUS测试性状的普通小麦测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份用于DUS测试的普通小麦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形态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为丰富,在DUS测试三性判定时要更多依据质量性状的差异进行判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长和旗叶长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7,不育小穗数与穗粒数达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0;建议用穗长代替旗叶长、用穗粒数代替不育小穗数,取消旗叶宽作为测试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测试品种大部分分一类、近似品种大部分分一类,这就要求测试体系人员对测试指南进行进一步的修正,以便于用更好的方法去区分不同的品种为DUS测试服务。  相似文献   

19.
孜然芹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孜然芹的7个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复伞形花序数、小伞形花序数、分枝数、有效分枝数、株粒数及千粒重具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9040**,0.8860**,0.8409**,0.8336**,0.8659**,0.3925**。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分枝数、株粒数和千粒重是影响孜然芹单株产量的关键因素,其中株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杞麓湖叶绿素a(Chl-a)与水质因子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性。[方法]2010年1~9月,对杞麓湖Chl-a及水质因子进行监测,并运用相关分析和灰关联分析,对Chl-a与水质因子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杞麓湖水体中Chl-a含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总体趋势是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平水期时,Chl-a与pH和TP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枯水期时,Chl-a与TN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在丰水期时,Chl-a与各因子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杞麓湖水体中,对Chl-a含量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有pH、WT、SD、TA等,而对Chl-a含量影响最大的则是湖体内的N、P营养盐含量。[结论]该研究为杞麓湖富营养化的治理与合理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