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杨树伐根嫁接更新造林优良品种的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3,(6):148-153
以小美旱杨为砧木,选择107杨、108杨、111杨、沙兰杨、北抗创新杨1号、中林2001杨和转基因杨7个杨树品种作接穗进行伐根嫁接,在北京大兴区分别设置了3块试验地的3个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以小美旱杨为伐桩,3块试验地中北抗创新杨1号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最低,其余6个品种接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在80%和90%以上。2)试验地1嫁接品种107杨、108杨、111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均较大,且之间无显著差异;试验地2嫁接品种107杨、沙兰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与北抗创新杨1号差异显著,107杨与沙兰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差异不显著;试验地3嫁接品种107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与中林2001杨、转基因杨差异显著,中林2001杨与转基因杨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差异不显著。3)107杨、108杨、111杨、沙兰杨是适宜杨树伐根嫁接造林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引进的10个杨树优良品种,以当地多年栽培的加杨为对照,进行区域性对比。通过12午的栽培观测及树干解析,对各品种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规律及干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波兰15A杨、北京杨、小黑杨、盖县3号杨、隆荷夫健杨、健杨和熊钻17号杨等品种的胸径和蓄积生长量显著超过加杨,其中波兰15A杨、北京杨每亩年平均蓄积生长量在1m~3以上。该试验为同类地区选用杨树良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南京林业大学引进895杨、95杨、797杨3个美洲黑杨杂种无性系,在甘肃天水渭河谷地苗期试验的基础上,于当地不同地区建立试验林,进行区域化对比试验。3a试验结果表明:3个无性系生长表现较好,其中以895杨和797杨优势明显,与对照加拿大杨差异极显著,其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均超过对照20%~60%,而95杨与对照加拿大杨无显著差异。初步认为,3个无性系可在甘肃省天水地区各杨树栽培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嘉8号等杨树杂交新品系选育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198 1年将I—6 9×I—6 3杂交得到的 6 6 1个系号实生苗分别在嘉鱼、潜江、新州、石首、公安、监利、天门等 7个县作造林比较试验 ,并都以在湖北表现最好的I—6 9、I—72杨作对照 ,初步筛选出 2 6个品系 ,于 1987年集中到嘉鱼育苗造林并测定。 8a试验结果表明 ,有 15个杂交品系均不同程度超过了I—72杨。其中 ,中嘉 8号杨、中潜 2号杨、中嘉 7号杨、中潜 1号杨、中监 1号杨、中嘉 5号杨、中嘉 2号杨、中监 3号杨、中天 1号杨 9个品系的树高、胸径、材积净增生长量均超过I—72杨 ,单株蓄积净增生长量为I—72杨的 12 2 7%以上 ,最高达 16 1%。它们不仅生长期长、生长迅速 ,而且树干通直、圆满、分枝角度小、抗性较强、材质好 ,为湖北省杨树栽培推广提供了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5.
选择黑杨派5个母本和7个父本组成杂交组合,采用花枝室内水培、人工控制授粉方法开展杂交育种研究。通过对杂交子代无性系苗期测定和选择,选用21个无性系加7个对照品种开展表型测定和区域化造林试验。通过多点多年栽培试验、观测调查和统计分析,筛选出‘鲁林9号杨’、‘鲁林16号杨’2个雄性新品种。在莒县7年生试验林中,‘鲁林9号杨’平均胸径生长量达25.0cm,平均树高生长量达20.8m,平均材积生长量达0.38833m~3,超过对照I-107杨34.6%,超过L35杨49.3%。‘鲁林16号杨’平均胸径生长量达24.1cm,平均树高生长量达20.8m,平均材积生长量达0.35949m~3,超过对照I-107杨24.6%,超过L35杨40.2%。2个新品种树干通直挺拔,顶端优势强,分枝均匀,层轮明显,树姿优美;且为雄性美洲黑杨,不结实,无飞絮,无环境污染,适宜培育纸浆材和胶合板材。  相似文献   

6.
欧美杨胶合板材和纸浆材良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欧美杨和美洲黑杨的人工杂交及选育工作,选育出适生于我省的豫林9号扬,豫林759号扬、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超过69杨44%,146%;超过72杨53%,73%;豫林14号杨平均单株材积超过沙兰杨65%。  相似文献   

7.
DN1 1 3杨 (Populus×euramericanacv .)是黑龙江省防护林研究所 ,1986年从中国林科院引入的无性系。DN113杨原产地为加拿大 ,属欧美杨 ,雌性。经过苗期评比筛选、无性系测定、区域化栽培试验、丰产性能试验示范等长达 15a的选育过程而获得的优良品种。经现场测试 ,9年生DN113杨树高平均为 13.72m ,胸径达 14 .82cm ,单株材积达 0 .0 95 4m3。其中材积超过小黑 10 9.7%~ 183.5 %。另外 ,该品种其综合性状在所有的试验点均超过对照品种小黑杨 ,具有生长迅速、材性好、抗病虫危害等优良特性 ,是营造纸浆林、…  相似文献   

8.
69杨与63杨杂交选育出的六个中汉号杨树新品种在我省南部地区引种试验证明:中汉22号、17号杨比当地已推广的69杨和72杨具有更大的优越性,4年生平均单株材积为0.1419m~3和0.1438m~3,超过69杨32.3%和34.0%,平均净增益30%以上。超过72杨16.4%和18.0%。生长期长、成活率高、个体形态优良、材质好、抗逆性强,是华北南部沿淮(河)地区杨树换种及混系推广造林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9.
笔者对7a生的20个杨树品种的生长量、形率、材性和树皮厚度等指标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欧美46、鲁山杨、圣山杨和欧美14在单株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显著优于对照(中嘉8号和中潜3号),材积遗传增益为47.50%、34.55%、34.51%和22.05%;胸高形率、绝对形率和正形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5678~0.6876、0.5211~0.6557、0.5349~0.6661,半常绿杨在形率指标上显著优于其它品种,而其它品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纤维指标和树皮厚度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7501杨树选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3~1981年间进行的753个杨树有性杂交组合中,经单株选择、无性系选择、品系选择、品比试验及区域化试验,选择出具有显著杂交优势的7501杨,是山海关杨×群众杨的杂交种。7.5年生平均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超过当地速生的小美_(12)23.67%、54.16%和180.58%,超过欧美杨23.22%、43.3%和142.24%。其抗病、抗虫、抗盐能力和木材材性均超过当地对照品种。证明7501杨是华北平原沙地和低平原轻盐碱地的速生适地树种,现已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油橄榄(Olea europaea L.)56个不同品种果实经济性状的研究,确定了油橄榄典型油用品种。果实含油率(指干果)为40—50%的有25个品种,占总数的44.6%;35—40%的有14个,占25.0%;30—35%的有13个,占23.2%;小于30%的有4个,占7.1%。各品种果实中橄榄油主要由7种脂肪酸组成,其中油酸含量最高,达65—78%,它是橄榄油油脂品质好的重要指标。含油率、油酸含量又共同决定油用品种等级。初步认为果实含油率在35%以上,油酸含量高于56%的品种可作为油用栽培品种,并以此拟定为油橄榄油用品种分类标准。这 56个品种中,有35个品种可定为油用品种,其中23个属于优等油用品种,其含油率、油酸含量分别高于40%、65%;12个良好油用品种,含油率、油酸含量均在35—40%、6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张德安 《林业科技》2020,45(1):23-25
通过调查107、中林46、中荷1号、土耳其、72、69、南林95、南林895、丹红杨9个杨树品种1-8年生的材积,以常见栽植密度3 m×3 m为标准栽植密度,选取平原浇灌便利地块为标准地块进行相关试验。结果表明,9个品种的杨树在当地的最佳优选顺序依次为南林895、南林95、107、中荷1号、丹红杨、中林46、69、72、土耳其;栽植5-6年即可采代的南林895、南林95、107、中荷1号、丹红杨可取得最佳年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从青杨派、黑杨派、白杨派近200个品种(品系)中选出苗期表现好的39个品种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选各品种生长量均超过对照品种;黑杨派、青杨派高、径生长超过对照健杨的34%~115%、35%~142%和70%~212%;白杨派品种高、径、材积生长超对照新疆杨的21%~111%、38%~187%和66%~324%;...  相似文献   

14.
杨树杂交试验与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引种成功的杨树优良品种(鲁山杨、圣山杨、欧美46杨)以及我省小叶杨开展杂交试验,并完成早期选择,苗期测试结果表明:各组合子代之间在苗高、地径、抗病性、侧枝数和节间距等性状方面有显著差异。通过综合选择,初步选择出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25个无性系,为进一步营建试验林选择出速生、优质、我省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杨树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选育速生、抗旱广适的刺槐品种是黄淮流域的黄土高原、黄河故道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所需。‘民刺1号’为自然选择品种,优树选自民权林场,经多点多年对23个优良无性系进行选育研究,结果表明,‘民刺1号’无性系在民权、西华、洛宁3个试点试验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豫刺1号’和其他刺槐品种。对‘民刺1号’、‘豫刺1号’(CK)、M3、M24、M30、R5进行抗干旱能力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民刺1号’和‘豫刺1号’叶片Pn始终明显高于其他刺槐品种。持续干旱胁迫下,‘民刺1号’能有效通过降低Pn、Tr,大幅提高WUE来适应逐渐加剧的水分胁迫,耐干旱能力优于抗干旱的‘豫刺1号’。区域化试验结果表明,洛宁试点造林成活率略低,但该试点9年生‘民刺1号’较‘豫刺1号’的材积分别高出民权试点和西华试点9.44%和14.66%,胸径和高度增益也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16.
在露地栽培模式下对10个野生马兰栽培类型进行选优试验,结果表明,产量高于总体平均水平的有M4、M1、M2、M8、M55个类型,年产量分别为4.45、4.16、3.99、3.25、3.13 kg.m-2;不同类型之间茎腐病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10个类型营养成分之间,除了P、Ca的含量无显著差异外,总酸、总糖、Vc、K、Fe的含量均有显著差异。其中M8、M5、M4、M1、M25个类型的营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综合产量、抗病性、营养成分及嫩梢的鲜嫩度等因素,确定M4、M1、M8为野生马兰优良类型。  相似文献   

17.
1991~1992年从湖北省马尾松主要分布区选出116株优良单株,1994年建立了相应的半同胞子代测定林。2011年对子代测定林生长性状、通直度、树皮厚度指数、弹性模量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和弹性模量等4个性状在家系间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也表明各优树之间存在广泛变异。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689、0.729和0.791,均大于单株遗传力,表明:各家系的主要生长性状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对参试家系进行选择,能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弹性模量家系遗传力为0.507,属于中等程度的遗传,而树皮厚度指数这一指标家系遗传力较低。按照大于整体平均值加1倍标准差进行选择,树高、胸径、材积和弹性模量4个性状分别有14、14、15和14个家系入选,遗传增益分别为6.4%、11.1%、28.1%和6.6%。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杉木57个自由授粉家系进行子代测定,结果表明,8 a生杉木种子园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超过对照5.82%、11.67%和31.08%,变异系数分别为20%、22.16%和58.4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家系间差异显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26、0.35和0.36,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56、0.69和0.68.以材积超过家系平均值15%为入选标准,选择出优良家系13个,平均遗传增益为22.9%.  相似文献   

19.
在遭受鼠害的樟子松人工林中随机选择67株被害样株,按危害程度分为0(对照)、I、Ⅱ、Ⅲ、Ⅳ、V6个等级,通过解析木分析,求出林木高生长与材积增长损失率。结果表明:林木高生长率与受害级别除v级以外呈负相关,受害级别越高,生长率越小,而受害第三年则相反。林木材积损失率与被害级别成正相关,被害级别越高,材积损失率越大;按年度分析,I、Ⅱ两级受害第二年损失率最大,Ⅲ、Ⅳ两级则持续逐年增高,V级在第二年即全部死亡;各受害年度不同级别的材积增长损失率曲线分别为:Y1=-3.950524+53.117143X;Y2=-6.308095+81.492857X;Y3=-11.019048+87.191429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