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糖蔗新品种黔糖8号2016年通过了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1.特征特性。该品种为中大茎,蔗茎直立高大,株高299厘米,茎粗3厘米,茎色浅绿,露光部分浅紫色。茎上有少许蜡粉,茎基无须根。蔗茎圆筒形,节间长在14厘米以上,蔗沟浅、不明显,无生长裂缝,无木栓裂缝。茎节平整,生长  相似文献   

2.
<正>1万山红(梅蜜1号)该蔗种早熟高糖、茎粗节长、节间呈腰鼓形;茎色紫红鲜亮、易撕皮;食之脆而多汁,回味爽甜如饴。其出苗率高,株型紧凑、生长稳健、自然脱叶、耐寒性强、抗病抗倒伏、偶遇低温、霜雪不上水回糖。梅蜜1号蜜蔗经过近4年在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及京津地区设点示范证实:该蔗种不仅适种区域广泛,而且也适应  相似文献   

3.
正桂果蔗1号植株直立、大茎,节间圆筒形,蔗茎腊粉较多,节间嫩叶包裹部分为紫红色,见光后变紫黑色,前期生长稍慢,自动脱叶。其节间长度均匀度好,短节间少,蔗株上、中、下蔗径大小相近;蔗肉入口易断易碎,松软多汁,清甜爽口。商品蔗每亩产量9~10吨,株高2.8米以上,  相似文献   

4.
果蔗脱毒与常规种茎苗生产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果蔗相关性状的测定,分析果蔗脱毒种茎苗与常规种茎苗(CK)生产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除出苗率、出苗速度外,果蔗脱毒种茎苗在月生长速度、株高、节间长度、蔗茎产量和蔗糖、还原糖、氨基酸含量方面与常规种茎苗(CK)相比,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蔗茎产量比常规种茎苗(CK)增产21.75%,蔗糖含量比常规种茎苗(CK)提高1.10个百分点,表现出较好的生产性状,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SP  Shukla Anita  Sawnani  S  Solomon  AK  Shrivastava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6):632-632
虽然在甘蔗同节上出现多芽现象已被报道,但是却未曾发现同节多芽能独立生长成蔗茎的现象。文章阐述了2008~2009年度在甘蔗品种CoS 96268宿根蔗大田观察到的一株甘蔗植株上发生的独特的形态分离现象。在该株甘蔗地上部的第7、8节上均有2个芽,但第8节出现溢痕,将该节间分成不等的两部分;该分离部分在第9节间更为明显,并独立生长成两条蔗茎(分枝),每条蔗茎均具有正常的节间形态。  相似文献   

6.
以玉林果蔗主栽品种拔地拉(俗称黑皮果蔗)为对照,对引进的桂果蔗1号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果蔗1号生长速度较快,后期生长无缩尾现象,蔗株高大直立,上中下茎径粗细均匀,适中节间长度占比较高,特短节出现频率较低(特短节仍保持圆筒形),且高产稳产;与对照品种相比,3个试验点蔗茎的平均产量增产11.73%,其中商品蔗产量增产18.08%,商品蔗率增高5.30个百分点,种植经济效益达195 868.4元/hm~2,比对照增收27.90%。这表明桂果蔗1号适宜在玉林市蔗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1 形态特征 "冀蔗一号”属鲜食型果蔗.在北方为1年生高肥四碳植物(长江以南地区可作越冬蔗或须根蔗栽培).皮色紫红,叶片互生,一叶一节,单株总叶18~24片. 该蔗种较南方蔗株高大挺拔,生长势强,一般株高2.5~~3.0m,最高达3.2m以上.单芽茎分蘖7~10个,一般每亩栽二芽段茎1800株左右.每株选留壮蘖4~~5根,高肥田可留6根,确保亩有效茎8000~10000根.最高有效茎1.5~1.9m.茎粗4.5~6cm,单茎重2~3kg,增幅高于南蔗30%以上.  相似文献   

8.
<正>"万山红"蔗种早熟高糖,茎粗节长,节间呈腰鼓形。茎色紫红鲜亮,易撕皮。食之脆而多汁,回味爽甜如饴。出苗率高,株型紧凑,生长稳健,自然脱叶,耐寒性强,抗病抗倒伏,偶遇低温霜雪不上水"回糖"。经过近4年在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及京津  相似文献   

9.
<正>新台糖16号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1993年从台湾引进的早熟、高糖、高产的甘蔗新品种,有较好的农艺性状。该品种为中至中大茎品种,节间圆筒型,蔗茎充实无空蒲心现象;叶色青绿,叶姿直立;萌芽率高,出苗快,分蘖力强,有效茎数多;宿根发株快,宿根性较好;蔗叶容易脱落,毛群较少,易于收获。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种茎补种新台糖22号(ROC22)宿根蔗,以解决宿根蔗缺株断垄、产量下降的问题,为该方法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ROC22缺株断垄较严重的第2年宿根蔗地为试验地,以ROC22宿根蔗地的自然状态为对照(CK),设桂辐98-296种茎补种ROC22宿根(处理A)和ROC22种茎补种ROC22宿根(处理B)2个补种处理.调查各处理植株月伸长速度、单位面积有效茎数、株高、茎径及蔗糖分,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处理A桂辐98-296补种蔗茎的出苗率(75.13%)和成茎率(91.45%)较高,6~9月平均伸长速度(56.4 cm)与处理A和B的宿根蔗及CK的平均月伸长速度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其株高(298 cm)与处理B宿根蔗及CK的株高基本一致;处理A蔗茎产量较CK极显著增产35.17%(P<0.01),经济效益明显.处理B同品种补种的出苗率(71.25%)和成茎率(16.44%)偏低,6~9月平均生长速度(21.2 cm)缓慢,整体产量与CK无显著差异,经济效益不明显.[结论]采用桂辐98-296种茎补种ROC22宿根蔗,可显著提高宿根蔗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解决宿根蔗缺蔸断垄、产量下降的问题,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遗传力和配合力表现优良的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及后代,为丰富甘蔗育种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奠定种质基础.[方法]依据甘蔗细茎野生种原生地的海拔差异结合SSR分子标记筛选7个云南不同生态型的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与以云南当地栽培品种德蔗93-94(母本)进行测交,用R软件对其后代糖产量、蔗茎产量、有效茎数、锤度、茎径、株高6个数量性状进行方差、遗传力和配合力分析.[结果]各组合后代糖产量、蔗茎产量、茎径、株高、有效茎数5个性状表现差异极显著,锤度表现差异显著;各组合后代株高、茎径、糖产量、蔗茎产量的遗传力表现较好,均超67.0%;德蔗93-94x云割82-114和德蔗93-94x云南1号后代株高、有效茎、糖产量和蔗茎产量配合力均表现明显的正效应,德蔗93-94x瑞割07-3和德蔗93-94x瑞割06-7-3后代茎径、糖产量和蔗茎产量配合力有比较明显的正效应,组合德蔗93-94x云割83-184和德蔗93-94x云割83-174后代在有效茎配合力效应表现较好的正效应.[结论]筛选出糖产量、蔗茎产量遗传力和配合力表现突出的云割82-114、瑞割07-30、瑞割06-7-3和云南1号;有效茎数遗传力和配合力优良的云南1号、云割83-184和云割83-174.  相似文献   

12.
云南中低海拔甘蔗细茎野生种遗传力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筛选遗传力和配合力表现优良的云南甘蔗细茎野生种及后代,为丰富甘蔗育种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奠定种质基础.[方法]依据甘蔗细茎野生种原生地的海拔差异结合SSR分子标记筛选7个云南不同生态型的甘蔗细茎野生种无性系,与以云南当地栽培品种德蔗93-94(母本)进行测交,用R软件对其后代糖产量、蔗茎产量、有效茎数、锤度、茎径、株高6个数量性状进行方差、遗传力和配合力分析.[结果]各组合后代糖产量、蔗茎产量、茎径、株高、有效茎数5个性状表现差异极显著,锤度表现差异显著;各组合后代株高、茎径、糖产量、蔗茎产量的遗传力表现较好,均超67.0%;德蔗93-94x云割82-114和德蔗93-94x云南1号后代株高、有效茎、糖产量和蔗茎产量配合力均表现明显的正效应,德蔗93-94x瑞割07-3和德蔗93-94x瑞割06-7-3后代茎径、糖产量和蔗茎产量配合力有比较明显的正效应,组合德蔗93-94x云割83-184和德蔗93-94x云割83-174后代在有效茎配合力效应表现较好的正效应.[结论]筛选出糖产量、蔗茎产量遗传力和配合力表现突出的云割82-114、瑞割07-30、瑞割06-7-3和云南1号;有效茎数遗传力和配合力优良的云南1号、云割83-184和云割83-174.  相似文献   

13.
研究结果表明 :株高、节间长度与蔗茎产量有着极具显著的相关 ,公顷有效茎数与果蔗蔗茎产量达显著相关水平 ,茎径与蔗茎产量相关较小。性状间株高与节间长度相关达极显著 ,其他性状相关不显著 ;公顷有效茎数对蔗茎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 ,其次是株高和节间长度 ,茎径对蔗茎产量直接贡献较小。由此认为在果蔗选育种和资源筛选上 ,选择产量时把公顷有效茎数和株高放在首位 ,重视节间长度。在栽培上适当增加播种量。公顷有效茎数控制在 7- 7. 5万条 ,茎粗 3cm以上 ,做好水肥管理 ,提高株高和节间长度。  相似文献   

14.
"福农15号"是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选育的甘蔗新品种.植株高大,中至中大茎,分蘖力较好,成茎率高,中后期生长快,每667平方米(1亩)有效茎数5000条左右.蔗茎均匀,单茎较重.中抗花叶病,抗黑穗病.大田栽培表现出早熟、高糖、丰产、抗旱、宿根性好等优良特点,每667平方米蔗茎产量7.08吨.适合水田或水浇旱地栽培.(彩图参见81页图5)  相似文献   

15.
ABT5号生根粉(增产灵)是一种新型广谱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农作物具有促进生长,增强抗逆性等功能。本试验结果表明:甘蔗栽种时,用15mg/kg的生根粉溶液喷蔗种,能促使早发根,快发根,早出苗,出壮苗,提早分蘖拨节,加速蔗茎伸长,成蔗早,有效蔗茎数高,增产率达55.57%。  相似文献   

16.
蔬菜型甘薯新品种——百薯1号的主要特点及利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与其他蔬菜型甘薯品种相比,百薯1号具有食味好、无绒毛、分枝多、茎蔓短、株型半直立、适合密植、茎尖产量高、薯块产量高、茎节无次生根,适合高水肥种植等多种突出优点。百薯1号营养价值丰富,与多种常用蔬菜相比较,在32种主要营养成分中,百薯1号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B2、钙、磷、钾、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等18种营养成分均居第一位。百薯1号自身抗病虫能力强,田间生长过程中无需喷施农药,是理想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参试的10个甘蔗品种在农艺性状方面整体表现较好,福农0335出苗率表现好,分蘖率除柳城05-136、云蔗05-49表现较弱外,其余品种表现良好。对蔗茎产量、蔗糖分及公顷含糖量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云瑞06-189蔗糖分高,蔗茎产量一般;闽糖01-77蔗糖分较好,蔗茎产量高,公顷含糖量高;福农0335蔗糖分高,蔗茎产量高;粤甘42号蔗糖分中等,蔗茎产量高。经田间试验观察,各参试品种病虫害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新引进甘蔗品种桂斐1号和桂哥1号的田间表现,对其在广西本土条件下的应用前景作出初步评价.[方法]采用拉丁方设计,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对照,于2015和2016年分别进行桂哥1号和桂斐1号新植蔗和宿根蔗田间试验,观测两个新引进甘蔗品种在常规栽培管理条件下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性状.[结果]与对照品种ROC22相比,两个引进品种的出苗(发株)率、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光合速率较低,枯心率和分蘖率较高,抗黑穗病能力较强.桂哥1号的株高和生长速率与ROC22差异不明显,而桂斐1号的株高和生长速率较ROC22明显较低.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来看,新植蔗中桂哥1号的有效茎数与ROC22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而桂斐1号显著低于ROC22(P<0.05,下同);宿根蔗中桂哥1号的有效茎数显著高于ROC22和桂斐1号,桂斐1号与ROC22无显著差异.新植蔗产量表现为ROC22>桂哥1号>桂斐1号,宿根蔗产量表现为桂哥1号>桂斐1号>ROC22.从甘蔗品质性状来看,桂哥1号高产高糖,蔗汁重力纯度高;桂斐1号高产高糖,纤维分低,出汁率高,中晚熟.两个引进品种的综合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ROC22.[结论]新引进甘蔗品种桂哥1号和桂斐1号表现中大茎,脱叶性好,抗病性和宿根性强,高产高糖,综合性状优于对照品种ROC22,可在不同蔗区进一步开展试验评价.  相似文献   

19.
李梅 《农村百事通》2009,(17):32-32,81
1.万山红(梅蜜1号):早熟,高糖,茎粗.节长.节间呈腰鼓形。茎色紫红鲜亮.易撕皮.质地脆甜多汁.出苗率高,株型紧凑,生长稳健,自然脱叶。耐寒性强.抗病,抗倒伏.偶遇低温霜雪不上水回糖+适种区域广泛.北方地区盐碱性土壤也能种植.以坝地、坡地和平原地生长最适且易获得高产.一般667平方米(1亩)产1.2万~1.5万公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蔗茎红粉蚧在广西蔗区不同生境蔗田的种群动态,了解其在蔗田的发生规律,为生产上监测和控制该粉蚧提供参考。【方法】在广西上思县蔗区于2012年7-12月调查新台糖22号宿根1年蔗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和为害株率,2013年7~12月调查新台糖22号宿根1年蔗和粤糖60号新植蔗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在扶绥县蔗区于2013年7~12月调查新台糖22号新植蔗与宿根1年蔗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虫口密度调查为在蔗田设8个取样点,每点相隔3行,每取样点选取相近3株甘蔗,调查和记录蔗茎红粉蚧若虫和成虫的发生数量;为害株率为顺序调查同行100株甘蔗中发生蔗茎红粉蚧的株数,重复4次。每半个月调查一次,直至甘蔗收获。【结果】上思县蔗区调查结果,2012年蔗茎红粉蚧于7~8月发生数量较多,最高为100.50头/株,在9月下旬后发生数量明显减少;为害株率为24.75%78.50%,8-11月高达60%以上;2013年蔗茎红粉蚧在7~8月发生较多,新植蔗和宿根蔗的最大虫口密度分别为44.51和27.96头/株。扶绥县蔗区2013年调查结果,蔗茎红粉蚧发生数量也以7~8月较多,该粉蚧在宿根蔗上的最大虫口密度显著高于新植蔗,分别为125.87和25.08头/株。【结论】每年7~8月是广西蔗区蔗茎红粉蚧自然种群增长最快的时期,生产上应密切关注这一时期的蔗茎红粉蚧种群动态,并根据其危害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