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桑园科学管理是提高面积产叶量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辉亮 《北方蚕业》2008,29(2):63-64
蚕桑生产既是我市历史悠久、覆盖面大、经济效益显著的骨干项目,又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据2006年统计,全市现有桑园面积4.8万hm2,养蚕50.04万张,产茧1680万kg,农民收入超过4亿元。与蚕桑发达地区相比较,我市的桑园面积养蚕量水平低下,桑园管理基础薄弱,严重制约着蚕桑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一、蚕桑生产是我市一大优势我市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气候适宜,经济技术条件好,并且具有发展蚕桑生产得天独厚的优势。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蚕桑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市现有桑树四亿多株,养蚕农户一百五十多万户,占总农户数的50%以上,全市发种九十多万张,产茧四十一万多担,占全省蚕茧产量五分之一,名列全国第五位。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丝绸工业的发展。丝绸是我市外贸出口商品中的拳头商品,八六年占市创汇总额的  相似文献   

3.
<正>蚕桑生产是我市农村传统的支柱产业,养蚕农户最多时可谓家家栽桑、户户养蚕;目前全市有农业户口14万户,养蚕农户近6万户。2014年全市有桑园7453 hm2,饲养蚕种21.61万张,总产蚕茧1.05万t,蚕茧产值3.61亿元,占全市农业总收入的7.9%,蚕种饲养量和蚕茧产值居全省各县市的首位,蚕桑对稳定农村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桐乡桑苗饮誉全国,长期以来每年为蚕桑发展地区提供了数亿株优质良种桑苗。目前,嫁接桑苗  相似文献   

4.
正绵阳是"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丝文化源远流长,是四川省优质蚕茧主产区之一。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化"三个结合",着力"三个注重",突出"三个创新",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技术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全市蚕桑产业提质增效和蚕农增收。全市桑园面积1.39万hm~2(20.85万亩),建成了万亩现代蚕桑产业示范区5个,2016年全市养蚕发种20.95万张,生  相似文献   

5.
正广安市属于老蚕桑生产基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全市桑树总数达到5亿株,最高年养蚕达到48万张。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市场竞争的冲击,生产规模不断萎缩。近年来,我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把优质蚕桑作为全市六大特色产业之一,优化区域布局,推广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瞄准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农户家庭经济发展、丝绸企业蚕茧原料供应,以及人们对蚕桑产品消费等社会需要,加快蚕桑产业供给侧结构改  相似文献   

6.
<正> 1 建国以来成都市蚕业取得的成就 据考证,成都栽桑养蚕的历史至少有5000年以上。建国以来桑、蚕、茧、丝绸为我市农民增收和出口创汇作出巨大贡献。但我市蚕桑生产也跟全国、全省一样经历了起伏升降的复杂过程。1994年历史最高年有11个县(市)、123个乡(镇)栽桑养蚕,全市有桑树2.8亿株,养蚕13.8万盒,生  相似文献   

7.
<正> 据安康新闻中心报道:安康市大河区,今春建立了一个专门奖励兴桑养蚕的群众性组织——兴桑养蚕奖励基金会。大河区是蚕桑生产的一个老区,也是一个大区。这里有桑园1.6万亩,800多万株,60%以上的农户都在兴桑养蚕,去年蚕茧产量占全市的五分之一。为了强化蚕桑生产的后劲,促进蚕桑进一步发展,桑蚕奖励基金会将上级林业部门和其它部门的蚕桑生产扶持  相似文献   

8.
<正> 我市位于长江下游北岸,东临黄海,是一个粮棉经济作物夹种地区,蚕桑生产占有一定的地位。据历史记载,1931年海门一县年产蚕茧达万担以上,设有烘茧灶130副。其他如南通、海安等县也有栽桑养蚕习惯。但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年代里,蚕桑生产遭到严重摧残,到解放前夕,全市仅产蚕茧850多担。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大力发展蚕桑生产方针,使蚕桑生产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9.
余惠岚  詹成波 《蚕学通讯》2001,21(1):54-55,59
1 建国以来蚕业取得的成就据市、县 (市 )文物考证 ,成都栽桑养蚕的历史至少有 50 0 0年以上。建国以来桑、蚕、茧、丝、绸为我市农民增收和出口创汇作出巨大贡献。但我市蚕桑生产也跟全国、全省一样经历了起伏升降的复杂过程。历史最高年1 994年有 1 1个县 (市 )、1 2 3个乡 (镇 )栽桑养蚕 ,全市有桑树 2 .8亿株 ,养蚕 1 3.8万 (盒 ) ,生产蚕茧 3,6 88吨 ,农民养蚕收入 4,0 0 0余万元 ,有 2座年生产 2 0万张的蚕种场 ,丝绸加工缫丝、织绸、印染、绢纺、成衣誉遐尔 ,“蜀绣”更是驰名海内外 ,配套加工能力和蚕桑科技力量 ,出口丝绸产品历来…  相似文献   

10.
泰兴市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气候和地理位置很适合栽桑养蚕,蚕丝业在我市农民脱贫致富工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崛起,农民的收入渠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很多农民已把栽桑养蚕作为次要的收入来源。我市蚕桑生产规模近年来逐年减少,从最多的2.5万亩减少到现在的0.34万亩,并且还呈现滑坡趋势。有许多蚕农对蚕桑生产现状感到灰心和失望,甚至有人认为我市蚕桑将在五年内“归零”。  相似文献   

11.
朱丽君 《蚕桑通报》2004,35(1):58-59
我市现有桑园面积742 hm2,养蚕农户4300余户.蚕种饲养量1.606万张,蚕茧总产量664.7t,蚕茧销售收入1108.9万元,户均蚕茧收入2579元,蚕桑生产产值达到1672.9万元.现有年产150t茧的乡镇1个,年产25t茧的村4个,年产500kg茧的户35个.这些重点乡镇村,桑园面积和产茧量占全市总面积和总茧量的80%,成立了5家蚕桑专业合作社.为了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蚕桑发展,省农业厅特制定了<浙江省蚕桑西进发展规划>战略,并把我市列入了蚕桑西进重点发展的八个县市之一.  相似文献   

12.
桑苗苗叶利用探讨桐乡市农业局金永年,张宝兴桐乡市是浙江省蚕桑生产的重点县市,也是全国桑苗生产的最大产区。全市有16个乡镇繁育桑苗、培亩农户达2.5万户,年产桑苗5-6亿株,产值在1亿元左右,桑苗是我市苗区农民的一项重要经济收入。采摘苗叶养蚕是我市亩农...  相似文献   

13.
嘉兴是全国、全省蚕桑重点产区,栽桑养蚕一直是蚕农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全市现有桑园面积22392hm2,有蚕桑生产的县(市、区)7个,覆盖48个镇(街道)483个村,养蚕农户数达21.05万户。2010年饲养蚕种53.2万张,生产蚕茧2.39万t,继续列全省首位。  相似文献   

14.
蚕桑生产是我市广大农村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解放四十年来,我市蚕桑生产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目前,全市年发种130余万张,产茧2500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达2.3亿元,出口创汇7000余万美元。蚕桑生产在我市具备了一定规模,在农业生产值中占相当比重,当前,它的稳定健康发展对我市农村顺利奔小康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蚕桑规模大户经营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新 《蚕桑通报》2003,34(3):51-52
蚕桑生产实行区域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是近年来我市蚕桑生产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自2000年以来,全市出现承包桑园1hm2以上的蚕桑规模大户已有12个,他们的生产组织形式主要有4种:一是由村干部牵头承包桑田,利用原村办小学校舍进行养蚕生产(如东兴镇成德村刘全才);二是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租用村办小学校舍生产(如生祠镇鞠双村展觉尉);三是私人业主投资蚕桑生产(如红光镇法喜村陆进);四是由几个农民自主结合出股投资承包本村多余田块发展蚕桑生产(如新桥镇滨江村孔凡太)。2001年,我市第一个养蚕大户刘全才4hm2新桑顺利投产,2002年免春伐提…  相似文献   

16.
<正>蚕桑生产是我市传统的优势产业,种桑养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我市的农业生产中,蚕桑生产有着最完整的产业链,从蚕种繁育到种桑养蚕,从缫丝织绸到丝绸印染,从服装生产到出口创汇,其产业链最长最完整。但目前蚕桑生产在我市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蚕农普遍老龄化,机械化程度十分低下,制约了  相似文献   

17.
蚕桑生产是嘉兴市传统的优势产业,种桑养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我市的农业生产中,蚕桑生产有着最完整的产业链,从蚕种繁育到种桑养蚕,从缫丝织绸到丝绸印染,从服装生产到出口创汇,其产业链最长最完整。蚕桑生产不但为我市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省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丝绸部门认真贯彻了省公司经理会议和蚕茧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使我市的蚕桑生产取得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 一、今年蚕桑生产情况: 1.广大群众对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很高,桑园面积大幅度增加。今年全市有桑园面积49230亩,比去年33671亩增长46.2%,其中投产桑园40738亩,春播杂交桑种籽2000kg计划今冬明春扩种新桑31000亩,目前,全市已扩种新桑17000亩,种桑养蚕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9.
富阳市地处杭州近郊,自然环境适宜栽桑养蚕。20世纪90年代初.蚕桑生产还是我市农村主要经济收入项目之一。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东部原蚕桑重点乡镇如东洲、春江、灵桥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农用土地日趋减少,蚕桑逐渐失去优势。经过几年的调整和发展.境内蚕桑生产已初步呈现区域化分布的生产格局,洞桥、胥口、万市等3个镇的桑园面积和蚕种饲养量已占全市总量的80.6%和85%.其中洞桥镇占到全市总量的近50%,这些西部乡镇已成为全市蚕桑生产的重要基地。实施蚕桑西进工程成为实现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市蚕桑生产发展迅猛。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千家万户分散养蚕的技术指导,我市从1991年开始,多管局正式下文。提出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蚕桑丰产方竞赛活动,以便更好地以点带面,指导大面生产。几年来,通过上下共同努力,我市蚕桑丰产方的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对推动全市蚕桑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1994年被市政府批准为市级蚕桑丰产方的6个示范点,基础设施有了改观,服务体系有了完善,规范化管理有了发挥,蚕茧产、质量有了提高。实践证明:搞好蚕桑丰产方,是确保科学技术辐射千家万户的最有效措施,是以点带面的唯一途径,是适应当今生产形式的最佳管理办法。 (一)情况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