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新特异材料白绿苗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稻属中单纯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极为罕见,新白绿苗是在秀水11/春江03杂交F4株系中发现的天然突变体,基本特征苗期为白色,随着秧龄的增加,渐渐转绿成正常。骐为母本与一般品种,标记基因系杂交,F1、F2、F3各世代植株均表现为白绿 苗;反之以其为父本则各世代均无白绿苗突 变体为细胞质遗传。本文进一步讨论了水稻细胞质白绿苗基因作为细胞质标记在原生质体融合、杂产稻育种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从爪哇稻香大粒中发现一紫叶突变体PLM,通过与绿叶水稻C181杂交,对PLM及其后代进行遗传、色素和品质的分析。结果显示:PLM紫叶突变体为隐性单基因遗传。与绿叶植株相比,PLM及其后代紫叶群体的花青素含量显著增加,叶绿素总量也有一定的增加:PLM子粒的长宽比为3.09,达到国标一级:其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均低于国标三级,表现较差;在其杂交后代中,品质性状得到了一定改善。PLM是一优良的标记供体材料。  相似文献   

3.
大豆不同来源短叶柄性状的遗传和有关农艺性状表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吉林引入的短叶柄材料公交7622—4—1—4 在南京与2 个长叶柄亲本南农94—524、洪引1 号杂交,表现一对基因分离结果,其与南京发现的短叶柄材料NJ90L—1SP杂交,F1 和F2 均表现为短叶柄,表明二者有相同的遗传基础,因NJ90L—1SP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故推论公交7622—4—1—4 可能亦受两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从南农86—4×D76—1609 组合BC2F2 群体初步结果表明,D76—1609 短叶柄性状与豆荚伏茸毛间存在连锁现象,重组率r= 3.01±1.21% 。源于NJ90L—1SP和公交7622—4—1—4 的短叶柄叶枕不正常,农艺性状较差,尚难直接利用;源于D76—1609 的短叶柄与长叶柄后代相比表现晚熟、较易倒伏,但有可能获得高产、抗倒重组类型。  相似文献   

4.
紫叶水稻IR1552紫叶性状的遗传及其育种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R1552是引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水稻紫叶特异材料,以其分别与不同类型的绿叶籼稻、粳稻品种杂交,研究了紫叶性状的遗传。结果表明,正反交杂种F1代植株叶色均为绿色,以IR1552为母本回交的BC1F1代群体中绿叶株与紫叶株之比为1∶1,而F2代群体中绿叶株与紫叶株之比表现13∶3和55∶9等2种类型,分析认为,该紫叶性状由1对显性基因PL-PL控制,一般绿叶稻品种带有1对紫叶显性抑制基因I-PL-I-PL。以紫叶稻IR1552为供体,经杂交转育成桂紫-1S等多个带紫叶标记的不育系,桂紫-1S生育后期功能叶叶绿素含量高,叶片衰老慢,所配组合叶片功能正常,说明IR1552的紫叶性状对转育成的带紫叶标记的水稻不育系及其杂种F1代的生长势和产量无不良影响,是一理想的紫叶标记供体。  相似文献   

5.
D优秀2号是江西省宜春地区农科所用D汕A不育系与自选恢复系秀恢2号配制的籼型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丰产稳产性好、米质优、易制种、抗稻瘟能力强等特点。1992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审会审定,定名“D优赣9号”。  相似文献   

6.
借助于 Aвзис(四倍体-Aврора高大山羊草)代换的形式可以获得一系列含有减数分裂时 21的Aврора品系和某些高大山羊草特有的性状。对白粉病抗性不同的Aврора品种的8个品系是由其杂交而成的。杂种的染色体配对和对白粉病抗性的研究证明了所有代换系有一个或至少有一个同源染色体。但是,某些品系之间什么样的高大山羊草染色体代换小麦的同源染色体是有差异的、为了识别这些品系中的两个同源组与中国春代换系杂交的 1E(1D)、2E(2D)、3E(3D)、4S1(4D)、5U(5D)、6R(6D)、7E(7D)杂种染色体配对,研究结果证明了一个高大山羊草染色体代换了ABpope小麦中的6D染色体;从这些染色体能够了解6S1或6Ssh随体携带抗白粉病的显性基因,引起上层穗芒和茎秆表面花青素着色发育不全。  相似文献   

7.
以丹引单粒不育系MS_3和MS_4为母本,以多粒材料75-2-6为共同父本杂交,对其只代和F_2代粒性分析结果表明,F_1代多粒对单粒呈显性趋势;9086和9096杂交组合F_2代单粒株、双粒株和多粒株的比例分别为1:208:3.04和1:2.49:4.28.其单粒与多粒株(包括双粒株)比例分别为1:5.12和1:6.77,两个组合F_2代粒性分离既不符合单基因规律。也不符合两对独立基因分离规律。  相似文献   

8.
大豆蛋白质含量遗传变异特点及早世代选择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5个亲本配制了3个杂交组合,研究其杂种后代F2-F4代蛋白质含量遗传变异的特点及早世代分组选择的效果。结果表明:(1)大豆蛋白质含量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但也存在一定的显性效应。(2)相关分析显示,中亲与后代的相关值比父本或母本与后代的相关值高,世代间的相关显著,相关值以邻近世代间较高;(3)蛋白质含量总的变异趋势是:组合间>家系间>家系内单株间;(4)在大豆杂交组合的早世代对单株蛋白质含量进行选择是有效的,而在F2的选择较在以后世代中选择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春为对照,将5个山东地方普通小麦品种与奥地利黑麦进行了杂交。结果表明:5个小麦品种与黑麦均具有良好的杂交亲和性。LSD检验表明,除洋麦外,其余4个材料均与中国春具有相似的杂交亲和性,其基因型为kr1kr1kr2kr2;对杂种F1种子在大田直播条件下的成株率分析表明,蚂蚱头火麦×黑麦具有最高的成株率(26.67%);对要种F1在开放授粉条件下的育性分析表明,5个供试与黑麦杂种F1代结实率均不同  相似文献   

10.
陈新  朱成松 《大豆科学》1997,16(4):328-333
利用5个亲本配制的3个杂交组合,研究共杂种后代F2-F4代蛋白质含量遗传变异的特点及早世代分组选择的效果。结果表明:(1)大豆蛋白质含量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但也存在一定的显性效应。(2)相关分析显示,中亲怀后代的相关值比父本或母本与后代的相关值高,世代间的相关显著,相关值以邻近世代间较高;(3)蛋白质含量的变异趋势是:组合间>家系间>家系内株间;(4)在大豆杂交组合的早世代对单株蛋白质含量进行选  相似文献   

11.
用四个六棱大麦品种的三组杂交对出穗期,分蘖数,株高,籽粒产量,粒重和饱秕粒进行了遗传分析。每个杂交的P1,P2,F1,F2,BC1和BC2于1982年被种植在美国North Dakota的Forgo和Prosper两个地方,并且给予了评价。队季分蘖数外,杂交内亲本平均值一般是不同的。各代之间比较表明,晚出穗相对虫出穗显性;高粒重相对低粒重显性;籽粒的饱满度受加性基因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麦籽粒体积是最稳定的产量组份,它对出标率亦有决定性影响.为了确定与G603—86的大粒(单粒重高于60mg,粒重约9mm)性状有关的染色体,用G603—86(P1)与Favorit(P2)的一套单体系杂交,先获得F1单体系,再由F2群体中选出3个F1二体系.在田间对F3二体系进行试验测定.用标准方差分析法分析表明,两亲本材料在粒重、粒长性状上有显著差异,但在粒宽或籽粒形态密度等性状上差异不大;部分同源染色体对粒重及所有粒重组份有明显效应,而基因组对这些性状均无明显影响;G603—86的6D和4A染色体能明显提高粒重,4A、4B、2B、3A及1B染色体能显著增大粒长,1A、1B染色体则可增加粒宽,6D、6A染色体可改进籽粒形态密度;G603—86小麦的大粒性状受位于多条染色体上并影响籽粒维度、形态及密度的不同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3.
论无融合生殖固定水稻杂种优势的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利用无融合生殖固定水稻杂种优势的策略进行了讨论。提出该研究可分三步进行:1.确定无融合生殖水稻的基本要求,即后代不分离,发育良好的胚乳,显性核基因控制的专性无融合生殖。其中获得不分离的后代有三条途径:二倍体孢子生殖,体细胞无孢子生殖,珠心、珠被等体细胞胚挤入胚囊取代合子胚发育;2.从栽培稻、野生稻及其远缘物种,特别是早熟禾属、狼尾草属等具无融合生殖特性的材料中挑选无融合生殖材料;3.利用常规杂交、杂交与组织培养结合以及基因转移方法向水稻引入无融合生殖基因。  相似文献   

14.
小麦4D染色体上基因Ms2,Rht10和着丝点的连锁关系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2与显性矮秆基因Rht10在4D染色体上昌紧密连锁的,交换率仅为0.18%。不育基因Ms2距离着丝点31.56个交换单位,而矮秆基因Rht10距离着丝点31.74个交换单位。  相似文献   

15.
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2与显性矮秆基因Rht10在4D染色体上是紧密连锁的,交换率仅为0.18%。不育基因Ms2距着丝点31.56个交换单位,而矮秆基因Rht10距离着丝点31.74个交换单位。  相似文献   

16.
粳稻品种中,色原基因C和糯性基因wx的重组率为23%左右,这已为人们长期以来所熟知。然而,在粳稻与爪哇稻KetanNanga(KN)的杂交中,重组率却为15.1~18.9%.KN具有配子败育中性基因即广亲和基因S-5n,该基因位于C和wx两位点之间.在KN和籼稻品种IR36的杂交中,基因C和wx的重组率约为30%.将KN中C—S-5n染色体片断导入粳稻品种,通过两次回交育成了热研1号,通过三次回交育成了热研2号.用这两个粳稻品系代替KN对重组率变异进行测定.在粳稻品种Miyukimochi(MM)与热研1号的杂交中,C和wx的重组率为16.l±4.8%,而在热研2号与籼稻品种IR36的杂交中重组率却为30.3+6.4%.因此,用导入了KN中C—S-5n片断的粳稻品系所进行的试验,也看到了同样的重组率差异.在评价重组率时,还证实了基因8—5n和C的作用.重组率受C-8-5n染色体片断中遗传因于的影响,这一事实将有利于研究重组机制和建立水稻分子图谱.  相似文献   

17.
优质食用稻营养特性及需肥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年多品种田间试验结果指出:(1)每生产100 kg 优质稻谷需吸收 N, P2 O5, K2 O 分别为22,12 和39 kg 左右,高于普通稻,其50% ~75% 来自于土壤,后期吸磷率高于普通稻,钾则反之。(2)氮、磷最高含量在分蘖期,钾在穗分化始期。(3)早稻养分吸收高峰在穗分化至孕穗间;晚稻氮、钾先于早稻,氮还先于普通稻,磷、钾与普通稻一致,后期吸磷速度及比率高于普通稻。(4)优质稻的氮、钾运转率低于普通稻。(5)对养分的利用率高于普通稻。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了8个北美的条锈菌小种。在北美小麦不同条锈病鉴别寄主之间以及它们与已知抗性基因的小麦品种进行杂交。并对亲本,F1,F2和一些回交子代的幼苗抗条锈性进行了评价。结果,中国166,HeinesⅦ,Fielder,Lee,Riebese147/51和Moro分别含有Yr1,Yr2,Yr6,Yr7,Yr9和Yr10抗性基因;Lemhi,Tyee中的一个基因。HeinesⅦ,Moro,Druchamp,  相似文献   

19.
分蘖抑制剂抑特(主要成分为2,4-D和DNP)在稻麦上的试验结果表明,分蘖前期施用,能抑制分蘖产生,加速小分蘖消亡,使水稻品种化四明单穴有效穗数比对照下降14.4%,使两系杂交小麦组合E优102比对照下降49.1%;在两用浅不育型小麦雄性不育系ES-14分蘖后期施用,能减少小分蘖成穗,提高不育穗率。抑特除减少分蘖外,还能降低株高8~12cm,提前孕穗1~2d,井增加穗实粒数。  相似文献   

20.
以前报道过10个冬小麦品系抗白粉病的基因数量与遗传模式,但这些基因的同位关系及其定位还没有确定.10个抗白粉病小麦品系中,有8个相互杂交并与13个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不同寄主品系杂交。各杂交组合中,取F_2300—800个幼苗在温室内评定了对白粉病127号小种的反应,以确定这种同位关系以及8个小麦品系中抗白粉病基因的各个特性.在C39、A55—2、R107、Armada和SI5中鉴定出Pm4b这个常见基因。根据这些品系与相应寄主不同品系杂交后代感病性的缺失,确定出C39和SI5中3个抗病基因分别为Pm2、Pm4b和Pm6。OK75R3645中抗性基因很可能是Pm3位点上的1个等位基因或与其紧密连锁基因。由于GO4779与Axminster/8CC(Pm1)杂交后代未观察到感病性的分离,GO4779中的抗病基因可能为Pm1。ST1—25中的抗病基因为简单隐性基因Pm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