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述了农村饲料产业化的实质与运行模式,以及发展农村饲料产业化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与农村饲料产业化相适应的配套工程技术及主要技术内容。  相似文献   

2.
农村特效经济在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的发展必须依靠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是农村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农村的产业化经营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农村实行产业化发展,则必须要求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加强农民与农产品加工公司合作,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这样才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英 《农业工程学报》1997,13(5):104-107
建立饲料企业计算机局域网络,将总经理室、原料部、成品部、生产加工部、销售部、财务部、技术部和信息部等部门通过网络连接成一个整体,各部门既分工明确,又协同合作。该系统工程的设计和建成,不但能随时分析企业内部的信息,而且通过与其他网络的连接,及时了解到饲料行业最新科研动态和全国各地区各种原料及成品饲料的市场价格行情,使饲料生产技术实现信息化、工程化、产业化,增强饲料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4.
建立饲料企业计算机局域网络,将总经理室、原料部、成品部、生产加工部、销售部、财务部、技术部和信息部等部门通过网络连接成一个整体,各部门既分工明确,又协同合作。该系统工程的设计和建成,不但能随时分析企业内部的信息,而且通过与其他网络的连接,及时了解到饲料行业最新科研动态和全国各地区各种原料及成品饲料的市场价格行情,使饲料生产技术实现信息化、工程化、产业化,增强饲料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
生态农业产业化探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阐述了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以及生态农业产业化与常规农业产业化的区别。探讨了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技术对策、宏观调控与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该文阐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可再生能源实施商品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实施商品化的客观需求以及商品化、产业化的发展措施和办法,农村可再生能源产品走上市场就必须产业化,必须逐步商品化。  相似文献   

7.
瑞典垃圾分类处理对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活垃圾是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新的农村环境污染源,我国虽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出台了某些政策,但总体而言,相关体制机制及政策依然存在不完善之处,急需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改善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落后的现状。本文从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及法规建设、产业化运营、技术研发等5个方面介绍了瑞典生活垃圾处理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产生及排放特点,提出了分类收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垃圾经济运营模式、加强宣传教育、完善体制机制及加大技术研发等7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介绍淀粉型、加工型、叶菜型、饲料型和观赏型等甘薯专用型品种的特点和优势,并指出了产业化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9.
秸秆资源工业化利用产业及模式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秸秆资源利用问题在农业、环保中日益突出。通过试验、分析与研究,提出解决秸秆资源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近期应重点发挥传统技术的作用,提高处理规模与效果。做为中长期目标,应逐步形成以秸秆还田、秸秆肥料、秸秆饲料等为基础,以秸秆人造板、造纸、生物质能源为支柱的工业化利用产业,从而高效利用秸秆资源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重庆市垫江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困境,提出了大力扶持农业合作社和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浅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中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集中在能源、饲料和肥料等领域。虽然已取得了一批成果,但就总体而言,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文章指出,中国发展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要立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首先要解决“四个转变”,重点要研发实用性强,推广简便适用、易操作、农民容易接受的技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析福建省农业资源的特点和可持续利用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充分考虑了指标选取的全面性、主导性、区域性、差异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分别在土地资源、农业气候资源、水资源、林业资源、畜牧资源、水产资源、农村能源、生产条件、农业效益9个方面选取34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指标因子对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类型进行归类,归纳出土地利用现状指数、土壤状况指数、气候资源指数、气象灾害指数、农村能源指数、生产条件指数和效益指数,并确定每一指数的计算方法,最后将7个单项的评价指数进行加权计算,成为综合评价指数,对福建省各县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福建省80.6%的县(市)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达到优良等级.  相似文献   

13.
半干旱退化山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能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流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综合反映。通过对半干旱退化山区彭阳县崾岘乡中庄村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能流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探讨出合理的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结构。通过对中庄示范区具有代表性的5种生态模式进行分析研究,该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以种植业为主的。有机能在系统的能投中占的比例较大,达到系统总投能的88%~94%,有机能的投入中主要以有机肥和饲料为主,有机能的投入远大于无机能,反映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低下、机械化程度较低。从种植业系统的能流分析来看,是一个能量低投入与高产出的系统,养殖业系统是一个能量高投入与低产出的系统。总体来看,中庄村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能量投入大于产出的系统,而且,能量的投入和产出呈反比关系,说明该区农业生产的能量投入水平还很低。  相似文献   

14.
农业工程适用技术是适应一定农业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而又先进的农业工程技术。我国当前农业工程技术的特点是以传统为主的多层次技术水平和有选择地向现代技术过渡。近期发展,占主要地位的将是介于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之间的“中等技术”,即以科学为基础的劳动密集、价格便宜、小型为主、能耗较低的工程技术。今后农业工程技术开发应以实现我国农业战略任务为重点,主要放在改造低产田和改善生态的土地合理利用和综合治理;开发农村能源与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优先缓解农民生活用能短缺,进而增加农业生产能源;开发设施农业,促进集约经营,提高土地生产率的同时,发展规模经济;以粮食转化为饲料,开发饲料蛋白新资源和减少农产品收获后损失为重点,对农产品和副产物进行产地加工、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5.
河蟹养殖船载自动均匀投饵系统设计及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针对目前河蟹养殖投饵喂料劳动强度大、自动化程度低、投饲饵料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空气螺旋桨风力驱动船载自动投饵系统及均匀投饵方法。该系统由空气螺旋桨风力驱动船、自动投饵装置、ARM(advanced RISC machine)主控制器、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信模块和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导航装置等组成。采用空气螺旋桨风力驱动,可解决常规作业船水下螺旋桨吸卷缠绕水草影响行驶问题;利用喂料器落料流速可控、抛料器抛幅可调、料仓内剩余饵料量可测的自动投饵装置,可解决投饵喂料分布不均匀问题。该系统以S3C2440为主控制器,通过GPRS通信模块M590接收作业指令。该文对投饵装置抛料器、饲料颗粒斜抛运动、饵料在水面上的累积密度分布进行建模,建立投饵均匀度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GA进行最优运行参数求解,确定船载自动投饵系统最优运行参数:当饵料分布密度期望值为9 g/m2时,2个相邻投饵行程宽度的最优值为8.21 m,自动投饵装置投饵扇角的最优值为80°,喂料器单位时间内落料量的最优值为32.01 g/s,下方投饵行程船速的最优值为0.43 m/s,上方投饵行程船速的最优值为0.43 m/s,抛盘转速的最优值为1 480 r/min;并通过GPS导航装置BD982实现路径跟踪,完成自动均匀投饵作业。对饲料颗粒斜抛运动、饵料平均累积密度和分布密度均方差等进行仿真,在水平地面上与人工抛洒饵料进行对比试验,并在池塘内进行投饵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使投饲饵料分布均匀度较人工投饵提高3倍以上,投饲饵料分布密度均值与设定值的相对误差为5.11%,为适应河蟹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可在夜晚进行投饲,使用1套该船载自动投饵系统能够精细管理6.67 hm2左右河蟹养殖池塘,相当于5个农村劳动力投饵喂料,节省人力提高效率,提高饲料的利用率15%以上,能使饲料节约15%以上,产量提高20%以上;同时,该船载自动投饵系统可以定时定量均匀投饲,保证养殖的河蟹个头大小均等,提高产值,大幅提高养殖面积增加效益。该文可为河蟹养殖全池自动均匀投饵喂料和其他水产养殖中需要沿池或全池自动均匀投饲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调控饲料营养减少畜禽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饲料营养研究、新型饲料添加剂研制、日粮营养平衡技术、饲料加工工艺改进、饲养体系的改善等多种调控措施对降低动物排泄物污染环境的作用,并指出生态型饲料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混合法测定颗粒饲料比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热特性参数是饲料加工过程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参数。为了解决目前颗粒饲料热物性参数研究缺乏的问题,该文以6种典型的颗粒饲料为对象,利用混合法对其比热做了初步的测定研究,得出了颗粒饲料比热关于含水率和温度的二元数学模型。这些模型的建立将为饲料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娟  王茂军 《农业工程学报》2020,36(16):310-319
伴随着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的出现,城乡移居、消费农村等农村空间多元化问题成为国际学者的研究焦点与前沿。该研究借助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挖掘最新研究成果,追踪热点期刊,探讨研究区域布局,识别研究基础,提取并解读乡村性、农村功能转变、农村空间再生产、乡村绅士化、乡村社会表征等六大研究主题。结果表明,国际农村空间多元化研究成果丰硕,研究热点和议题不断扩展,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研究格局极不均衡,产出成果高度聚集。而国内农村空间多元化关注时间较短,研究内容以传统生产导向维度为主,现代消费导向的研究成果相对有限;研究内容以实证现象判别为主,乡村性、乡村空间再生产等理论研究成果相对不足。结合国际研究经验,该研究指出未来国内研究应注重构建理论体系、强化机理剖析、注重微观解析,以期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燕  杨庆媛  何星 《农业工程学报》2019,35(15):266-274
该文以重庆市镇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农村人口数量变化的耦合关系模式,基于净变化率和结构变化率,采用组合特征分析、空间分析和趋势面分析等方法,从区域整体和局部样带层次,探讨了二者数量变化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尺度特征上,镇域单元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农村人口数量变化体现出更多异质性;二者数量变化格局存在部分空间重合;"人减地减""人增地增"等同向变化是主要耦合类型,且主要分布在渝西地区、长江沿线地区;逆向变化类型中,"人增地减"型主要分布在渝西地区,"人减地增"型主要分布在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居民点数量和农村人口变化的耦合关系作用显著,居人弹性系数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呈现出地带性分布规律。着眼于乡镇单元分析农村居民点和农村人口变化的关系模式,有利于为制定更加切合乡村发展实际的土地利用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农户意愿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   总被引:23,自引:15,他引:8  
坚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是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基本原则之一。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利用参与式农户调查与半结构访谈等方法,在村庄和农户2个尺度上进行了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调查,共获调查问卷748份。在划分农户类型及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意愿及其决策因素解析,进而综合农户的自身状况及其对整治的需求与偏好,进行了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甄别,为制定以人为本的农村居民点整治策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农民兼业行为已经成为京郊地区的普遍现象,农户对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意愿也比较强烈,其整治意愿的决策因素包括共同型和特定型两类;从生存-经济-社会理性选择的角度来看,农业主导型农户以生存理性为主导,农工兼具型农户侧重于经济理性,非农主导型农户则追求经济理性与社会理性。不同类型农户适宜不同整治模式,农业主导型农户适于中心村整合模式,农工兼具型农户适于村内集约模式,非农主导型农户适于城镇转移模式和产业带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