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三叶香茶菜的人工栽培技术。用种子育苗进行移栽时间、种植密度及宿根栽培等试验。结果表明,4月10日移栽,其产量分别比4月28日和6月10日移栽的增加7.1%和50.0%,差异极显著;行、株距30 cm×10 cm的产量分别比30 cm×15cm、30 cm×20 cm、30 cm×25 cm、40 cm×30 cm增加2.9%、20.0%、56.5%和140.0%。经方差分析,行、株距30 cm×10 cm与30 cm×15 cm的产量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余各密度的产量间差异极显著;宿根三叶香茶菜的产量是新植的2.88倍。三叶香茶菜野生变家种可行。早播种、早移栽的产量较高;适宜的种植密度为行、株距30 cm×10~15 cm;采收茎叶后留下的根蔸可重新萌发新芽,并长成再生植株,宿根栽培产量较新植的高。  相似文献   

2.
种植方式对薏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克  李顺成  彭琴  吴祥剑 《农技服务》2013,(11):1223-1224
为探究种植方式对薏苡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薏苡高效、高产、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6种不同种植方式进行种植,以薏农自种为对照,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薏苡产量和生长有很大的影响。从各试验处理结果看,在栽培中,以窝行距为30 cm×80 cm进行种植,即4.168 5万穴/hm2为最好,比对照增产达37.41%。其次是以窝行距为60 cm×60 cm进行种植,作地膜复盖,比对照增产达31.65%。  相似文献   

3.
山丹县春油菜地膜穴播栽培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春油菜华协1号地膜穴播栽培密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华协1号地膜穴播栽培密度为每幅膜上种植7行,行距20 cm,穴距15 cm,保苗密度337 500穴/hm2(56 250株)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26.5%,较其他处理都有不同幅度的增产。  相似文献   

4.
在清水县进行的玉米渗水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渗水膜覆盖栽培较普通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幅宽140 cm渗水膜较幅度70 cm普通地膜栽培增产11.2%.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芨人工栽培效果,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提高经济效益。[方法]对白芨在厚朴林下不同林分郁闭度、不同密度的复合种植与不同抚育措施经营效果开展对比试验。[结果]林分郁闭度在0.4~0.6的林下种植白芨,单位面积产量比郁闭度0.4以下、0.6以上的分别增长5.4%、6.8%;白芨种植密度为30 cm×30 cm的单位面积产量比种植密度20 cm×20 cm、25 cm×25 cm、35 cm×35 cm的分别增长16.1%、12.0%、13.1%;白芨在10—11月种植的单位面积产量比12月—次年1月、次年2—3月种植的分别增长5.6%、21.3%;白芨在栽培期间施用农家肥的单位面积产量比施用化肥、复合肥的分别增长31.7%、18.4%;种植白芨中耕除草4次/a的单位面积产量比1、2、3次/a中耕除草的分别增长240.1%、137.0%、43.9%。[结论]林下种植白芨,林分郁闭度为0.4~0.6时,出苗率高、生长势好、产量高;白芨于10—11月种植,种植密度以30 cm×30 cm效果最佳。同时白芨在栽培期间每年中耕除草4次,并结合施用农家肥,能促进白芨块茎发育和生长,大幅度提高白芨产量。  相似文献   

6.
开展玉米130 cm大垄纵横通透不同密度高产栽培模式试验性研究。结果表明:玉米130 cm大垄纵横通透不同密度高产栽培模式较普通130 cm大垄栽培模式增产效果显著,增产幅度达4.84%~12.66%。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早稻品种"中组143"的最佳机穴直播密度,同时比较相同种植密度下机穴直播栽培和机插栽培间的种植差异,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中组143"的最适机穴直播密度为25 cm×(10~14)cm;同时,在25 cm×14 cm的种植密度下,机穴直播栽培比机插栽培更具产量和经济效益优势,表明"中组143"较适合机穴直播栽培。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橡胶草区域适应性栽培的合理种植密度,在大田条件下设置行距×株距分别为20 cm×20 cm、20 cm×30 cm、20 cm×40 cm、20 cm×50 cm、30 cm×20 cm、30 cm×30 cm、30 cm×40 cm、30 cm×50 cm共8个密度处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橡胶草现蕾期和结实期主要农艺性状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行距为20 cm或30 cm时,橡胶草现蕾期和结实期主要农艺性状和生物量均随着株距增加呈增大趋势,且行距为30 cm时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生物量均比行距20 cm的高;此外,不同种植密度下橡胶草的叶长、株幅、千粒重、鲜根重、干根重和根粗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而种植密度对花葶长度及花葶数量等影响较小,在行距×株距为30 cm×40 cm时,橡胶草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生物量较高,农艺性状也较好.因此,行距×株距为30 cm×40 cm是橡胶草区域适应性栽培较合适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9.
向日葵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模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研究向日葵二比空栽培模式不同种植密度之间产量的差异。[方法]该研究以常规单垄单作栽培模式为对照,比较二比空栽培模式的不同种植密度对向日葵植株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条件下,二比空栽培模式产量高于常规栽培模式,且适度降低种植密度可进一步提高向日葵产量。种植行株距为60 cm×52 cm时,二比空栽培模式较常规栽培模式增产6%左右,植株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均优于常规栽培模式,是最适宜的栽培密度。[结论]该研究揭示了向日葵二比空栽培模式增产增效的理论依据,为建立向日葵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袁梦魂  邓伟  肖朝锋 《农技服务》2014,31(7):239-240
为探索不同种植方式与花生产量及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黔花生一号为试验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覆膜栽培三个密度(覆膜1:40cm×15cm、覆膜2:50cm×15cm、覆膜3:66cm×15cm)与露地栽培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栽培比露地栽培可增加产量和产值,覆膜1、覆膜2和覆膜3处理分别比露地栽培(ck)增产18.34%、7.66%和0.85%,增效37.15%、5.55%和5.55%。  相似文献   

11.
栽培密度对橡胶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橡胶草作为可替代橡胶树的优良天然橡胶资源之一,前景可见,为了促进橡胶草的应用,采用田间单因素试验设计,以俄罗斯的橡胶草优良品系K445为试验材料,分别研究了栽培密度15cm×15cm、20cm×20cm、25cm×25cm、30cm×30cm、35cm×35cm对一年生橡胶草地上与地下部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栽培密度为25cm×25cm时地上生物量最高。栽培密度也会显著影响橡胶草的橡胶含量,当栽培密度为20cm×20cm及35cm×35cm时,橡胶含量最大,达到了6.0%以上。单株地下生物量会随着栽培密度的减少而增加,最高达到8.9g,而当栽培密度大于20cm×20cm时单位面积地下生物量不再增加,最高为152.2g·m~(-2)。当栽培密度为30cm×30cm时总糖含量最高,为46.8%。总糖产量与单位面积地下生物量表现一致,最高为64.8g·m~(-2)。当栽培密度为20cm×20cm时,橡胶草单位面积橡胶产量最高,达到了9.4g·m~(-2),而当栽培密度为35cm×35cm时,橡胶草平均单株橡胶产量最高,为535.3mg。根叶比随着栽培密度的减小而增大,此时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下部位。所以栽培密度35cm×35cm适合于橡胶草选种育种,而栽培密度20cm×20cm适合于橡胶草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12.
以苦荞西农9920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以及不同种植方式对荞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荞麦植株干物质积累与生育进程的关系呈“S”型生长曲线;从干物质积累量和土壤含水量上看,垄作种植方式有明显的集流节水保墒作用,能够显著提高荞麦产量;且垄宽×垄间距为30cm×30cm的种植方式较40cm×40cm、50cm×50cm的种植方式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日光温室内对三个黄瓜品种进行三种不同密度的栽培,旨在筛选出适合吐鲁番地区早春日光温室高产、优质栽培的黄瓜品种,并确定其最佳栽培密度.[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各品种和栽培密度进行3次重复.[结果]三个品种在三种密度组合栽培中,以瑞新美乐(A2)×密度B2(30cm)为182.09kg在整个生长期总产量最高,较其它两个品种相比增产幅度均在8;以上.[结论]在加强温室管理的基础上,瑞新美乐(A2)可作为吐鲁番地区温室早春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首选优良黄瓜品种,株行距为30cm×(40+80)cm为宜.  相似文献   

14.
单季杂交晚稻免耕强化栽培技术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进行了单季杂交晚稻免耕强化栽培与翻耕强化栽培、免耕强化栽培与翻耕常规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栽培始穗期、齐穗期较翻耕提前2d;采取免耕栽培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11.47%-13.42%。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表明,黄芪35 cm窄膜覆盖种植技术是增产效果最好,鲜药产量达到9 050.10 kg/hm2,较对照增产23.8%。同时从根腐病的发病来看,35 cm窄膜露头种植处理麻口病较对照发病轻,发病率为48.48%,平均病指为16.4%;较其他3个处理在1%水平上达到显著,传统露地栽培较2个全膜栽培在1%水平上达到显著,为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陇西县进行了白条党参幅宽50 cm白膜覆盖露头栽培模式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株行距为5 cm×25 cm条件下,白条党参根长26.9 cm,根直径0.83 cm,一等品率41.56%;折合产量最高,为9 370 kg/hm2。可以得出,在陇西自然生态条件下,党参50 cm地膜露头栽培最佳株行距为5 cm×25 cm。  相似文献   

17.
2018~2019年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开展了适宜的大豆品种筛选和栽培模式示范,分析了中国大豆品种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的适应性,结果表明:66份供试的中国大豆品种中,79%的品种在哈国种植产量高于在中国种植,与当地主栽品种相比,绝大多数供试品种适应性较好,增产显著,供试品种的平均产量较CK1(生育期120d)增产71.7%,较CK2(生育期90d)增产102.6%。以垦丰17大豆为配套品种,在3个基点开展适宜的栽培模式示范:2个基点示范了70cm垄上双苗带模式,基点大豆较当地生产田分别增产80%和20%,是适宜的栽培模式;1个基点示范了50cm垄上单苗带模式,基点大豆较当地生产田增产33.3%。  相似文献   

18.
水稻强化栽培的群体结构与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单季粳稻强化栽培比常规栽培增产5.55%~8.62%;与强化栽培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为:秧龄10~15d,行株距25cm×25cm,施纯氮225kg/hm2,基肥、苗肥、拔节肥、促花肥比例应为3∶3∶2∶2。  相似文献   

19.
1增产原因白瓜籽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提高地温,保蓄土壤水份生态效应,能大幅度提高其产量。2012年同江市同江镇新村采用此法,改善土壤物理条件,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和抑制杂草等良好技术产量达每亩90 kg,可较常规栽培增产25 kg左右,增产幅度达30%以上,所以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对于提高瓜籽单产,增加种植户收入将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硕丰2号为指示品种,在民勤县进行了棉花集群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1穴2株、带行穴距为50 cm ×30 cm ×25 cm、保苗19.5万株/hm2的双行带状种植方式下,籽棉折合产量最高,为5507 kg/hm2;其次是1穴3株,带行穴距为50 cm ×30 cm ×30 cm、保苗25.5万株/hm2,籽棉折合产量为5427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