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般人工养殖的商品黄鳝在春节前后销售,小黄鳝则在第二年继续养成。但网箱养殖的黄鳝在冬眠期间常有死亡,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其死亡率。越冬前强化培育黄鳝体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越冬成活率,因此,必须从秋季开始就加强饲养管理,以增强其体质。秋季,应投喂含丰富蛋白质和脂肪的能量饲料,如蚯蚓、螺蚌肉、鲜鱼、蝇蛆、全价配合饲料等;增加投喂次数,由原来每天傍晚喂1次,改为每天上午补喂1次;随着水温逐  相似文献   

2.
<正> 野生黄鳝进行人工高密度养殖,使其吃食天然饵料转化为人工饲料,才能彻底解决饲料来源,获得养殖成功和高产高效益,正确的驯喂方法是:黄鳝苗种放养后(?)天内不投喂饲料,让其初步适应鳝池(或网箱)环境,同时呈饥饿状态,增加食欲。第四天傍晚开始投喂人工饲料,每天傍晚一次。饲料种类应该是黄鳝爱吃的蚯蚓、蚌螺肉、小杂鱼等。饲料数量为主池鳝总重的2%~5%(看吃食多少增减)。开始时将饲料全池匀洒,并逐日向饲料台集  相似文献   

3.
李正荣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175-176
黄鳝是大众喜爱的名优水产品种,肉味鲜美,养殖前景广阔,适宜池塘网箱养殖。从池塘选择、网箱设置、放养准备、鳝种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皖中地区黄鳝池塘网箱健康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一般情况下,人工养殖的商品黄鳝到春节前后销售,小黄鳝则在第二年继续养成。网箱中养殖的黄鳝在冬季冬眠时常有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进行总结,笔者认为造成网箱黄鳝越冬死亡的原因主要以下六种:  相似文献   

5.
宋晓光 《现代农业科技》2010,(6):327-327,336
从水域选择、网箱设置、鳝苗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黄鳝网箱养殖技术,以为供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黄鳝网箱养殖技术,主要包括网箱设置、苗种选择与放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日常管理及病害防治等内容,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3.饲喂 一般在鳝种放养后的3天内不投喂,让其适应环境,从第3天傍晚前开始驯食,用60%~70%的鲜饵浆,如新鲜鱼浆,加30%~40%的配合饲料拌和均匀后放置30分钟,按黄鳝体重1%投喂于网箱内的食台上,一般经7天左右驯化黄鳝能正常摄食。正常摄食后,逐渐将投喂时间前移,直至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17时分两次投喂,并逐步减少鲜饵浆的比例,相应增加配合饲料比例,最后使两种料的比例达到4:6或3:7,投喂量增加到黄鳝体重的3%~4%。  相似文献   

8.
人工养殖黄鳝,投喂"活饵"可不设饲料台,但投喂"死饵"必须设置饲料台.设置饲料台的好处:①便于掌握黄鳝的吃食情况,可随时调整饲料投喂量和推断黄鳝健康状况.②便于清除残渣剩饲,减少对水体的污染.③便于观察黄鳝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9.
利用湖泊水库等大水面浮游生物饵料资源和有机碎屑,在不投喂饲料的情况下网箱养殖鲢鳙鱼,属于生态养殖。这种养殖方式有4个特点:一是投入低,见效快,只需制作网箱、添置相应设施和购买鱼种等资金投入,不用投喂饲料,可减少大量饲料成本;二是养殖的商品鱼是无公害绿色产品,深受消费者喜  相似文献   

10.
探究了3种高蛋白活体动物饲料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生长的影响.分别用蝇蛆、黄粉虫、蚯蚓以及三者与市售鱼粉饲料混合制成的人工配制饲料饲喂黄鳝,养殖周期为30d.结果显示,就黄鳝的体重和体长增加而言,投喂活体动物明显优于人工配制饲料,且蝇蛆最佳,黄粉虫其次,蚯蚓第三;但投喂活体动物的黄鳝死亡率明显高于人工配制饲料,其中,投喂蚯蚓的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拓展黑水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在浙江省乐清湾的海水网箱养殖场进行了黑水虻幼虫浮性试验、活体保存试验,以及大黄鱼养殖投喂黑水虻活体幼虫试验。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在海水中多数上浮,便于鱼类养殖时投喂;黑水虻幼体在40目海水网箱中可存活10 d以上而不发育蜕皮和变硬;另外,在大黄鱼养殖纯投喂配合饲料和混合投喂黑水虻活体幼虫的试验中结果数据差异不显著,大黄鱼网箱养殖适宜直接投喂黑水虻活体幼虫。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鳜鱼配合饲料适宜投喂频率,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减少环境污染,进而促进鳜鱼养殖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试验设置5种投喂频次(分别为每天1次、2次、3次、4次、5次),研究不同鳜鱼配合饲料投喂频次对鳜鱼生长发育和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鳜鱼配合饲料投喂频次显著影响鳜鱼体重增加量、增重率、特定增长率和饵料系数,均在每天投喂3次和4次时取得最大值。鳜鱼肌肉品质指标中肌肉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整体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而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则随着投喂频次的增加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综上,在鳜鱼养殖中,投喂频次每天3次和4次是鳜鱼配合饲料最适宜投喂频率。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养殖黄鳝是城乡人民的一条致富门路,增大密度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养25克左右的幼鳝60尾。密养黄鳝的高产饲养管理如下: 一、合理投喂饲料。黄鳝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可投喂小杂鱼、小虾、蚯蚓、螺、蚌(切碎)、蝇蛆以及切碎的动物内脏等,其中以蚯蚓为最好。每7—8克可增肉1克。6—8月还可在池上点灯诱引各种虫蛾入  相似文献   

14.
不同投喂频率对网箱养殖长吻能幼鱼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宜投喂频率范围内,随着投喂频率的提高,投喂频率显著地影响长吻鮠幼鱼生长率和摄食率。饱食投喂条件下,长吻鮠鱼幼鱼的养殖中。每天投喂3次为适宜的投喂频率。  相似文献   

15.
一、投饲囤养黄鳝时,因密度大,要投喂黄鳝喜食的鲜活饵料(特别是越冬前夕),如蚯蚓、蝇蛆、蚕蛹和螺、蚌肉等,投喂量一般为囤养黄鳝总体重的2%-3%。次日检查黄鳝摄食情况,如全部吃完,可增加投喂量,如有剩余则适当减少投喂量。此外,还要根据天气及水温的变化及时调节投喂量。因为黄鳝饥饿时有自相残杀的习性,所以投饲量一定要充足。  相似文献   

16.
一、投饲 囤养黄鳝时,因密度大,要投喂黄鳝喜食的鲜活饵料(特别是越冬前夕),如蚯蚓、蝇蛆、蚕蛹和螺、蚌肉等,投喂量一般为囤养黄鳝总体重的2%~3%。次日检查黄鳝摄食情况,如全部吃完,可增加投喂量,如有剩余则适当减少投喂量。此外,还要根据天气及水温的变化及时调节投喂量。因为黄鳝饥饿时有自相残杀的习性,所以投饲量一定要充足。  相似文献   

17.
通过网箱养殖实验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初始体质量为(137±1)g的点带石斑鱼生长,食物利用及饲料氮、磷排放的影响;实验分别按每天4次(4.00 meal.d-1)、每天2次(2.00 meal.d-1)、每天1次(1,00meal.d-1)、2天1次(0.50 meal.d-1)和4天1次(0.25 meal.d-1)的频率投喂冰鲜杂鱼.结果表明:将投喂频率从0.25 meal.d-1增加到1.00 meal.d-1,鱼摄食率,增质量,饲料系数和饲料氮、磷排放量升高,但饲料氯、磷储积效率下降;将投喂频率从1.00 meal.d-1增加到4.00 meal.d-1,鱼摄食率,增质量,饲料氮、磷储积效率和排放量无显著变化;改变投喂频率对条件系数、肝质量指数和鱼体组成无显著影响;本试验结果显示投喂杂鱼饲养点带石斑鱼适宜的投喂频率为1.00 meal.d-1,在此投喂频率下,经过109 d生长后增质量可达253 g,饲料系数为1.1,饲料氮、磷储积效率分别为22%和24%,每kg鱼产量饲料氮、磷废物排放量分别为108 g和24 g.  相似文献   

18.
无公害黄鳝标准化网箱养殖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常先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607-4607,4612
从网箱制作、设置、水源选择、鳝种放养、投喂,疾防治及日常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无公害黄鳝的标准化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9.
网箱养殖黄颡鱼技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秦玉丽  吴良钱  李睿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610-4610
从水体选择、网箱设置、鱼种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扼要介绍了黄颡鱼的水库网箱养殖技术和池塘网箱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越冬亲鳖开始苏醒,此时池塘养殖若管理不当,极易发生亲鳖春瘟病症,甚至产生死亡,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因此,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1.尽快补充营养经过冬眠的鳖营养大量消耗,早春营养状况普遍较差,必须加强投饲,才能提高抗病力,减少死亡。要多投喂动物内脏和鲜螺、蚌肉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每天投量不得少于鳖体重的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