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慢生型大豆根瘤菌putA基因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组质粒pGX300上的putA基因是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GX201中克隆到的编码脯氨酸脱氢酶的基因。通过Tn5gusA5定位诱变方法构建了putA基因的突变株GX20120,实验表明,GX20120的结瘤时间推迟,竞争结瘤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3.
在前期工作中 ,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菌株 GX2 0 1的基因文库中筛选到一个含 nfe C基因同源片段的重组质粒 p GXN2 0 1。在本工作中 ,将 nfe C基因同源片段定位在 4 kb Cla I Xba I片段上。对该片段的部分序列分析表明与已报道的 nfe C基因具有 95%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4.
5.
山西省快生型大豆根瘤菌资源调查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山西省主要大豆产区的不同土壤和大豆品种中分离得到的38个快生型大豆根瘸菌株的鉴定表明,这些分离物的IAR除了氨苄青霉素外,均较慢生型为低。38个菌株被分为4个血清型,其中2个为新发现的,命名为2077和2120型。细胞成分N%含量为2.01-3.78,C%含量为50.52-55.53%,N/C值<10。所检测的7个菌株都有1-2个大质粒,且每个均有112 Md的大质粒。分离株的共生效应和结瘤竞争由于大豆品种不同而有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我国大豆起源地之一的山西省,快生型大豆根瘸菌的分布广泛,分离频率较高,菌株类型也多。  相似文献   

6.
nfeC基因是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中克隆到的,与竞争结瘤有关的基因。本研究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菌株GX201的pLAFR3为载体的基因文库中,筛选出与nfe同源基因克隆。以转座子Tn5gusA5诱变获得了gus基因表达的Tn5gusA5插入突变质粒。  相似文献   

7.
用RAPDs研究大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PDs分子标记研究28株中国大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12个随机引物扩增产物电濂昆计算机聚类分析,得出反映菌株基因组序列相似水平的树状图。由树状图得知:RAPDs分析结果可以准确地将供试大豆根瘤菌分为快、慢两群。每群中又可以再划分为两个亚群。本研究的结果还表明来源于新疆的一群快生型大豆根瘤菌显著不同于其它地区的快生型大豆根瘤菌菌株,是独立的一群,与陈文新等用表型性状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8.
根瘤菌S25从海南岛山毛豆分离得到,在分类上比较独特。该菌株具有较强抗逆性,如耐酸,耐亚硝酸,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性。质粒检测,结果显示,它含有一条大允150kb的大质粒。以共同结瘤基因nodABC和固氮酶结构基因nifHDK为探针与质粒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表明,该质粒载有结瘤与因氮基因。  相似文献   

9.
采用无氮水培、盆栽、田间区组试验,从采集自四川33个市县35个采样点分离获得的70个大豆根瘤菌株中,筛选与四川主栽大豆品种 贡选1号 匹配性最佳的根瘤菌。对第一批分离自21个市县23个采样点的52个菌株进行无氮水培实验,其结瘤能力和共生固氮能力表明,S8、S22、S36、S46、S55、S65菌株与贡选1号共生匹配性好。用6个菌株进行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S36、S8菌株与 贡选1号 匹配性较佳。将第二批分离自四川另外12个市县的12个采样点的18个菌株进行第二次水培实验,以S8、S36和CK分别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结果表明接种S151、S152、S150、S149菌株的植株鲜重和干重均极显著高于CK,且高于阳性对照(S8、S36)。结合盆栽和第二次水培实验结果选择S152、S151、S150、S149、S8进行田间试验,以不接种为对照,结果显示,接种S152、S150菌株的大豆产量分别比CK显著增加33.5%和18.5%,且显著高于其它三个供试菌株S151、S149和S8接种处理。为此筛选出与四川主栽大豆品种贡选1号共生匹配性最佳的菌株是S152、S150。  相似文献   

10.
对北方地区大豆根瘤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黑、辽地区分离、纯化的17株根瘤菌均具有典型的根瘤菌的个体形态和菌落特征,生理生化指标接近,可与辽豆15共生结瘤,分为快生菌和慢生菌。所有根瘤菌均可不同程度地利用供试的5种碳源。耐酸碱度、耐盐性及温度敏感实验表明,菌株HS3可在pH6.0~9.0生长,菌株HH4可耐受1.5%氯化钠,菌株HH4,HH2可在13℃~39℃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三叶草、豌豆和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类菌体繁殖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个原生质体分离和微室培养技术研究了三叶草、豌豆和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在根瘤中的分化和繁殖。结果表明: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体的分化和繁殖特性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类似,多个杆状类茵体包含在一个共同的类菌体周膜中,可区分出未成熟的细小杆状类菌体和成熟的杆状类菌体;其繁殖率在刚现瘤时<0.01%,到10周瘤龄时增加到40%以上。而三叶草和豌豆根瘤菌在根瘤中的分化过程是从小杆菌→未成熟细长杆状类菌体→成熟的棒状或Y状类菌体。在一般条件下,只有小杆菌才能繁殖,其繁殖率也随瘤龄而增加。在根瘤发育后期,少数成熟的三叶草和豌豆根瘤类菌体,在含水量较多时,可以转化为活跃运动的大杆菌,然后在分裂过程中逐次缩小并最终转变为正常的根瘤小杆菌;含水量较少时,大杆菌继续生长形成假丝状体,最后再断裂为大杆菌或停止生长。渗透压保护不是根瘤类菌体或小杆菌繁殖的必要条件,除对幼小根瘤的未成熟类菌体外,它妨碍成熟类菌体或小杆菌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快生型大豆根瘤菌B52的基因文库和三亲本杂交,将增效因子DNA片段导入优良的慢生型大豆根瘤菌22-10中,获得携带来自快生菌增效因子DNA片段的工程菌株HN32,经盆栽和小区试验,证明基因工程菌株HN32比出发菌株22-10平均增产6%,比对照平均增产13.2%~16.9%,相当于每公顷施75~150kg尿素.1992~1995年,在广西推广应用基因工程大豆根瘤菌HN322.16万hm2,每公顷平均增产19%,投入产出比1:30。增加经济效益1409.8万元。  相似文献   

13.
不同保藏年代的大豆根瘤菌冻干菌种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实验室保藏的4~25年的冷冻干燥管大豆根瘤菌菌种进行了生物学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4种大豆根瘤菌都有结瘤能力和固氮能力,它们之间的单株结瘤数和固氮酶活没有显著差异。同时证明冷冻干燥法是保藏根瘤菌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安徽省北部分离的27株快生大豆根瘤菌和38株慢生大豆根瘤菌的血清学分析及田间自然结瘤的血清学调查表明:005血清型系安徽北部夏大豆产区占据优势的血清型,18组样品和再现频率为100%;36株分离物中26株属005血清型,占总分离物的72.5%。2048血清型出现频率为83.3%;在3组样品中占瘤率达41-51。6%。217血清型占瘤率普遍低于16%。讨论了自然结瘤调查中采样地点,大豆品种和土壤类  相似文献   

15.
根据E.coli基因组rDNA保守序列设计的两对引物,分别用于扩增30株来源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快生型大豆根瘤菌菌株。扩增产物经几种较少识别序列的内切酶消化后,得出特征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该图谱可用于供试菌株种水平的鉴定及菌株rDNA分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选用来源于E.coli基因组16SrDNA保守序列的一对引物将所有供试菌株都扩增出一条1.5kb的带,经四种内切酶消化后发现:新疆地区来源的菌株  相似文献   

16.
根据已报道的脯氨酸脱氢酶基因(putA)序列,通过PCR方法,从慢生型大豆根瘤菌菌株GX201的总DNA中扩增到—PCR产物。序列分析表明,该PCR产物的长度为418bp,与已报道的putA基因具有93.5%的同源性。以广谱寄主范围质粒pLAFR3为载体,在大肠杆菌DH5α中构建了GX201的基因文库,并以该PCR产物为探针,从基因文库中筛选到一重组质粒pGXN300。  相似文献   

17.
不同保藏年代的大豆根瘤菌冻干菌种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实验室保藏的4~25年的冷冻干燥管大豆根瘤菌菌种进行了生物学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4种大豆根瘤菌都有结瘤能力和固氮能力,它们之间的单株结瘤数和固氮酶活没有显著差异。同时证明冷冻干燥法是保藏根瘤菌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基因外重复的回文因子(repetitiveextragenicpalindromic,REP)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enterobacterialrepetitiveintergenicconsensus,ERIC)的碱基顺序设计出的引物为引物,用PCR(polymerasechainreaction)技术分别扩增了8株快生型大豆根瘤菌(Sinorhizobium)的总DNA,得出了具有菌株特异性的扩增产物电泳图谱,称REP-ERICPCR指纹图谱,将所得图谱进行性状编码后,用计算机数值分类系统进行平均连锁聚类分析,得出这8个菌株的聚类树状图。这一聚类结果与用其它方法聚类结果基本一致,说明REP-ERICPCR是一种鉴别快生型大豆根瘤菌菌株的经济、快速而又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友国  周俊初 《土壤学报》2003,40(4):613-617
研究了发光酶基因 (luxAB)标记的重组费氏中华根瘤菌HN0 1DL、大豆慢生根瘤菌TA113QD与其出发菌株HN0 1、TA11在灭菌和未灭菌土缩影中的存活动态。结果表明 :HN0 1DL和TA113QD在灭菌土缩影和未灭菌土缩影中的存活动态特征显著不同 :标记菌株在灭菌土缩影中的早期存活数量一般有所下降后而保持相对稳定的较高存活水平 ,而在未灭菌土缩影中其存活数量在整个跟踪过程中持续下降至约 4 5logcfug- 1 土。在本实验中未发现供试标记重组菌株和出发菌株在土壤缩影中的存活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根瘤菌与大豆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和大豆主栽品种,采用盆栽试验分别在黑土和草甸土中对大豆品种V1和V4接种根瘤菌株R2、R5和R7,筛选与之相匹配的根瘤菌株,得到根瘤菌株、大豆品种和土壤类型三者最佳组合R2V1S1、R2V4S1、R2V1S2、R2V4S2,为获得优良大豆根瘤菌接种剂菌种提供理论基础;种植大豆可以增强土壤肥力.大豆收获后对两种土壤进行基础肥力测定得出:黑土和草甸土中有机质的含量分别较播种前增加了7.28%和10.15%,碱解氮含量较播种前增加17.44%和16.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