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RAPD技术对不同地区及不同季节发生危害的柞蚕寄生蝇进行了遗传多态性研究。选取11个随机引物对14份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40条稳定条带,其中128(91.43%)条为多态性条带,表明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tibialis)、秋柞蚕寄生蝇(未命名)及栗蚕寄生蝇(未命名)间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各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在0.0214~0.5143之间,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14份供试材料可聚为两大类:栗蚕(Dic-tyoplocajaponica)寄生蝇与寄生柞蚕的寄生蝇各聚为一类,其中来自河南省的柞蚕饰腹寄蝇自成一类,来自东北地区的柞蚕饰腹寄蝇与秋柞蚕寄生蝇又各自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2.
野生蚕类是我国重要的泌丝昆虫资源,研究其亲缘关系对于发掘和利用野生蚕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大蚕蛾科的柞蚕、栗蚕、野生柞蚕、天蚕、蓖麻蚕、透目天蚕间的亲缘关系,利用从54个引物中筛选出的30个重复性较好的随机引物对6种野生蚕类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632个RAPD标记,其中可变条带数为632条,单个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15~27,平均为21.1。6种野生蚕类相互间的遗传距离(D)较大,说明相互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其中:蓖麻蚕和栗蚕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761 2;天蚕和透目天蚕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671 1。采用UPGMA法构建的聚类图显示6种野生蚕类聚为4类,柞蚕与野生柞蚕聚为一类,天蚕与透目天蚕聚为一类,栗蚕、蓖麻蚕各自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 pneumoniae,Mo)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26株Mo基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NTsys2.10e软件对获得的多态性图谱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在相似系数为0.70时,26株Mo可分成6个RAPD群或6个RFLP群;相似系数为0.90时,分成18个RAPD群或18个RFLP群;相似系数为1.00时,分成25个RAPD群或26个RFLP群.结果表明,我国Mo存在高度的基因多态性,这种多态性与地域差异相关,与宿主来源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了解我国Mo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打下了基础,也为建立有效的Mo诊断方法和疫苗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标记(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对来自川西北高原的28份垂穗披碱草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选用13条引物共扩增出150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7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71.3%,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条带数为8.23条,遗传相似系数(GS值)为0.703~0.982,平均值为0.851,表明了川西北高原的野生垂穗披碱草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都表明大部分来自相同或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的材料能聚在一起,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表明供试材料的聚类和其生态地理环境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其他的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最后,本研究还探讨了川西北地区野生垂穗披碱草资源的保护及其利用。  相似文献   

5.
朱晓萍  刘娣  李辉 《中国家禽》2003,7(Z1):39-41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指纹分析技术对星杂288鸡的四个品系和滨白鸡的遗传变异进行比较,从40个引物中筛选出的18个引物对40个个体的核DNA进行多态性分析。共得到184个扩增片段,其中96个片段具有多态性,占52.17%。通过对RAPD图带进行遗传相似度计算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星杂288的D系与滨白鸡的遗传距离最近,先聚在一起,再依次与B、C、A相聚,这与鸡的品系选育形成相吻合。用RAPD技术分析鸡品系间的遗传变异作为畜禽遗传结构分析的辅助手段是相对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SSR、ISSR和RAPD技术构建苜蓿基因组DNA指纹图谱   总被引:45,自引:13,他引:45  
魏臻武 《草业学报》2004,13(3):62-67
在建立可靠的苜蓿基因组DNA提取分离和PCR扩增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筛选具有稳定多态性位点的RAPD、SSR和ISSR引物,建立苜蓿基因组DNA的SSR、ISSR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苜蓿品种(系)的DNA分子标记多态性,构建苜蓿品种的DNA指纹图谱.筛选出36个RAPD引物,8个SSR引物和12个ISSR随机引物,通过PCR扩增在55个国内外苜蓿品种(系)中获得了182个RAPD多态性位点和丰富的SSR和ISSR多态性位点,构建了55个苜蓿品种(系)的SSR、ISSR和RAPD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系)的SSR多态性有较大差异;苜蓿品种ISSR指纹图谱多态性丰富,稳定性比RAPD强;可以通过2~3个引物鉴别我国主要苜蓿品种和引进品种,SSR和ISSR指纹图谱可以更好地用于苜蓿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4种体色柞蚕品种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标记技术,对分别属于4种体色系统的13个柞蚕品种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利用筛选出的33个随机引物扩增出265条DNA带,其中多态性带227条,占85.66%。根据扩增结果计算品种间的单匹配相似系数,用Ne ighbor-Join ing法构建了聚类树状图。4种体色13个品种并没有按所属体色系统聚在一起,即品种的遗传聚类划分与体色之间的相关性不大,表明柞蚕体色并不能真实反映品种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4份来自内蒙古中东部草原的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 Roshev.)、大针茅(S.grandis P.Smirn.)和克氏针茅(S.krylovii Roshev.)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筛选出16个引物,扩增出223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为184条,多态性比率为82.51%。结果表明:14份材料呈现出明显的种间相似性,同一种针茅首先聚在一起;每一种针茅都获得了其特有的RAPD条带。  相似文献   

9.
采用传统的血清学分型方法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PD)方法对长春地区分离的猪链球菌进行分型。结果表明,RAPD法比传统血清学分型方法更能反映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不同菌株的遗传距离;RAPD法具有快速、简便、分型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RAPD分子标记及其在我国蚕业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RAPD分子标记 1.1RAPD标记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由Willams和Welsh等先后于1900提出.该技术主要利用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以人工随机合成的寡核苷酸单链(为10个核苷酸)为引物,以生物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反应,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检测DNA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RAPD标记技术检测杀虫剂阿维菌素对家蚕血细胞DNA的损伤,作为评价其对蚕体毒性的依据。分别用1、2、4、8μg/L阿维菌素药液处理的桑叶给4龄起蚕添食,96 h后对家蚕血细胞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24条RAPD引物对5个样品基因组DNA扩增产生的清晰条带数为143条,其中多态性片段19条,多态性带数比率为13.29%。用Ntsyspc 2.1软件计算出不同处理样品血细胞DNA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布在0.867~0.993,树状聚类图显示正常样品与1、2、4μg/L阿维菌素药液处理的3个样品聚为一类,而8μg/L阿维菌素药液处理的样品单独聚为一类,说明该样品血细胞DNA的变异最大。研究结果提示,RAPD标记作为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检测标志技术,可准确预警蚕区农药使用对养蚕生产存在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柞蚕品种选大1号和沈黄1号及其F1、F2代、回交F1代共13个群体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柞蚕品种的分子遗传机制。运用8个RAPD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74条清晰稳定的条带,其中有65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7.84%,其中也出现了特异性扩增位点。  相似文献   

13.
柞蚕亲本及其杂交后代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  李敏  聂磊  曹兰娟  张涛  杨瑞生  秦利 《蚕业科学》2007,33(1):113-116
通过对柞蚕品种选大1号和沈黄1号及其F1、F2代共6个群体的基因组DNA进行ISSR分析,探讨了柞蚕品种杂种优势产生的分子遗传机制。运用9个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11条清晰稳定的条带,其中有76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8.47%;6个群体也有其特异的扩增位点。计算遗传距离表明,亲本选大1号对后代的影响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4.
栗蚕是珍稀的野蚕资源。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栗蚕幼虫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并依据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多态性分析纯黑、纯绿2个品种的亲缘关系。检测结果表明:栗蚕幼虫中肠的酯酶同工酶活性和酶带数随龄期而增加,且同一龄期以盛食期的酶表达量最高;幼虫中肠及脂肪体中的酯酶同工酶活性较强,并且酶带数较多;2个供试品种间的酯酶同工酶酶谱明显不同。根据酶谱差异分析2个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6,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提示:栗蚕幼虫酯酶同工酶的酶活性和酶带数与生长发育和组织功能有关,幼虫酯酶同工酶酶谱可以作为分析品种间亲缘关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赵琴  刘君  杨志民 《草地学报》2012,20(6):1156-1162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是全球最重要、品种最丰富的暖季型草坪草种之一,种或品种间形态相近,采用传统形态学和田间小区试验等方法难以作出鉴定,本试验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9份常用狗牙根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3对引物共扩增出1326个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93.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212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1.71%,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为0.469~0.797,变幅为0.328。聚类分析表明,在GS值为0.648处,可将9份常用狗牙根材料分为5类:T-419、小矮人和老鹰草为一类,摄政王单独为一类,瑞拉和黑杰克为一类,南京狗牙根和普通狗牙根聚为一类,阳江狗牙根单独为一类。依据P7/M3引物对电泳图谱,构建了9份狗牙根材料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16.
野牛草种质基于SRA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莹洁  王显国  张新全 《草业科学》2011,28(11):1930-1935
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是一种低养护的暖季型草坪草,本研究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标记对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31份野牛草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用19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71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6.86%,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为0.586 5~0.916 7,平均GS值为0.669 1。两个材料在不同的引物组合扩增下,分别出现特异性条带和缺失性条带,这些条带可用于野牛草基因型的鉴定。非加权成对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可聚成两类,而相同地理来源的材料并未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7.
蓖麻蚕和栗蚕的性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方洲  伴野丰 《蚕业科学》1996,22(3):170-174
根据在蓖麻蚕(philosamiacynthiaricini)(♀)和栗蚕(Dictyoplocajaponica)(♀)减数分裂前期所观察到的x(Z)染色体的长度和在全套染色体中的序号以及栗蚕X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区域等特征,认为蓖麻蚕的XO型可能是由XY型中的Y染色体缺失所致,而栗蚕的X染色体则可能是由X和Y染色体融d合为一条而成。  相似文献   

18.
栗蚕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栗蚕蛹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类物质,这些物质易与DNA结合形成粘稠的胶状物,影响栗蚕基因组DNA的提取。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蛋白酶K(SDS-PK)消化法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提取栗蚕基因组总DNA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CTAB法提取的DNA产量高;SDS-PK法提取的DNA质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