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兰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结果表明,马兰种子采收后在常温下贮藏的时间不宜超过7个月,利用常温贮藏的马兰种子进行播种繁殖的最佳季节是种子采收后的第5~7个月即次年春季,平均出苗株数可达到364株.m-2。设施栽培全年可采收11次,平均每隔33 d采收1次,而露地栽培全年采收9~10次,平均每隔36~40 d采收1次,全年设施栽培比露地栽培多采收1~2次、平均每次采收时间缩短2~7 d。设施栽培年均产量达9.12 kg.m-2,平均比露地栽培的年均产量5.09 kg.m-2高出79%,且设施栽培的马兰茎叶嫩、鲜、绿、涩味轻、可食率高,露地栽培的马兰茎叶较老、较粗、涩味重、可食率低。设施栽培年均净收入15.03元.m-2,是露地栽培年均净收入5.66元.m-2的2.7倍,8个处理中以A1×B2的处理为最好,产量达11.28 kg.m-2,年净收入19.3元.m-2,投入产出比1∶3.3;A1×B1处理次之,产量达9.07 kg.m-2,年净收入15.3元.m-2,投入产出比1∶3.1。  相似文献   

2.
三尖杉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三尖杉生长缓慢的生物学特性,设置了有关苗木培育、幼林栽培和采收利用等试验,并结合生产经验,研究了三尖杉优质苗木培育、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和采收利用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及时催芽和提早至3月进行点播,出苗后适时遮阳(透光率为自然光照的10%),及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可突破1年生苗木生长慢的技术瓶颈,可使大面积培育的三尖杉苗木平均苗高达20 cm,平均地径达0.45 cm.选用药用优良种源和品种,配套科学的栽培技术措施可实现三尖杉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若利用山地经营,可选择在Ⅰ、Ⅱ类立地的残次阔叶林林冠下或地形隐蔽、东向的山垅旱地,采用苗高21~25 cm,地径0.40 cm以上的Ⅰ、Ⅱ级优质苗造林,残次阔叶树要求林冠透光率在55%左右.林冠下栽植和山垅旱地造林的适宜密度分别为1m×0.3 m和0.3 m×0.3 m;若利用农田庇荫设施栽培,应选用苗高15~20 am,地径0.30 cm以上规格的苗木栽植,栽植密度为0.3 m×0.3 m,遮阳透光率在50%左右.苗木栽种后须加强幼林抚育和病虫害防治及配比施用N肥、P肥或K肥等.利用农田设施栽培和山地种植的三尖杉药用林,可分别于栽植后第3~4年和第4~6年秋冬季进行枝叶采收、截干采收和全株采收,截干采收时截干高度以10 cm最佳.  相似文献   

3.
不同栽培模式和基质对马兰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马兰进行不同栽培模式和基质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栽培模式和栽培基质对马兰的采收时间、产量、品质、经济效益都会产生显著影响.全年保护地栽培比露地栽培多采收1~2次、平均每次采收时间缩短2~7d;保护地栽培年均产量达9.12 kg/m2,比露地栽培的年均产量5.09 kg/m2高出79%;试验中以鸡粪 废菌棒为基质的产量最高,其年均产量为8.63 kg/m2,分别比单独以鸡粪、废菌棒为基质以及对照平均高出18%、23%、58%,且保护地栽培的马兰茎叶嫩、鲜、绿、涩味轻、可食率高.  相似文献   

4.
超甜香玉米     
生物特性株高165cm左右,不易倒伏。穗长18cm左右,穗粗6.0cm左右,穗列14条~18条。单穗连壳重400g左右,果穗饱满,无秃顶,穗粒色泽漂亮,黄白相间,黄白比为3∶1。超甜型,糖度16%~17%,香味足,无生腥味,可生食。全生育期80天左右,栽培容易,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栽培要点春季大棚栽培于2月播种,小拱棚栽培于3月播种,地膜栽培于4月播种,相应于5月底至7月初采收。秋季露地栽培可于7月底8月初播种,10月采收。可单粒点播或育苗移栽,也可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即单位点播并相应育苗,以备补缺。这样既可以节约用种,又可保证全…  相似文献   

5.
林间茯苓富靖州文\吴道南湖南省靖州苗族自治县自古以来就有培植松茯苓的历史,现在已发展到6000吨,成为全国人工培植茯苓的最大生产种植县。茯苓的种植,采用种筒、种桩、种树三种方法繁殖。栽培的茯苓一般在接种后第二三年采收,以次年立秋后采集的质量最好。一般...  相似文献   

6.
桂北于2000年从四川洪雅林场引进曼地亚红豆杉1年生扦插苗开展引种试验,栽培3 a后,测定物候期、连年生长量、紫杉醇含量,对获取曼地亚红豆杉植株年生物量最大的栽培技术、最佳采收树龄、产品采收季节和采收部位等开展系统的研究.并于2004年在资源县越城岭国营林场建立广西最大的紫杉醇原料林基地,面积达到340 hm2.结果表明:曼地亚红豆杉在桂北大面积栽培各生长性状表现良好,其生物学特性是3月上旬开始萌芽,下旬展叶,封顶期9月上旬,生长期190 d左右.种植5 a后可以采收,平均每株年生物量鲜质量可达270 g以上;每年10月份以采收当年生枝叶紫杉醇含量最高,达到0.032%以上,并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但由于曼地亚红豆杉引进时品系较杂,或在我国引种栽培后,各地都有不同的变异现象出现,因此,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是开展良种选育研究,以获取最短生长周期、最大生物量、最高紫杉醇含量、适应性最强、抗性最大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7.
高山红景天主要以根和根茎入药,采收加工也就是采收加工根和根茎,把握采收时间,掌握采后加工技术,才能得到理想的高山红景天药材。1 采收年限 高山红景天因其栽培地点的不同,环境条件的不同,管理技术上的差异等原因,同年生的高山红景天生长状态、根茎的大小、质量等都有不同。所以采收的年限也各不相同。采收年限的确定要根据根茎的大小、根和根茎的有效成分含量及经济效益大小等情况来确定。我国高山红景天人工栽培的历史较短,仅从1983年才开始野生变家种。因此,最佳采收年限各地应在大面积栽培实践中来确定。根据近10多年各地栽培实践,用分根茎繁殖生长2年后采收较为合适,用种子繁殖生长4年后采收较为合适。2 采收季节 高山红景天采收季节应由采收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新鲜葡萄的周年供应途径,1998年山东省平度市果树站进行了葡萄延迟栽培试验,即在霜降前,对大田栽植的葡萄进行简单保护,使其延迟采收。试验结果表明:(1)提高了葡萄品质。正常采收的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一般为18%左右,而延迟栽培的葡萄均在20%...  相似文献   

9.
邹平县2014~2017年引种栽培试验的结果表明,油用牡丹在当地引种栽培表现良好,经济效益可观,可在砂石山区或砂质壤土地区推广发展。基于4年的栽培管理实践,从园地选择整理、建园栽植、地下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种籽采收等方面,提出砂石山地油用牡丹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采用日光温室栽培香椿可提前至春节前采收椿芽,提高经济效益,详细探讨了香椿品种的选择、育苗、温室内整地施肥、篱式栽植和倾斜式栽植、肥水管理、温湿度控制、椿芽的采收方法等技术.  相似文献   

11.
香椿以其在春秋二季采收萌发的嫩芽做为蔬菜,从而享有:“木本蔬菜”的美名,因气候原因,新疆原来未见香椿栽培。兵团农七师农科所经近几年对香椿的栽培试验,初步获得栽培成功。现介绍几种栽培方法。一、埋土越冬露地栽培法香椿采用一年生树苗采植芽,一般产量较低,二年生以上树采取适宜栽培技术,采收的格芽产量渐高,经济效益也好,采用的较多。这种栽培方法是采用内栽矮比赛植,冬季修剪地上枝后埋上护根露5也越冬的方法。苗木在定位时一般采用沟宽l,2米,株JEZO厘米,每亩栽苗2700株左右,定植后随即灌水促进发报,随后在地表ZO…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从1956年开始引种油橄榄迄今已有30年,目前全国种植约2,000万株,绝大部分已进入产果期。由于油橄榄果实成熟期长,而且很不一致,果实又不易脱落,所以采收十分困难。采收通常是手摘或敲打,费时费工,效率很低。据国外资料报道,用手摘或敲打的采收方法,采收所需劳力占油橄榄栽培总用工量的80%;采收费用占总成本费的40—50%。而且敲打对枝叶损伤严重,影响次年产量。因此,油橄榄的采收问题就成为发展油橄榄生产的重  相似文献   

13.
刺五加是药用价值较高的树种。但野生资源愈来愈少,其种子难发芽,当前还没有进行人工栽培的先例。经多年的观察试验,看到刺五加种子8—10月相继成熟,一般9月可采收。种子解剖后  相似文献   

14.
河北美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印度选育的良种辣木—PKM1种子进行设温室育苗栽培试验。试验表明,若清水浸泡辣木种子最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宜育苗基质配方∶草炭土∶珍珠岩∶过磷酸钙为10∶4∶1。若在生长期加强水肥管理和修枝,约25d可采辣木嫩梢1次,越冬期则40d左右采收1次。一般情况下,辣木叶片90d采收1次,每年可产鲜叶2 150kg/667m~2。本试验平均半年单株产叶量3 228g。  相似文献   

15.
于丽萍 《云南林业》2003,24(5):20-20
银杏,又称白果。目前,市场上银杏供不应求,是外销出口的紧俏货。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采收银杏须注意7件事。1.适时采收。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银杏果皮呈橙黄色,松软,果实上有白霜,开始自然落果时即可采收,切忌过早采收。为使果实成熟度一致,可在采前10~20d用500~800×10-6的乙烯利喷洒树冠。2.采收方法。一般用竹竿伸入树冠内膛,顺枝由内向外打落银杏果,这样可少伤及结果枝。最好让银杏充分成熟后自然脱落,这样既可节省劳力,又不伤枝条,还可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3.脱皮方法。银杏采收后,将其平摊在阴凉的地方,堆高不要超过30cm,上…  相似文献   

16.
鳞柄长根金钱菌,长根菇鳞腿变种,为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金钱菌属,是一种美味的野生食用菌,我们在资源调查中曾多次采到该菌.并于1986年在组织分离成功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栽培试验.1987年9月长出第1只菇,后经4次小批量的瓶栽、袋栽、压块及压块覆土栽培,全部长出了子实体,并于1988年8月在一只栽培袋上得到一只重为200克的子实体.现将该菌的一些特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芪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芪是著名的滋补中药材。通过对其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栽培技术、采收与加工及病虫害防治的描述,表明我省的黄芪是畅销国内外市场的重要优质地道药材。指出了野生黄芪资源逐年减少,人工栽培潜力巨大,各地可建立固定的人工繁殖基地,解决民有林以短养长问题。  相似文献   

18.
红富士苹果适时采收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找到有袋栽培和无袋栽培红富士苹果的适时采收时期,分别对有袋栽培和无袋栽培的红富士苹果采收前的硬度、含糖量、糖蜜指数、食味进行了测定,通过对比分析,初步找到了红富士苹果适时采收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开展林下仿野生段木栽培灵芝试验,测定了灵芝连续年产量,比较了不同段木树种、不同林分对灵芝产量的影响,并对林下仿野生栽培和大棚栽培灵芝的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林下段木仿野生栽培灵芝,能连续采收5年(菌段质量7~8 kg),每年可采收2次,其中第2年产量最高,随后逐年降低,前3年产量约占总产量的76%,1...  相似文献   

20.
不同避雨栽培措施对杨梅果实采收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杨梅成熟期恰逢梅雨季节,雨水多,湿度大,采前落果严重,果实品质差,耐贮性差这一现象,开展了简易伞式、直接覆膜式、毛竹大棚和钢管大棚式避雨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采用避雨栽培措施,可大大降低杨梅落果量,落果率从对照的41.33%下降到15.62%~22.80%,增加杨梅采收量;提高杨梅品质,可溶性同形物提高了1.6%~2.1%;4种不同避雨栽培措施间效果差异不明显.综合考虑投入成本因素,杨梅简易伞式避雨栽培措施以其简便易行、增产增效而成为首选的避雨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