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丽茭1号是从浙江缙云地方品种美人茭的优良变异单株中筛选出来的单季茭白新品种。极早熟,生育期97d(天)左右;肉质茎竹笋形,表皮洁白、光滑,肉质茎长12~25cm,横径3.5~4.5cm,单株肉茭质量100~150g;每667m2产量1850kg左右,适合丽水市及其周边高山茭白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双季茭白新品种‘龙茭2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茭2号’是由‘梭子茭’优良变异单株选育而成的双季茭白新品种。该品种长势较强,株形紧凑直立,分蘖力强,耐肥力中等,抗病虫性好。秋茭晚熟,极耐低温,茭白个体大,表皮光滑,肉质细嫩,商品性好。秋茭壳茭质量129.0~148.4g,净茭质量89.1~101.2g,产量22395~25335kg.hm-2,平均23340kg.hm-2;夏茭壳茭质量142.7~158.2g,净茭质量105.3~113.3g,产量44145~46260kg.hm-2,平均44790kg.hm-2。  相似文献   

3.
怎样防除雄茭和灰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茭白田内 ,人们往往会发现一些株形高大 ,在孕茭期不能结茭白的植株 ,通常称为雄茭 ;同时也会发现虽然结茭 ,但肉质茎较小、包叶不开裂的茭白 ,肉质茎剖开后 ,其中充满灰黑色粉末状物 ,这类茭白不堪食用 ,称为灰茭。雄茭、灰茭是如何产生的呢 ?茭白之所以能够形成肥大的肉质茎 ,是因为茭白植株被一种称为菰黑粉菌的真菌寄生后 ,其茎端不正常膨大而成。若茭白植株未被黑粉菌侵染寄生 ,则不能形成茭白的产品器官即可食用的肉质茎 ,有些植株可以抽穗开花。这些茭白植株即为通常称的雄茭。而另一些植株被毒力强的菌种侵染 ,膨大的肉质茎内形成…  相似文献   

4.
有机肥和无机肥对茭白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茭白单季茭品种蒋墅茭和双季茭品种葑红早为试材,研究了有机肥和无机肥对不同规格肉质茎可食部分膳食纤维及其主要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茭白肉质茎可食部分的总膳食纤维及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均较高,主要组分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所占比例较高,木质素和果胶的比例较低。施用有机肥能提高可食部分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不同规格肉质茎间总膳食纤维含量的变幅较小;膳食纤维主要组分含量及其变化因品种不同而异。认为茭白肉质茎是一种优质的富含膳食纤维食品,有机肥对茭白产品中膳食纤维含量的稳定及其组分的改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茭白(Zizania latifolia Turcz.)的单季茭品种蒋墅茭和双季茭品种葑红早为材料,以土壤为栽培介质,研究了100 mg/L Cd2+胁迫下,不同浓度硫处理和不同种类肥料交互作用对茭白各器官中Cd2+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d2+在茭白不同器官的积累表现为根〉短缩茎〉叶〉肉质茎;不同肥料间,有机肥处理下茭白各器官中Cd2+的积累量同比均显著低于无机肥处理;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葑红早各器官中Cd2+的积累量高于蒋墅茭;硫元素能促进茭白根系中的Cd2+向地上部转移。  相似文献   

6.
茭白肉质茎膨大过程中的糖代谢与激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单季茭白品种‘蒋墅茭’和双季茭白品种‘葑红早’为试材, 研究了秋季肉质茎膨大过程中物质运转的相关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肉质茎鲜质量、干质量快速增加,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主要成分含量总体上升, 后期出现下降, 蒋墅茭肉质茎中蔗糖含量较高; 糖分转化关键酶活性总体较高,转化酶活性以酸性转化酶较高且呈快速下降, 蒋墅茭的酸性转化酶活性高于葑红早而中性转化酶活性较低;蔗糖合成酶的分解方向活性显著高于合成方向, 且后期维持较高水平, 葑红早的双向活性均高于蒋墅茭;Z + ZR总体含量最高、下降最明显, GA4 其次, IAA也呈缓慢下降趋势, GA3、ABA含量极低, 且各激素均以葑红早高于蒋墅茭。茭白肉质茎干、鲜质量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的同时, 而内部生理生化快速下降, 说明茭白肉质茎膨大过程具有特殊性, 并且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鄂茭2号是从中介茭的优良变异单株中选出的双季茭白品种,分蘖力中等,肉质茎竹笋形,表皮白色、光滑。肉质茎长18~20cm,直径3.5~4.0cm,单茭质量90~100g。秋茭极早熟,9月上中旬上市,667m~2产量1 250kg左右。夏茭中熟,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上市,667m~2产量800kg左右。已在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四川、云南、广东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金茭1号是从地方茭白品种优良变异单株中筛选出来的新品种,适宜海拔500 ̄700m高山台地种植的单季茭白,熟期早,品质优,肉质茎长条形,表皮光滑,肉质白嫩,长20.2 ̄22.8cm,粗3.1 ̄3.8cm,单壳茭重110 ̄135g,667m2产量1200 ̄1400kg。  相似文献   

9.
一、发展双季茭白的意义 1.产量产值高。双季茭白一般在6月上中旬夏栽的(早熟品种),也有4月上中旬春栽的(晚熟品种)。栽种后可采收2次,第1次新茭白(秋茭)在当年10~11月采收,亩产量肉茭75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1.00元计算,亩产值750余元。第2次老茭白(夏茭)在翌年4~5月采收,亩产量肉茭150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2.2元计算,亩产值3300余元,两者合计亩产量2250公斤左右,亩产值4000余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能渡过淡季蔬菜供应的不足。秋茭10~11月上  相似文献   

10.
2000年浙江省浦江县根据当地半山区有利气候条件,从安徽省引进地方泥底茭白品种在大棚内进行试种并获得成功,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该品种春季茭白肉质茎2/3以上生长在泥表之下,不足1/3生长在地表之上的水层中,茭肉嫩,商品性好,每667 m3产壳茭3750 kg;冬季肉质茎生长在离地40-120 cm处,每667 m2产壳茭1125 kg。在浦江县已累计推广15 hm2。1 田块选择 选择山区、半山区具有地下水灌溉或水库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