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谢小春 《新农业》2022,(17):78-80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林业可以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林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而言,主要能够从3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分析,也就是林业经济能否盈利、林业资源能否持续利用、林业经济稳定与平等性。然而要想让林业的经济能够具有持续性,就需要对森林经营进行优化,并且还需要让林业实现产业化的经营,以此来让林业的经济效益能够进行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林业经济持续性进行需要进行森林经营进行研究,对林业产业化经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实现林业产业化是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抓好林业产业化,必须在提高对产业化地位、作用认识的基础上,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要选准发展方向,确定发展思路,采取相关政策,才能确保林业产业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优化林业的产业结构、加快林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2个方面分析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中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从不断完善林业科技创新机制、积极推进林业成果的转化、加强对林业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3个方面提出了林业科技创新的措施,为兴宁市林业科技创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林业产业化经营起步较晚,从菏泽乃至全国情况看,林业仍是弱质产业,受自然环境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制约,面临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双重竞争。实施林业产业化,目的是建立起结构合理、产业联系密切、生态功能良好的林业产业体系,稳定高效地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环境产品,实现物质、生态、精神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要实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林业经营模式进行全面改造,林业产业化是符合林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现代林业经营模式,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林业产业化的发展重点是解决林纸结合、林工结合以及建立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在推进林业产业化的过程中,政府应当主要发挥引导、规范和适度管理,为林业的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整合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严峻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之一,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已经迫在眉睫,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社会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国林业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发展模式的迅速转变,林业的发展理论客观上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发展阶段上需要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不同区域其历史背景、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不同,存在的问题各异。一定历史时期面临的发展任务、目标也各不相同。本项研究重点对菏泽市林业产业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从现实和发展的角度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市场经济和菏泽特点提出相应的建设性看法,力求林业产业建设真正反映时代特征。通过对国内外林业产业化经营的历史和现状考察,总结林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为探寻平原农区林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提供路径支撑;研究林业产业化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法律依据,为林业产业化经营寻求理论支持;研究菏泽市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特征,以及林业产业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和实现林业产业化经营的障碍,为在菏泽实现林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分析基础;总结林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历史经验,提出林业产业化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总体思路,探求不同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条件下的林业经营模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菏泽市实现林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通过对相关因素及成因的深入分析,力求解决菏泽市林业产业结构优化、林业产业规模经营、森林资源培育等有关问题,并对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客观求证,从而为决策层和其他区域制定、实施林业产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应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突出区域特色,加快推进专业化、标准化基地建设,坚持多元启动、多元发展,加速建设产业带、龙头企业群,逐步实现林区经济结构由资源主导型向技术主导型转变;资源配置方式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发展模式由单一国有型向多元混合型转变。  相似文献   

5.
从充分认识推进林业产业化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更加扎实有力的措施,推进林业产业化;切实加强林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三个方面阐述发展原州区林业产业的措施、方向和目标,为原州区发展林业产业化,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充分认识推进林业产业化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更加扎实有力的措施,推进林业产业化;切实加强林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三个方面阐述发展原州区林业产业的措施、方向和目标,为原州区发展林业产业化,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我国林业逐步走上林业产业化的道路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所谓的林业产业化就是对各种森林资源充分利用,依靠比较前沿的科学技术对森林资源进行分类经营,开发利用。林业产业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趋势相吻合,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林业不断市场化,实行社会化大生产,林业规模逐步扩大的结果。本文主要围绕林业产业化呈现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林业产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展开策略探讨。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作用,在分析西安市灞桥区林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灞桥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目标,并从5个方面指出了灞桥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以期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全面发展,都离不开林业经济的卓越贡献。在林业经济常态化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林业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要重视林业保护的相关工作,这是实现新时期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此,就林业生产与林业保护展开了分析与论述,希望可以给广大相关工作者以建议和启发。  相似文献   

10.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本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对人力资本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关系及甘肃林业人力资本现状分析,提出合理开发甘肃林业人力资源与推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对甘肃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东明县林业资源优势和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产业化发展和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3个方面提出林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只靠国家的投入是不够的,必须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转变,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介绍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景宁县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以为该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生态产业化按产业化规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林业碳汇则通过市场化手段使生态林业产业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产生额外的经济价值;两者最终目的都是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生态产品、生态价值。从生态产业化、林业碳汇角度剖析云南生态产业化与林业碳汇的辩证关系,梳理云南生态产业化的林业碳汇现状和存在问题,探寻云南生态产业化的林业碳汇路径,以实现云南生态产业化的林业碳汇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林木遗传改良与无性系林业、森林集约栽培及管理、森林资源监控、木材加工利用等方面验证了技术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从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发展林业高新技术、林业产业升级、健全林业服务体系等方面论述了技术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当前来看,我国的林地制度产权较为模糊,对林业经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从而造成我国林业资源生产力较低的情况。通过相关的分析和研究,国家相关部门提出,目前我国林地制度是林业产业化的重要障碍,因此要想实现林业产业化,首先要创新林地制度。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林地制度现状,提出了完善林地制度的相关对策,希望能够为林业产业化的实现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析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目前我国林业可持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目的在于推动我国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林业可地续发展问题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的背景。主要从全球性的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上方面叙述的;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及其特征;三是对策研究。重点是建立新林业经济体制,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完善林业法制体系,强化林业管理。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与环境综合核算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标准及人格等。  相似文献   

19.
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维护生态的平衡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就我国林业生态建建设与林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树立科学的林业产业发展观,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不同领域运行中均需要遵循该原则。林业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 源之一,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推进林业行业的发展,持续加强生态林业保护。本文从 加强生态林业保护出发,分析加强生态林业保护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结合甘肃省白龙江地区林业资源状 况,探讨给予生态林业保护的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