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根据我国生态农业试点的成功经验,分析了生态农业区N循环的特征,从物质良性循环角度,阐明了生态农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本在总结吉林省生态农业建设10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该省在不同生态地域因地宜建设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结构模式及其发展对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强化了系统能流和物流的转换效率,发展多层次,多梯级,多流向,多功能的互补型综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体系,取得了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总结吉林省生态农业建设10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该省在不同生态地域因地制宜建设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结构模式及其发展对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强化了系统能流和物流的转换效率,发展多层次、多梯级、多功能的互补型综合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生态农业经过20余年的实践,在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不能否认,生态农业建设还仅停留在试点的层面,远远没有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流生产模式。反思过去,政府这么多年不间断的资金、科技和政策投入,其主要障碍因素是什么?如何将生态农业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研究剖析了生态农业基础研究薄弱、项目设计过大过全、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足和产业化水平低等制约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生态农业基础理论创新研究、开展不同类型地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户(场)模式研究与示范、建立科学的生态农业政策激励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农业保障体系建设和大力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新时期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项实验研究(1988-1991)通过田间试验、饲喂试验和农牧结合的生态农业实体运营,使农田亚系统的氮肥利用率达到56.9%,磷36.3%,整个农牧复合系统的养分回收率氮49.9%,磷37.6%,比单一种植业的利用效率提高10-20个百分点,这在太行山前平原资源节约型生态农业建设中,是一种高效益的生态农业示范模式,生产上已开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生态农业模式研究及模式建设建议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生态农业模式建设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点。随着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开发,生态农业模式的系统工程概念逐步明确,生态农业模式分类体系也日趋完善。分析了生态农业模式的机制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指出生态农业模式建设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机肥料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79,自引:2,他引:79  
杨玉爱 《土壤学报》1996,33(4):414-422
本文简要回顾80年代以来,我国对有机肥料资源、结构组成、营养功效、改土作用机制及改善农作物产品品质作用等方面的一些研究;讨论了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这一施肥制与持续农业发展和建立良好环境生态农业的关系。展望今后有机肥料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应尽可能利用有机肥料资源,投入农田参与养分再循环的研究,结合食物链和壤养分库,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重点研究有机肥料循环过程中,碳、氮、磷和微量元素的循环  相似文献   

8.
一个资源节约型生态农业模式的配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生态农业系统与生态农业模式的概念,进而提出了资源节约型生态农业模式的设计原则:因地制宜,循环再生,开放系统,优化结构。并结合太行山前平原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推出了一个资源节约型生态农业模式的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9.
生态农业示范户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形式,本文根据陕西省生态农业的建设实践,总结和分析了该省生态农业的基本构成单元-生态户的发展现状及其物征。从地域生态,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三个方面研究了该省生态农业示范户的生产结构模式,分析了生态户进行生态农业和庭院经济开发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得出对发展生态农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业户建设是引导广大农民自觉走生态农业道路,积极参与生态农业县建设的重要措施。眉山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始终把生态农业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1.
"整体、协调、循环、再生"是马世骏先生1979年提出的生态工程理念。他指出:"生态工程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1987年马世骏先生又进一步指出:"运用了生态工程原理建立起来的农业才是生态农业"。本文以几个生态农业模式表明其理念的正确性和先进性,并阐明生态农业是当代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农业由一个个生态工程所建成,而生态工程实质上是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的生态系统设计。最后提出了加速生态农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生态农业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中国发展生态农业的理论思维,提出了中国生态农业的“四性”,即综合性、适应性、高效性、持续性;将其技术内涵概括为“三体系”,即突出第一性生产体系,优化物质循环转化体系和改善人为调节体系,并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十种”生态农业主要技术类型。我国生态农业试点建设成就已初步显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找到了农业持续发展重要途径,生态农业正在实现由部门性科研活动向社会性产业实践的转变;预言九十年代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必将经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会出现“十个方面”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生态农业基础研究不足,在试验示范和推广普及方面的薄弱环节,通过跨学科的综合与合成,研究并建立了我国华北、中南典型农区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提出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14.
依据安徽省县域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阐述了县域生态农业建设的技术构成体系和调控措施。认为县域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加快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在该省及全国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我国资源节约型生态农业的内涵、原则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资源节约型生态农业是在我国特有的生态农业研究与实践中,突出强调发展农业要节约资源的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并分析了其内涵、原则与实施。  相似文献   

16.
上海都市型生态农业模式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文献资料调查、统计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方法, 分析总结了上海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 研究提出了设施化+生态技术为主、集约化+生态技术为主、科技化+生态技术为主、市场化+生态技术为主、产业化+生态技术为主、观光休闲+生态技术为主等6个上海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重点分析整理了上海都市型生态农业的不同实践模式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上海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态农业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生态农业的制度构建可以分为指导如何进行生态农业建设的农业绿色行动清单制度和指导如何认定生态农业的生态农业认证制度。生态农业认证制度主要考察农业表现出来的结果是否符合资源匹配、生态友好、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关键判别标准。农业绿色行动清单则是指导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时,对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输入和输出实施有效调控的一系列可选择措施。生态农业制度的构建需要遵循原则清晰、指标简洁、因地制宜、操作容易、激励有效、核查方便的方法。文章论述了生态农业认证制度构建的指标体系、核查方法、信息公开、诚信记录、激励措施、认证程序等,还探讨了农业绿色行动清单制度的分类系统、内容表述、经济支持和运行程序等。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典型模式及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析了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中果农牧渔综合发展模式、开放复合型生态、经济结构模式、“四位一体”生态温室种养模式、枣粮间作模式、“上农下渔”模式和产业化主导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概况、效益及评价。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析了江西省生态农业建设现状、生态农业主要模式及效益,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若干问题 ,认为生态农业是生态化的现代农业 ,并拓宽了生态农业的概念。提出生态农业应在新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主要作用 ,包括大经济区的孕育和发展、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发展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