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提高安徽省电网防雷安全性,提出了雷电预警系统设计方案。系统综合雷电实况、卫星云图、大气电场等综合预警信息,根据电力用户需求,设计了数据前置处理、天气预报传输、输电线路雷电预警查看、周边预警、短信与微信推送等功能。系统可实现对一段时间内遭受雷击的输电通道及线路区域高风险区段发出警报。通过调度、运行、维护检修、应急等联动的主动性动态防护措施,将雷电造成的停电损失和人员伤害降到最低,从而提高电网雷害主动性防御水平。  相似文献   

2.
适应省级电力系统的电力气象防灾决策系统。该系统充分整合气象部门提供的常规观测数据及预报资料、电力自动气象站数据、雷电定位系统数据、水利防汛数据,建立了统一的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电力调度预警气象应用、应急管理气象应用、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气象应用三大防灾决策应用,评估气象灾害对电网的影响并给出预警信息,实现气象灾害对浙江电网影响的监测和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适应省级电力系统的电力气象防灾决策系统。该系统充分整合气象部门提供的常规观测数据及预报资料、电力自动气象站数据、雷电定位系统数据、水利防汛数据,建立了统一的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电力调度预警气象应用、应急管理气象应用、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气象应用三大防灾决策应用,评估气象灾害对电网的影响并给出预警信息,实现气象灾害对浙江电网影响的监测和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正>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供电企业的重要任务,电网调度自动化智能报警,特别是设备异常智能预警和事故智能报警的准确信息,能给调度运行人员准确预警和提示,提高电网运行水平。国网陕西山阳县供电分公司在强化调控运行监控过程中,精准施策,给10 k V配电线路断路器加装TAS配网监控及运行系统,与SCADA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相互补充,并利用二者监测数据,合理调整安装线路断路器,科学设置断路器保护定值,及时准确地判定故障范围,缩短了事故抢修处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介绍一种与电力紧密结合的气象信息预警系统。该系统在充分利用电力和气象已有软硬件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气象雷达数据采集、电力专用气象设施以及地方气象来更新实时气象信息和预报信息,利用建立电网事故预警模型,实现对极端天气例如:大风、暴雨雷电、冰冻等可能对电网造成的灾害的天气的观测,进行定时、定点、定量的短时临近预报和全方位、多层次的预警;根据对气象信息的预测,可以对电网的相关工作提供科学指导,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张峰 《农电管理》2011,(6):22-24
针对农村电网存在的一些问题,商河县供电公司不断探索实践农村智能化电网的建设和改造方式,实现了配网运行智能化,低压故障预警和提前处置,农村用电安全能控、可控、在控,供电服务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7.
<正>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电网已经跨入大电网、特高压的新时代。为了保障大电网安全、优质、经济地运行,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新一代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建设[1]。智能电网(Smart Grid)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由基础平台和实时监控与预警、调度计划、安全校核、调度管理四类应用组成。调度计划和安全校核是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调度计划关系到系统未来的安全经济运行。静态安全校核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一道重要防  相似文献   

8.
正安全是供电企业的立身之本。针对安全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供电企业从多方面着手,全面加强电网安全管理:深化电网运行风险管控,规范各级电网运行风险预警机制,健全跨区电网运行风险管控协同机制;强化年度运行方式综合指导,加强主网运行特性分析;强化电网反事故措施,加强智能变电站管理,提高智能变电站安全运行水平;梳理电网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事故预案,完善故障快速恢复技术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基于10kV载波通信技术的农网防盗、降损在线监测综合管理系统,是一套监控电网运行及电力设施防盗预警的系统,其目的是保障电力设施的正常运行,免遭破坏;同时,通过实现动态无功补偿,提高电压质量和降低线损。该文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特点及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0.
正国网湖南电力的输电线路覆冰预测预警系统能够计算线路覆冰发展趋势,进行覆冰预警,在提升电网抗冰救灾能力方面有显着效果。该系统终端分布于湖南省内各地区的输电线路杆塔上,肩负着实时采集并向服务器传输输电线路现场冰情的使命,终端信号传输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冰情预测报告的准确性及预警决策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实际情况,构建大豆生产预警指标体系,确定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预警流程。通过确定黑龙江省大豆生产预警警限和警度,编制扩散指数,进行大豆生产景气指数预警分析,建立大豆生产趋势外推预测模型和先行指标预警模型,对黑龙江省大豆生产进行中短期预测预警。结合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安全的多种预警结果,确定和验证了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的近期状态。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用于中小尺度自然灾害预警发布的1-N预警发布架构模型,阐述了模型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并从防洪减灾角度出发,分析1-N预警区域的构建、预警系统研制和应用模式。研究成果已在湖南省防汛减灾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减灾效益,同时获得了2011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开展大范围的冬小麦干旱预警,以中国北方冬小麦区为实例,构建了土壤水分动态预报模型,结合未来10 d高精度天气要素预报、土壤自动水分观测和冬小麦发育期观测数据,建立了北方冬小麦区干旱预警系统。利用该系统对2018年4—5月进行逐日的冬小麦干旱预警,对干旱预警产品的分析表明:系统对未来10 d土壤相对湿度预报的决定系数在0. 63~0. 91之间,均方根误差在5. 6%~18. 2%之间,预报时效越近,准确率越高。从不同的干旱等级预测准确率看,对于干旱等级较高的重旱和特旱预报准确率较高,轻旱和中旱的预报准确率略低。该系统基本满足冬小麦干旱预警需求,对国家级农业气象部门大范围农业干旱监测和预警业务是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利用山脉和沿海阻隔等地理优势,采取分区阻截措施,防止苹果蠹蛾在全省恶性扩散成灾.阐述辽宁省苹果蠹蛾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及疫情阻截带建设情况,分析取得的阶段性经济及社会效益,以期为保障辽宁省苹果产业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基于耕地面积、质量和产能3个方面的耕地保护综合预警系统,对区域耕地综合保护状况进行临界警戒。采用负数原则方法划分警情阈值,建立多种模型分别计算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耕地质量和产能变化。研究发现,耕地面积与产能之间为正比关系,但耕地质量与产能及面积之间均非正比关系,与耕地质量相比,耕地产能更能体现区域耕地的健康状况;耕地质量建设可以在耕地面积无法平衡的情况下提升区域耕地质量和产能;耕地面积、质量与产能是耕地保护的不同方面,集合3者的耕地保护综合预警可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区域耕地保护的效果;对耕地保护综合预警结果和原因的分析可以为区域耕地保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因此,耕地保护综合预警系统可以对区域耕地保护状况进行科学预警。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超车过程中频发的刮擦、追尾事故,设计了一种可以向驾驶员预先发出视听警告的检测系统,并建立安全距离模型。该系统采用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作为探测元件,测出超车车辆周围车辆的车速、车间距等。中央处理单元对其进行预处理,判定超车场景,进而针对不同的超车场景,结合运动学模型作进一步分析计算,当车辆间的纵向距离始终大于或者等于临界值,则判断为可超车,否则预警功能开启,警示驾驶员中止当前的超车行为。  相似文献   

17.
控制猪产品质量风险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为此,提出猪产品风险衍生机理,并建立质量风险结构,构造猪产品生产经营过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Java平台,利用MyEclipse+MySQL+Tomcat,研制开发了适用于猪链风险评价与预警智能系统.  相似文献   

18.
祁卓平 《农业工程》2022,12(4):54-57
为了提高对偏远山区局部气象的远程监测能力,降低山区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一种气象远程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对前端采集终端结构进行优化,利用微电子检测技术和4G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对气象数据和图像数据的同步采集与远程传输,并利用远程服务器对多个采集终端数据进行整合,利用智能识别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输出气象监测和预警结果。该优化设计方案结构简单、搭建成本低,试验结果表明,其数据传输稳定,能够满足农业气象数据的传输速率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动物健康、人健康、环境健康的畜禽健康养殖目标,提出了畜禽健康养殖预警体系内容。以猪肉为例,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猪肉价格预警模型并采用C#与Matlab混合编程实现了猪肉价格预警;以肉鸡为例,采用Java EE架构设计实现了肉鸡产品质量和养殖疫情预警;用C#语言设计实现了给定区域畜禽养殖自然环境承载量预警;嵌入式编程设计实现了集约化畜禽养殖环境参数预警。当猪肉价格波动幅度超过15%,肉鸡日死亡率与产品投诉率超过设定的限值,养殖数量超过自然环境理论承载量,养殖环境参数超过设定的阈值范围均会给出预警信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湖泊日益加重的水质污染问题,方便管理人员及时查看水质信息,应用灰色理论建立水质参数预测模型,设计了一款基于Python Flask框架的水质污染监测预测的Web系统,实现了对水域水质参数的监测与预测。系统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水域水质数据,并传输到OneNet云端;Web系统访问云端,将云端数据转存到远程服务器的数据库上;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Web系统,实时监测水域水质;同时通过灰色模型的预测算法,计算出水质参数中短期变化值,最后将数据以图形形式向用户进行可视化展现。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数据传输准确,功能运行可靠,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