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根据调查资料,论述了外来种和乡土树种在土壤水分,林下自然条件下更新等方面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探讨了经济效益,乡土树种的不可替代作用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延安试验研究区造林应以乡土树种为主体,辅以外来树种”的思路,针对这一思路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根据植被调查和土壤水分调查资料,讨论了黄土丘陵典型地区的造林的水分条件和植被地带的划分.水分不足是造林的限制因子,在现有天然林及人工林中普遍存在土壤干层,所以,延安研究区南部应属干旱森林区,北部属森林草原区.并根据土壤水分现状和植被现状,进行了植被建设区划,其划分两个一级区和两个二级区.  相似文献   

3.
根据植被调查和土壤水分调查资料,讨论了黄土丘陵典型地区的造林的水分条件和植被地带的划分。水分不足是造林的限制因子,在现有天然林及人工林中普遍存在土壤干层,所以,延安研究区南部应属干旱森林区,北部属森林草原区。并根据土壤水分现状和植被现状,进行了植被建设区划,其划分两个一级区和两个二级区。  相似文献   

4.
用巴雷特图法确定高速公路工程土壤流失重点部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沙(永安)至浏阳(洪口界)高速公路为例,通过对众多影响部位的具体量化,用巴雷特图法确定了高速公路工程土壤流失的重点部位为弃土弃渣场,次要部位为主体工程区。针对弃土弃渣场土壤流失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及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针对草土高原植被建设中存在的覆被率低,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和效益低等问题,提出了只有在生态效益、树种选择等方面转变观念,才能切实搞好植被建设,并提出了植被建设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光  王玉 《水土保持研究》2000,7(2):133-135
概括性地论述了植被恢复生态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并就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植被状况、植被恢复程度前景及急需研究探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段)水土保持植物的降水、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作为管道绿化用草的草种。[方法]采用观察现场实地监测的办法,研究了扰动后的土壤性质变化、自然降雨及土壤等自然条件对人工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结果]筛选确定了既具备生态适应性,又实用、经济的紫花苜蓿、冰草、芨芨草、草木樨等4个适生优良草种的种植设计、种植方法,监测了其在不同施工区的生长发育状况。[结论]对管线进行合理植物措施配置,优选适宜作为管道绿化用草的草种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管护管道安全。  相似文献   

8.
9.
接坝地区沙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丰宁小坝子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技术的效果分析,提出了冀北接坝地区植被恢复技术。在河道、沟口、滩地采用乔灌草低等植物相结合的复合防风固沙植被恢复技术营建防风固沙林;在裸沙地和流动沙丘通过沟施营养调理剂改良土壤促进的天然植被快速恢复,通过生物网格沙障固沙为植被恢复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
根据毛乌素沙地靖边县海则滩镇钻孔剖面沙层水分含量的测定,研究了该区沙地剖面水分分布特点、沙层水分存在形式、水分平衡、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以及植被建设等问题。结果表明,该区500 cm深度范围内沙层剖面含水量的变化特点是草地0-200 cm和灌木林地0-300 cm含水量较低,草地200-500 cm和灌木林地300-500 cm含水量较高;草地沙层含水量明显高于灌木林地,草地含水量变化范围为1.0%~6.0%,平均为3.4%;灌木地含水量变化范围为0.7%~2.8%,平均为1.5%。草地沙层剖面200 cm以下有含量大于3%的高含量薄膜水和含量大于5%的重力水存在,显示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较强。灌木林地沙层中一般缺少重力水和高含量薄膜水,指示灌木林地降水对地下水补给较弱。该区水分为正平衡,其原因除了降水较多之外,沙层入渗率高和受蒸发消耗较少也是重要原因。由于靖边县沙地区降水量较多,沙地水分活跃层分布深度在200~300 cm之间,较沙漠区分布深度增加了100-200 cm。沙层水分含量的剖面变化表明,该区沙层水分能够满足耐旱灌木林生长的需要,适于发展防风固沙效果好的灌木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