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UV-C照射对赤霞珠叶片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叶片为试材,采用短波紫外(UV-C,254 nm)照射,初步研究了UV-C照射0,30,60,120,240 min后对葡萄叶片中抗氧化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UV-C照射后,随时间的延长,活性氧清除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方差分析结果表明,SOD活性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OD活性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MDA含量与对照间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H2O2对葡萄离体叶片白藜芦醇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葡萄叶片白藜芦醇含量较虎杖根含量低,难以作为药用提取用途,研究采用诱导剂升高葡萄离体叶片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方法]实验采用H2O2对离体红地球葡萄叶片进行诱导,采用薄层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白藜芦醇的含量变化,并使用RT - PCR方法分析茋合酶基因(STS)的表达量变化.[结果]H2O2对离体叶片茋类物质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诱导白藜芦醇的积累呈现显著的量时依赖性;5;H2O2处理48 h后叶片白藜芦醇含量可提高15倍以上,鲜重达到263 μg/g.[结论]H2O2可以作为葡萄离体叶片白藜芦醇的有效诱导剂.  相似文献   

3.
 以葡萄品种京秀(Vitis vinifera L. cv. Jingxiu)一年生扦插苗为试材,40℃高温处理30 min,并以25℃为对照,采用体外底物磷酸化方法对叶片中蛋白激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热胁迫处理后,叶片中蛋白激酶在底物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浓度为0.5 mg·ml-1时,其活性达到最大(7 678.7 cpm),而后随底物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其活性下降。Mg2+浓度为5 mmol·L-1时,蛋白激酶活性达到最大(8 165.8 cpm)。Ca2+对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极弱,Mn2+对蛋白激酶活性的激活没有影响。ATP浓度为50 μmol·L-1时,蛋白激酶的活性最大(7 900.9 cpm),比对照高4.7倍。在以组蛋白-Ⅲ(histone-Ⅲ)为底物时,蛋白激酶的活性很微弱,且Mg2+和Ca2+对蛋白激酶有极弱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研究UV-C照射对霞多丽葡萄果实品质形成及叶片光合生理的影响。[方法]以8年生霞多丽葡萄(Vitis vinifera L. cv Chardonnay)为试材,定期对植物进行紫外(UV-C)照射,分别采用质量法、游标卡尺测量法、分光光度计法、滴定法、光合仪测量法对果实的质量、纵横径、糖、酸、维生素C、叶片组织结构、叶绿素含量及相关的光合生理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葡萄果实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紫外线照射,没有改变果实单粒重、横径以及纵径的增长规律和可溶性总糖及有机酸的积累规律,也并未明显改变霞多丽叶片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结构,但显著影响着果实的内在品质,明显促进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速率增加。UV-C照射导致霞多丽果实总糖含量分别提高3.25%(花后20d)、8.27%(花后80d),有机酸含量降低34.18%(花后80d),且在果实成熟期内,Vc含量降低5.89%(花后80d),叶绿素增加23.87%,光合速率增加139.24%。[结论]UV-C照射可促进总糖含量增加,有机酸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导致果实的内在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抗旱能力较强的鲜食葡萄品种,研究了叶片解剖结构与鲜食葡萄品种抗旱能力之间的关系。以10个鲜食葡萄品种1年扦插苗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干旱胁迫,测定其生长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片解剖结构,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鲜食葡萄品种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10个鲜食葡萄品种的旱害症状呈现不同程度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呈现大幅度的下降,将各抗旱相关指标对干旱胁迫的敏感程度依据抗旱系数进行排序,依次为栅海比>细胞紧实度>栅栏组织厚度>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茎节粗度=新梢长度>上表皮厚度=茎节长度>细胞疏松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宽度>叶片长度。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10个鲜食葡萄品种的抗旱能力大小依次为‘黑脆无核’>‘阳光玫瑰’>‘深红玫瑰’>‘火焰无核’>‘户太8号’>‘夏黑’>‘浪漫红颜’>‘紫甜无核’>‘丝路红玫瑰’>‘甜蜜蓝宝石’。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鲜食葡萄的品种引进和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镧(La3+)对UV-C辐射胁迫下番茄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UV-C胁迫降低了番茄幼苗SOD和POD活性,增加了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La3+对UV-C胁迫下番茄幼苗SOD和POD活性有显著的正调控作用;与单一UV-C胁迫组相比,番茄幼苗SOD活性平均增加了38.03%,POD活性平均增加了20.43%,MDA含量平均降低了18.63%,表明La3+有效防止了番茄幼苗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番茄幼苗膜系统的伤害。综合比较得出,30 mg/LLaCl3对番茄幼苗的防护作用好于60 mg/LLaCl3。  相似文献   

7.
镧对UV-C胁迫下番茄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温室中研究了La3+对UV-C辐射胁迫下番茄幼苗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a3+能够显著缓解UV-C辐射胁迫对光合色素的降解作用,与单一UV-C胁迫组相比,番茄幼苗叶绿素a平均提高了17.65%、叶绿素b平均提高了17.11%;La3+可以缓解类胡萝卜素在UV-C胁迫下的降解,使其维持较高水平。综合比较得出,30mg/LLaCl3在UV-C辐射胁迫下对番茄幼苗的防护效果好于60mg/LLaCl3。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明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植株接受UV-C照射对果实中黄烷醇类多酚积累的作用。【方法】以5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定期对植株进行UV-C照射,分别采用分光光度计法、Western Blot和Real time PCR法对黄烷醇类多酚积累及其生物合成关键酶LAR表达进行分析,从底物、酶活性、蛋白质含量及基因转录水平阐明UV-C对Vv lar1、lar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UV-C照射并未改变果实中黄烷醇类多酚的积累规律,但诱导黄烷醇类多酚积累,特别是在幼果期,UV-C照射明显诱导果实中黄烷醇类多酚的积累。UV-C照射诱导葡萄果实LAR酶活性升高,LAR1、LAR2蛋白含量增加,Vv lar1、Vv lar2转录增强。【结论】UV-C能够诱导Vv lar1、Vv lar2转录,合成新LAR1、LAR2蛋白,LAR酶活性增强,导致黄烷醇类多酚在葡萄果实中积累。  相似文献   

9.
水分胁迫对李叶片抗氧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一年生秋红、大石早生 ,长李 84盆栽幼苗为试材 ,在李树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了李树叶片中0 -2 和H2 0 2 代谢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 ,李叶片内超氧化自由基 (0 -2 )的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 (H2 0 2 )的含量持续上升 ,MDA与 0 -2 和H2 0 2 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r =0 94 16与r =0 9185 0 )。在一定范围的水分胁迫程度下 ,李可以依靠自身的保护酶系统减轻干旱对膜系统的损伤。SOD、CAT、ASAPOD、GR活性在轻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显著上升 ,在中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显著下降 ,ASA和GSH含量随胁迫程度加重而下降。品种间各指标比较表明 ,水分胁迫条件下 ,大石早生叶片比秋红和长李 84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砧木葡萄5BB (Vitis berlandieri×V. riparia 5BB)为材料,用离体叶片培养法进行NaCl胁迫。用3种不同浓度的褪黑素(melatonin,MT)溶液(100、200、500 nmol·L-1)分别与0.25 mol·L-1 NaCl溶液混合并将叶片叶柄浸入其中进行培养,研究外源MT对NaCl胁迫下葡萄叶片光合作用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外源MT可有效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时清除逆境胁迫下叶片积累的氧自由基,减缓膜质过氧化过程,有效提高逆境胁迫下葡萄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能力。随着外源MT浓度的增加,对葡萄叶片的保护效果逐渐减小。外源MT能提高砧木葡萄5BB对NaCl胁迫的抵抗力,且浓度为100 nmol·L-1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白藜芦醇是多种植物中的抗病因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对紫外线辐射后花生植株不同组织部位中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含量进行了检测,系统地比较了花生不同组织部位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的时空含量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辐射30min,在室温下(25℃)完全避光中放置,可明显提高花生植株中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含量。其中,花生根部Res及其衍生物对UV-C辐射诱导的敏感性远高于茎部和叶片,经紫外处理42h后,花生根部Res含量高达124.47μg/g,是对照的104.55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茋类物质是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其在葡萄属植物中承担了重要的病理及生理作用.以往研究发现UV-C照射会引起茋类物质白藜芦醇含量升高,研究UV-C照射后离体叶茋类物质含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及与叶龄的关系.[方法]采用不同叶龄的红地球葡萄离体叶片为材料,应用HPLC检测UV-C处理后的不同孵育时间叶片茋类物质的变化规律,以及叶龄对诱导效果的影响特征,同时利用RT-PCR技术对其生物合成途径限速酶基因表达规律进行研究.[结果]UV-C处理后随暗孵育时间的增加,老叶中的茋类物质比率及种类变化较大.诱导后24h时白藜芦醇苷达到376 μg/g,白藜芦醇高达258 μg/g,紫檀茋515μg/g,ε-viniferin达到22μg/g,分别是空白组的1.6、50、100以及62倍.[结论]在UV-C处理离体葡萄叶后,叶龄和暗孵育时间对叶片的茋类物质的积累有重要的影响.老叶在UV-C辐射后24 h茋类物质的种类最多,总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葡萄叶片饲喂的~(14)C-水杨酸对高温胁迫的应激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具 8片功能叶的葡萄幼苗 ,摘除第 1、2、8片叶 ,在中部第 5片叶 (L 5 )上饲喂14 C SA ,分别对L 5对侧上方叶 (L 4 )和下方叶 (L 6 )进行 4 0± 0 .5℃高温处理。结果发现 ,高温处理增加了饲喂叶14 C SA的向外运转量 ,改变了14 C SA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高温处理L 4或L 6叶后 ,处理叶片中的14 C SA积累量至少为对照的 3倍以上 ,植株其余叶片 (L 3或L 7)中的14 C SA积累量则低于对照 ;14 C SA向茎段的分配量与高温处理叶的位置相关。另外 ,高温改变了14 C SA向饲喂叶上侧和下侧的分配比例 ,最终均表现为向高温处理部位一侧的运输量增加。直接用仪器测得的14 C比放射强度至少有 70 %以上是14 C SA ,表明SA在运转中的代谢不多。  相似文献   

14.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of salicylic acid as a second messenger to the heat stress in grape plants. For this purpose, all leaves of grape (Vitis vinifera× V. labrussa L. cv. Jingxiu) plants were removed except the 3rd, 4th, 5th, 6th, and 7th ones. The 5th leaf was fed with 14C-SA, and the 4th and 6th leaves were exposed to high temperature at 40±0.5℃. It was observed that more 14C-SA transported out from the 5th leaf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14C-SA in each organ of plant altered in response to heat stress. The accumulation of 14C-SA in both the 4th and 6th leaves being exposed to high temperature was at least three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14C-SA in other distal leaves (the 3rd and 7th leaf) decreased, but more 14C-SA accumulated in stems adjacent to the 4th or 6th leaf exposed to high temperature. In addition, there was more 14C-SA being transported upwards or downwards while the 4th and 6th leaves were exposed to high temperature respec tively. Therefore,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SA was closely involved in signal transduction of heat stress in grape plants. However, the ratio of 14C radioactivity assayed after SA being extracted to that of direct assay with apparatus was more than 70%, which indicated about 30% 14C was lost or catabolized during transportation.  相似文献   

15.
三个葡萄品种对NaCl胁迫反应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三个葡萄品种进行耐盐性评价,为三个葡萄品种的科学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火焰无核、淑女红和新郁三个葡萄品种的扦插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NaCl盐胁迫下叶片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和总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在0~150 mmol/L NaCl浓度下,三个葡萄品种均基本上未受到伤害,表现出一定的耐盐特性,尤其是新郁的耐盐性较强;在200~250 mmol/L的盐胁迫下,三个葡萄品种均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其中新郁的伤害程度比较低,火焰无核的伤害程度比较高。【结论】三个葡萄品种的耐盐性强弱次序:新郁>淑女红>火焰无核。  相似文献   

16.
黄嘌呤脱氢酶广泛分布在真核生物、细菌和古细菌中,是催化氧化嘌呤、蝶啶和醛类等多种杂环分子的氧化还原酶类,与氮同化、激素代谢、衰老的调控及活性氧产生等过程相关.耐辐射异常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 R1)具有超强的氧化胁迫抗性和氧保护机制,其基因组含有完整的黄嘌呤脱氢酶编码基因xdhABC.为探...  相似文献   

17.
以新郁葡萄(葡萄品种)扦插苗为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下其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特征参数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郁葡萄叶片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NaCl浓度为200,250mmol/L时,其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随着NaCl浓度增加,新郁葡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逐渐下降,而水分利用效率和胞间CO2浓度均呈现出先保持平衡(NaCl为0~150mmol/L)后缓慢上升(NaCl为200~250mmol/L)的趋势。新郁葡萄表现出一定的耐盐特性,NaCl浓度为25mmol/L时,新郁葡萄没有受到盐害;NaCl浓度在50~150mmol/L时,NaCl对新郁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逐渐明显,而NaCl浓度等于大于150mmol/L时,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显著下降,但净光合速率仍为正值,说明新郁葡萄仍然能存活。  相似文献   

18.
4个葡萄品种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及其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以4个葡萄品种扦插苗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葡萄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并结合隶属函数法对4个葡萄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葡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都明显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脯氨酸的含量则明显增加;4个品种的抗旱性随土壤水分的不同而有异,中度水分胁迫时,抗旱性依次为:玫瑰香>红提>京秀>巨峰;严重水分胁迫时,抗旱性则为:玫瑰香>京秀>红提>巨峰。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贺兰山东麓不同主栽葡萄品种对灰霉病的感病程度,依据不同品种抗性不同的分布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对各葡萄品种的内含物-花青素、酚类物、糖分、总抗坏血酸(或维生素C)及维生素E分别采用锦葵色素标准品法、Arnow试剂法、直接滴定法、荧光法(或2,6-二氯靛酚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发病果实的花青素等物质的质量分数与健康果实存在明显差异,证明葡萄灰霉病的发生和花青素等物质有密切关系,质量分数较高抗病性较强,反之则弱;依不同葡萄品种被灰霉病菌侵染后各内含物的降幅进行比较判断,其抗病性强弱依次为‘赤霞珠’‘梅鹿辄’‘西拉’‘雷司令’‘霞多丽’‘白诗楠’。由此可见,室内检测结果与田间发病表现一致,田间防治应以白色品种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