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更好地应用辐热积监测棉花生长发育状况,试验设3个密度处理:240.0×10~3株·hm~(-2)、176.0×10~3株·hm~(-2)及82.5×10~3株·hm~(-2),每隔7~10d对棉花发育状况进行观查记录,并从石河子气象站获得棉花生育期内的辐射及热量数据,初步探明辐热积与棉花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密度减小单株铃数和单铃重呈增加趋势;鲁棉研24实收籽棉产量在密度240×10~3株·hm~(-2)条件下达到最高,为4 306.8kg·hm~(-2),新陆早50实收籽棉产量在密度176×10~3株·hm~(-2)条件下达到最高,为4 267.73kg·hm~(-2);产量随辐热积增加呈增加趋势,且符合线性关系,通过模拟筛选得到棉花最佳棉铃动态生长发育模型通式。高斯模拟模型可以有效预测棉花铃数生长变化。  相似文献   

2.
3.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4种不同种植密度棉株生长发育动态进行田间系统观测 ,并做回归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棉株出苗 18~83d ,叶龄随生育天数增加而增长 ,株高、倒四叶宽、果枝叶和果枝数、现蕾和开花结铃数随叶龄的增加而增长 ,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密度在 14 .2万~ 2 3.1万株·hm-2 的范围内 ,籽棉产量随密度、总铃数增加而提高 ,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对早熟棉花品种单产皮棉 2 2 5 0kg·hm-2 以上、密度 2 2 .5万~ 2 4 .0万株·hm-2 棉田 ,提出以叶龄为核心的动态生育指标  相似文献   

4.
番茄是我国温室栽培的最主要作物之一,干物质的生产及分配决定着果实的发育和产量,构建温室番茄的干物质生产及分配模型对温室番茄栽培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番茄乐农6号为材料,于2016—2017年在山东省临沂市日光温室进行试验,构建以辐热积(TEP)为尺度的干物质生产及分配模型,并利用与建模数据相独立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对番茄地上部分干质量、根系干质量、茎干质量、叶片干质量和果干质量的预测结果与1∶1直线之间的决定系数(R~2)在0.88~0.95,统计回归标准误差(RMSE)在0.006 9~0.010。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且参数少、用户易于获取,不仅能较好地预测我国现有生产水平下温室番茄的干物质生产及分配,而且可以为实现我国温室番茄生产环境优化调控和模式化栽培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辐热积驱动的温室甜瓜作物系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温室内环境因子(光照和温度)为自变量预测温室甜瓜作物系数的变化,为温室甜瓜耗水量的实时预测及灌溉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2012、2013年不同播期试验的甜瓜耗水数据与温室内参考作物蒸腾蒸发量,对温室甜瓜作物系数进行了连续测定,采用辐热积量化光辐射和温度对作物系数的综合影响效应,以三次多项式形式定量表达充分灌溉条件下甜瓜作物系数与生长期辐热积的关系,建立辐热积驱动的甜瓜作物系数预测模型,并采用与建模相独立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甜瓜的作物系数年际间变化不大,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采用辐热积驱动的作物系数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的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5和0.12。采用有效积温法对作物系数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间的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8和0.17。【结论】辐热积驱动的温室甜瓜作物系数模型综合考虑了光辐射和温度对作物生长过程的驱动效应,具有更高的机理性和预测精度,模型形式简洁,是动态估算温室作物生长过程中耗水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江苏省兴化市油菜花期的变化规律,研究其花期预报方法,助力兴化市开展千垛菜花节旅游活动,现利用2000—2019年兴化市油菜始花期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分析油菜始花期的特征,构建基于辐热积(TEP)油菜始花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兴化市油菜平均始花期为3月17—18日(闰年为3月16—17日),始花期呈逐年提前...  相似文献   

7.
陈永快  黄语燕  兰婕  王涛  康育鑫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9):201-204,215
研究营养液膜(NFT)栽培技术栽植的生菜生长模型,以便为生菜生长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在示范农场可控温玻璃温室内对一个品种的生菜开展3次重复试验,采用NFT栽培技术进行栽培,每隔1~3 d采集生菜的叶片数、株高、产量、干物质、总叶面积等指标.根据生菜对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以辐热积为驱动变量,采用Logistic曲线方程,建立生菜NFT栽培生长模型,包括单株生菜叶片数、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总叶面积等模型,所建立模型的决定系数均达0.960以上.运用不同试验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生菜叶片数、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总叶面积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基于1:1直线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2、0.960、0.983、0.987、0.980、0.969、0.970,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1.210张、1.725 cm、7.951 g、0.256 g、0.948 g、0.045 g、159.770 cm2.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生菜营养生长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为温室NFT栽培生菜生长管理、预测产量和分析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辐热积的日光温室不同茬次袋培番茄干物质模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东北地区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干物质生产及分配与温室环境辐热积关系,在番茄全生育期建立并比较基于辐热积的冬春茬与秋冬茬番茄干物质生产模型。结果表明,利用累积辐热积与干物质总量得到的拟合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其冬春茬和秋冬茬单株绝对误差分别为5.12g和9.67g,单株剩余标准误差分别为9.46g和15.02g,决定系数分别为0.98和0.96,说明冬春茬的模型模拟效果优于秋冬茬。通过累积辐热积与干物质总量模型及干物质分配关系,比较模拟累积辐热积对番茄根、茎、叶、果干物质分配影响的结果表明,2个茬次的番茄叶片和果实的分配指数变化趋势明显不同,而茎和根的分配指数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和稳定。  相似文献   

9.
不同打顶时间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棉株株高,果枝以数及主茎节间滤随打顶时间的后延而增加,单株结九呈以7月25日打顶为顶点的抛物线型。适时打顶可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控制主茎节间距和果枝长度,调整株型结构,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结铃率,从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蒜套棉花整个生育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花铃期。随密度的增大,籽棉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每666.7m2种植2400株的产量最高,其次为2600株和2200株,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而每666.7m2密度为1600株、3400株和1800株的产量均较低,且极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经回归分析,在该地力水平下,以每666.7m2种植2560株棉花的籽棉产量最高,可达373.69 kg。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海陆嫁接棉在江苏沿海地区推广提供科学栽培依据.[方法]以海岛棉比玛为砧木,以陆地棉中棉所75为接穗的海陆嫁接棉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量和密度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对海陆嫁接棉生长发育进程影响不大,对产量影响较大.适度增加施肥量、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籽棉产量.[结论]尿素931.5 kg/hm2、三元复合肥486 kg/hm2、过磷酸钙675kg/hm2、菜籽饼2700 kg/hm2与密度15000株/hm2的组合海陆嫁接棉籽棉产量最高,僵瓣花率较低,霜前花率较高.这是江苏沿海地区海陆嫁接棉合理的栽培施肥量与密度配比.  相似文献   

12.
不同密度下封顶方式对南疆棉花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棉花生产过程中人工封顶耗时、低效、高成本的问题,探讨种植密度与封顶方式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互作效应,分析化学封顶代替人工封顶的可行性,无疑将对实现棉花的全程机械化、减少劳动量和降低种植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化学封顶是棉花全程机械化简化栽培的技术内容之一,其对不同群体棉株生长及产量形成具有一定影响。以419为材料,开展裂区设计试验,密度为主区,设9万株/hm2、18万株/hm2和27万株/hm2三个水平;封顶方式为副区,设不封顶、人工封顶和化学封顶共3种方式,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棉花封顶方式的效应,分析化学封顶代替人工封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相同封顶方式下,随密度增加,生殖器官干重运转率和LAI有所增加,但单株叶面积、单株干物质积累和收获指数降低,株高则变化不大。在相同密度下,封顶方式对单株叶面积、LAI及单株干物质积累影响不大;封顶处理的株高较不封顶处理降低4.90~6.46 cm,生殖器官干重运转率、收获指数、衣分和产量分别提高6.33~9.47个百分点、0.03~0.05个百分点、0.03~1.01个百分点和529.56~301.42 kg/hm2。与人工封顶相比,虽然化学封顶的单株叶面积、LAI、株高和单株干重分别提高0.01 m2、0.11、1.56 cm、1.80 g/株,生殖器官干物质转运率、收获指数、衣分和产量分别降低3.14个百分点、0.03、0.42个百分点和228.14 kg/hm2,但各性状间差异不显著。各性状受密度与封顶方式互作的影响较小。以上说明封顶是优化棉花生长、保证产量的关键措施,而化学封顶具有类似人工封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不同密度下三种打顶方式对棉花株型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下打顶方式对棉花株型结构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主区密度设置为9×104、18×104、27×104株/hm2三个水平,副区设置人工打顶、化学封顶和不打顶三种方式。【结果】随着密度的增大,化学封顶棉花比不打顶棉花的株高、茎粗、果枝长及节间长均降低,茎粗为不打顶>人工打顶>化学封顶,株高及果枝长表现为化学封顶大于人工打顶,小于不打顶;密度在27×104株/hm2时,化学封顶可以延缓LAI下降速度,化学封顶产量最高为7 423.80 kg/hm2;化学封顶在不同密度条件下,马克隆值均优于其他打顶方式。【结论】不同密度下,化学封顶均能有效抑制棉花生长点伸长,塑造利于机械采收的紧凑株型,化学封顶棉花更适于高密度种植。  相似文献   

14.
冀南地区不同密度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鲁棉研28为试材,在冀南地区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棉花株高、单株铃数、单铃重呈下降趋势,伏前桃比例增加而伏桃比例降低,单位面积铃数、皮棉产量先增加后降低;8.7万株/hm2时皮棉产量达到最大值,但在5.1万株/hm2到10.5万株/hm2之间皮棉产量差异不显著;密度对衣分和纤维品质影响不大;多雨年份,不同密度棉花株高、单铃重、衣分和皮棉产量均高于干旱年份,低密度成铃率高而高密度成铃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我国骨干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不同密度下不同年代玉米自交系雌雄开花间隔期(ASI)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调查产量、生育期及相关农艺性状,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密度增加,自交系ASI增加,从低密度的2.5d增加到高密度的3.0d.ASI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低密度时相关系数为-0.454 73,高密度时为-0.536 83.ASI随年代更替呈下降趋势,产量呈上升趋势,密度越大这种趋势越明显.[结论]随密度增加ASI增加,新自交系的ASI增加小于老自交系,而产量增加高于老自交系.新自交系的耐密性较老自交系强,ASI可作为自交系耐密性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确定北疆棉花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以新陆早33为供试棉花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9.0、13.5、18.0、22.5、27.0、31.5万株/hm2)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棉花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延后;种植密度与棉花株高、叶片数、果枝数、蕾数、铃数、铃重、衣分均呈显著负相关;棉花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均呈"S"型曲线,花铃期棉花干物质积累最快;密度为22.5万株/hm2处理棉花的铃重、衣分、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结论]北疆早熟棉花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2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育期水稻干物质量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不同生育期的干物重对粤晶丝苗2号、粤农丝苗、合美占3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设置了早造和晚造两次不同氮肥梯度随机区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叶片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在拔节孕穗期时最高,且其随着生育进程逐渐降低,在乳熟期达到最低值;茎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在乳熟期降至最低;齐穗期的穗干物质分配比例不到20%,而乳熟期的穗干物质量将近占总干物质量的43%;早造和晚造水稻的结实率差异极显著,总干重差异显著,而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差异不显著;齐穗期以后,结实率和千粒重均与干物重呈负相关,而叶干重与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大,茎干重与各产量性状密切相关,总干重与产量呈正相关。水稻干物重是决定高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不同穴内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东农04-18品种,在穴间密度为36.3 cm×16.5 cm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穴内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穴内密度为2棵苗处理在茎孽数、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穗数、千粒重、结实率、产量等方面均能保持较高的水平,穴内密度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先玉335、京科968、迪卡159和赤单228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有高中低3个密度处理,研究其对4个玉米品种产量及其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4个玉米品种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呈逐渐减少的规律性变化,这表明种植密度的增加影响玉米果穗的形成和灌浆。玉米不同品种果穗生长情况均是前期较慢,后期呈现指数增长,增长迅速。从产量结果看:赤单228最佳种植密度为8.25株·hm-2,迪卡159在种植密度是8.25株·hm-2。而京科968和先玉335产量在7.50株·hm-2时,产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