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转基因水稻中重组植酸酶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通过在转基因植株中表达植酸酶降解植酸来提高水稻中无机磷利用率,构建了由玉米泛素基因Ubi启动子控制的植酸酶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并以来源于水稻未成熟胚的愈伤组织作为转化受体,经农杆菌介导法将植酸酶基因导入水稻中,共获得15个独立的转基因株系。对转基因水稻总DNA的PCR和Southern 杂交分析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入转基因水稻植株基因组中,并能稳定遗传。对部分转基因水稻未成熟种子总RNA进行RT PCR分析,表明导入的植酸酶基因能够在转基因水稻种子中正常表达。无机磷含量分析表明含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水稻种子及其后代叶片中的无机磷含量较未转化植株均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0.1%NaHCO3-50%EtOH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以甘草酸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实验,筛选甘草酸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从乌拉尔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为1:10,超声温度为90℃,超声时间150min。通过此工艺,甘草酸纯品提取率可达5.19%。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以0.1%NaHCO350%EtOH作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以甘草苷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实验,筛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甘草苷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10,超声温度为90℃,超声时间90min。通过此工艺,甘草苷纯品提取率可达1.16%。  相似文献   

4.
玉米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玉米转基因的方法主要有农杆菌、基因枪、PEG介导等方法,受体主要是愈伤组织和幼胚等生活较旺盛的部位。目前在玉米上的成功应用是抗玉米螟的Bt转基因玉米、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等种类。转基因技术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关于环境和食物链的问题。也就未来玉米的转基因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玉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海波  张玲 《玉米科学》2011,19(5):64-67
转基因农作物自1996年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以来,在国际争论的环境中迅猛发展,成为近代历史上应用最快的作物新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转基因玉米研究与应用使玉米的育种工作进入到新时代,为培育玉米新品种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综述国内外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概况和发展趋势,为今后转基因玉米产业化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从1990年首次获得可育的玉米转化体以来,转基因玉米研究与产业化取得飞速发展。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了一批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抗逆、优质的转基因材料,转基因玉米生产已实现产业化。本文就近年来玉米转基因研究在转化技术体系、影响因素、筛选、鉴定等方面的进展做一概述,并就有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抗虫转基因玉米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转基因抗虫玉米是控制危害玉米生产的玉米螟的新方法.本文就此对常规自交系进行抗虫性改良,转基因供体材料较常规自交系具有较高抗性.中度抗性材料对于玉米螟反应弹性比较大,容易受到大的危害.在转育世代中,抗性植株出现的比例较少,需要进行细致选择。  相似文献   

8.
从玉米转基因的受体选择、遗传转化方法和原理、标记基因的选择、表达载体构建和启动子的选择及玉米转基因研究、生产和应用前景等方面,阐述了玉米转基因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确定6#溶剂油提取人参挥发油的最佳条件.方法 以6#溶剂油为溶剂,采用索氏提取以人参挥发油得率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实验,筛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确定了6#溶剂油提取人参挥发油的最佳条件:提取时间10h,提取温度88℃,料液比1∶7g/ml.结论 该条件下人参挥发油的得率为2.64%,此实验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具有高效性及安全性,适合工业化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一种快速玉米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分别对Bt11、MON810、NK603、MIR604和TC1507这5种转基因玉米种子的胚和胚乳进行DNA提取。根据不同转基因玉米重组结构点,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参考农业部转基因检测标准,通过对PCR体系的优化整合后发现,该玉米DNA快速提起法获得的PCR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一套多重PCR,使转基因检测的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交设计优化亚麻籽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亚麻籽中亚麻籽油的超声波提取工艺。方法以亚麻籽油得率为指标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液料比,反应温度,提取时间和超声波功率四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超声波提取亚麻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1:10,温度50℃,时间30min,功率280w。结论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可以大大缩短亚麻籽油的提取时间,提高提取率。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抗虫玉米Bt蛋白表达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转基因抗虫玉米不同生长期不同部位的Bt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Bt毒蛋白在玉米乳熟末期的第15叶中表达量(0.225%)最高,在花粉中表达量(0.011%)最低。叶、茎、髓、花丝、穗轴及粒的Bt蛋白含量及比例随着作物的生长呈上升的趋势。Bt毒蛋白最低检出量为0.5ng/mL。  相似文献   

13.
美国转基因玉米的生产概况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化榜 《玉米科学》2008,16(3):001-003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 种植面积、总产和单产均居世界首位。转基因玉米自1996年引入生产以来,使玉米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当前推广利用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基本上是抗虫和抗除草剂两种类型。抗虫是由在玉米体内表达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毒素结晶蛋白(cry蛋白)基因所致,除草剂的抗性(Herbicide tolerance, HT)是由外源的或改良的EPSPS基因在玉米体内表达来实现。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每年都稳步上升,转基因玉米的也由单一的Bt或HT转变为多基因多性状的叠加,将抗玉米螟和抗Rootworm结合,使玉米的地上部和地下部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再加之抗除草剂基因的叠加,使得转基因品种在生产上更具竞争力。转基因玉米的抗虫和抗除草剂等优良性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并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接受。转基因玉米在短短10年间的应用和发展,还不能回答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和环境的长期影响等问题。因此,对转基因作物的管理和利用仍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因对生物技术的热情而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无意的不可挽回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将昆明种小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显性致死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评价转Bt基因玉米的生殖毒性。结果显示,饲喂转基因玉米的3组小鼠各项指标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亦无显著差别(P0.05),与阳性对照组差别显著(P0.05)。说明使用添加不同剂量转Bt基因玉米的饲料饲喂小鼠不会造成对雄性小鼠的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15.
转Bt毒蛋白基因玉米及其抗虫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杨春英  宋建成 《玉米科学》2001,9(1):088-093
本文从转Bt毒蛋白基因玉米的培育及商品化,Bt毒蛋白基因在转基因玉米中的遗传分离与整合、对玉米螟及其它害虫的杀虫效果、对天敌种群数量和玉米病害发生程度的影响、玉米螟对转Bt毒蛋白基因玉米产生抗性及解决措施、应用转Bt毒蛋白基因玉米潜在的生态风险性等方面对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药材大黄中提取游离蒽醌类化合物并分离其各个组分,优选大黄游离蒽醌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方法:酸处理大黄粗粉,使蒽醌苷脱糖链水解成为游离的羟基蒽醌,有机溶剂萃取得总游离蒽醌,pH梯度萃取依次分离并得到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组分。正交试验法考察水解时间、回流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溶剂对大黄总游离蒽醌及各组分提取效果的影响,对其产物进行分析。结果:以总蒽醌为指标,最佳提取条件为药材粗粉用20%硫酸微沸水解3小时,氯仿在99℃下回流提取4小时。以各个组分为指标,溶剂的主导影响因素更为明显,氯仿对各成分均有较好浸提效果;苯仅对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效果好,石油醚对所有组分都不理想。结论:优化的最佳因素组合是稳定高效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玉米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人类对玉米产量需求的不断增大,当前的玉米遗传育种技术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要。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为玉米遗传改良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随着转基因玉米大面积商业化种植,转基因安全问题成为多方面关注的焦点。本文概述转基因玉米的食品与环境安全性,为我国转基因玉米的商品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转植酸酶玉米10TPY005花粉、非转植酸酶亲本玉米花粉饲喂家蚕3个龄期,分别从家蚕生长发育(存活率、体重、食物利用率)和生化反应(体内蛋白质含量、3种解毒酶活性和两种保护酶活性)两个方面进行指标测定,研究转植酸酶玉米的种植对昆虫家蚕机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转植酸酶玉米花粉喂食的家蚕与亲本玉米花粉喂食和空白对照两组家蚕相比,上述各指标总体无显著性差异,转植酸酶玉米对家蚕体内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生化反应未造成明显伤害。  相似文献   

19.
连续两年在田间自然状态下,采用PCR-DGGE方法研究6个不同生育期种植转Bt基因玉米MON810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年,同一生育期内转Bt基因玉米与非Bt基因玉米根际土壤细菌16S rDNA DGGE指纹图谱相似,细菌群落的遗传物质组成差异不显著,仅在抽丝期和乳熟期Bt玉米出现两条差异条带。2009年,苗期、拔节期、喇叭口期、抽雄期4个生育期两种玉米出现差异条带,抽丝期和乳熟期无差异条带。对DGGE图谱条带进行克隆测序,部分图谱中的条带所代表的DNA序列相同,最终得到51条DNA序列,共涉及主要细菌门类8个,典型差异条带分别属于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总体来看,与不同品种相比,不同生育期、不同年份间细菌群落差异更为显著,Bt蛋白的积累对根际细菌群落变化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