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实行“稻-鸭-蟹”共育是一项集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复合型种养技术。既能解决传统稻作生产重施、多施农药化肥的不良耕作方式,又能促进以田放鸭养蟹种稻,以鸭蟹排泄粪便肥田长稻的良性循环,并提高稻米、鸭、餐的安全性、品质及其附加值.为有机生态种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碧绿的稻田、悠闲的鸭子、平坦的街道、优美的环境……让人处处感受到乡村的美丽与和谐。这是黑龙江阿城金京稻米专业合作社所在的村子,阿城区城建村。城建村是民族村,水田种植面积大,且种植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8.
9.
采用实地访问和田间调查的方式,对江苏省句容市稻—鸭—油种养模式下农田生态系统施肥状况进行调查,对氮、磷、钾输入输出的数量特征及其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鸭—油模式下农田生态系统中养分平衡比稻—油系统有所改善,氮、磷盈余较少,钾亏缺比较轻。氮、磷、钾比例为1∶0.227∶0.436;氮、磷、钾盈亏率分别为25.59%、121.99%、-8.34%。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沼-稻-鸭"生态立体种养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每公顷可节约施用农药费用405元,减少薅秧人工约30个,计费用600元,养鸭增收2475元,共计增收3 480元/hm~2,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开展稻田"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示范研究,实现每亩稻田综合产值超过1万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初步制定出一套可行的技术路线,为下一步产业化开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为适应农业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稻田养鱼已从传统模式逐渐向多元化的现代综合种养殖模式转变。“稻-渔-菜”综合种养模式是在“稻-渔”共作基础上发展而来,可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整体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保证整个生产环节不对外排放污染物,实现污染物的自我消纳。“稻-渔-菜”综合种养模式充分利用了传统稻渔模式中水稻收割后的闲置稻田,在闲置稻田上进行空心菜、生菜和鱼腥草等浮板蔬菜种植,以提高稻田利用率,使整体经济效益更高。这种模式在水稻稳定产出的前提下,还能产出水产品和蔬菜,对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加快乡村振兴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各种生产模式,近年来总结推广的田塘式稻鱼轮作种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把稻田四周的田埂加高使养鱼期水深达1.2 m以上,加宽田埂顶部达1 m左右,形成早季种稻时为田,早稻收割后注水养鱼成塘,一年二熟,田塘无分,宜稻宜鱼.2006年推广该模式170 hm2,每667 m2实现早稻产量610 kg,稻后鱼产量410 kg,全年产值4500元以上,效益是种植双季稻的3倍. 相似文献
16.
从稻田选择和田间工程建设、品种选择、蔬果种植、水稻种植与管理、泥鳅苗种投放、饲养管理及收获等方面总结了“稻、鳅、菜”综合种养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18.
益阳市资阳区迎丰桥镇左家仑村郭庆新等村民,在农业科技部门的指导下,在自己的稻田里实施“稻鸭共生”生态种养模式,获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对稻田进行围网,每667平方米放养野性强的鸭子15只-20只,通过鸭子在稻田的不断活动,可取得除草,防病,增肥,中耕,刺激水稻生长和省工节本等效果,达到生产优质稻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黄瓜地、水稻田、冬闲田养鱼,水旱轮作,一年三收.既优化了土壤团粒结构,培肥了土壤,增强了地力.又取得了可喜的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有力措施之一。实施这一种种养模式,只要强化养殖与栽培技术,科学安排茬口并环环扣紧,是切实可行的,其效益喜人。据实地测算.采用这一技术,亩产鲤鱼80公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