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本文以豫麦13(郑州891)为例,结合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大面积丰产品种表现,就此类品种的性状要求和育种特点进行一些阐述,供小麦育种工作者参考。一、豫麦13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豫麦13在河南省区试中连续三年名列第一、二位,平均亩产400多公斤,比对照增产10%以上;在黄淮南片和北片大区区试也均居第一、二位,表现高产、稳产。从地点分布来看,在1990年、1991年多病受灾之年,除淮河以南和烟台地区为其不适应区表现减产外,在陕西武功、山西临汾、山东  相似文献   

2.
<正> 豫麦13原名郑州891,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丰产优质育种室从漯河市农科所引进小麦一代组合,又经六年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1989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  相似文献   

3.
<正> 小麦新品种豫麦13号,自1987年引入漯河、许昌两市,先后参加了河南省和全国小麦良种区试漯河试点试验,漯、许两市小麦新品种示范及大面积示范试种,均表现出高产稳产,且综合性状优良,深受群众欢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漯河市1989年种植2500多亩,1990年猛增到28.2万亩,1991年上升到47.8万亩,占全市麦播面积的近1/4,其  相似文献   

4.
小麦豫麦13高产潜力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豫麦13(郑州891)是我省正在推广的一个小麦优良品种。为了探论该品种的高产潜力及其相应的生长发育规律,1989—1990年度我们在新郑县七里井村张荣西的责任田内进行了高产栽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结如下。一、试验条件与方法豫麦13高产试验田面积为4.2亩,以1.2亩陕农7859为对照,二者土壤条件及管理措施相同。试验地土壤为潮褐土,质地中壤;地势平坦,灌排方便,连年施用有机肥料较多,肥力较高。0—20厘米土层的有机质含量为1.28%,全氮0.095%,全磷(P_2O_5)  相似文献   

5.
<正> 一、豫麦13号适宜在那些地区种植?据河南省和黄淮南片大区区试,豫麦13号(郑州891)平均较对照种豫麦2号(宝丰7228)增产10%左右。适宜在河南省驻马店以北地区、皖北、苏北等地广泛种植。在黄淮北片的晋东南、冀南、鲁西南也表现增产,且成熟较早,有利下茬早播,亦可试  相似文献   

6.
小麦品种豫麦13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品种豫麦 13的品种特性及利用其所配制后代的表现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表明豫麦 13感白粉病的缺点在杂交后代易克服 ,以其为亲本配制组合搭配余地较大 ;配组的后代须设置白粉病诱发行 ;选用丰产性能好的抗病亲本与之配组 ,后代表现尤为突出 ;必须强化以其作为中心亲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豫北地区是黄淮麦区和北方冬麦区的过渡地带,小麦的生态类型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多年生产实践证明,生产上选用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丰产稳产、落黄好的品种较为适宜。自1988年秋,我们引入小麦新品种豫麦13,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和大面积试种,历经锈病、白粉病大流行年和冷冻、大暴雨等不同灾害的考验,其表现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耐寒、抗条锈、早熟、优质,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预计在近2—3年内将成为豫北地区小麦换代的主要当家品种。为了使豫麦13在我区大面积推广提供充足的种源,我们在该品种试验、示范的同时,狠抓了种子繁育工作,采取边示范、边繁殖、边提纯、边推广。在提纯复壮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 豫麦13是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丰优育种室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经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表现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深受农民欢迎。生产实践表明,在目前推广的小麦品种中,豫麦13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品种。一、生产试验,连年夺冠豫麦13从1989年开始参加全省高肥组生产试验,连续三年,产量均居第一位。1989年13个试验点汇总,亩产量幅度347.5—464.4公斤,平均亩产420.5公斤,比对照豫麦2号平均增产5.8%,居7个品种的第一位。浚县原种场种植的产量最高,亩产达到463公斤。1990年继续参加生产试验,据14处汇总结果,其中有13处比对照增产,一处减产。亩产量幅度304—493公斤,平均亩产407.5公斤,比对照平均增产11.8%。豫北6个点  相似文献   

9.
将豫麦13亩产450—500公斤的产量因素、结构模式分为“五三三”与“四三四”两类,并简要讨论了其特点。指出在大面积高产栽培中,要注意在提高播种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播种量、适期早播、增施磷肥、看苗巧管和加强后期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0.
11.
<正> 一、实行品种更新,势在必行鹤璧市地处我省北部,耕地155万亩,常年种麦126万亩左右,1989年秋播时,豫麦7号(偃师9号)仍占绝对优势,播种面积73.4万亩,占麦播面积的58.6%,1990年条锈、白粉病大流行,加上叶锈、叶枯、麦穗蚜、吸浆虫等病虫危害,造成大幅度减产。1990年秋播时,豫麦7号播种面积虽压缩到42.2万亩,但仍占麦播面积的33.4%,由于秋冬温暖,生育期提前,早播地块在11月底到12月初寒流侵袭时,又受到严重冻害,个别地块春季返苗无望,不得不犁掉改种春播作物。另一种情况是:建国以来,全市在农田基本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随着黄淮  相似文献   

12.
<正> 豫麦17(原内乡182)是内乡农业试验站用偃大7406与南阳75—6杂交育成的弱春性、早熟型小麦新品种。1987—1990年参加省、地区域试验,经三年36点次的试验,一致表现高产、稳产、早熟、品质佳。为了科学评价、合理利用豫麦17,我们对省、地两级区试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其它性状将其与大面积推广品种宛7107进行了综合  相似文献   

13.
对1988—1990年河南省北中部小麦区试资料统计分析表明,豫麦13是一个高产而且稳产的品种,比豫麦2号连年稳定增产,三年平均增产10%。产量稳定的原因是构成产量三因素协调,亩穗数增多是其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要进一步提高该品种的产量,应在稳定足够穗数基础上,以提高粒数和千粒重并重,在栽培措施上注重中后期管理。  相似文献   

14.
豫麦13是1982年采用有性杂交经六年选育而成,经省,国家两级多年多点区试结果,表现高产稳产,比对照种豫麦2号平均增产10%左右,在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均表现高产和较广泛的适应性,品种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种,产量结构直辖市,株型理想,成穗率高,。综合抗性好,表现抗寒,抗干热风,抗条锈病和纹枯病,耐穗发芽,品质优,容重高达800克/升左右,适播期长,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15.
<正> 豫麦13综合性状好,增产显著,是一个较好的换代品种。两年来,在我市由点到面已推广1万余亩,但其缺点是易感白粉病。我们在过去研究豫麦16白粉病的发生和栽培条件关系的基础上,调查了白粉病对豫麦13产量的影响和引起发病的主要栽培条件。通过调查,初步认为:①白粉病对豫麦13产量的影响并不太大;②栽培因素中的氮、磷比例失调,是发生白粉病造成减产的主导因子。一、白粉病对豫麦13的产量影响在大田中,小麦白粉病一般在年前开始发生,到3月底发展成中心片,4月中旬后气温回升,病株迅速增加,发病中心迅速向外扩散,病害流行,4月下旬到5月中旬,正值  相似文献   

16.
豫麦13的优化同步灌浆及增加粒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田间试验,对豫麦13生长后期光合产物积累运转和灌浆时间、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明确其优化同步灌浆、稳增粒重的关键是提高灌浆物质源和优化后期养分、水分供应条件。提出了增加粒重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小麦新品种豫麦24号韩相林,王华瑞,许国震(濮阳市农科所,濮阳457000)小麦濮阳8441经过三年省区试和一年省生产示范试验,表现产量三要素协调、耐寒、耐病、高产、稳产,于1993年9月14日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24号。一、产量...  相似文献   

18.
<正> 目前,我省有些农民对豫麦17的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认识不一,有些人认为它是一个高产稳产品种;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的品种。其实多数人所关心的主要是它到底是不是高产再高产的品种。从科学用种的角度来看,衡量一个品种的好坏,辩证地认识,才能作出客观的评价。根据几年来该品种参加省小麦区试、生产示范和大面积生产试种,我们认为豫麦17是一个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年多点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资料,通过多种统计方法。对小麦新品种豫麦13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属高产稳产型品种,同时具有综合抗逆力强、灌浆快、早熟、产量三要素协调的特点,广泛适应于黄淮麦区不同肥力水平地种植。由于其亩穗数对产量起主导作用,千粒重次之,穗粒数作用最小,因此栽培上应在保证足够成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千粒重。  相似文献   

20.
<正> 豫麦17是内乡县农业科学试验站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原名内乡182。经河南省小麦良种(系)区域试验,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系)生产试验及大面积生产示范,表现高产,稳产,早熟,适应性广,抗逆性强。1990年9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