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要素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使用经典的Wurgler模型对山东省要素重置与结构变迁适应进行测算,结果发现资本配置效率弹性与劳动要素配置系数虽然为正但均相对较小,具有微弱的"结构红利",现有的产业结构尚存在较大的可完善空间。实现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山东省需要在要素市场化改革和产业结构上不断加速和调整,提升产业整体素质,推进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正> 农村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地域性的分系统。它同国民经济系统一样,也应当包括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和消费结构五个基本的子系统要素。近几年来,农村经济进入第二步改革,主要内容是调整产业结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有的重视了同其他子系统的协调发展与最优集合问题,从而获得成功;有的则忽视了这种相互之间的协调与最优集合,因而导致了失误或者难以进行。实践证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决不可孤立地进行,必须重视农村经济系统要素的协调发展与优化集合。下面拟就几个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指对产业资源进行再配置,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资源的利用,达到经济增长的目标。产业结构调整的定律同样也适用于农业的发展,本文的重点主要在探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一、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例如农业可以生产出食物等众多基础消费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农业生产能力也得到全面的提升,农业结构在不断的优化,农业的装备水平也迅速提升,农业科技的普及率也在大大加强。根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农村人口有9亿多人,占全国总人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9):154-157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进新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举措。基于2003~2012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成绵乐发展带产业结构演变的总体特征,采用偏离份额模型(SSM)讨论产业结构演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差异格局。结果表明,成绵乐发展带产业结构变化基本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成绵乐发展带产业结构演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竞争力偏离分量和结构偏离分量均为正;竞争力偏离份额为负,结构偏离为正。成绵乐发展带各市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明显。最后,就如何充分释放成绵乐发展带发展潜力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宁夏生态移民区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匹配度。结果表明,移民区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整体不匹配,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关联度区域差异明显,移民区人口结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提出了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发展多元经济,加快移民区后续产业发展步伐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经济发展呈现一种平缓增长的新常态格局,不仅创造出更多、更新的市场需求,还会带来更全面、更深刻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需求结构再平衡,为进入新型发展的城镇化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从新常态所产生经济增长聚能效应的视角阐述其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四个方面新动力。一、城镇化建设新发展特点1、城镇化内涵自1858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提出"城市化"这一概念,各学科对城市化进行了不同的界定。从人口、地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定位中,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节水提出了新的要求。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樱桃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果品之一。基于此,探讨在水资源紧缺背景下,北京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校节水农业的必然;分析樱桃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需肥特点,并介绍樱桃的水肥一体化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8.
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河北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受改革开放与科学发展观的影响,其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调整。本文主要针对新时期河北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研究,探讨其产业结构的优化策略,从而促进当地的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和产业活动向城市、城镇集聚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民居住和就业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尤其是给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随着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对农业生产的要求提高,都市农业就是地处城市,依托城市发展并服务居民需求的现代农业,是城镇发展的重要组成。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城镇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需求结构在不断调整,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城  相似文献   

10.
<正>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合理的生产结构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进一步调整乡镇产业结构尤其重要。实践证明,优化乡镇产业结构,有四个方面的好处:第一,有利于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第二,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三,有利于分工分业,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第四、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但是,乡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并非易事,它远比农村经营形式的变革要复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入世”在即,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不可逆转,迫使我国农业进行重大调整,枣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已成必然。全球市场行情的晴雨表显示,鲜食枣的出口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商机。发展名、优、特枣业的商品生产,是枣业当前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指的是一种全新的人类社会发展模式,这种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对产业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和谐社会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基础上,从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而以产业结构对劳动力要素结构的影响为实证分析,说明如何以和谐社会为目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3.
要素禀赋与县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金堂 《农业考古》2007,(3):255-261
要素禀赋理论是世界经济分工的依据,是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同样也是谋划县域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县域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产业布局,县域内产业结构的选择、调整升级以及特色经济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区域内的要素禀赋特点来进行决策。本文在阐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自然要素禀赋和可获得性要素禀赋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阐述了只有提升县域要素禀赋结构,才能促进县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指出了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可以发挥调控、监管、服务等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征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458-13459,13461
在简述研究区域概况的基础上,介绍了陕南秦巴山区贫困人口与经济发展现状:一是农村人口比例大,人口大量外流;弱残疾呆人口占有相当大比例,人口素质较低;经济自身造血功能低,财政自给率呈下降趋势。基于秦巴山区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结构最复杂的地区的实际情况,探讨了秦巴山区贫困人口现状对经济的影响:一是生态观念落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二是优秀人才外流,劳动力严重匮乏;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优势不能转化经济优势。为了缓解秦巴山区贫困人口与经济发展矛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一是发展新型小城镇,缓解人口流失;二是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三是发展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四是畅通信息传递渠道.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5.
河北是农业大省,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村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不可能有全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要突出农业和农村跨越式发展这个主题,就必须抓住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实现河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制约我国农民企业家成长和县域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构性矛盾包括要素结构、市场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等方面的矛盾。其中要素结构方面的矛盾主要是县域要素零碎化分布与农民企业家发展对资源集中需求的矛盾;市场机构方面的矛盾主要是县域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与农民企业家平等市场主体地位的矛盾;产业结构方面的矛盾主要是县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企业家成长局限的矛盾;社会结构方面的矛盾主要是县域二元结构与农民企业家社会地位的矛盾。分析可知,必须完善制度,破解矛盾,促进农民企业家与县域经济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疆兵团是促进新疆发展与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经济在新疆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产业结构的状况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不同的产业结构必然带来不同的经济增长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对新疆兵团现阶段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相应的分析,提出调整产业结构的对策和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农村产业结构的构成要素和层次两个方面分析技术进步与农村产业结构的关系,揭示当今世界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生活各领域的渗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相互促进的规律。根据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和特点,提出尽快建立合理优化的农村产业结构,确定科技发展战略,其形式必须与调整的进程、多元结构的转变、各产业的相互协调、科学——技术——生产体系的建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民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制约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发展农业生产力和农村经济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增加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供给,就要重新构建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包括组织管理体系、结构体系、教学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郭范顺 《现代农业科技》2010,(5):334-335,338
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定量、定性地分析了铁岭县农村经济结构演变的轨迹,提出农村非农产业,尤其是高速增长的农村工业,对促进农村产业水平的提升起着推动力的作用。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的经济效益、产业结构劳动力资源配置效应、产业结构变动的农民收入增长效应,揭示了农村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农民收入要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必须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减少耕地承载劳动力的系数。农民收入增长直接受农村产业结构的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种植业结构对农民收入亦有影响,但作用不可高估;通过理论分析,结合铁岭县改革开放30年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提出了铁岭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