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正> 7月份气温上升,池水温度随之逐渐升高,昼夜温差较小,此时为中国对虾生长的最适温期,对虾保持快速生长的势头。 1 养殖中期 1.1 水色 7月份池水多为黄绿色,透明度逐渐达到30~40 cm,此时应停止施肥,注意水色不宜太浓,最好是“肥水清”、“肥而不腻”。水色太浓表示池水营养丰富,藻类繁殖快,易变化.不易保持稳定。在光线良好的情况下,池水透明度以40~60cm为最佳。如果透明度低于30cm,在一周内虾就会出现黑鳃。当水色太浓时应加大换水量.同时应适当控制投饵量。 1.2 溶解氧对虾耗氧量增加,池水中的其它生物  相似文献   

2.
6—9月份气温高、水温适宜,是鱼类生长的旺季,此期应加强饲养管理。 1、看水施肥 要随时巡塘,观察水色,根据水色变化情况合理施肥。如水色发黑,透明度较低,水有异味或池鱼严重浮头,要停止投肥,并及时加、换新水;如池水呈黄褐色,透明度在20厘米左右,说明池水肥度适宜,可暂不投肥;如水色清淡,透明度较高,要适当加大投肥量。以饲养链、鳙鱼为主的池塘,可用工畜混合粪肥发酵肥水的方法,使池水繁殖大量浮游生物。  相似文献   

3.
1.放苗前,池塘经多次施肥水都肥不起来,或水色很差。主要原因:①养殖水体重金属离子等有毒物质严重超标;②池内有害细菌、浮游动物的大量繁殖;③池内丝状藻、青苔滋生;④池塘严重老化、池底酸化、板结,池水与底泥之间物质交换停滞,抑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正> 鱼池施肥要少量、多次、肥汁泼洒,使池水达到肥活嫩爽,促进饵料生物繁殖,加快鱼类生长。1 施肥要点应掌握以下四看一看水色和透明度施肥。水色清淡,透明度30 cm以上应多施;水色浓,透明度小应少施。水中溶氧高可  相似文献   

5.
夏秋季节,天气炎热,鱼塘施肥应注意避免以下“三忌”,防止施肥不当而造成池鱼死亡。一忌一次施肥量过多。夏秋季水温高,鱼吃食旺盛,排泄物增多,有机质分解加快,加上气候多变,水质易变化。施肥应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具体的施肥次数和施肥量应根据鱼塘的水色和水体透明度来掌握,一般来说当池水透明度在40cm以上说明池水较瘦,应及时施肥;当透明度在20cm以下时,说明池水过肥,不要施肥。每次施肥量不宜过多,并应以化肥为主,少施有机肥,一般每次亩施尿素1.5—2.5kg,结合施过磷酸钙3—4kg  相似文献   

6.
池塘中的水总是呈一定颜色,即水色。它是由水中的悬浮物、浮游生物以及光线入池底色彩反射等因素而综合形成的。我们在养殖生产中所指的水色主要是指各种藻类(主要为浮游植物)在水体中大量生长繁殖,而使池水呈现的颜色,不同的水体具有不同的藻类,而不同的藻类含有不同的色素,从而造成池水的颜色不一样,浓淡不一样。藻类是水体中的主要原始生产者,是养殖鱼类或其他经济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物质基础,与渔业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同鱼类对不同种类的藻类利用不同,有些藻类,鱼类不仅不能利用,而且在其大量繁殖时,由于死亡分解…  相似文献   

7.
(1)水色发暗或浑浊等现象: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冬棚淡水养殖区,中后期水中绿藻及蓝藻大量繁殖,水色多呈深绿色或暗绿色。如果蓝绿藻大量繁殖,池水过浓,可用漂白粉0.5~1克/米3杀除部分藻类,但用量一定要准确,以免藻类大量死亡影响虾池水质。由于水中有些藻类大量生长,必需微量元素缺乏,影响到其他藻类的正常繁殖生长,而出现藻类老化、死亡,或者某些  相似文献   

8.
《河北渔业》1991,(3):16-18
<正> 水色与虾池产量有密切关系: 1.红棕色或粉红色水主要为硅藻的大量繁殖所形成。其透明度约在25~35cm左右,是最佳的虾池水色,切不可更换池水改变水色。虾池若经常维持此色,则虾类健康、色泽鲜艳,一般每季每公顷可生产草虾6~15吨左右。然而硅藻(Biddulphia)繁殖为优势种时,可能发生疾病,其原因是藻体太大。累积于鳃丝上影响氧气之交换。 2.淡绿、翠绿或浓绿色水,系因池中含有多量绿色藻类所致。其透明度随着绿色成份的增加而减少,即从淡绿色的70cm到浓  相似文献   

9.
李泽湘 《内陆水产》2003,28(1):26-26
鱼塘水质的好坏通常以水色和透明度作为判断的标志。用肉眼判别鱼池水质的好坏可采用以下方法。看水的颜色鱼池由于施肥品种与施肥季节的不同而呈不同的水色。一般来说,肥水池的正常水色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油绿色为主,另一类以茶褐色为主,这两类池水中均含有大量的易被鱼类消化吸收的饵料生物,是适合养鱼的塘水。看水色变化水色的变化是池水“活”的证明,它有“日变化”和“旬、月变化”两种情况。一般易被鱼类利用的浮游生物大多具有明显的趋光性,由此形成池水上午的透明度要比下午高的“日变化”。此外,每10~15天水色浓淡呈周期性地交替出…  相似文献   

10.
正水色是养殖池水在阳光下呈现出来的颜色。养鱼池的水色主要是池中的浮游生物所决定的。当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时,池水呈现不同的颜色和透明度。以下就夏季常见不良水色调控和读者探讨,希望对高温季节的养殖有所帮助。浓绿水、墨绿色水:表现为水色浓绿、暗绿、无光泽,当水体呈浓绿色时,水体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1.
鱼池水色不同,说明其浮游生物种类组成和数量不一样,有养鱼经验的渔农可根据水色判别池水的肥瘦。肥水水色黄褐或油绿色,混浊度较小,透明度25~30cm,水中为鱼类易消化的硅藻、隐藻或金藻等较多,浮游动物以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较多。瘦水水色清淡,透明度达6...  相似文献   

12.
施正学 《水产养殖》2012,33(6):35-36
水色是由水体中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的种类决定的,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是决定水色的主要原因之一。藻类大量繁殖以致水色较浓甚至出现藻团、浮膜的现象称水华。出现"水华",对养鱼来说具有双重性。这种水较肥,对鱼类可以提供容易消化  相似文献   

13.
虾池中生长的青苔是水棉、双星藻、转板藻等丝状藻类的总称。青苔在虾池内大量滋生蔓延,消耗水体中的无机盐类,破坏虾池中正常的营养物质代谢,造成池水透明度过大,阳光直射池底,青苔疯长,使水质变得更清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样的水中浮游生物缺乏,影响贝类滤食。同时,青苔大量繁殖,覆盖池底,池底贝类会因此窒息死亡,鱼、虾、蟹等也会被藻丝缠住而影响其正常活动。随着水温的升高,青苔在池内泛起死亡,堆积在池底腐烂,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硫化氢,增加池水氨氮含量,降低溶氧量,容易引起养殖品种的缺氧,甚至中毒死亡,危害极大。因此,对虾池青苔必须及时防治,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一、春季常见不良水色调控1.清黑色水表现为水色发黑,尤其底部很黑,但是透明度很高,水中鲜见藻类,池底有大量腐烂有机质,如猪粪、青草等;常见于池底或池边种草、冬季池底堆有大量有机肥或有有机肥排入的池塘。此水色温度低时,养殖动物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但随着温度上升,很容易造成池塘氨氮、亚硝酸盐升高,且藻类无法繁殖,施肥基本无效,导致水质恶化,养殖  相似文献   

15.
秋冬季节正处于亲鱼性腺发育早期,这个阶段亲鱼培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亲鱼怀卵量的多少,迥时也决定着翌年春季亲鱼人工繁殖的成败,因此,抓好秋冬季节的亲鱼培育十分必要。1.看水施肥。鲢、鳙鱼是以浮游生物为食,通过施肥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如果鲢、鳙鱼铒料充足,性腺发育就好,因此,看水施肥是养好鲢、鳙亲鱼的关键。特别在入冬前加强施肥(一般每周每667m~2施肥500Kg 左右),使水色变浓,这样冬季水色就不易变淡,如果入冬前水色就不很浓,一入冬季寒霜冷流就会使水色骤然变淡,达不到肥水养鲢、鳙的目的。同时入冬后,还应少量补充施肥,施肥时应遵循“少量多次,不断补充”的原则,同时,施肥一定要施腐熟肥,不要用生肥,最好是堆肥沤水,并且还应注意在秋季天气闷热  相似文献   

16.
1放苗前,池塘经多次施肥都肥不起来,或水色很差原因:由于重金属离子等有毒物质的严重超标,或池内有害细菌、浮游动物的大量滋生,或池内丝状藻、青泥苔滋生,或池塘严重老化、池底酸化、板结,池水与底泥之间物质交换停滞,抑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处理方法:(1)曝晒池底,用生石灰、茶籽饼等药物彻底消毒,或干塘后池底种植牧草、青菜等植物;(2)全池泼洒“排毒养水宝”或“解毒宝”等降解药物;(3)  相似文献   

17.
杨保国 《内陆水产》2002,27(11):30-30
秋冬季节,亲鱼性腺正处于发育早期,这个阶段亲鱼培育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亲鱼怀卵量的多少,同时决定着翌年春季亲鱼人工繁殖的成败。因此,必须重视亲鱼的秋冬季节培育工作。1看水施肥鲢、鳙鱼是以浮游生物为食,通过施肥促使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如果鲢、鳙鱼饵料充足,性腺发育就好。因此,看水施肥是养好鲢、鳙亲鱼的关键。特别在入冬前,应加强施肥,一般每周每667米2施有机肥500千克左右,使水色转浓,这样冬季水色就不易变淡,如果入冬前水色就不很浓,一入冬季,寒霜冷流就会使水色骤然变淡,达不到肥水养鲢、鳙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在适宜的水温条件下,南美白对虾养殖仅需120天左右即可达到上市规格,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营造良好而稳定的水质是养虾技术的重点和难点。现将南美白对虾养殖中经常出现的几种异常水质及处理方法浅析如下,供养殖者参考。一 、 水 色 急 剧 变 化水色是池水中浮游生物质和量的综合反映,养殖南美白对虾理想的水色应为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茶褐色。养殖前期,由于池水中浮游动物过多而远远超过虾苗所能利用的数量,浮游动物大量摄食池水中浮游的单细胞藻类,因为虾池水体中供虾体呼吸的溶解氧主要由单细胞藻类光合作用产生,进而导致池水造氧…  相似文献   

19.
一、青苔产生的原因在南美白对虾养殖前期的肥水阶段,如果生石灰消毒不彻底和放虾前没有肥好水,透明度过大,或在养殖过程中由于营养成分被虾消耗掉而没有及时追肥,通常会引起青苔的大量繁殖,严重的会造成“池水有多深、青苔有多深;池面有多大、青苔面有多大”的状况。二、青苔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影响青苔大量繁殖会消耗水中的养分,使池水变瘦,透明度增加,而白对虾需要的浮游生物就不易增殖,肯定会增加白对虾的养殖成本。笔者有个青苔大量繁殖的养殖池,白对虾的饵料系数明显比别的养殖池高,而且随着水温、气温的升高,青苔遍布全池,衰老时丝体…  相似文献   

20.
鱼池施肥的吕的。是为了使水中增加各种营养物质,促使水中细菌和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从而满足鲢、鳙等鱼的饲料需要。以鲢、鳙为主体鱼的鱼池应施肥,一般每亩施粪肥150~250公斤,用作基肥,以后根据水色来掌握施肥次数和数量,如水色深,带黄绿色或褐绿色的是肥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