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城市水资源的脆弱性,客观反映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提供参考。[方法]本文把广东省21个行政市及佛山市顺德区水资源列为实证对象,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承载力因素3个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熵权法计算影响权重的基础上利用线性加权求和法构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模型。[结果]广东省水资源脆弱性总体呈现较脆弱,深圳市水资源脆弱性呈现不脆弱,在22个研究对象中水资源脆弱性表现最稳定。[结论]根据广东省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结果结合智慧城市中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知,由于产业结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导致广东省水资源脆弱性较高,可以通过产业结构改革,建设智慧水务和利用科技水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法来降低水资源脆弱性。  相似文献   

2.
在丘陵各地城市片区开发建设项目涉及的动土面积较大、水土流失影响严重,与城市规划建设密切相关,因此这类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深圳市龙华二线拓展区开发建设,对方案土石方平衡、雨洪资源利用、排水措施设计、边坡生态防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理论到实践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合理利用项目区水土资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在保证主体工程建设要求的前提下,对缓解城市片区水资源紧缺、改善开发建设区的景观和生态环境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城市水土保持理念的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方法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些年来大中城市被内涝灾害困扰,海绵城市建设势在必行。深圳地少人多、水资源匮乏,极为重视生态建设,是全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典型。从水土保持的专业角度,就深圳市如何建设海绵城市提出了一些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坚守生态底线,尽力扩大绿地面积;严格执行住建部规定,提高建筑工程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城市植被以乔灌木为主;科学利用城中造景、填洼和采矿挖沙迹地恢复设置填土场;制定标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透水面积率,并控制建筑容积率;高楼四周排水管增设渗水孔,以利硬化地表下的土壤水分补充;逐步提高城市中水回用率。  相似文献   

4.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深圳质量",打造"深圳标准"的基础支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深圳特区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等问题愈发严重,迫切需要科学有序、系统深入、持续有效地开展水情教育。针对深圳市水情特点和水情教育的现状,以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例指出了水情教育的不足,对未来的水情教育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深圳龙岗区水资源紧缺矛盾日益突出。从龙岗区的水资源现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出发,按照国家级生态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求,预测了未来龙岗区水资源需求,分析了龙岗水资源开发利用当前面临的问题,最后从产业调整、水源配置、水环境控制、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龙岗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水县平川面积大,水浇地多,是山西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从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来看,地表水利用较充分,地下水尚有潜力可挖。水资源目前存在多头管理、配置不合理、用水能力低、水污染严重等问题。针对实际,提出了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水资源是影响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瓶颈因子。通过分析西部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认为这些问题都与水因子有关 ,进一步分析了西北水资源利用的状况 ,提出科学利用西北地区水资源的途径。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只有以水为切入点 ,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 ,才能改善西北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了浦城县水资源利用情况和水电供求关系,分析了流域源头建设蓄水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了流域源头建设蓄水工程的目标及措施办法,以及为实现目标必须做好的诸多相关方面工作,从而达到水资源的充分、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加强开发建设项目雨洪集蓄利用设施建设,有效利用天然降水,缓解区域性洪水,是目前全球气候环境恶化、水资源日益紧缺背景下保护水资源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对北京市水资源现状、国内外雨洪集蓄利用概况和北京市开发建设项目雨洪集蓄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适宜北京市开发建设项目的雨洪集蓄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水安全概念的描述,分析了河西内陆区水资源的利用及其安全现状,同时针对河西内陆区的具体概况,提出了内陆区水资源安全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环境建设模式、水安全的水资源利用措施和水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烟台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资源量及其开发利用、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3个方面对烟台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判断。(1)总体来说,烟台市的水资源和人口、经济、耕地以及生态环境等不协调,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相对不足,且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2)莱山区、开发区、龙口市、莱州市、招远市、长岛县6个区县的水资源和区域发展不相匹配,水资源短缺将严重制约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对烟台市的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适合泉州市水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泉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平水年内泉州市的自然、经济、社会以及水资源资料,采用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果]泉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结果处于中等水平,这说明泉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比较良好。[结论]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简单实用,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对泉州市以及类似地区水资源的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格尔木市可持续能力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格尔木市可持续能力建设的支撑条件,重点从资源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格尔木的资源条件优越,区位条件独特,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其次,分析了格尔木市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和基础设施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最后,提出了优化经济结构、适时进行经济结构转换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等格尔木市可持续能力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型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持续发展的观战为指导思想,在深入剖析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不断加剧,水危机日渐突出,实施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势在必行,并且根据可持续发展的代际公平和机会均等原则,建立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型--水资源财富代际转移模型,最后提出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灰色预测GM(1,1)模型等方法,对邢台市区2001—2010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状况,并对水资源生态赤字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邢台市区水资源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而且水资源生态赤字呈逐年增大的趋势,表明邢台市区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是不可持续的。尽管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人们节水意识增强,水资源利用与管理正在逐渐趋于合理,但水资源仍处于生态赤字状态,意味着邢台市水资源在今后一定时期形势仍较严峻。因此,必须对邢台市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以促进邢台市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绿洲水土资源生态风险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资源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贯穿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线。石羊河为西北干旱区典型缺水流域,依托该流域发展的绿洲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集聚地,存在着特殊而敏感的人与环境关系。以武威市为例,通过构建LUCC生态风险模型,借助GIS技术与相关统计方法揭示其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动态及空间变化;参照石羊河水资源公报与武威市统计年鉴(2003—2009年),建立水资源利用生态风险识别评估体系,对比研究了不同时段的水资源利用动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武威市土地覆被景观生态风险主要集中在耕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且分布面积较广;各区县土地利用综合风险指数均有所增加,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产生了一定生态风险;2003—2009年武威市水资源利用生态风险等级显著提高,各地区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应对水资源生态风险变化。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旱塬区果-草-鸡生态循环模式及耦合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土高原旱塬区生态脆弱,水资源匮乏,传统的粮经二元种植模式已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黄土高原旱塬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用系统耦合和生态循环理论,将生态涵养与优质高效生产有机结合,建立适宜于黄土高原旱塬区资源特征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的农业发展模式,成为实现该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以位于黄土高原中部的甘肃省庆阳市为研究区域,从该区域的土地资源特征和水热条件出发,设计了以功能耦合和产业耦合为核心的果-草-鸡耦合的生态循环模式,对生态循环结构进行了配置,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规范,分析了其耦合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将果、草、鸡3个子系统结合在一起进行耦合生产,改善了果园系统的物种结构,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率,使果园系统能量相互转化和循环利用。与传统的清耕果园模式相比,单位面积的产出利润提高3.82倍,水分利用率提高54.1%,水土流失量减少58.82%,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分别下降25.24%和5.56%,土地资源利用率提高36.84%,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黄土高原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首要的资源环境问题,而要解决目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阐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内容、理论、方法、技术,分析国内外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发展趋势作预测。  相似文献   

19.
秦皇岛市水资源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皇岛市地处严重缺水的华北地区,其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是关系到该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全面分析了秦皇岛市水自然环境及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及需求,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实现该市水资源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