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薯4号     
鄂薯4号由湖北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用“AISO122—2”母本与“鄂薯2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在子代实生系的无性繁殖后代中筛选而成。2002年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高淀粉甘薯品种——绵薯6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品种来源绵薯6号是由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徐薯18作母本、83-1229作父本,经有性杂交和多代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200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正> 豫薯四号是洛阳农科所选育的红薯新品种,1990年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是河南省经审定的第一个食用型红薯新品种。目前,已累计种植500万亩。一、品种来源豫薯四号是1980年以高于率型红薯济南红为母本,优质高产红薯宁薯一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系统选育而成,原系谱号为80—71,其系谱为:  相似文献   

4.
《湖北农业科学》2012,(20):4676
品种来源:本溪市马铃薯研究所用五里白作母本,74-128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在子代实生系中选择优良单株经无性繁殖而成的马铃薯品种。由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华中农业大学引进。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薯2012001。  相似文献   

5.
苏薯4号(原系号宁15-33),是我所选育的供食用和食品加工用的甘薯新品种,1992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具有鲜薯产量高、萌芽性好、品质优良、抗病性强和适应性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湖北农业科学》2012,(21):4859
品种来源: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湖北清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文胜11作母本,dorita5186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在子代实生系中选择优良单株经无性繁殖而成的马铃薯品种。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薯2012004。  相似文献   

7.
《湖北农业科学》2012,(22):4981
品种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中薯3号天然结实后代中选择优良单株经无性繁殖而成的马铃薯品种。由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华中农业大学引进。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薯  相似文献   

8.
黔薯7号是以南紫008号为母本进行集团杂交育成的新品种,匍匐型,叶绿色,心形叶,叶脉绿色,茎秆绿色,中长蔓,薯形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紫心。2015年6月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
甘薯新品种苏薯5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张黎玉,邱瑞镰,徐品莲,戴起伟,谢一芝,林长平(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京210014)苏薯5号(原宁11-45)是我所选育的工业兼饲用型高产优质甘薯新品种,1993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10.
黔薯5号是由苏薯8号为母本进行集团杂交育成的新品种,株型半直立,叶色绿色,叶形尖心形,中蔓,薯形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橘红色,胡萝卜素含量1476 mg·kg-1。2015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食用型甘薯宁薯19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宁薯192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苏薯5号×苏薯4号的杂交组合中选育而成的食用甘薯新品种,2003年和2004年先后通过了国家和江苏省的农作物品种审定。该品种鲜薯产量高,适应性广,抗根腐病,结薯早,属高产食用型甘薯品种,适宜在中等以上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12.
鲁薯8号高产的生理基础与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鲁薯8号是泰安市农科所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多用型甘薯新品种,1994年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并被列为“九五”期间重点推广品种。为进一步提高鲁薯8号的单位面积产量,我们探索了在适宜条件下,鲁薯8号高产的生理基础和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3.
苏薯11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用苏薯1号为母本选育而成的一个高淀粉加工型甘薯新品种。该品种具有薯块干物率和淀粉率高、抗根腐病等特点,2006年1月通过了江苏省甘薯新品种审定,2007年3月通过了国家甘薯新品种审定。文章介绍了苏薯11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湘薯20号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于2003年用湘薯16作母本,徐薯22作父本经有性杂交获得种子,再经逐级选育而成2010年4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湖南省多点试验,平均鲜薯产量36 841.1 kg/hm2,薯干产量12 562.5 kg/hm2;在不同区域进行的生产示范,平均鲜薯产量49 726.0 kg/hm2,薯干产量16 583.0 kg/hm2,均比对照南薯88增产显著。薯块烘干率33.1%左右,抗薯瘟病兼抗黑斑病,耐旱、贮藏性好、品质佳、增产潜力大。栽培时应注意精选种薯、培育壮苗,深耕土地、高垄双行,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15.
湘薯20号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于2003年用湘薯16作母本,徐薯22作父本经有性杂交获得种子,再经逐级选育而成2010年4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经湖南省多点试验,平均鲜薯产量36 841.1 kg/hm^2,薯干产量12 562.5 kg/hm^2;在不同区域进行的生产示范,平均鲜薯产量49 726.0 kg/hm^2,薯干产量16 583.0 kg/hm^2,均比对照南薯88增产显著。薯块烘干率33.1%左右,抗薯瘟病兼抗黑斑病,耐旱、贮藏性好、品质佳、增产潜力大。栽培时应注意精选种薯、培育壮苗,深耕土地、高垄双行,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16.
<正> 鲁薯5号(原系号77—102)是采用广东的地方高产品种蓬尾与本所培育的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的甘薯新品种烟薯6号杂交育成的。1988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鲁薯5号,在全省推广。1990年据不完全统计,推广面积达24万亩左右。  相似文献   

17.
闽东是福建省甘薯的主产区之一,甘薯常年栽培面积近4万hm2,主要作鲜食或加工淀粉利用,其中霞浦县年种植面积约0.7万hm^2。泉薯11(原代号泉薯711)系泉州市农科所于1996年用金山1255作母本,泉薯218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该品种2000-2001年参加福建省区试,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生产示范鉴定,2003年1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00-2002年,福建省霞浦县种子管理站先后承担了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试和生产示范任务,连续三年对“泉薯11”在闽东霞浦薯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等特性进行鉴定,为该品种在本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现将该品种在闽东薯区种植的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徐薯30系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以高产高淀粉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薯品种徐薯22作母本、以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的高淀粉高抗线虫病品系徐781作父本,于2004年通过嫁接诱导开花、有性杂交、单系鉴定、品系比较和多点综合鉴定选育而成.在2009-2011年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31 635 kg/h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7.56%,平均干物质率为31.61%.徐薯30具有鲜薯产量高、干物率高、耐贮藏等特点,2012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品种鉴定.徐薯30适宜在中等以上肥力条件下种植,栽培技术要求氮、磷、钾的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9.
《湖北农业科学》2012,(16):3474
正品种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从杂交组合395049的子代实生系中选择优良单株经无性繁殖而成的马铃薯品种。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薯2012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选育优质抗病鲜食型甘薯新品种。【方法】选用杂交不亲和88-70群、广适、抗病、优质高产品种广薯87作母本,以杂交不亲和D群、食用品质优、高胡萝卜素的品种广薯79作父本,定向组配杂交组合,经过实生苗选种后,开展复选、品比和广东省区域试验,进行适应性及抗病性鉴定评价。【结果】选育出新品种广薯72,在省区试中,平均每667 m~2鲜、干薯产量分别为2 350.0、672.9 kg,比对照种广薯111增产21.6%和24.4%,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薯块干物率为28.7%,淀粉含量为19.7%,鲜薯胡萝卜素含量达81 mg/kg,蒸熟食用粉香甜、薯味浓,口感好,食味80~85分;大田薯瘟抗性鉴定为中抗,室内薯瘟病抗性鉴定为抗病。【结论】广薯72为富含胡萝卜素的鲜食型特色甘薯品种,优质、高产、适应性广,商品价值突出、适口性好,有利于促进甘薯生产,提高甘薯种植的社会经济效益。201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