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生大豆(G. soja)氨基酸组成的初步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导了吉林省15个市、县的40份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野生大豆16种氨基酸的含量和变异系数及其与蛋白质、生育日数、株高、有效分枝、百粒重的相关系数;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蛋白质间的相关系数。蛋氨酸和胱氨酸的含量最低,变异系数最大。蛋氨酸、胱氨酸与生育日数、株高、有效分枝、百粒重相关都不显著。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与蛋白质无相关;蛋氨酸与胱氨酸无相关;蛋氨酸和胱氨酸与含硫氨基酸总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豆主要生产品种蛋白质、脂肪及其组份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中国25个省区70个在当地种植的大豆主要生产品种的蛋白质及其组份、脂肪及其组份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蛋白质含量与多数氨基酸呈负相关趋势,尤其是蛋、色、胱氨酸等为人们所重视的氨基酸均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趋势。2.苏与赖、亮、色与蛋氨酸呈显著的正相关。3.脂肪含量与亚麻酸含量呈负相关趋势。4.油酸与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栽培、野生、半野生大豆及天然杂交种种子蛋白质含量及其氮基酸组成。 种子蛋白质含量平均以野生大豆最高,栽培大豆最低,半野生大豆和天然杂种的蛋白质含量相似,介于栽培和野生大豆之间。 大豆种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较齐全,硫氨基酸(胱氨酸、蛋氨酸)含量较低。大豆类型间含硫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明显。栽培大豆的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大豆,而组氨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大豆。 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与含硫氨基酸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因而在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同时提高含硫氨基酸含量是困难的。但大豆品种(品系)间含硫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筛选含硫氨基酸含量高的资源是有可能的。 高纬度地区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低于低纬度的大豆。野生大豆则相反,高纬度地区野生大豆蛋白质含量高于低纬度地区野生大豆。  相似文献   

4.
菜用大豆食味品质与代谢物的种类和数量显著相关,为研究菜用大豆籽粒代谢物间的相关性,以菜用大豆新品种闽豆6号为材料,采用气质谱联用仪(GC-MS)对不同时期籽粒的代谢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检测到的102种代谢物中,有机酸36种,其次为氨基酸21种、多元醇11种、糖9种、磷酸7种、胺类5种、脂肪酸和核苷酸各4种、其它物质5种;对这9类代谢物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氨基酸与有机酸、糖及其它类代谢物均成负相关,与多元醇、磷酸、胺、核苷酸以及脂肪酸均呈正相关,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9种糖类代谢物相关分析表明蔗糖与葡萄糖和果糖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1种氨基酸的相关分析表明除蛋氨酸与半胱氨酸、焦谷氨酸与蛋氨酸和谷氨酸负相关外,其它氨基酸均两两正相关,此外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以及焦谷氨酸与其它20种氨基酸的相关性较弱;阿魏酸等6种酚酸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苯甲酸与其它5种酚酸相关性均不显著;阿魏酸与没食子酸、奎尼酸和莽草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芥子酸呈显著正相关;没食子酸与奎尼酸呈极显著正相关,奎尼酸与莽草酸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菜用大豆品质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方小麦品种蛋白质和氨基酸间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氨基酸与氨基酸之间的相关程度,以67份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其籽粒蛋白质和17种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谷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余氨基酸含量间的相关不显著。除赖氨酸以外,其余氨基酸之间大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赖氨酸含量只与胱氨酸和脯氨酸相关显著。对蛋白质直接正向和负向效应最大的分别是谷氨酸和亮氨酸,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99和-1.83。间接通径系数最大的也是谷氨酸和亮氨酸,前者为正向,后者为负向;而其余氨基酸的间接正向、负向效应相对较小。聚类分析发现,67个小麦地方品种被聚为3类。其中,第Ⅱ类共16个品种,其蛋白质和17种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营养品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
对保存的山东省25个小豆地方品种资源,分析其籽粒中淀粉、蛋白质和17种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小豆籽粒中两种含硫氨基酸-胱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较低,但品种间的变异幅度较大,两种含硫氨基酸之间以及它们与淀粉含量间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与蛋白质、其它氨基酸均无显著的相关性。通过育种手段提高小豆籽粒中含硫氨基酸比率,选育出含硫氨基酸相对较高的小豆品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氨基酸组成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2341份我国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18种氨基酸含量,以谷氨酸最高,平均含量为18.80%;其次是天门冬氨酸为11.43%,限制性氨基酸均在2%以下,胱氨酸>蛋氨酸,其变异系数最大。不同品种分析比较结果:其趋势是蛋氨酸含量最高的品种类型为半栽培大豆,黑色荚;胱氨酸高的为半栽培大豆、黄大豆、亚有限、披针形叶。18种氨基酸含量,不同地区品种间差异均十分显著,并有明显的地区性分布趋势。在南北方向上;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脯氨酸和精氨酸的分布趋势与蛋白质相同,即中部地区低,南部北部地区高;蛋氮酸、胱氨酸、色氨酸、组氨酸、酪氨酸、丙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赖氨酸与蛋白质分布趋势相反;缬氨酸由北向南增加,苯丙氨酸由北向南减少。在东西方向上,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和苯丙氨酸分布趋势与蛋白质相同,即东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组氨酸、酪氨酸和缬氨酸与蛋白质分布趋势相反;其他组分,东、西部地区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大豆7S球蛋白亚基相对含量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7S球蛋白亚基组成各异的稀有大豆种质为试材,系统分析了7S球蛋白三个主要亚基(α΄- 、-和β-亚基)的相对含量与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 -亚基的相对含量与蛋白质总量呈显著负相关;α΄-与-亚基的相对含量与氨基酸组份间的负相关多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β-亚基的相对含量与蛋氨酸、胱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苏氨酸呈极显著正相关。(2)脂肪含量与α΄-、-亚基的相对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亚基的相对含量呈显著正相关;α΄-亚基的相对含量与亚麻酸的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亚基的相对含量与棕榈酸呈显著负相关,与亚油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硬脂酸和亚麻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3)亚基组成表现分别为(α΄+α)-亚基缺失和α΄-亚基缺失的日B-1和日A-5是具有巨大育种潜力的优异种质。(4)通过遗传学的手段调整亚基含量,是选育“双高”(高蛋白、高脂肪)品种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大豆不同品种的酰脲和酰脲相对丰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长甫  苗以农 《大豆科学》1990,9(4):309-316
大豆幼茎段酰脲和酰脲相对丰度(URA)之间里显著正相关,品种间幼茎段酰脲与荚皮酰脲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大豆品种间酰脲含量和酰脲相对丰度存在着明显差异,多数新品种或高产品种明显高于老品种。幼茎段酰脲相对丰度与种子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幼茎段硝酸盐含量与种子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茶渣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分析及其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春、秋两季福鼎大白茶、福云6号、铁观音等7个茶树品种茶渣蛋白质和水解氨基酸组分含量。结果表明,茶树品种间和季节间蛋白质含量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春梢蛋白质含量27.53%~31.70%,秋梢蛋白质含量1 6.90%~24.20%。春梢水解氨基酸总量31.38%~36.46%,秋梢水解氨基酸总量21.42%~27.59%,茶树品种间水解氨基酸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季节间春梢水解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秋梢。在检出的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亮氨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8.81%~41.47%。氨基酸比值系数评价结果显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氨基酸比值系数SRC为57.51~68.01。  相似文献   

11.
大豆异黄酮含量与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的重要成分,具有广泛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了黑龙江省野生和栽培大豆252份种质资源的总异黄酮、大豆苷、染料木苷含量,同时检测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了大豆异黄酮与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种质异黄酮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大豆总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也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脂肪含量呈不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对150份不同类型大豆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378**,r=0.421**).野生大豆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0.362**),栽培大豆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但相关不显著.种间杂交后代材料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因此,利用低蛋白质、高脂肪大豆作为杂交亲本,可增加选择几率.  相似文献   

13.
栽培措施对高油大豆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高油大豆品种、密度、施肥水平、播期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油大豆的脂肪、蛋白质及蛋脂总量主要受品种自身的遗传因素影响,其次是播期的影响;而施肥水平对高油大豆的产量影响较大;17种氨基酸中,除丝氨酸、胱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受品种因素影响较大外,其它14种氨基酸及氨基酸总量均受播期因素影响较大,而各种脂肪酸含量主要是由品种自身的遗传因素控制的。  相似文献   

14.
10个杂交大豆品种的种子超氧物歧化酶(SOD)比活力,低于父母本或介于其父母本之间。杂交品种与父本呈低度正相关,与母本呈中度负相关。18个大豆品种种子SOD比活力与大豆油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亚麻酸含量、植株生育日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12份陕西大豆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大豆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3.30±2.69%;脂肪平均含量为16.76±1.41%,说明陕西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为60.05±2.48%.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404**).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都与生育日数正相关与株高负相关,其程度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显著负相关而脂肪含量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不同花色、茸毛色、结荚习性、粒色、粒形的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以不同粒色、粒形和结荚习性间的差异最为明显,无限结荚习性、籽粒为黑色肾形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低,籽粒为双色肾形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低.研究结果为大豆品质育种选择亲本和杂交后代处理的提供依据,并筛选了12份高蛋白和大粒的品种供育种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豆脂肪酸与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年海  刘忠堂 《大豆科学》1996,15(3):213-221
以25个高产大豆品系为材料,同时在8个生态地点进行试验,分别估算了各地点脂肪酸性状间以及其在蛋白质、脂肪以及二者总量的遗传相关;同时估算了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 ,结果表明,亚麻酸、亚油酸及油酸之间的相关关系较稳定,在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较一致,都是亚麻酸与亚油酸呈极显著正确相关,而油酸与二者都 极显著负相关。在各点亚麻酸与生育期性状基本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油酸与二者都呈极显著负相关。在各点亚麻酸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含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21050份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31%,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与原产地纬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6115份野生大豆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5.36%,随纬度变化没有显著差异,两种大豆蛋白质含量与海拔高度的均无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河南地区的11个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大豆品种与南豆腐品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南豆腐湿基得率、干基得率与大豆中蛋白质含量、水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大豆中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南豆腐的保水性与大豆中蛋白质含量、水溶性蛋白含量、11S含量以及11S/7S比值呈显著正相关,与大豆中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南豆腐的硬度、胶着性、咀嚼性与大豆中蛋白质、水溶性蛋白、11S、11S/7S含量呈负相关;南豆腐的粘聚性、胶着性与大豆中的植酸含量呈负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得出适合加工南豆腐的大豆品种为郑98120-5、郑9525、郑94059和郑0102.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大豆根系分泌物与大豆对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关系,以CBL黑豆(抗)和品75-14(感)为试材,收集其不同处理的根系分泌物,测定根系分泌物对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卵孵化的影响和对二龄幼虫的趋化性,并测定了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成分及含量,分析了其与大豆对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BL黑豆根系分泌物能抑制线虫卵的孵化,而品75-14根系分泌物能刺激卵的孵化。品75-14根系分泌物对二龄幼虫趋化性影响显著大于CBL黑豆。在供试材料大豆根系分泌物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无论接种与否,品75-14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总量高于CBL黑豆,是CBL黑豆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总量的2倍多。与不接种对照相比,接种后CBL黑豆和品75-14根系分泌物氨基酸总量都表现为增加,且品75-14增幅大于CBL黑豆,品75-14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总量增加了297.29μg·g-1FW,而CBL黑豆增加了191.15μg·g-1FW。根据氨基酸增幅及变化规律,将氨基酸分为3类:第一类为苯丙氨酸,与大豆对胞囊线虫4号小种的抗性呈正相关;第二类包含3种氨基酸,分别为苏氨酸、丝氨酸和蛋氨酸,与抗性不相关;第三类包含其余13种氨基酸,与抗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孟祥勋  胡明祥 《大豆科学》1991,10(3):179-186
利用3个大豆杂交组合研究了F_2或F_3代根据单株蛋白质含量进行高、中、低分組选择的选择效果及其对产量和脂肪含量的影响;分析了蛋白质、产量、脂肪及蛋白十脂肪总量之间的遗传相关及相关遗传进度。结果表明:(1)不同杂交组合早世代蛋白质含量分组选择的效果不同。F_2或F_3分组选择的F_3或F_4组间蛋白质含量有一定重叠,但一般高组蛋白质含量高于中组或低组;(2)早世代蛋白质含量分组选择对脂肪含量影响较大,对产量则无显著影响;(3)蛋白+脂肪总量与蛋白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脂肪和产量负相关不显著。以选择蛋白+脂肪总量估计的蛋白质含量相关遗传进度与直接选择的遗传进度相似;产量和脂肪的相关遗传进度有正有负但绝对值均很小。综上结果认为,早世代根据蛋白+脂肪总量进行选择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