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豆食心虫危害高峰期和最佳防治时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经济阈值和产量损失方面研究了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指标,即田间出现l对成A/m^2即达到了防治指标。对大豆食心虫危害与虫荚率、虫食率、产量损失和商品大豆等级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接虫量的增加,虫食率和虫荚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商品大豆的质量等级随之下降,大豆结荚盛期至始粒期是大豆食心虫易侵入豆荚的时期。豆荚太小或鼓粒太满,幼虫都不易入侵。只有大豆的结荚盛期至始粒期和大豆食心虫蛾盛期和产卵盛期相遇时,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2.
全镇总耕地面积12333hm^2,2004年,大豆种植面积8933hm^2,占全镇总耕地面积的72.4%。2004年,8933hm^2大豆田中都有大豆蚜虫不同程度的发生,达到防治指标的发生面积高达7733hm^2,占大豆种植面积的87%,可以说,2004年大豆蚜虫的发生面积和发生密度是近20年来前所未有的。在发生大豆蚜虫的豆田中,有部分地块发现有红蜘蛛,它们与大豆蚜虫一起危害大豆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生化长效大豆种衣剂可有效防治大豆苗期根腐病、孢囊线虫种衣剂可有效防治大豆苗期根腐病、孢囊线虫病等病害,对植株生长有良好的调控作用,前期促下控上,中后期长热健壮但不过旺,秆强抗倒,株型收敛,增产效果显著,达到16%以上。  相似文献   

4.
张绪波 《种子科技》2023,(18):70-72
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种植品种之一,有着广泛的用途。大豆营养价值丰富,能够制作多种豆制品。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磷酸和核酸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大豆种植已经成为北方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文章阐述了北方大豆种植技术,研究了大豆种植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为实现我国大豆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李毓峰 《种子科技》2023,(23):97-99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能够被制作成多种豆制品。大豆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磷酸等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国大豆栽培历史悠久,但是大豆的产量严重不足,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为此,应加大对大豆种植技术的研发力度,同时加强大豆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分析了大豆栽培技术的要点、大豆常见的病虫害以及防治技术,以期为我国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夏大豆生产中,常常由于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管理不科学等原因,造成植株矮缩、叶片黄化,严重影响到大豆产量,给广大农户造成巨大损失。下面就夏大豆矮缩、黄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供大家参考。一、由大豆胞囊线虫病为害造成1.发病症状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植株根部。发病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矮  相似文献   

7.
李振兴 《种子科技》2023,(12):73-75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种植范围广泛、用途多样,可以榨油,还可用于食品加工原料和粮食原料。我国有着悠久的大豆栽培历史,但是大豆的产量严重不足,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为此,应加大对大豆种植技术的研发力度,保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大豆在生产的过程中遇到的病害和虫害的种类较多,要分析病害的发生种类以及具体的发生规律,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为提高大豆的产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孟若雪 《种子科技》2023,(12):121-123
文章主要阐述了大豆常见病毒性病害类型、传播方式、流行规律,针对大豆常见病毒性病害及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梳理,希望能够为大豆病毒性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一定借鉴,提高大豆种植效益,促进大豆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伊成霞 《种子科技》2023,(17):63-65
大豆是我国种植历史悠久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能够加工成豆制品,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蛋白质来源,深受消费者喜爱。大豆在我国栽培范围广泛,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应结合当地种植情况选择适合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确保大豆的产量和质量。文章主要从大豆品种选择和处理、种植地选择和整理、大豆种植技术、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论述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大豆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超高产大豆中黄13号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桂平 《种子科技》2006,24(5):62-63
中黄13号是我国著名大豆育种家、中国农科院王连铮研究员选育的大豆新品种,2001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01008)。2004年大豆项目组在山西省襄垣县原种场进行高产种植示范,同年10月组织全国大豆专家对中黄13号示范田进行测产,亩产312.4kg,达到大豆品种超高产产量指标。目前,该品种在全国已推广50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11.
大豆的基础研究已显示,大豆对心、脑、肾的健康可提供确实的功效。科学家通过对大豆异黄酮、磷脂、低聚糖、皂甙、肽、凝集素以及纳豆等功能研究,进一步证实大豆对健康的价值。如大豆与钙吸收、大豆与糖尿病、大豆蛋白与心血管病、大豆蛋白与癌症、大豆蛋白和结肠癌等的防治;大豆食品和骨质疏松、大豆食品和乳腺癌、大豆肽和肥胖症等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大豆种植对我国的农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先进设备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使得我国的农作物产量大幅提升。文章从山东省曲阜市大豆种植情况出发,深入了解了曲阜市大豆种植技术,分析了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为更好地推广大豆种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豆孢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徐伟钧(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哈尔滨市150086)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寒地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受害面积大,常年发生面积超过70万hm2,其中严重发生面积在20万hm2右。危害严重,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5...  相似文献   

14.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常见病害。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增加,菌核病的病害会直接影响到大豆最终产量与品质。因此做好大豆菌核病的防治工作是大豆生产的必然措施。根据病害发病特点及原因,探讨了大豆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法国巴黎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大豆食品——大豆酸奶。该产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加入了果汁或果料,另一种是原味。主要成分是:天然豆浆、精选酵素(其中包括双歧杆菌和乳酸菌)以及维生素E。据记者观察,大豆“酸奶”的制作工艺很可能与豆花相似,即用石膏或卤水之类的凝固剂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结。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四川自贡等地区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创建了优选良种、优化带植、前期整地、种子处理、适期播栽、科学施肥、防倒控旺、杂草防除、病虫防治、适时收获的成套大豆套间作复合种植高产高效技术,建立了玉米间作春大豆和套作夏大豆、高粱间作春大豆和套作夏大豆、果园间作春大豆和夏大豆 3 类 6 种种植模式,拓宽了大豆扩种增粮增收途径,实现了不争地、多增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值得相似生态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适合达州地区大豆生产的种植模式,以四川盆地内不同区域主推的大豆种植模式为例,结合达州农作物生产实际,综合筛选适合在达州推广的大豆种植方案。经过对几种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比较发现,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豆-再生高粱套作、幼林-鲜食型大豆间作、大豆-高粱套作、马铃薯-大豆两熟制、玉米-大豆套作、油菜-大豆两熟制、小麦-大豆两熟制、幼林-籽粒型大豆间作。建议在达州根据各区域的地理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因地制宜扩大玉米-大豆套作、果林-大豆间作种植,灵活选择推广油菜-大豆或马铃薯-大豆两熟制模式,实现达州大豆振兴扩面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切实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8.
黄淮地区为我国第二大豆主产区,为经济、安全、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介绍了大豆霜霉病、灰斑病、花叶病毒病、孢囊线虫病、细菌性斑点病、银纹夜蛾、豆天蛾、食心虫和蚜虫的症状及其防治措施,并概述了地下害虫(小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也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北方地区是大豆的主要种植地,先进的大豆种植技术与适宜的气侯是促进北方大豆产业蓬勃、科学、高效发展的关键。因此,研究与完善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豆孢囊线虫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曾经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如今,中国的大豆生产量已从世界首位降到美国、巴西之后,由大豆出口国变为大豆进口国,其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大豆生产未能有效的控制大豆孢囊线虫的危害,以致中国大豆平均单产处于较低水平。大豆孢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简称SCN)是一种土传的定居性内寄生线虫,大豆孢囊线虫的二龄幼虫从根尖处侵入根部,造成根组织的代谢失调与组织损伤,受害的大豆根系短粗,植株矮小,叶片变黄,产量严重降低。SCN的特点是分布广、危害重、寄主范围宽、传播途径多,存活时间长,防治极难。SCN危害已遍及中国大豆主要生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大豆主产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及黄淮海大豆主产区的山东、河北、山西、安徽、河南、北京等省市,每年SCN发生面积达150万hm^2以上。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在大豆孢囊线虫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SCN生理小种的研究、SCN抗性资源发掘、SCN经典遗传及分子遗传学研究及SCN抗性育种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