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名临远4055,组合为77—3295×泰山1号/山前麦;由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育成。1990年1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晋麦32号。一、特征特性:幼苗葡伏,株高95厘米  相似文献   

2.
豫农201是河南农业大学小麦育种研究室采用复交方式,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面条小麦新品种,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豫审麦2006006,系谱号为92349—1—3—2—6—14—10—8。  相似文献   

3.
通麦1号是青海省大通县斜沟乡农科站1991年以互助红为母本,青春533为父本,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经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抗病、抗旱、优质、高产的春小麦新品种。原代号为91—73,2005年1月经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通麦1号。  相似文献   

4.
一、品种来源:秦豆4号系陕西省农恳科教中心1978年由农家种安康绿豆中系统选育而成,原代号78—4—29。1989年1月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二、产量表现:1986—1988年省区试3年18点  相似文献   

5.
吉农23号是吉林农业大学1994年以吉林30号为母本、公交89183—8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多年系统选育而成,原品系编号吉农9426—19。该品种2007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吉农23号,品种审定编号:吉审豆2007015。  相似文献   

6.
四玉1号是四平市农科所1980年以单交种四单8号为母本,黄早4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中晚熟杂交种,1987年1月经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产量表现 1984—1986年参加吉林省玉米区域试验,3年21个点次,平均亩产587.3公斤,比吉单101增产12.1%,比四单8号增产6.0%。 1985—1986年在四平、梨树、伊通、  相似文献   

7.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临麦4号系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超高产、广适型小麦新品种,其杂交组合为鲁麦23号×临9015.2006年8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06046号.2006年1月1日通过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公告号为CNA002514E。  相似文献   

8.
丹玉41是丹东农科院组配成的单交种。继2005年1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2007年又通过了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其审(认)定编号分别为:辽农审证字第830号、吉审玉2007021和蒙认玉2007005号。  相似文献   

9.
晋麦33号原代号平阳27,是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于1980年以[79391(耐雪×5027)×036]×76—1295矮杆作母本,76262作父本杂交而成,1990年1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晋麦33号,其后被农业部推荐为全国重点推广冬小麦优良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0.
1品种来源 原名“淮08—18”,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豆4号/中作95D02,于2003年育成,属淮北中早熟夏大豆品种。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淮豆9号。适宜江苏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1.
玉米单交种新丹7号是辽宁辽丹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育成,2007年1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审定号:辽审玉[2006]286号.原试验代号:辽丹17,组合为F862×L252.  相似文献   

12.
北豆18号系黑龙江农垦总局红兴隆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出的大豆新品种.原代号钢9775—2.2008年1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国审豆2008015),属高油品种,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上限、吉林省东部地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于 1999年以自选热带改良自交系 R8-96为母本、冀 53R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抗病高产新品种忻 5344(曾用名运协单 1号 ). 2004年 1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晋单 48号,审定编号晋审玉 2004019.  相似文献   

14.
豫农035由河南农业大学杂交选育而成.其组合母本为豫麦52号变异株,父本为豫麦18号变异株。2007年12月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农业部第943号公告公布。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7006号,证书编号:2007—3—6.该品种植物新品种公告号为:CNA003422E。  相似文献   

15.
皖豆27号原名TY001,系宿州市种子公司用泗豆11号×(徐8107×豫豆8号)F1,经系谱法选择于2000年育成的夏大豆品种.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6年1月22日审定通过,审定编号:皖品审06040543:2009年1月1日取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证书号:第20091929号.  相似文献   

16.
丹玉605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4年杂交组配而成的集高产、耐密、优质、抗病、抗虫等优点的玉米新品种。2009年1月15日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辽审玉2009412。  相似文献   

17.
“湘花生3号”(原编号“84—5057”)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粤油116”作母本、“芙蓉花生”作父本杂交后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1993年1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18.
宁88(原名宁03—88)是宁波市农科院以宁2—2/宁98—56为母本、秀水11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稻新品种。2008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审证号:浙审稻2008003号)。  相似文献   

19.
长选1号长选1号系吉林省长春市农业科学院1980年以吉梗60做母本,雄基9号为父本杂交育成。1991年经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1月全国粳稻北方区试北京总结大会通过为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0.
新玉38号是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高淀粉、多抗、适应性广的玉米新品种,于2006年1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审玉2006年43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