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山起  吴风华 《食用菌》2004,26(5):21-21
平菇是目前我国主要栽培的食用菌。由于栽培技术简单,原料来源广,所以深受生产者的青睐。根椐平菇生物习性及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其最佳发菌期在9~10月份,最佳出菇期在10~11月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其出菇管理一般都在温室内进行,此时平菇的菌袋已采收1~2潮菇,由于温度、营养、水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冬季菇棚有时发生死菇、不  相似文献   

2.
平菇冬季生料栽培,具有发菌速度快、时间短,能有效利用自身发酵温度发菌的特点。冬季栽培的平菇,出菇期可以根据市场行情,通过菇棚温度的升降调控出菇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北方农民可以充分利用冬闲时间,进行平菇冬季生料栽培,使冬季农闲变农忙,增加经济收入。根据多年的生产指导工作,总结出了一套全开放式的发菌培养模式,使发菌成品率达100%。  相似文献   

3.
出菇方式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试验示范,集合人工辅助栽培袋发菌、栽培设施、定位出菇、出菇管理等技术,集成平菇小口定位出菇技术。  相似文献   

4.
朱坤  任帅  刘文静  屈涛  魏芳  刘翼成 《食用菌》2022,(2):33-34+44
从品种选用、出菇管理、极端天气应对3个方面总结平菇冬季出菇管理技术要点,为平菇栽培者冬季出菇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薛华 《食用菌》2010,(1):23-23
冬春季节是平菇生产的旺季。各地许多菇农在平菇栽培中存在着“养菇就是喷水,喷水才是养菇”的认识。从上料开始就隔三差五地喷水,结果造成场地湿度过高,致使杂菌滋生,影响发菌。即便到了出菇期,用水也要根据情况而定。由于冬季雨水偏少,场所内较干燥,场面用水要用足用好,以保证出菇需要。  相似文献   

6.
李正飞 《食用菌》2005,27(3):60-60
冬春是平菇生产的旺季,许多菇农习惯在菇种栽下后就隔三差五地喷水,结果造成育菌室湿度过大,杂菌滋生,影响发菌。其实,平菇发菌期要求稍干燥,不需喷水。出菇期喷水视情况而定,较干时适当向地面喷水,保证出菇需要。冬季气温低,蒸腾量相对较小,幼菇期严禁喷水。随着菇体增大,可在邻近通风处和菌墙顶层靠棚膜处适量喷水、菌墙下半部分较潮湿的地方不喷水。春季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可按常规方法每天向菇体喷水2~4次。  相似文献   

7.
滑菇反季节栽培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玉谦 《食用菌》2001,23(5):17-19
滑菇栽培在东北地区主要采取春天接种、秋冬季出菇形式、为适应春季市场对滑菇鲜品的需求,笔者探索了冬季接种春季出菇的反季节栽培。通过小试和中试,选出了适合反季节栽培的滑菇品种03号,与参试的其它品种相比较,具有发菌快、出菇积温少、蜡层薄、出菇号、转潮快、菇质好等优良特性,小试平均单产1590g,中试平均单产1049g,在反季节栽培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平菇是我国第三大食用菌,近年来栽培规模扩大、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但存在液体菌种制作技术不完善、菌袋生产条件参差不齐、缺乏栽培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等问题,导致菌种质量差、菌袋污染率高、产量不稳定和品质不高。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平菇熟料栽培和发酵料栽培两种模式的集约化制袋、标准化出菇技术,介绍各环节要点,包括菌袋集约化生产流水线布局,出菇场地选择,品种选择,固体、液体原种和栽培种制作,栽培常用配方及培养料处理,培养料装袋、灭菌与接种,菌袋发菌管理与挑杂,出菇管理和采收等。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市场行情表明,每逢佳节,鲜菇销量猛增,价格上场。因此,如果使平菇出菇量最大的第一潮菇在节日期间集中上市,菇农便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江西省遂川碧洲菌科站张飞翔多年实践,以室内袋栽确定春节期间出菇为例,其技术关键是:1 菌种选择。应选择中低温或广温型高产优质品种,该站常年供应一代母种。2 菌种及菌袋制作。用“倒推法”确定各级菌种及菌袋的制作时间。由于母种、原种、栽培种、菌袋的发菌时间分别需10天、40天、40天、40天,菌袋发菌完毕至出菇需10天,出菇至上市需20天,因此应在春节前约160…  相似文献   

10.
北方秋冬季平菇栽培技术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伊通县已有多年秋冬平菇栽培的历史,并逐渐形成了我县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本文重点介绍了平菇栽培中的拌料、装袋、发菌培养、出菇管理等技术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平菇菌渣和中药渣栽培大球盖菇的可行性,探讨麦秆、玉米芯与平菇菌渣或中药渣混合栽培大球盖菇的最佳配方。采用田间单因素区组法,以麦秆+玉米芯混合料添加平菇渣或中药渣(连花清瘟)栽培大球盖菇,考察试验配方栽培大球盖菇的效果。结果表明:配方5(麦秆和玉米芯1∶1混合料与平菇菌渣质量比为4∶1),配方9(麦秆和玉米芯1∶1混合料与连花清瘟中药渣质量比为2∶3)栽培的大球盖菇子实体产量较高,且品质较好。试验条件下添加连花清瘟中药渣的大球盖菇产量、生物学转化率均较高,发菌时间较短且菌丝长势强、抗杂性强,子实体粗蛋白、氨基酸和多糖含量高,而粗脂肪、灰分、粗纤维含量低。因此,有条件的地方适量添加连花清瘟胶囊药渣栽培大球盖菇,既能延长药渣的价值链,又可丰富大球盖菇的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2.
王金前 《食用菌》2006,28(6):37-37
用稻草做主料栽培平菇,菌简易发软、产量不高。取干净的菜园土,按8%混入大料中。采用此法、菌料保水性好、长出的菇肥硕、出菇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3.
不同出菇方式对平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坤朋  马瑞霞  蔡敏 《北方园艺》2010,(22):172-173
对平菇6种不同出菇方式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出菇方式对平菇的出菇时间、菇形、大小等均有较大的影响;覆土栽培会延迟出菇时间,且子实体商品性状差;不同方式间生物学效率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分析表明,菌墙式出菇及双向卧式出菇是平菇最理想的出菇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平菇柱状立体栽培,在发菌期栽培袋内各菌种层发菌速度不一致,发菌期过长,污染率过高,在出菇期菌墙稍高易倒,采收二茬菇后出菇袋失水严重且补水困难等问题,我们和有关直属食用菌推广站一起,摸索出了平菇微孔发菌渗灌出菇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 一、微孔发菌培养料的选择、配料、拌料同常规。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选用低温型晋平、539、广温型佛罗里达平菇菌株。栽培袋选用的薄膜筒规格同常规,不同点在于在薄膜筒上做  相似文献   

15.
所谓平菇“1 1>2”栽培模式,是指运用一次性爆发出菇技术,同时启用两个菇棚,一个发菌、一个出菇,两棚交替利用的全新生产模式,其生产效益远远高于相同的两个菇棚、相同时间段常规发菌和出菇的管理方式。1)栽培时间安排。运用该模式生产平菇,可参考表1合理安排栽培时间。表1栽培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发酵料加短时间高温灭菌处理技术,栽培、观测北京地区9个平菇品种的发菌情况、出菇情况、子实体形态及产量。结果表明,灰美2发菌快,子实体颜色好,产量较高,适宜晚秋栽培;8105出菇快,产量高,适宜秋季栽培;平菇009,发菌较慢,产量较低,但韧性好,菌盖厚,适宜早秋栽培。抗3单菇最重,650菌盖直径最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们在冬季和早春推广平菇熟料袋栽时,采用“室内发菌,大棚出菇”新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普遍受到菇农欢迎。现就有关大棚栽培平菇的几个关键技术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8.
平菇菌糠替代木屑栽培滑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平菇菌糠代替部分木屑栽培滑菇(Slipperymushrooms),探讨平菇菌糠部分替代木屑栽培滑菇的可行性,以期取得合适配方。结果表明:平菇菌糠代替部分木屑栽培滑菇是可行的;且在供试配方中,配方B(木屑70%、菌糠15%、麸皮12.5%、石膏1.5%、蔗糖1%)与配方C、D、A都有显著差异,B为适宜配方。  相似文献   

19.
李东  陆凤英 《西南园艺》2000,28(2):35-35
1 高温生理性病害 在食用菌家族中 ,平菇属于低温型菌类。当栽培环境出现 2 5℃以上高温时 ,会造成幼菇菌伞枯萎变黄直至死亡。因此 ,在平菇原基形成后 ,若环境温度超过此标准应采取降温措施 ,如喷水雾、通风、遮荫等。栽培平菇时 ,要尽量避开在高温季节出菇。同时选择耐高温平菇菌株系。2 高湿生理性病害 平菇出菇期要求栽培场所相对湿度在 85%左右。如盼菇心切 ,调水失控而重喷出菇水 ,会造成幼菇水肿变黄腐烂而死菇。正确的喷水保湿措施是少、细、勤 ,切忌直接向幼菇体喷水。3 异味生理性病害 在平菇出菇期出菇场所要严禁油漆、汽…  相似文献   

20.
尹亭  题正芳  刘怀珠 《食用菌》2004,26(2):34-34
平菇窄棚免喷高效栽培法集埋土栽培法和菌墙栽培法的优点于一体,使平菇的栽培管理更加简单,且品质优,产量高。其方法是:将采收第一潮菇的菌坯脱去菌袋,绕菇棚的四面土墙筑菌墙。菌墙外端用封口泥把菌坯与菌坯粘结起来,菌墙内全部用营养土填充,菌墙上筑一水槽,用于补水补肥。该法的优点主要有五条:①筑菌墙前,先让菌坯出一潮菇,用已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