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对花生产后加工工艺的调研,简述花生收获、干燥、存储、脱壳、脱红衣、清选分级、深加工等各工序的发展现状,介绍国内常见花生收获及加工机械的主要技术参数,并提出我国花生产后加工机械的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蒜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收获的机械化水平关系到大蒜产业发展,对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的机械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等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近年来国内大蒜收获机械的研究情况,根据研究机构的最新成果和厂商推出的最新产品,总结了国内大蒜联合收获技术的发展现状,指明了大蒜联合收获机械的发展趋势,为国内大蒜收获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国外甘蔗收获机械的生产现状、国内甘蔗收获机械的发展现状,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研制及应用甘蔗收获机械的典型机型,对国内外的甘蔗收获机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玉米收获机械研究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郝付平  陈志 《农机化研究》2007,(10):206-208
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玉米收获机械,对解放劳动力、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和增强国民经济实力有着重大的意义.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玉米收获机械正在朝着大型化、专业化、通用性、高适应性、智能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国内玉米收获机械研制起步较晚,虽有产品上市,但技术都不太成熟,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较低.为此,通过对国内外玉米收获技术研究现状的分析,结合国内玉米品种繁多和种植行距不统一的现状,探讨了我国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市场需求,预测了我国在本领域的中长期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国内马铃薯收获机械的研究概况,介绍了一些典型的马铃薯收获机械产品及其特点,分析了马铃薯收获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为相关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研发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安徽旌德县地处皖南山区,是苎麻的适宜种植地带,全县耕地面积15万亩,其中苎麻种植面积2.5万亩,年产原麻3250t。 苎麻纤维收获的用工量占整个生产用工量的50%以上,而解决苎麻收获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苎麻剥刮加工的机械化。为此,旌德县农机推广站于2002年5月从湖南麻类机械研究所引进了一台6BM—350型剥麻机,并在首季苎麻收获期间进行了生产试验测试和可行性论证工作。6BM-350型剥麻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国内外蔬菜收获机械的现状与发展,对现有蔬菜收获机进行分析,并重点介绍国内外蔬菜收获机的研究方向与蔬菜收获机的特点。通过市场分析,针对国内蔬菜收获机械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蔬菜收获机械的发展方向,采用新能源的智能化收获机械将是我国蔬菜生产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1 麻类生产机械化概况 我国是世界主要麻类作物生产国之一,麻类作物几乎遍及全国。麻类纤维是纺织、包装、造纸、绳索及国防等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其中收获韧皮纤维的主要有苎麻、黄麻、红麻、亚麻、大麻、青麻和罗布麻;收获叶纤维的主要有剑麻。不同的麻类作物其栽培过程和收、剥加工农艺有着不同的要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高产稳产、营养成分全、产业链长等优点,马铃薯产业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马铃薯收获机械是提高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械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几种国内外最新的马铃薯收获机械代表机型及其特点;分析目前国内马铃薯收获机械的市场现状和产品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为马铃薯收获机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传统麻类作物的收割方式一直是制约麻类作物发展的重要因素,机械化收割是麻类作物发展的重要方式。为此,通过调研检索国内外麻类机械的相关文献资料,简述了国内外麻类作物机械化收割的现状和特点,并在系统地介绍和分析麻类作物收割机械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圆盘切割装置的研究概况,阐述了国内外麻类收割机械的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适合中国工业大麻机械化收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牧草收割机收割饲用苎麻作物时,割台输料不畅,搅龙易被麻类纤维缠绕的问题,设计一种专用收割机割台。该割台由往复式切割装置、拨禾轮、茎秆捡拾输送器及螺旋搅龙组成。根据饲用苎麻的田间生长特性及物料特点,开展收割机割台设计。通过理论计算与试验分析,确定割台各关键装置结构参数:拨禾轮的圆周半径为840 mm、切割器离拨禾轮轴高度为1 470 mm、拨禾轮转速27.9 r/min、升降行程为700 mm、往复式割刀曲柄转速为540 r/min、茎秆捡拾输送器拨齿轮滚筒半径为150 mm、转速为152.80 r/min,喂入搅龙直径为320 mm、转速为170 r/min。田间试验表明:该机收获损失率为3%,标准草长率为91%,作业小时生产率为0.25~0.35 hm2/h,割茬高度为150 mm。收割时,割台未出现堵料及纤维缠绕现象;收割后,苎麻割茬整齐,未发现作物茎秆基部存在明显撕裂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往复式切割器切割效果良好,整机工作性能稳定,该收割机割台能够满足对饲用苎麻作物的收割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菠萝叶手工收割和提取纤维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严重制约菠萝叶规模化利用及资源浪费的问题,研制了一种菠萝叶收获和纤维提取联合收割机。通过设计主要工作部件,确定了收割机构、输送机构、喂麻机构、刮麻机构和分离机构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参数,分析了各因素对收割机构、输送机构、喂麻机构和刮麻机构的影响,并对样机进行了性能检测。结果表明:该机菠萝叶收获损失率为26.7%,生产率为0.21 hm^2/h,纤维含杂率较高(38.3%),但可满足粘胶纤维原料的要求,单位面积耗油量为78.6kg/hm^2。  相似文献   

13.
苎麻纤维初加工机械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回顾了40多年来我国苎麻纤维剥制机械的研制历程、使用现状及国外苎麻收获机械的发展概况,分析了目前林剥制机械市场疲软的原因,提出了今后苎麻纤维收获机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邵珠山 《农业工程》2013,3(3):33-35
玉米联合收获技术是利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玉米的机械化技术。装备类型主要有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玉米割台3种。介绍了作业注意事项、提高机械作业效率的方法、常见故障排除方法、不同环境因素下玉米收割机的操作技术以及安全生产要求,以期为用户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对阜新地区玉米收获机的推广应用情况进行调研。概述阜新市玉米收获机使用现状,分析农户对玉米收获机的需求及影响玉米收获机推广的主要因素,提出促进玉米收获机推广应用的建议,以期为阜新市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推动下,玉米收获机行业得到了巨大发展,目前行业正处于市场深度调整、产业创新转型和产品升级换代的新阶段。介绍了玉米收获机生产企业数量以及区域分布,对市场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概括梳理了市场上主要机型种类和各自特点;归纳了玉米收获机的产品标准体系。通过统计分析国家监督抽查中玉米收获机产品质量问题,并结合作业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分析得到了存在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对玉米收获机行业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杜婵 《农业工程》2013,3(5):119-121
胡麻是山西省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它的秸秆纤维可用于麻纺织的原料。目前由于缺乏相应的加工机具及手段,胡麻只能作为单纯的油料作物,大量的可纺织纤维只能同秸秆一起扔掉,造成大量的浪费。针对这种现状,研制开发出4GL-140型胡麻收割机,该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胡麻传统收割耗时费力的问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8.
侧输出马铃薯收获机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马铃薯收获机向大型联合收获的发展趋势,在参考了国内外先进机型的基础上,结合马铃薯在我国种植的实际国情,设计完成并制造了4U-1700A型侧输出马铃薯收获机。新型收获机将原有的中间输出方式改进为单侧输出,并与马铃薯联合收获机配套使用,减少了联合收获机归垄行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此,介绍该款收获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参数,说明了主要技术参数和基本结构的原理与功能。田间收获试验表明:该收获机可以实现薯土彻底分离,并规则地平铺在另一侧相邻两垄之间,供联合收获机二次收获,具有伤薯率低、漏收率低、工作性能稳定的优点,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9.
微型联合收割机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联合收割机结构小巧、操纵灵活、转移方便,既适合南方丘陵山区的水稻收获,也适合于北方麦棉套种和麦果套种地中的小麦收获,在联合收割机市场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为此,介绍了微型联合收割机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微型联合收割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同时,提出了微型联合收割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南方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推广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稻的主产区在南方,南方丘陵地区的水稻收获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应根据当地的环境和气候选择收获机具的主要技术参数,并在政策、宣传、引导等各个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够取得水稻机械化收获的好效果.因此,总结南方近年来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的推广实践经验,对广大丘陵地区的水稻收获机械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