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2005年,在益阳市开展了双季稻主产区稻田不同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的作物生长发育与经济效益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护性耕作栽培条件下,双季水稻生长发育具有较明显的优势,群体结构照好,经济产量和生物学产量明显增加,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提高。5种冬种模式的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成本效率以马铃薯-双季稻、黑麦草-双季稻和小黑麦-双季稻排在前3位,而油菜-双季稻和绿肥-双季稻较低。  相似文献   

2.
稻田冬季保护性耕作的农业和生态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稻田冬季保护性耕作模式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后季水稻生长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系统地阐述了冬季保护性耕作的农业和生态意义,并提出了冬季保护性耕作的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护性耕作是防止田间扬沙、减轻水土流失的有效耕作方式之一。本试验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播期及品种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产量和其他性状比较,随着种植密度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但增幅逐渐减小。密度增加使秃尖长增加、倒伏率升高、百粒重降低、茎粗变细;播期过早过晚对产量、百粒重、穗长均呈降低趋势,且秃尖明显增长。内蒙东部农牧交错区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应选用生育期短于130d的高产型品种、密度为6万~6.5万株/hm2、在4月25日前后播种为宜。试验结果为在该地区推广保护性耕作下作物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5.
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美国保护性耕作的起源、基本情况,对美国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总结,对我国黑土地的演变、保护情况及保护性耕作技术问题做详细探讨,阐述中国黑土地的保护现状。针对我国黑土地未来耕作技术的发展,提出应采用和推广轮作、秸秆还田、免耕及垂直耕整等4类技术对我国黑土地实施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6.
7.
保护性耕作制中谷物残茬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法霖  屠乃美 《作物研究》2009,23(3):228-232
保护性耕作对于保护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改进对土壤的能源和资源物质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是可持续的土壤管理措施,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多样性以及土壤酶三个方面综述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途径。  相似文献   

9.
赵文平  梁世闻 《杂粮作物》2007,27(3):218-219
凌源市用5年时间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系统地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方法作用、以及取得的成效和今后搞好这项技术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吉林省旱作农业耕作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适应和符合吉林省旱作农业特征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并分析了目前吉林省旱作农业耕作发展的合理方向,以确保和促进吉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和合理的解决措施,同时也指出了目前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的各别弊端.通过对利弊两方面的阐述分析了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王庆祥 《杂粮作物》2005,25(6):377-378
通过对玉米种植机械化国内外现状分析,提出了春玉米保护性机械化耕作技术工艺流程,对与其相配套的农机具作了初步介绍,并对其综合技术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在山东胶东地区旱地设置传统耕作(CT)、还田免耕(NT1)、整秆覆盖免耕(NT2)、深松还田(NTS)4个不同耕作模式,测定和分析了各模式下冬小麦籽粒基本品质性状、淀粉糊化特性、面团吹泡指标、稠度指标和拉伸仪参数.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能改善小麦籽粒品质.在3个保护耕作模式中,NT1和NT2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没有影响,但可改善面筋质量、加工品质及面团弹性,NT2还有利于改善小麦面团拉伸特性;NTS则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湿面筋含量,改善面条蒸煮品质、加工品质、口感及面团拉伸特性,但降低了延伸性.综合各品质性状表现,以NTS最优,NT2和NT1次之.  相似文献   

14.
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马铃薯播种面积大,但生产技术落后,缺乏对以收获地下块茎为主的具有良好水保功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理论研究。本文通过大田试验,以传统耕种为对照比较研究了6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对于收获地下块茎的马铃薯,垄上覆膜沟内草膜双覆盖摆种、垄上覆膜沟内覆草浅播摆种和垄上覆膜沟内覆草摆种三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可行的,三种技术的采用使各自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传统耕种分别提高30.0%、22.0%、17.2%和44.2%、27.4%、22.1%,且不降低马铃薯商品品质。  相似文献   

15.
水稻节水保护性耕作栽培的技术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水稻田节水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体系,即采用留茬带状分层旋耕、苗带全层施肥、免除水整地、润田后插秧为技术主体的水稻保护性耕作节水栽培技术的效果。结果显示该技术可以降低稻田土壤的容重,提高稻田土壤的孔隙度和氧化还原电位;由于实施了集中施肥,苗带土壤耕层速效氮、磷、钾含量也得到提高。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促使水稻根系生长发育良好,从而使地上部表现出生长优势,提高水稻产量。从产量构成因素看,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的提高最明显和普遍。  相似文献   

16.
东北黑土区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针对东北黑土区土壤风蚀和水蚀严重、自然降水利用率低、土壤有机质下降、耕层变浅等问题,研究了玉米宽窄行留高茬交互种植技术和灭高茬整地保护性耕作两种技术模式,该技术对保护黑土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寒地稻田稻糠除草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左远志 《中国稻米》2004,10(2):24-25
据资料报导^(1-3),稻糠施入水田具有除草、改土等作用,被称之为稻糠稻作,深受水稻生产界的瞩目。其杀草原理,即当稻糠施入水田表面时,糠质最易被微生物所分解,在1周内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低级有机酸,消耗大量氧气,使田块处于还原状态,其间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可阻碍草籽萌发和生长,从而达到除草效果。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华北平原夏玉米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长期定位条件下,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夏玉米产量性状的变化。经过连续5年的定位试验后,小麦、玉米秸秆全量还田双季免耕的处理(DNT)较玉米秸秆不还田、翻耕种植冬小麦、小麦全量还田免耕种植夏玉米的处理(PNT)以及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耕种植冬小麦、小麦全量还田免耕种植夏玉米的处理(RNT)连续两年平均增产19.43%和7.35%。DNT处理增加了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减小了秃尖度;DNT方式种植的玉米吐丝前、吐丝后干物质生产均高于其他两种耕作;DNT种植的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大喇叭口期开始明显优于PNT和RNT处理,且没有出现下部叶片早衰现象,吐丝后光合势、净同化率值均高于其他两种耕作。  相似文献   

19.
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旱地玉米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16种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旱地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秋深耕 秋施肥 春免耕(A1)和秋浅耕 秋施肥 春免耕(A2)两种耕作方法,明显优于其他耕作方法,每公顷玉米增产为1009.5~1182kg;玉米整秆覆盖(B2)、玉米碎秆覆盖(B3)和地膜覆盖(B1)3种覆盖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都比不覆盖(B4)增产显著,每公顷玉米增产为1031.7~1281.7kg。16个处理中,A1B3(秋深耕 秋施肥 春免耕) 玉米碎秆覆盖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达6508.5kg/hm2,是干旱地区可选择的保墒蓄水增产耕作栽培形式。  相似文献   

20.
玉米保护性耕作措施水温效应及其产量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带水资源贫乏、干旱频繁发生、土壤风蚀严重的特点,采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起垄、免耕等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结合方式,与传统耕作的玉米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垄膜集水处理具有明显的保水效果,随着中后期降雨的增多,集雨效果更加明显;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和免耕+地膜覆盖处理玉米生长前期含水量最高,到抽穗期以后土壤含水量逐渐下降;秸秆覆盖各处理均有保水作用,整个生育期种植行间各层(5~25cm)平均地温的变化在苗期表现明显,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免耕+地膜覆盖和起垄+地膜覆盖处理均提高地温,分别提高2.6℃、2.0℃和1℃,其他保护性耕作地温均低于传统耕作,免耕+秸秆覆盖温度最低,比传统耕作低2.1℃;穗期以后,各处理温差逐渐降低。垄膜集水措施和传统耕作+秸秆覆盖处理表现出增产,平均产量分别为17330.4kg/hm2和1109.52kg/hm2,较对照分别提高14%和11%。其他处理均表现出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