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GIS的重庆市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建立与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GIS空间数据获取、分析与管理能力,基于农用地分等方法的应用和改进,建立了包括自然质量等和利用等指数模型的重庆市耕地质量评价模型。评价对象为2003年末39个区县更新调查的耕地,总面积2347627.48hm^2,通过各区县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共获取142319个评价单元。评价模型通过分功能模块从机理上实现评价质量控制,以实现指标区之间和标准耕作制度间指数的可比性。就光温/气候潜力指数加和算法,采用以能值为基础确定标准产量折算系数β,引入光温潜力协调系数γ;就自然质量分模型,指标区之间因素-分级-分值进行了统一,但保留了因素权重的区域差异性,体现了指标区间共性和个性的统一。采用2004-2005年重庆市分区县统计平均粮食播面单产对平均自然质量等和利用等进行独立检验,线性相关系数分别达83%和87%,相关性极显著。研究得出结论,评价模型有效实现了重庆市跨区域耕地质量评价指数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熵权法赋权的区域耕地整理潜力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构建区域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结合起来对重庆市耕地整理潜力进行了定量化评价。重庆市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结果表明,在评价指标权重分布上,投入产出率>林地面积比重提高率>耕地产出提高率>增加耕地系数,耕地整理潜力由大到小可划分为4个等级,从潜力等级的分布来看,耕地整理潜力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三峡生态经济区,而耕地整理潜力次之的区域主要在渝西地区。就重庆市耕地整理潜力而言,渝西地区经济基础比较好,发展速度相对较快,投入产出率高,耕地整理投入优势显著,而三峡库区未来生态效益较高,耕地整理对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利  相似文献   

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可实现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顺利进行,以伊通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研究对象,围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因素,从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等方面,选取14个影响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指标的权重,得出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系数。运用评价系数计算出农村居民点可实现潜力。结果表明:(1)截止2015年,伊通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可实现潜力为3031.10 hm2,整理后可新增耕地系数25.02%;(2)各乡镇评价系数介于0.19~0.61之间,营城子镇评价系数最大,为0.61,新兴乡最小,为0.19;(3)在整理时序上,将可实现潜力与新增耕地系数综合考虑,应优先重点安排潜力大,新增耕地系数大的乡镇。  相似文献   

4.
以衡水市桃城区为例,探讨了农用地分等成果在耕地整理潜力计算中的应用。在MAPGIS支持下,采用耕地因素组合法测算了该区的耕地整理潜力。结果表明:桃城区耕地共有15种因素组合类型。其中具有整理潜力的耕地因素组合类型13种,约为31879、8hm^2,占有效耕地面积的93.5%;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耕地整理。可以实现粮食增产40585.5t。这种以耕地因素组合为基础的耕地整理潜力计算方法,不仅为桃城区耕地整理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同指标控制区内的其他县市进行耕地整理潜力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构建完整的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以及在实施土地整理中确定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奠定基础。分别采用了因果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土地整理的目标、土地整理潜力以及影响因素等分析入手,以重庆市为例,构建了省级层次的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废弃土地复垦、未利用土地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土地重估是土地整理的重要技术工作之一,其评价结果是土地整理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以茌平县冯官屯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采用GIS技术、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在耕地分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区内基础设施完成情况,更新了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因子,对项目区内耕地质量进行重估。结果表明,整理后项目区内的耕地自然质量等比整理前提高了0.8个等别,利用等提高了1.3个等别,经济等提高了0.9个等别,农用地整理实施效果明显。通过土地重估,不仅可以科学地评价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效果,还可为耕地保护,实现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占补平衡”提供详实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华北平原禹城市耕地质量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旨在揭示华北平原禹城市耕地质量动态,以期为平原区耕地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基于采样、观测和统计数据,采用隶属度、主成分分析和综合指数方法,对禹城市2001、2009年两期耕地质量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2001年耕地自然、生态与经济质量分别以一二三四、二三四和三四五等为主。2009年一二等耕地比例相对于2001年有明显提高;两期耕地质量等级分布格局类似;从2001年到2009年,禹城市推行的“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农业园区”等项目使得较大面积耕地从三四等转换为一二等,且等级提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基于多源数据与综合指数模型的耕地质量动态评价能较好的揭示区域耕地质量自然、生态和经济属性的空间分异与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了合理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在西部欠发达地区科学有效地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以临夏县北塬地区为例,选取影响整理潜力的自然、经济、社会、土地资源利用和宅基地利用等13个指标,建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得出综合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到临夏县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并求取理论增加耕地率。结果显示:临夏县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存在地域差异,总体潜力较大;理论潜力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34~0.76之间;2015年和2020年临夏县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分别为312.82 hm2和293.76 hm2;耕地增加率分别为14.84%和13.87%;随着农业人口不断增长,现实潜力呈逐渐下降趋势;结合研究区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可根据不同区域现实潜力大小分重点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以提高整理效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基本农田划定中实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目标,采用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以安县为例进行基本农田的划定研究。通过ARCGIS10.0空间分析功能,从耕地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实际产能、可实现产能潜力、景观指数、建设占用可能性等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以产能核算为基础的“按质定量”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结果表明,在评价指标体系下全县耕地≥ 90分主要集中在秀水镇、塔水镇、花荄镇和乐兴镇,面积为9644.19 hm2;≥ 60分而< 90分的耕地主要集中在乐兴镇、清泉镇、兴仁乡、永河镇、秀水镇、黄土镇和花荄镇,面积为19926.98 hm2;< 60分的耕地主要集中在沸水镇、界牌镇、雎水镇、桑枣镇和晓坝镇,面积为6508.83 hm2。综合国家规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率指标要求,评价分值≥ 62.35分的耕地,共28864.00 hm2,为理想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证研究表明,此种方法可以减少基本农田划定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基本农田的划定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耕地经济限制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为耕地的经济限制性进行研究。从经济可行性评价入手,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与专家咨询法,测算研究区经济适宜性评分,确定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为耕地的经济限制性,得出各区县整理潜力转化为耕地的经济限制性修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为耕地的经济限制性可分为3 个类别:(1)无经济限制性区县,1≥a 经≥0.6,包括西青区、北辰区、东丽区3 个区县;(2)有一定经济限制性区县,0.6>a 经≥0.3,包括塘沽区、津南区、武清区、宁河区、汉沽区、大港区6 个区县。(3)经济限制性较大区县,0.3>a 经≥0,包括蓟县、宝坻区、静海区3 个区县。各区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转化耕地的经济限制性在多经济因素影响下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广西石灰岩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协调区域科学发展,从社会可接受性、生产经济性、生态安全性3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三角模型和熵权法等方法综合分析了广西石灰岩山区主要的32个县(区)土地利用可持续状态,识别各区县土地利用所存在的问题,找出了影响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研究表明:兴宾区、金城江区、柳江区等11个县(区)为相对可持续状态,东兰县、平果县等10县(区)为弱可持续状态,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忻城县等11个县为不可持续状态。根据障碍因素诊断结果,结合广西主体功能区的发展规划要求,石灰岩山区各县(区)可探索进行土地差别化利用转型,以实现更好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2.
重庆低山丘陵的地形条件对农村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通过引导农户相对集中居住,对废旧农村居民点拆旧建新或者复垦,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耕地产能,还能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为了评估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效益,完善评价方法,提高整治质量,通过对重庆市3个区县12个乡镇26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区调研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土地整治后效益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良好”;经济效益“良好”,社会效益“优秀”,生态效益“中等”;在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着力提高生态效益,以全面提高综合效益。对策建议:在农村土地整治中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规划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土地整治效益的预测和评价研究,完善土地整治管理体制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The index system of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land intensive use in metropolis is put forward.RS is the primary data source in this system.Based on this system,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odel of land intensive use is founded,which regards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method as the subject appraisal method.This model i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land intensive use in Shijiazhuang.According to the result,the extensive use is predominant in residential area and commercial area,and the moderate use is most in industrial area.Therefore,the level of Land Intensive Use of residential area and commercial area is lower,and the level of Land Intensive Use of industrial area is higher.  相似文献   

14.
渝东北地区作为重庆市“一圈两翼”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三峡库区的特殊性,该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将更加有效地显化农村土地资产、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基于此本文对渝东北地区丰都、忠县、垫江、梁平、万州、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等11个区县展开实地调研,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和文献资料等方法,解析了该地区“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保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多种土地集约利用创新模式,以及产权管理模糊、规划管理薄弱等面临的挑战,最后从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规划管理2个方面论述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土地储备是政府调控土地一级市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显化土地潜在价值的重要手段。如何控制土地储备成本,对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化解土地储备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证了土地储备成本构成具有阶段性、资本密集性、多义性、可控性和区位性特点等,分析了储备资金来源与资金结构,储备机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储备规模,政策变化等因素对土地储备成本的影响。土地储备机构作为非营利性公营事业机构,应该确保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承担起成本控制的责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晰职责、控制好过程成本;合理利用储备期间闲置土地;灵活采取多种收购储备方式减少资金的占用;建立土地储备基金、提高自有资金比例等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三峡库区(重庆段)各区(县)城市化阶段与粮食播种面积变化驱动力分区,并明确对应城市化阶段与粮食播种面积变化驱动力分区之间的关系,笔者运用了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城市化率增长速度快,根据城市化率确定了不同时期各区(县)所处的城市化阶段;(2)粮食播种面积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与“适度增加—急剧减少—小幅增加—小幅减少”的状态,并且区(县)差异明显;(3)粮食播种面积驱动力空间分区可分为最优型经济福利—生态安全驱动区、最优型经济福利—粮食安全驱动区、生存型经济福利—粮食安全驱动区;(4)确定了研究区城市化阶段与粮食播种面积变化驱动力分区的对应关系。此项研究有利于缓和粮食安全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也可为研究区制定差异化的粮食安全保障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安阳市为例,探讨了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利用土地生态适宜性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关联关系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结果,将安阳市划分为了6个土地生态适宜利用类型区,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生态开发建议性措施,协调了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为规划环评过程中对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的评价提供了科学的生态适宜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福建省各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福建省各县(市、区)的经济实力进行评价,通过建立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极差正规化综合评价方法、聚类分析法对福建省各县(市、区)的经济实力进行实证评价并分类。研究结果将福建省67个县(市、区)划分为经济发展实力雄厚、经济发展实力较强、经济发展实力较薄弱、经济发展实力薄弱四类地区,并为提升各类地区的经济发展实力分类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规划的实施评价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文章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指出影响规划实施评价的因素包括对土地利用的结构、规模、布局和时序、效益、实施措施、社会影响评价等7个方面;建立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评价模型,其中因素权重的确定采用特尔菲(Delphi)法。在对重庆市城口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数据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规划实施评价的结果分为A(P≥85),B(70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