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大蒜二次生长的影响,主要测定了大蒜的形态指标以及二次生长率。结果表明:播期为10月4日的大蒜二次生长率最低,蒜头鲜重高,为成都市大蒜的最佳播期。  相似文献   

2.
用苍山蒜中小瓣(2-3g)蒜种研究了播期(25/8、25/9)和近鳞芽分化期以后土壤相对含水量(50%、90%)对大蒜初级生长、二次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和高土壤水分均有利于大标初级生长和产量,但二次生长也相应增加。播期和土壤水分对大蒜初级生长、二次生长及产量的互作效应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王继选 《农技服务》2011,28(11):1580-1580
分析了品种遗传性、气候及温度原因、播种期、大瓣蒜和稀植蒜、施肥的影响及冬春植株受损伤等大蒜发生二次生长的原因,提出了了解品种特性、蒜种保管、适温播种、施底肥、浇水和避免植株受伤等防止大蒜二次生长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每年在大蒜抽薹期都有一定比例的大蒜出现二次分枝及畸形薹,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蒜薹的产量和品质。经分析,二次分枝的形成受气候及栽培因素等的影响严重,畸形薹的形成主要是大蒜病毒病为害所致。经总结,预防二次分枝和减少畸形薹的主要农业措施为适期播种、合理密植、采用地膜栽培、科学运筹肥水、及时进行病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变化,大蒜种性退化及栽培措施不当等,致使大蒜的二次生长及洋葱型大蒜等异常生理现象发生严重,大蒜瓣数增加,蒜头变小,裂瓣现象严重,蒜头、蒜薹产量及商品品质下降,尤其是发生洋葱型大蒜的地块可减产50%~70%,甚至绝产,极大阻碍着大蒜产品的加工出口、内销和农民增收。本技术通过对种蒜、土壤、播期、密度、  相似文献   

6.
大蒜特征特性及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大蒜的特征特性,总结其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土地选择、施足基肥、整地做畦、种后覆膜、选择适宜播期、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期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大蒜种植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播前低温处理对大蒜出苗、抽薹和二次生长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蒜品种“二水早”和“湘蒜”为试材,研究了播前蒜种低温处理对大蒜出苗、抽薹和二次生长发生率的影响。将浸种后的蒜瓣于2 ̄6℃低温下(冰箱)处理20 ̄40d播种,结果发现:低温处理可提早大蒜出苗和抽薹,但同时也增加了大蒜二次生长发生率。其中“二水早”品种经低温处理后二次生长发生现象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通渭县旱地全覆膜垄沟秋播大蒜套种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适期收获等内容,以期为通渭县旱地全覆膜垄沟秋播大蒜套种马铃薯高效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大蒜主产区蒜农不愿接受轮作改茬的现实,总结出了科学土壤调控、选无病蒜种、适期晚播、科学化学除草、越冬前不提倡浇冻水等10项措施,可有效实现多年连作区大蒜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适宜江苏徐淮地区大蒜生产的最佳水分运筹方式,选用"徐蒜918"为材料,以播种后、封冻前、返青期、抽薹期、鳞茎膨大期等生长节点为大蒜水分运筹的时间点,设计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水分运筹对大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水次数可促进大蒜地上部的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产量,其中以W5(播后+封冻前+返青期+抽薹期+鳞茎膨大期期浇水)的效果最好,其次是W4(播后+封冻前+返青期+抽薹期浇水),但增加浇水频次对大蒜鳞茎营养品质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