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在太湖北部湖湾-五里湖设置10个监测站点,对该湖的鱼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该湖鱼类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五里湖鱼类资源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以及物种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调查期间,达氏鲌Erythroculter dabryi dabryi和湖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为各个监测站点的绝对优势种;各个站点鱼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介于1.759~3.011,据此判定五里湖鱼类资源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尚处于相对正常水平。各个监测站点间的鱼类群落结构差异不大,即五里湖的鱼类空间分布比较均匀。渔父岛与鹿丁山以及渔父岛与水上明月间多样性指数在夏、秋季节间以及春、秋季节间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长江近口段近岸段鱼类群落多样性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掌握长江近口段近岸鱼类群落多样性现状,于2017年在南通和常熟江段开展了鱼类周年调查,统计分析了主要群落参数及时空特征。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62种,隶属于8目16科49属,优势类群为淡水定居性鱼类(物种数及渔获尾数占比分别为70.97%、14.52%)、杂食性鱼类(占比分别为53.22%、71.01%)和底层鱼类(占比分别为46.77%、17.92%),渔获规格上以均重小于50 g的小型鱼类及幼鱼占优势,物种数及尾数占比分别为59.68%和37.59%。Margalef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C)和Pielou指数(J′)的变幅分别为0.97~6.32、1.15~2.92、0.00~0.33和0.72~1.00,就群落多样性水平而言,时间特征表现为春夏季高于秋冬季,空间特征则表现为常熟采样点高于南通采样点。长江近口段近岸渔获尾数同样呈现出季节性差异,夏季的渔获尾数最高,冬季最低。聚类结果表明鱼类群落在相似度44.34%时被划分为2个类群,群落差异更多的来自于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长江近口靖江段鱼类群落特征及多样性水平,于2017年在该江段布设4个调查样点,进行4个频次的鱼类周年调查.结果 显示:共采集鱼类71种,隶属于10目20科53属,群落结构以小型鱼类(42种,59.15%)占优,优势类群依次为淡水定居性鱼类(物种数占比为71.83%)、杂食性鱼类(占比为49.30%)和底层鱼类(占比为42.25%).春夏季、秋冬季鱼类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春夏季的物种数、渔获尾数和生物量均高于秋冬季;各样点鱼类群落结构相似性则较低,4号样点的渔获尾数和生物量均高于其他样点.分析表明:水温和生境特征分别是影响长江靖江段鱼类群落多样性季节差异及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长江靖江段鱼类资源丰富,群落多样性较高,但群落结构呈现小型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浙江南部近海鱼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与时空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16年冬季(2月)和夏季(8月)对该海域进行底拖网调查,并采用Bray-Curtis聚类分析、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析、群落多样性分析等方法研究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浙江南部近海冬季和夏季共出现鱼类124种,冬季出现鱼类93种,夏季出现鱼类86种,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数最多;冬季浙江南部近海鱼类群落可以划分为北部、南部和南部近岸3个群落,夏季该调查海域鱼类群落可以划分为北部和南部2个群落;调查海域的鱼类以暖水种为主(占56.9%),南部群落暖温种与暖水种种数高于北部群落,冬季暖温种数量高于暖水种,夏季反之;该海域冬季绝对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北部与南部群落同南部近岸群落优势种组成差异较大,夏季绝对优势种为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和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北部与南部群落优势种差异较小,冬、夏两季鱼类优势种组成变化较大;该海域鱼类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冬季高于夏季,丰富度指数存在极显著季节差异(P<0.01),除冬季丰富度指数外,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空间上普遍呈现南部群落高于北部群落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可能与生物量和温度有关。本研究结果为探寻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完善群落种类组成及多样性与时空因子的关系提供了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5.
浙江南部近海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浙江南部近海鱼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与时空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16年冬季(2月)和夏季(8月)对该海域进行底拖网调查,并采用Bray-Curtis聚类分析、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析、群落多样性分析等方法研究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浙江南部近海冬季和夏季共出现鱼类124种,冬季出现鱼类93种,夏季出现鱼类86种,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数最多;冬季浙江南部近海鱼类群落可以划分为北部、南部和南部近岸3个群落,夏季该调查海域鱼类群落可以划分为北部和南部2个群落;调查海域的鱼类以暖水种为主(占56.9%),南部群落暖温种与暖水种种数高于北部群落,冬季暖温种数量高于暖水种,夏季反之;该海域冬季绝对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北部与南部群落同南部近岸群落优势种组成差异较大,夏季绝对优势种为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和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北部与南部群落优势种差异较小,冬、夏两季鱼类优势种组成变化较大;该海域鱼类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冬季高于夏季,丰富度指数存在极显著季节差异(P0.01),除冬季丰富度指数外,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空间上普遍呈现南部群落高于北部群落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可能与生物量和温度有关。本研究结果为探寻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完善群落种类组成及多样性与时空因子的关系提供了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金平县蝴蝶多样性时空动态,采用样线法,2017—2018年对金平样区内蝴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平样区共观测到10科75属147种5 199只蝴蝶,其中以蛱蝶科和眼蝶科最多,均有32种,各占物种总数的21.77%;其次为凤蝶科、粉蝶科和灰蝶科,各有17种,各占物种总数的11.56%,物种数最少的为环蝶科和珍蝶科,均仅1种,各占物种数的0.68%;个体数最多的为粉蝶科,有1 771只,占个体总数的34.06%;其次为蛱蝶科,有1 182只,占个体总数比例的22.74%。2017年和2018年观测到的蝴蝶物种数量和群落结果均有一定差异,反映出蝴蝶群落结构的动态性。多样性和丰富度以蛱蝶科最大,分别为0.849 7和29.256;均匀度和优势度以粉蝶科最大,分别为0.281 8和0.321 4;G-F指数以蚬蝶最大,为0.830 1。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表现出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多样性存在时空分布的差异性,可能主要与气候、小气候和寄主植物物候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华北地区典型水库于桥水库的鱼类组成现状及群落时空动态,为该类水体的生物操纵尤其是小型鱼类的生态调控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于2020-2021年中4个季度在天津于桥水库选取7个区域,每个区域从沿岸带到敞水区布设4~5个采样点,涵盖主要生境类型,使用多网目刺网和地笼对各采样点的鱼类群落进行采样,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时空变化分析.调查显示:本次共采集鱼类16 321尾,隶属3目9科26属29种;按相对重要性指数排序,全年优势种为似鱎、鲫、■和红鳍原鲌;秋季鱼类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季节,荇菜生境(H3)及穗状狐尾藻生境(H1)的物种多样性高于其他生境. PCoA及PERMANOVA检验显示各季节之间及生境之间的小型鱼类群落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MPER分析表明造成群落结构季节及生境差异的主要贡献种为小型鱼类.结果表明于桥水库当前鱼类群落结构较为简单,物种多样性较低,鱼类小型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滁河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于2015年12月和2016年5月对滁河襄河口至马汊河段鱼类进行了2次调查,共采集鱼类45种,隶属于6目13科36属,其中55.56%为鲤科(Cyprinidae)鱼类。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该群落多样性空间差异显著,季节差异不明显。滁河水域鱼类群落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和似鳊(Pseudobrama simoni)。4种摄食功能群中,杂食性和碎屑食性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占总物种数的63.04%;3种生态类群中,淡水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89.13%);3种栖息水层类型中,底层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为45.65%。大型经济鱼类占总渔获物比例小,相对重要性指数(IRI)低。以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分析群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4个不同河段间鱼类多样性有所差异,下游河段鱼类多样性较低,清流河与来安河水域居中,上游河段较高;不同季节间鱼类群落存在明显重叠,几乎不分离,不同河段间鱼类群落分离程度相对较高。鱼类群落结构存在的显著差异主要与鲫、鲤、棒花鱼和黄颡鱼等优势种空间分布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昆承湖鱼类群落组成现状及主要经济鱼类年龄特征,基于2020年8月—2021年7月一周年的鱼类监测数据,对该水域鱼类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同时鉴定了主要经济鱼类的年龄特征。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集鱼类37种,隶属于5目8科30属,以鲤科鱼类(28种)为主,占总物种数的75.68%,鱼类组成以中上层、定居型和杂食性鱼类为主;刀鲚Coilia nasus、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似鱼乔Toxabramis swinhonis、似鳊Pseudobrama simoni、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花■Hemibarbus maculatus、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和鲫Carassius auratus为优势种;生物多样性分析显示,鱼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为夏季最高,且季节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特征分析显示,鲢、鳙优...  相似文献   

10.
2019年5月、8月、10月和2020年8月、10月对白洋淀30个位点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并分析了白洋淀鱼类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共采集鱼类30种,隶属4目12科,其中鲤形目最多,占56.67%。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析显示,优势种(IRI≥500)有9种,以鲫、麦穗鱼和红鳍鲌为主。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显示,个体数、物种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不同季节间呈显著差异(P<0.05);SNK-q多重比较检验显示,除均匀度指数(J′)外,个体数、物种数、丰富度指数(D)和多样性指数(H′)均以2019年5月最高。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显示,不同季节间鱼类群落组成既重叠又呈一定的分离(Global R=0.524)。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显示,2019年5月、8月和10月鱼类群落受轻度干扰,2020年8月和10月鱼类群落受中度干扰。冗余分析(RDA)显示,水温、DO、叶绿素a是影响白洋淀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广西荔浦河鱼类群落结构组成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为其鱼类多样性保护、河流生态健康评估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1月(冬季)、4月(春季)、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分别对广西荔浦河11个采样点进行鱼样采集,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优势物种,并采用无度量多维排序(NMDS)对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4次采样共渔获鱼类21192尾,隶属于6目17科62属94种,其中鲤科、鳅科、虾虎鱼科、平鳍鳅科和鲿科分别占总物种数的50.00%、9.57%、6.38%、5.32%和5.32%,但低于50 g/尾的鱼类占总渔获物数量的98.06%。广西荔浦河鱼类全年优势种有宽鳍鱲(Zacco platypus)、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伍氏半?(Hemiculterella wui)和鲤(Cyprinus carpio),不同季节存在不同的优势种,春季的优势种为宽鳍鱲、马口鱼和美丽小条鳅(Traccatichthys pulcher),夏季为宽鳍鱲、伍氏半?和大眼华鳊(Sinibrama macrops),冬季为宽鳍鱲和鲤,其中宽鳍鱲为四季的优势种。广西荔浦河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但空间变化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自支流到干流鱼类群落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结论】广西荔浦河鱼类小型化趋势加重,且鱼类群落结构在空间尺度上变化明显,主要与鱼类自身生物学特征、区域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有关部门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减缓人类活动对河流鱼类的影响,通过加大保护宣传力度、设置禁渔期、恢复鱼类生境等,更好地保护广西荔浦河的鱼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巢湖鱼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现状,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按季节对巢湖河口区、近岸浅水区、敞水区共计9个样点进行鱼类资源调查,分析鱼类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特征。共采集鱼类52种,隶属于7目15科,其中鲤科鱼类物种数最多,占63.5%。与历史资料相比,本次调查未采集到鱼类43种,洄游性鱼类大幅较少,增加了外来鱼类须鳗虾虎鱼(Taenioides cirratus)。刀鲚(Coilia nasus)、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为优势种,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为重要种,似刺鳊(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鳜(Siniperca chuatsi)等22种鱼类均为偶见种。不同样点的指示物种差异明显,季节间和样点间鱼类群落组成均有一定程度的分离,样点间鱼类物种组成结构较季节间更加离散。...  相似文献   

13.
2005年6月和2006年7月,对红花尔基草原—森林过渡带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调查到鸟类6目13科25种。其中:鸦科(Corvidae)、鹀科(Emberizidae)、鹡鸰科(Motacillidae)的鸟类占观察鸟类总数的69.34%。树鹨(Anthus hodgsoni)、小嘴乌鸦(Corvus corone)、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沙即鸟(Oenanthe isabellina)、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os)、白头鹀(Emberiza leucocephala)为本地区的优势鸟类,占观察鸟总数的72.99%。3种边缘类型生境鸟类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灌木草原—樟子松林、白桦针阔混交林生境鸟类物种数是18种,多样性指数为2.4245;草甸草原—天然樟子松成熟林鸟类物种数是14种,多样性指数为2.2348;草甸草原—樟子松人工林鸟类物种数为11种,多样性指数为1.9485。但是树龄长的草甸草原—樟子松成熟林生境内鸟类群落的均匀度最高,为0.8388;草甸草原—樟子松人工林生境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显示最低,分别是1.9485、0.7841。对不同边缘距离鸟类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在边缘50m的范围内,3种边缘类型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都显示最高。随着边缘距离的加大,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灌木草原—樟子松林、白桦针阔混交林生境下降趋势最为明显,鸟类群落显示出显著的边缘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蠡湖渔业资源的种群组成结构特点,了解蠡湖渔业资源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规律,于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在蠡湖设置了10个采样点,调查和分析了蠡湖渔业资源种类和优势种以及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期间,青梢红鲌(Erythroculter dabryiBleeker)和湖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是各个监测站点的优势品种;各个站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介于1.26~2.89之间,依此判定蠡湖渔业资源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属于正常水平。渔父岛和鹿丁山以及渔父岛和水上明月站点间H′和Wilhm改进指数(H″)差异显著(P0.05),其余站点间H′差异均不显著(P0.05);10个站点间J差异均不显著(P0.05)。运用GIS软件分析,西蠡湖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明显高于东蠡湖(以宝界桥为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思茅松林下三七上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为思茅松林下天敌的保护利用及三七害虫综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3月—2018年6月,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思茅松林下三七种植基地为试验点,采用网捕法和目测法调查思茅松林下种植三七上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多样性.[结果]在云南澜沧县竹塘乡思茅松林下三七上共采集到节肢动物2纲11目33科40种2544头,其中害虫亚群落18种1414头,占物种总数和个体总数的45.00%和55.58%;天敌亚群落17种906头,其中捕食性天敌16种897头,占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总数和个体总数的40.00%和35.34%,寄生性天敌1种9头,占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总数和个体总数的2.50%和0.28%;中性昆虫亚群落5种224头,占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总数和个体总数的12.50%和8.81%.近十似条螽(Ducetia nica)和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是思茅松林下三七上害虫的优势种,相对多度分别为17.57%和21.78%,丽长足虻(Condylostylus sp.)是三七上主要的优势天敌,相对多度为5.82%.思茅林下三七上节肢动物群落中害虫亚群落的个体数(N)、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Margale丰富度指数(D)与总群落各特征指数相近.[结论]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思茅松林下三七上节肢动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在加强对近十似条螽和黄脸油葫芦等害虫优势种监测预警的同时,要加强对异色瓢虫、丽长足虻、长脚盲蛛和黑带食蚜蝇等自然天敌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于2013—2015年对骆马湖夏季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鱼类群落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等。共监测到鱼类57种,隶属于8目15科,其中鲤形目占总种数的64.9%。3个监测点的鱼类优势种有所差异,共同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等。3个监测点相比,S1点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值较高(P0.05),S2、S3的H'、J'均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均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3个监测点的鱼类种类组成进行了对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监测点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S2与S3的鱼类群落相似性程度较高,S1的鱼类群落结构与S2、S3差异相对较大。为保护骆马湖鱼类多样性,建议加强对水生高等植物的保护,进一步优化增殖放流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广东东莞松木山水库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其结构特征在沉浮网间的差异性,在该水库设置3个采样点采用多网目刺网对鱼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到鱼类17种,隶属4目、6科,物种数以鲤形目为主(占58.82%)。相对重要性指数(IRI)显示,优势种为海南似鱎(IRI占比29.66%)、?(18.98%)、尼罗非鲫(18.46%)、鲢(14.85%)和莫桑比克非鲫(11.36%),其中单位努力捕捞数量(NPUE)以海南似鱎(45.72%)占优、单位努力捕捞重量(BPUE)以尼罗非鲫(34.60%)为主。聚类分析表明,鱼类物种组成在季节间无显著差异,物种数、NPUE和BPUE亦无季节变化(P>0.05)。鱼类群落物种数、NPUE和BPUE沉浮网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鱼类数量组成沉浮网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与海南似鱎有关,其NPUE浮网显著高于沉网(P<0.05),其他5种主要鱼类沉浮网间无显著差异(P>0.05)。透明度、pH和总磷是影响鱼类物种数量时空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表明,松木山水库鱼类多样性低,可能与水面积较小、连通性低、外来种入侵及入库河道以人工排渠为主有关,为科学合理评估鱼类数量组成建议水库鱼类调查需要同时使用沉浮网。  相似文献   

18.
2017年对骆马湖秋冬季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分析鱼类群落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等。共监测到54种鱼类,隶属于7目、14科,其中鲤形目占总种数的61.1%,新记录的种类为纹缟■虎鱼。4个监测点的鱼类优势种有所差异,共同优势种为鲫、刀鲚、鲤等。4个监测点的生物多样性指数相比,S1的H′、J′均值均显著高于S2、S3(P0.05),S1与S4的D、H′均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J′均值差异显著(P0.05)。整体上看,在4个监测点中,S1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S4,S2与S3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对4个监测点的鱼类种类组成进行对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监测点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S2与S3的鱼类群落相似程度最高,S4与S2、S3的鱼类群落组成比较接近,S1的鱼类群落结构与S2、S3、S4差异相对较大。为保护骆马湖鱼类资源,建议优化增殖放流品种结构,保护和修复底质环境,同时须重视外来物种入侵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使用多种捕捞网具于2014年12月在淮河荆涂峡鲤、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和实验区进行现场调查,利用调查数据对保护区渔获物组成及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现场调查共采集到各类渔业生物33种,包括鱼类28种、甲壳类5种,分别隶属于6目13科31属。保护区渔获物组成以鲤形目物种占优,其物种数、渔获尾数和渔获重量占总渔获物的比例分别为60.61%、50.63%和89.86%。群落结构以淡水定居性物种及杂食性物种占优,优势种为鲤和鲫。保护区渔获物以小型物种占优,体重均值为44.70 g。基于渔获尾数的多样性特征值为:丰富度指数(R)4.6700,信息指数(H')2.9300,优势度指数(D)0.0680,均匀度指数(E)0.5675。克氏原螯虾在保护区内广泛分布,对其入侵性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汀江中上游鱼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2-2013年的2、5、7、10对汀江中上游河流水域的6个江段的调查数据,探讨鱼类多样性的时空差异以及鱼类组成与环境因子间的关联。共采集鱼类71种,隶属4目15科54属,其中福建省保护动物1种、福建省特有种4种;优势种有宽鳍鱲Zacco platypus、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银鮈Gnathopogon argentatus 3种;常见种有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等12种。鱼类多样性指数(香农指数)在站位间和季节间差异均显著。根据典范对应分析(CCA)对鱼类群落与环境因子间关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水温和人类活动是决定鱼类群落分布的主导因子,总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底质、堤岸稳定性、植被多样性和河道变化在决定鱼类群落分布上也有一定作用。人类活动的加剧不仅改变了汀江中上游物种组成(即洄游性、敏感性地方物种减少,而外来物种、广布耐受性鱼类增多),也降低了该河流鱼类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