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如何合理利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发展旅游,达成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共赢的目的,是当前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比较系统地回顾了近些年来国外古村落、乡村、文化遗产地旅游等研究与国内传统村落、古村落、民族村寨、乡村旅游等研究,从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旅游目的地形象与营销、旅游对古村落的影响、旅游市场、旅游商业化、旅游感知与态度、旅游社区参与等方面,总结旅游发展的经验教训,以期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3.
贵州省传统村落资源特色鲜明,民族文化独具特色.近年来,贵州省一些传统村落依托旅游资源建设旅游示范村,取得了显著实效.但是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一些传统村落仍存在乡村治理不到位、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一些传统文化内涵正逐渐消失,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因此,对贵州省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促进其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5.
为新时代背景下湘西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提供战略决策,以SWOT-AHP为分析工具,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SWOT分析法对新时代背景下湘西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识别,然后利用AHP法将结果量化,并对旅游开发的战略类型进行定位。结果表明,新时代背景下湘西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优势和威胁强于劣势和机遇,战略选择应以ST战略为主同时兼顾SO战略。 相似文献
6.
以云南708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最近邻、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其空间分异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云南传统村落整体呈现聚集性的空间分布格局,且以县域为单元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空间分布在自然条件上具有较高相似性,普遍分布于温度、降雨、海拔适中,且高植被覆盖的区域;受社会经济影响,茶马古道沿线、人口密度较低、少数民族区域有较高集中度,城镇化程度与传统村落的数量呈负相关;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力因子是茶马古道、人口密度、少数民族、年平均气温,且有一定协同增强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浙江省63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分析了浙江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浙江省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呈"北冷南热"的态势。整体分散,局部聚集,形成了四个聚集中心:丽水市南部、丽水市北部、台州市西部、金华市西部。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受地形因素、区位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在海拔高地区呈聚集分布,海拔低地区呈离散分布,大多传统村落位于地势较为平坦的向阳坡,利于发展农业。与县级区划中心和主要景点距离较近,利于传统村落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村落主要位于GDP和人口密度较低的县区。传统村落核密度与高程、交通呈空间正相关,与水系、主要旅游景点、人口密度、GDP等因素呈空间负相关。浙江省传统村落绿色旅游发展策略:构建旅游协同发展圈,大力发展绿色休闲旅游,深挖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宣传力度,实现多方互惠共赢等。 相似文献
8.
9.
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浙江湖州地区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研究国内乡村振兴示范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耦合机制,探索其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结构组织、耦合机理及机制规律,为欠发展传统村落的振兴提供经验、方法、路径的借鉴。研究发现:(1)湖州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呈现多样性、组织性、创新性耦合的机制特征;(2)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指数是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耦合机制的重要测度指标,但耦合协调度指数反映更客观;(3)2010—2019年湖州地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产业重构的趋势进展明显,两者的发展指数、耦合度指数及协调度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基本从濒临失调与勉强协调发展到良好协调与优质协调,已经步入村落文化活化与乡村产业结构更新高耦合阶段,其耦合发展模式具有可挖掘性、可激活性、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域旅游兴起,传统村落旅游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然而当地村民作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之一,表现出较低的参与热情.为了探究出村民旅游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基于MOA模型,研究并设计相关问卷,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概念框架,利用SPSS18.0和Amos21.0分析数据,以验证假设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村民的旅游参与度受动机、机会、自身能力三大潜在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地理学中的空间结构分析法,从空间分布概况、分布类型以及分布密度对保存完好的岭南传统村落进行分析,从中得出其空间分布状况和分布特征为:岭南传统村落大部分集中在粤中地区,并呈现客家文化圈、广府文化圈和潮汕文化圈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引入“分层设定、各赋权重、四阶分值”的基本模式,构建两个维度7个方面共24个具有遗产价值导向的云南传统村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结合AHP-熵权法计算复合权重,对50个样本村落进行实证评价和初步分类。结果表明:多数样本村落不仅价值类型丰富,且保护成效显著,遗产价值较为突出,但遗产特征维度完整性、延续性普遍较低,这与对传统村落遗产资源的重视不足有关;将传统村落划分为传承型、困境型、活力型和衰退型4种,并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保护发展策略,旨在为云南传统村落因地制宜的保护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识别传统村落的多维价值并建构多元旅游开发模式,为我国传统村落的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阅与实地考察等方法收集我国传统村落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定性分析传统村落的多维价值,阐述多元旅游开发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旅游开发模式并提出相应策略。【结果】基于单一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模式容易导致传统村落的商业化与空心化。传统村落拥有文化、科学、情感、休闲等多维度价值,传统村落的多元旅游开发应遵循文化保护、因地制宜、主题突出等原则。【建议】传统村落多元旅游开发模式包括基于文化价值的观光旅游模式、基于科学价值的科考旅游模式、基于情感价值的怀旧旅游模式、基于休闲价值的度假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国内乡村振兴示范地区传统村落发展过程中资源要素协同耦合机制,探索其资源要素结构、耦合作用机理及机制规律.[方法]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浙江金华地区(2010—2019年)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样本,分析村落文化、环境生态、产业业态对传统村落的影响.[结果]传统村落资源要素协同耦合机制是村落文化多样性耦合、环境生态组织性耦合、产业业态创新性耦合深度协同的机制;耦合协调度指数是耦合机制的重要测度指标,其与资源要素系统评价综合指数呈正相关;2010—2019年金华地区传统村落资源要素的耦合协调度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基本从勉强协调与濒临失调发展到优质协调,已经步入村落文化、环境生态、产业业态协同发展的高耦合阶段,其耦合发展模式具有可挖掘性、可激活性、可推广性.[结论]该研究为传统村落的全面振兴提供经验、方法、路径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对陕南60个A级景区空间结构布局特征、影响因素及景区系统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最邻近点指数1.050 8,属随机分布;县际地理集中指数21.858,分布比较分散;不平衡指数0.316,发展比较平衡。2盆地平坝区人口密度高,交通便利,分布了2/3的人文类景区;山区人口密度低,交通不便,集中了4/5的自然类景区。3等级结构呈中间大两头小,需调整景区评级标准,尊重市场空间与旅游活动频率之间的反比关系,促进等级结构向稳定金字塔结构过渡。42009~2014年,熵值从低熵向高熵演变,系统无序性逐年增大,空间结构尚属于低水平均衡阶段,需以优势资源作为优先发展的空间据点,构建区域旅游发展的增长极,促进空间结构由无序向有序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19.
20.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村落的发展与保护之间存在的矛盾日趋显著。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建设使当地的经济发展、居民需求和村落景观之间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影响关系。针对这一点,将影响形成的原因作为路径,详细分析景区的建设过程与居民需求对傣族园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景观造成的影响,为此背景下的村落发展与保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