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蔡俊冲  卢慧苏 《食药用菌》2020,28(4):286-288
根据秀珍菇第一潮出菇的特点和难点,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其出菇管理技术:确保菌包培养充分成熟,适时割口;搞好环境卫生、培养健壮菌包,错棚出菇、错时割口,及时清理发病菇蕾等措施预防黄枯病发生;低温刺激,诱导原基发生;割口出菇,科学管理;适时采收,冷藏保鲜;做好采后管理等。  相似文献   

2.
根据秀珍菇经低温刺激,可有效促进原基分化,子实体形成后能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特点,通过多年实践,探索总结出了利用制冷设施和搭建专用菇棚进行反季节栽培秀珍菇的生产管理技术:包括制作菌袋时间应安排在3~4月,搭建适宜的菇棚,选择中高温型品种,选择适宜的培养配方,制作适宜的菌袋,分潮做好发菌管理,防控菇蚊菇蝇等。  相似文献   

3.
黄磊 《食用菌》2013,35(1):37-39
采用新式“移动制冷”机组对秀珍姑菌包冷刺激出菇,有效地解决秀珍菇夏季栽培旧式出菇方法“投资大、费用高、菌包破损多,产量不高”的问题,探索出适应宜州市桑枝秀珍菇夏季出菇技术.  相似文献   

4.
蔡俊冲  陈青 《食药用菌》2022,(4):316-319
秀珍菇栽培中易出现菌袋由于培养料中木屑戳破料袋形成微孔而导致杂菌污染率高,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插棒制袋法,以常规制袋为对照,考查秀珍菇发菌和出菇产量情况。试验结果为,与常规制袋法相比,插棒制袋法可缩短发菌时间22.4%,菌袋污染率降低79.3%,前3潮菇产量提高17.8%,总产量提高4.12%。  相似文献   

5.
为减轻秀珍菇黄菇病的发生,在刺激出菇阶段使用带孔薄膜替代全封闭膜覆盖菌包和出菇架以开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膜相比,采用孔径为2 cm的孔膜,菌包发病率下降7.23%,发病菌包病情指数降低9.23,第1潮菇的生物学效率提高7.89%,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秀珍菇出菇过程中异常问题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秀珍菇作为一个新兴菇品,深受市场欢迎,但是由于人们对它生长习性和栽培管理技术认识的不尽透彻,在出菇过程中经常出现菌袋霉烂、出黄水、不出菇、出菇不齐以及萎缩死菇等异常现象,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降低了菇农的收入。笔者通过多年的试验观察,并总结了菇农的生产经验,将秀珍菇出菇过程中出现的三个重大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秀珍菇又名袖珍菇,在真菌分类中隶属菌物界、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侧耳属。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引进秀珍菇菌种,经过几十年的试验、推广和发展,已成为夏季上市的主要食用菌品种。秀珍菇在高温季节出菇,因此特别容易发生虫害及出现菌包表面失水结皮不出菇现象,给栽培者造成较大损失。浙江江山市经过多年的摸索,在秀珍菇转潮过程中创造性的采用倒袋补水防虫技术,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现将该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菌包冷刺激强度和转潮养菌时长对秀珍菇产量的影响,分别设置不同的冷刺激时长(0.5、3.0、6.0、10.0 h)和转潮养菌时长(6、12、18、24、30 d)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秀珍菇菌包在8~10℃条件下冷刺激维持6 h,转潮养菌24 d为宜,能满足秀珍菇菌包营养积累,实现秀珍菇高产。  相似文献   

9.
秀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志生 《食用菌》2007,29(1):64-65
5秀珍菇周年栽培工艺 福州地区秀珍菇栽培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自然温栽培;另一种是利用制冷设施进行周年栽培。两者的区别在于利用自然温栽培的,在夏季基本不出菇,转潮不明显,每包原基数、菌包出菇率均有较大变数;而利用制冷设施进行低温处理栽培的,能做到周年出菇,潮次明显,出菇整齐率高,能进行集约化栽培。  相似文献   

10.
常规秀珍菇墙式栽培,采取单排出菇模式,一般宽20 cm,高200 cm,排放菇菌袋15~20层.因为堆放的层数高,容易整排倒塌造成菌袋破损,影响产量.另外,堆放层数高,散热差,菌丝易被烧坏,而且袋内水分蒸发快,使得培养料易因缺水导致秀珍菇质量差、产量低.减少堆放层数可以散热,但单位面积内排放的菌袋就会减少,降低出菇大棚...  相似文献   

11.
探索不同废菌糠培养料配方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状况、子实体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4号(废菌糠添加比例为20%)的秀珍菇菌丝生长状况和子实体生物学性状良好,前三潮子实体平均产量最高,为271.3 g/袋,生物学效率为77.5%。与全新料(CK)配方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是废菌糠栽培秀珍菇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2.
黄良水  徐立胜 《食用菌》2004,26(3):23-24
在秀珍菇的反季节生产中,由于生长适温的差异,秀珍菇对杂菌特别敏感,如果管理不当,菌袋污染就比较严重。如2003年夏季,因持续高温给秀珍菇制袋和出菇管理带来严重影响,部分菌袋污染了绿霉、链孢霉、毛霉等。因此,要使秀珍菇生产获得高产稳产,首先必须解决高温季节制袋的成品率和出菇期烂袋问题。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认为:从源头  相似文献   

13.
李汝芳  陈勇光 《食药用菌》2020,28(5):353-355
为充分利用本地葡萄产业大量产生的废弃葡萄枝条资源,试验研究成功利用葡萄枝栽培猪肚菇技术,可采收猪肚菇3~4潮,生物学转化率达85%左右,详细介绍从资源收集处理与季节安排、菌包制作、大棚搭建、开袋覆土出菇、采收及转潮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等的成套栽培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4.
郁正中  李振国 《食用菌》2003,25(5):40-40
秀珍菇作为一种新开发的食用菌品种 ,目前还没有一套严格完善标准的生产工艺 ,众多的生产商只能借鉴其它类似品种的种植方法来进行操作 ,由于管理失当 ,使秀珍菇菌包在出菇过程中的霉变问题相当突出造成惨重的损失。今春上海市周边地区大的菇场 ,遭致青霉、菇蝇等病虫为害烂袋的霉包甚多 ,现将其原因及防治措施简介如下 :1 造成烂袋霉包的主要原因 ①培养料的pH值偏低 ,尤其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 ,pH下降快 ,易使料变酸 ,适宜青霉菌孢子的萌发和生长。②培养料含水量偏高 ,造成菌包内缺氧 ,延长了培养时间。③出菇后 ,死菇和断残菇脚清理不…  相似文献   

15.
在贺州地区2011年秋冬季节自然环境条件下,对8种秀珍菇菌株进行栽培选优试验,从中选出适宜贺州地区推广栽培的优良菌株。试验结果表明,秀珍菇0抗杂菌能力强,菌丝生长速度快,栽培的第33天现蕾,6d~7d转潮;生长周期最短,64d内产3潮菇;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343.5g和85.9%,是8种秀珍菇中是最有栽培前景的菌株,其次是秀珍菇845和秀珍菇3,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为336.9g、329.1g和84.2%、82.3%。  相似文献   

16.
徐汉亿  徐明 《北方园艺》2016,(13):152-153
介绍了秀珍菇液体菌种制作、接种等技术要点和用液体菌种技术栽培秀珍菇的管理方法。液体菌种栽培秀珍菇可减少菌种生产成本60%、缩短发菌时间20%、污染率降低2%、每袋节本增效达0.182元。  相似文献   

17.
郭倩  孙育红  郭力刚  张军 《食用菌》2004,26(3):38-38,40
我市南汇区食用菌技术推广站的孙育红等科技人员利用闲置鸡棚栽培食用菌,他们利用在别处发菌、鸡棚出菇的方法,在两个养殖户的鸡棚中分别栽培了5,000袋秀珍菇,短短20天的时间,两潮菇就给一个种植户带来了3,000多元的收益。笔者有幸参观了这些栽培秀珍菇的鸡棚,并与他们进行了交流,现把一些经验和应注意的问题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行链孢霉、青霉等竞争性杂菌的有效防控,提高菌包成品率,开展了增抗剂拌料栽培秀珍菇的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抗剂添加比例达0.3%以上时对直接接入的链孢霉有很好的直接抑制防治作用;感染链孢霉或青霉的菌包废料与1/2新原料制作菌包时加入0.4%增抗剂,菌包污染率可降低到1.84%;增抗剂拌新料栽培秀珍菇,添加比例在0.5%以内,秀珍菇出菇整齐及出菇均无影响,添加比例为0.2%~0.6%时菌包的污染率能够控制在0.3%以内,且在0.2%时生物转化率最高;第一潮秀珍菇样品农残检测,没有代森锰锌残留,多菌灵残留范围在0.012~0.029 mg/kg之间,低于绿色食用菌产品标准规定的最大农残限量MRL≤1 mg/kg。  相似文献   

19.
以“白灵菇2号”为试材,研究了4种不同出菇方式对白灵2潮出菇期和出菇率、子实体性状和产量及其商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出菇方式对2潮白灵菇出菇早晚、子实体出菇率、商品性能及产量等均有较大的影响.综合分析表明,脱袋地埋覆土和双排墙式覆土方式是较理想的2潮菇出菇方式.  相似文献   

20.
平菇是我国第三大食用菌,近年来栽培规模扩大、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但存在液体菌种制作技术不完善、菌袋生产条件参差不齐、缺乏栽培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等问题,导致菌种质量差、菌袋污染率高、产量不稳定和品质不高。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平菇熟料栽培和发酵料栽培两种模式的集约化制袋、标准化出菇技术,介绍各环节要点,包括菌袋集约化生产流水线布局,出菇场地选择,品种选择,固体、液体原种和栽培种制作,栽培常用配方及培养料处理,培养料装袋、灭菌与接种,菌袋发菌管理与挑杂,出菇管理和采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