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我国更加重视耕地的保护工作,并从质量、数量和生态文明三方面构建高标准农田,推进农田的生态化建设.当前,在我国农田建设中仍存在生产质量较低、土地污染严重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较落后等问题.因此,只有解决这些现存的问题,制定合适的生态化策略,才能为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视角下政府绩效管理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玉娟  高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5,(7):342-343,347
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中忽视了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背离了可持续发展的轨迹.我国政府开始重视生态问题,而绩效管理是政府改革的主要切入点.通过对生态文明视角下政府绩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及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转变观念、绩效管理主体多元化等对策,为政府绩效管理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生态补偿通过外部效应内部化的激励机制,对福祉损失进行补偿以激励生态保护的行为,进而增加人类福祉.通过文献分析认为生态补偿是贫困减缓的重要机制,在生态保护行为意愿和福祉损失的基础上制定生态补偿标准,明确界定利益相关方和区域的生态保护责任,构建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才能实现福利均衡.关注农牧民生计,引导实现主动参与式保护,制定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规划,才能真正实现生态保护-人类福祉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4.
面对日益匮乏的生态资源及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现状,如何实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出发,重点研究目前我们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对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的再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方面,阐述了自己对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全民生态文明理念的形成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6.
樊德勇 《乡村科技》2021,(27):101-10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关注.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民众的参与.在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下,农村环境治理方式逐渐改进.但是,目前村民环境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还不够完善,且资金不足,这些导致农村环境治理效果尚不明显.所以,需要不断优化农村环境治理方案,提高农村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可贵的机遇,但现如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尤其体现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并没有真正达到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恶劣、产业发展滞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资金人才匮乏等,为此,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技术方面入手,建立健全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推动农村产业生态化进程,积极补足农村资金技术短板,提升农民环保意识,加快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赵景柱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3,33(15):4552-4555
基于近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线,本文认为生态文明是指具有保持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并能够为民众提供可持续福利的文明形态。进一步可以认为,生态文明是指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评价框架和趋善化模型评价框架,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分支,地域特色突出。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针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实际,选取了经济、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类等44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132个县(市)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计算得出综合得分排名,对比各县(市)竞争力强弱,并进一步估测各地级市的平均发展水平,以促进生态文明与县域经济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表明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科学发展,影响人民生存的重大民生问题,如何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与改善民生的最佳结合,笔者就2者的特性与共性及内在联系进行分析思考,提出生态文明的构建是最基本、最广泛、最现实的大民生。在认识上必须将其视为一个整体-生态民生来统筹规划、同步运作。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其馆舍、空间、人等物理生态要素,与氛围、需求、管理制度等人文生态要素共同影响图书馆生态系统的运行和发展。本文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图书馆建设,使各个要素相互作用又保持动态平衡,在传承和创新中,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有机融合,保证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明是人类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文明观的一次跃迁;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文明, 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推动社会的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应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四大建设”协调共进。  相似文献   

13.
水污染问题是当前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新形势对水生态保护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淮河流域水生态问题较为严峻,如何加强淮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生态文明视角下水生态文明保护的内涵,结合对淮河流域水生态现状与问题的思考,最后提出了淮河流域水生态保护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省域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出发,阐述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即整体性原则、适用性和可行性原则、定量化原则、目的性原则。在此基础上,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保意识4个方面选择了23项单项因子,构建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单项因子的权重,并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以山东省为例,利用优化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山东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结果表明,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程度、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保意识4方面的得分值分别为47.24、71.05、37.57、77.57分,生态文明的综合得分值为61.35分,说明山东省生态文明程度处于初级文明状态,制约生态文明发展程度的主要因素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社会进步等,现阶段应进一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控制人口增长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5.
林下经济是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利用森林资源和林地空间资源发展的林下复合经济。发展林下经济能有效地提高林业生产力,促进资源增长,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化进步,加强林区和谐稳定,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发展林下经济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要求,使人与自然更好地达到和谐统一,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发展林下经济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其他省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启示,助推美丽中国建设。【方法/过程】运用文献研究法,明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运用系统研究法和实地调查研究法,总结福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对策。【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新时代背景下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依然面临诸多困境和短板,需要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善巩固已有成效的多维度体系、完善创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制度、健全务实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机制,助推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更上新的台阶,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福建经验。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实力大大增强,科学技术作为追求物质目标的理性程序和有效手段,极大满足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欲望,同时人类也经受着自然对其肆意妄为行为的反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走进生态文明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为达到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永续协调,技术理性视阈下探究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尹薇子  南洋 《乡村科技》2019,(16):27-28
党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生态文明大背景下,我国城镇建设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阶段,但由于传统城镇建设中不均衡无序的开发建设与管理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要正确认识小城镇建设中的生态观和利益观,促进小城镇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林业学科建设经历了单学科扩展、学科群组建、多学科交叉的发展阶段,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条块分割的体制,造成了高水平学科较少,低水平重复设置较多;单学科独进,分学科而治的较多,多学科会聚、优势互补的学科较少;设备重复购置的较多,资源共享的平台较少;科技人员个人奋斗的较多,团体协同攻关的较少等现象,由此提出制定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加强对涉林学科建设的指导,开展重点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重点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建立品牌与特色学科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学术交流,加强涉林学科信息化管理等学科体系建设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国家的高度关注,同时在很多方面都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文章针对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