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1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概况 黑龙江省素有“大豆之乡”的美誉,种植大豆历史悠久,具有地理、生态和经济优势。大豆是黑龙江省三大主栽作物之一,并且年播种面积居于榜首,在13个地、市中,大豆主产区10个,69个县(市、区)中,40个以上种植大豆为主,大豆占农作物面积50%以上的县、市有18个。大豆产业已是黑龙江省的一个优势产业,因面积最大,总产最高,分别占全国面积、总产的1/3左右,商品率最高、品质最好而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香港中文大学、华大基因研究院、农业部、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合作的"大豆回家"项目,在大豆基因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第一次为大豆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全面的重测序数据,对 相似文献
6.
根据蔬菜质量控制原理,对菠菜生产过程中影响食品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关键控制点:再根据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采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出控制措施,从而保证菠菜生产过程中免受物理、生物和化学因素的污染。现将菠菜优质安全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正>甜玉米集中了水果和谷物的优质特性,是我国近年来新兴起的兼具休闲型与保健型的现代食品。甜玉米根据遗传类型和胚乳特性可分为三种:普通型甜玉米、超甜型甜玉米(又称水果甜玉米)和加强型甜玉米。笔者从2008年开始在山东烟台市夹河绿色农业园引进试种甜玉米,至今已引进试验国内外品种四十多个,筛选出了一系列适合生产发展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物的要求也随之增多,这不仅给农业拓宽了发展空间,而且可以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这也促使农户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大豆是一种粮油兼用的农作物,能够食用也可饲用,有着极高的种植价值,受到农户青睐而被大规模种植.新时期下,传统的种植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已不适合大面积种植的需求,农户需要...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节瓜栽培范围、栽培技术、生产中常发生的病害以及资源研究、品种选育和育种理论研究等方面简述了我国节瓜研究进展,并对我国节瓜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年种植面积在333.3万hm2,最高年份近400万hm2。平均每667m2产120kg,比全国高20kg;但与国外相比存在着单产不高、品质不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大豆生产的发展。随着大豆加工业的崛起,对植物蛋白和脂肪的需求越来越多,大豆加工市场潜力巨大。因此,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玉米育种成绩斐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十年来,我国玉米生产是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生产条件逐步改善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1952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只有18849万亩,平均亩产89.5公斤,总产168.5亿公斤。到1988年,玉米面积扩大到29545万亩,增长了56.7%,平均亩产264公斤,增加了1.9倍,总产达到780亿公斤,增长了3.6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居世界第二位。 回顾历史可以明显看出,我国玉米生产的迅速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要坚持走绿色、高质量、高效发展道路,通过发展科技创新型、绿色发展型、质量导向型农业,不断强化绿色稻米生产基础,持续优化稻米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构建高水平的稻米全产业链。推进绿色稻米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论述了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技术的应用示范,提出了优化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应用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程亚文 《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6)
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是全民最关注的热点之一。公众对食品安全如此缺乏信任,问题在哪里呢?笔者认为,最直接而深刻的原因,是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尊重和保障,农副产品价格过低。近年来,中国城市居民在日常饮食上所花的钱占总体消 相似文献
16.
17.
18.
以两对叶型不同的大豆近等位基因系品系为材料,设置4.5,6.0,10.5,15.0,19.5,24.0,28.5万株/hm2的密度处理,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叶型近等基因系大豆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不同叶型近等基因系叶片叶色值的影响不大,但对叶片光合速率影响较大,尖叶组的净光合速率在低密度(4.5,6.0万株/hm2)和高密度(28.5万株/hm2)条件下较高,而圆叶组净光合速率在较低密度和正常密度(6.0,10.5,15.0万株/hm2)下较高,生育前期种植密度处理对不同叶型大豆的生物产量影响较小,而生育中后期,尖叶组和圆叶组各生育阶段单株生物产量的积累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但最终尖叶组生物产量高于圆叶组。随种植密度增加,尖叶和圆叶组的单株粒数呈逐渐下降趋势。种植密度的变化对尖叶和圆叶组的荚粒数没有一致的规律性的影响,但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尖叶组四粒荚数百分比均高于圆叶组,差异达显著水平。从15.0万株/hm2到28.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尖叶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逐渐下降,但下降幅度(9.5%)小于圆叶组(16.0%)。总体来说,尖叶组不同密度处理下,仍能有较高的产量表现,可能由于其自身调节功能较强,叶片结构疏朗,有利于通风透光所致。 相似文献
19.
对改进玉米育种某些方法的浅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世界各先进国家玉米生产发展史,发现玉米单产的提高是和杂交种的应用、施肥水平的提高、种植密度的加大同步发生的。我国的玉米育种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害的成绩,但是当前育种工作中仍有一些问题尚待深入研究。作者结合国内外有关玉米育种的一些先进经验及自己的工作体会,对改进玉米育种方法提出一些建议,供同行们共同研讨商榷,以进一步改进、补充和完善玉米育种方法,并望对提高育种水平和效率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