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已见于记载的为害樟树的刺蛾有9种.窃达刺蛾是中国为害樟树的刺蛾新记录.本文报道该虫形态、生物学及防治.  相似文献   

2.
黄刺蛾为害梨、桃、杏、柿、等果树,是我地梨树上的主要害虫,为害日趋严重。黄刺蛾在河南省漯河市1 a发生2代,并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上结茧越冬。基于此,从黄刺蛾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应用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综合防治。在防治策略上采取主治第1代,控制第2代,在冬季剪除枝干上黄刺蛾的越冬茧,并在1~2龄幼虫期喷药,对黄刺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杨树榆树幼林地极易发生刺蛾,为害叶部,有时致使大部分叶片被吃掉,影响树木生长发育,造成经济损失。我们对阜新章古台地区刺蛾习性、天敌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建宁杉奕刺蛾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蛾科(Limacodidae)幼虫多为害果树与林木,一般均系阔叶树种。近年,福建发生一种刺蛾严重危害杉木,建宁县林业局与福建林学院在专题研究。成虫标本经鉴定,属奕刺蛾属(Phlossa)一新种,特在此描述以供引用。  相似文献   

5.
几种林业害虫在崇明岛的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究茶尺蛾、樟巢螟、杨扇舟蛾、黄刺蛾4种蛾类害虫在崇明岛的生活史和发生趋势,为今后的虫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生活史的调查采用标准地设置后的系统调查;发生趋势采用灯光引诱法进行调查。[结果]结果表明:茶尺蛾、樟巢螟、黄刺蛾在崇明岛每年发生2代,而杨扇舟蛾发生4~5代;杨扇舟蛾以卵越冬,其余3种害虫都以幼虫越冬;茶尺蛾的为害高峰期主要在8月,其余3种害虫有2个为害高峰期,分别为6月和8月。从发生趋势来看,茶尺蛾和杨扇舟蛾的诱集量在不断增大,而樟巢螟和黄刺蛾的诱集量变化不大。[结论]该研究为崇明岛今后的害虫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刺蛾类(Eucleid)是果树和林业害虫,喜食柞树,并且种类多、分布广、为害重,大发生时甚至将柞树叶食光,严重影响柞蚕生产。如1974年盖县刺蛾大发生,一墩3年生柞树上有100~300头刺蛾,几个公社的柞蚕场柞树叶被食光,致使柞蚕饥饿而死,造成很大损失;1977~1978年,盖县、营口县等部分柞蚕区刺蛾又大发生,使柞蚕减产。此外,刺蛾类有许多种生有枝刺,常常螫伤蚕民,影响养蚕作业和健康。  相似文献   

7.
白痣姹刺蛾是小粒咖啡上重要的食叶害虫。该虫在云南省普洱、临沧和保山地区小粒咖啡种植区普遍发生,以幼虫在小粒咖啡叶片取食造成为害。本文介绍了白痣姹刺蛾的分布、发生、为害及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黄刺蛾分布极广,全国各果产区均有发生,黄刺蛾低龄幼虫啃食叶肉,可将叶片吃成缺刻,严重时仅剩叶脉和叶柄。造成牡丹营养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给牡丹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平时在田间进行牡丹管理时手臂会突然传来一种刺痛的感觉,马上会出现红肿、奇痒、疼痛难忍的症状。疼痛会连续好多天,甚至对管理牡丹产生恐惧感。所以对黄刺蛾的发生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找到黄刺蛾为害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可以尽量减少黄刺蛾对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7,(4):612-614
黄刺蛾是果园和林场中重要的杂食性害虫,为害树木多达120种,给树木的生长及果实产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通过对黄刺蛾成虫发生期、羽化的时辰节律及成虫的雌、雄比例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黄刺蛾生殖行为、性趋向及利用性信息素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越冬代黄刺蛾室内的羽化高峰期出现在7月中旬左右,羽化期约持续50 d;羽化期间黄刺蛾的羽化行为不是全天可见,而是在临近暗期开始羽化,羽化高峰期为17:00—21:00;成虫的雌雄性比例约为1∶1.11。研究结果可为利用性信息素防治黄刺蛾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前言本文介绍滇南杧果产区12种刺蛾的检索表和严重为害杧果叶片的绒刺蛾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该害虫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在冬季果园犁地除草和施肥的同时,收集和销毁栖居土表的虫茧。  相似文献   

11.
黄刺蛾在吉林省一年发生1代,主要危害杨树、柳树、榆树、苹果、梨、杏等。通过灯诱监测,初步明确了黄刺蛾成虫的消长规律,成虫发生时间约为40天,其初见日为6月23日,始盛期在7月7日,高峰期出现在7月15日,盛末期出现在7月19日。根据黄刺蛾在当地的生活习性及为害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Walk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刺蛾科Limacodidae,黄刺蛾属Cnidocampa。在国内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甘肃、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四川、福建、江苏、云南、广东等省。国外分布在日本、朝鲜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南部等地。主要为害杨、柳、榆、槐及各种果树,是危害阔叶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在吉林省各地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黄刺蛾越冬期的主要自然天敌——朝鲜紫姬蜂(Chlorocryptus coreanus Siepligeli)、健壮刺蛾寄蝇(Cheatexorista eutachineides Baranor)、爪哇刺蛾寄蝇(C.javana Brauer—Bergenstamm)、核多角体病毒(NPV)的形态、习性及其对黄刺蛾种群密度的控制作用,作了实地调查和相关计算分析。并对影响天敌效应的各种因子以及增强天敌效应的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以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是食性较杂的叶部害虫,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主要为害杨、柳、榆及各种果木,是防护林带扣果园的重要害虫。为了寻求有效的生物学方法控制黄剌蛾的大发生,笔者对有关黄刺蛾越冬期的主要自然天敌种类、习性及其对该虫种群密度的控制作用和影响的诸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天敌的利用提出建议,现将结果整理为次;  相似文献   

14.
闽南地区茶树的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树螨类、茶丽级象甲、黑刺粉虱、茶毛虫、蚧类、茶卷中蛾等,主要病害有茶饼病、茶炭疽病等,其中夏茶以假眼小绿叶蝉为害最重,秋季以茶叶螨类为害最重。  相似文献   

15.
为给香樟虫害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对上海市金山区的香樟主要虫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樟巢螟、刺蛾类、香樟齿喙象的发生及危害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金山区香樟的主要虫害有7种,分别为樟巢螟、刺蛾类、樟木虱、樟叶蜂、香樟齿喙象、苹果透翅蛾、樟脊冠网蝽等。樟巢螟在6-7月间及8-9月间有两个危害高峰,株发生率最高可达5 0%。刺蛾类危害期从6月上旬持续至9月下旬,7月为黄刺蛾发生高峰。香樟齿喙象在金山地区1年发生1-2代,幼虫主要为害期在4月中下旬至5月,以啃食韧皮部及浅层木质部为主,部分林地踏查株发生率可达9 0%。  相似文献   

16.
浅谈茶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地区茶树的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树螨类、茶丽级象甲、黑刺粉虱、茶毛虫、蚧类、茶卷中蛾等,主要病害有茶饼病、茶炭疽病等,其中夏茶以假眼小绿叶蝉为害最重,秋季以茶叶螨类为害最重.  相似文献   

17.
黄刺蛾别名刺蛾、洋辣子、毒毛虫、白刺毛,属鳞翅目刺蛾科黄刺蛾属,是林带、行道树、庭园树木和果树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枣刺蛾和黄刺蛾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的详细介绍,总结了枣刺蛾和黄刺蛾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一、白粉虱(一)为害症状白粉虱,俗称小白蛾,全国各地均有发生。白粉虱食性极杂,主要为害温室大棚和露地瓜类、茄果类、豆类等蔬菜。其成虫、若虫集中在寄主叶片背面,通过锉吸式口器刺吸叶片汁液,使叶片生长受阻退绿、变黄,然后植株长势衰  相似文献   

20.
<正>刺蛾属鳞翅目、刺蛾科。幼虫蛞蝓形,体上生有枝刺和毒毛,故称刺蛾,又因触及皮肤,轻者红肿疼痒,重者淋巴发炎甚至皮肤溃疡,故俗称"痒辣子"。危害果树和林木,是园艺植物重要的多食性食叶害虫类群。其主要种类有黄刺蛾、褐边绿刺蛾、褐刺蛾、扁刺蛾等。现以黄刺蛾作重点介绍。1黄刺蛾的识别分布与危害国内各省(区)几乎都有黄刺蛾分布。能危害多种树木达120余种,其中主要有蔷薇科果树、核桃、枣、柿、柑橘、石榴、板栗、杨、柳、榆、桑、茶、刺槐、法桐、泡桐、枫杨、海棠、樱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