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富锦市从 1985年开始肉牛改良 ,经过 10多年的发展 ,我市的肉牛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制由最初的政府出头牵动 ,到现在的以市场为导向 ,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我站 1999年引进省站比利时兰牛冻精 ,对二元杂交牛进行三元杂交。为了掌握牛的生长发育实际效果 ,2 0 0 2年 2~ 7月我们对全市黄牛改良效果进行了抽样调查。1 西本杂交1 1 西本杂交牛的体型及外貌特征西杂牛在外型上倾向父本 ,头短、额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肌肉丰满、后躯发达、四肢粗壮 ,母牛乳房发育良好 ,毛色黄白花 ,白额 ,尾端、四肢均为白色。1 2 西杂牛生长发育西杂牛…  相似文献   

2.
夏洛来牛是大型肉牛品种。巴彦县自1982年以来。采用夏洛来冻精改良本地牛。为了了解改良效果,我们对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6月龄6个档次的夏杂牛424头,本地牛380头生长发育、生产性能进行调查,并对24月龄夏杂F_1、F_2,本地牛各6头进行了屠宰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建三江分局从1985年开始,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在全局15个农场先后开展了黄牛改良工作。到1996年末,冻精配种共计71356头次,受胎58316头次,受胎率由1985年的43.6%提高到84.4%,累计产活犊牛34768头,现存栏27687头。为了全面了解全局黄牛改良效果及掌握杂交牛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1997年6~9月我们对全局黄牛改良效果进行了调查。1西杂牛的体型及外貌特征西杂牛在体型上明显倾向于父本。表现出父本良好的兼用型:头短、额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紧凑,肌肉丰满、后躯发达,四肢粗壮,蹄质坚实,行动迅速。母牛乳房发育良好,毛色多…  相似文献   

4.
<正> 为进一步搞好黄牛改良,提高经济效益,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县黄牛进行了调查,重点对毕郭镇、蚕庄镇的西杂牛和本地牛做了测量。经过整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一、全县养牛基本情况我县黄牛改良始于1965年,1979年开始引进西门塔尔、夏洛来等肉牛的冻精颗粒进行人工授精。1985年以来,全县重点推广了  相似文献   

5.
桦南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 ,是佳木斯市的黄牛养殖大县 ,黄牛饲养主要以粗放为主。牛种退化 ,其体型变小 ,生长速度缓慢 ,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低下。我们为了合理调整优化牧业结构 ,更好的改良当地牛种 ,提高养牛经济效益。 1989年开始从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引进夏洛来优质细管冻精 ,对当地自然发情的母牛进行杂交改良。目前全县已建立一个县级繁改点 ,5 0处乡村繁改点 ,其冻配黄牛12 340头 ,受胎 110 80头 ,总受胎率为 91%。在以粗放为主的饲养条件下 ,夏杂一代牛在体型外貌、生长速度、肉用性能等方面 ,比当地黄牛均有显著提高。1 夏本F…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速黄牛改良工作的进程,促进养牛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品种优良化方向发展,我场繁育站于2000年引进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西门塔尔冻精,对我场可繁母牛进行了大面积的冻配杂交改良.西杂1代在体型、外貌、生长速度、肉用性能等都比本地牛均有较大的提高.为了摸清西门塔尔牛改良本地牛的效果,我们在2002年~2005年分4次对一般饲养条件下西杂1代和本地牛(各20头)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测定,现将测定情况报告如下: 1外貌特征 西杂1代牛体型、外貌比本地牛有较显著的变化,杂交1代显示了父本特征,表现出体躯较长、身体结构匀称,背腰宽而平直,尤其是后躯发育良好,四肢粗壮,肌肉丰满,克服了本地牛两头夹、斜尻、背部窄小、附肉力差、毛色差等缺点.  相似文献   

7.
利木赞肉牛改良晋南牛效果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加速黄牛改良工作的进程,促进养牛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商业化产方向,区区种牛站于1994年引进法国利木赞种公牛4头,冻精3万粒,在全区20个冷配站点对晋南牛进行了大面积的冷配杂交改良,到目前已改良黄牛7.85万头,杂1代牛在体型外貌,生长速度,肉用性能方面比晋南牛均有较大的提高,为摸清利木赞肉牛改良晋南牛的效果,我们运城地区种牛站生产组于1998年1月至1999年6月分4次对在农户一般饲管条件下利杂1代和晋南牛(各20头)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测定,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德国黄牛改良当地黄牛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河市的黄牛饲养以粗放为主。当地黄牛体型小,生长速度慢,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低。我站自1998年起从辽宁省肉牛繁育中心引进德国黄牛的细管冻精,对当地母牛进行杂交改良。全年冷配黄牛4.53万头,受胎4.08万头,总受胎率为90%。在粗放式饲养管理条件下,德杂一代黄牛在体型外貌、生长速度、肉用性  相似文献   

9.
1974和1975两年中,使用夏洛来公牛精液对本场蒙古牛及少量三河牛进行杂交改良,共产杂种犊牛115头。夏杂一代外貌特征与其父本相似,体型结构具有肉牛特点;杂种犊牛生长发育很快,哺乳期日增重在700克以上。  相似文献   

10.
自1998年以来,先后从许昌,洛阳种公牛站取回夏洛来冻精颗粒,用以改良郏县红牛。结果表明,夏杂F1代个体的体形外貌,体尺,体重及产肉性能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宁化位于闽西北山区,当地黄牛体型小、生长慢、产肉少,经济效益低下。为了改良当地牛种,发展肉牛产业,我县自1996年开始引进法国利木赞肉牛细管冻精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结果表明利杂一代不同月龄的体尺、体重及屠宰率、净肉率都明显高于当地黄牛,差异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宁化本地黄牛处于野交乱配、近亲繁殖,其体型日益变小,生长速度缓慢,产肉性能极低,俗称“小狗牛”,经济效益低下。为了合理调整优化牧业内部结构,改良当地牛种,提高经济效益,我县自1996年开始从福建农林大学引进法国利木赞肉牛细管冻精对当地自然发情的黄母牛进行杂交改良。7年来全县建立一个县级黄牛冷配中心,10个乡镇黄牛冷配站,14个黄牛冷配点,冷配黄牛18260多头,情期受胎率49.3%。在以放牧为主的粗放饲养条件下,利杂一代牛在体型外貌、生长速度、肉用性能等方面比当地黄牛均有显著提高。不同月龄体尺、体重及屠宰率、净肉率都明…  相似文献   

13.
本地黄牛和世界良种肉牛相比,存在颈部短而簿,耆甲低平,胸部狭窄,背腰欠宽广,后躯短窄,尻部尖斜,体型小,后躯发育不良,生产性能较低等缺点。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本地牛进行杂交改良,改变其体型缺陷,提高产肉率,缩短饲养周期,已势在必行。为今后黄丰改良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夏洛来牛和利木赞牛改良本地黄牛的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南德温肉牛是甘肃省平凉市引进的世界高档肉牛品种之一,通过连续三年的细管冻精授配杂交效果观察,南德温牛作为父本杂交改良西杂牛,可以作为肉牛三元杂交的优选父本在本市黄牛改良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对短本、西本杂一、二、三代及本地黄牛5个组合的肉牛冻精改良杂交后代进行测定,并比较了犊牛培育试验的效果。数据表明:肉牛冻精改良杂交组合后代的生产性能均显著高于本地牛,同一杂交组合,杂交代数越高,其生产性能越优秀。结果表明:肉牛冻精改良杂交技术,特别是多元杂交和级进杂交改良技术的推广运用,在肉牛生产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互助县利用良种肉牛细管冻精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引进大型肉牛品种皮埃蒙特牛改良本地黄牛尚属首次,为了探讨皮埃蒙特牛与本地黄牛的杂交效果,互助县自2002年起引进该品种牛细管冻精,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在互助县双树乡、威远镇、台子乡、五峰乡进  相似文献   

17.
汉源县自1979年开始建立黄牛改良人工授精冷配站,引进西门塔尔良种公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至今已连续20多年从未间断。全县已建成冷配站(点)25个,其中固定冷配站17个,引进良种公牛16头,年杂交改良已达万头以上,为农民养牛增收1000多万元。西杂改良已在全县推广普及,改良成效显著,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全县牛存栏7万多头,年出栏4万多头。1998年又开始引进国外优质肉牛品种夏洛莱、利木赞、皮尔蒙特和海伏特4个品种冻精与高代西杂母牛分别进行三元杂交改良,改良效果十分显著,18月龄三杂肉牛体重可达450kg以上,经屠宰测定,各种指标都优于西杂牛,…  相似文献   

18.
互助县利用良种肉牛细管冻精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己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引进大型肉牛品种皮埃蒙特牛改良本地黄牛尚属首次,为了探讨皮埃蒙特牛与本地黄牛的杂交效果,互助县自2002年起引进该品种牛细管冻精,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在互助县双树乡、威远镇、台子乡、五峰乡进行杂交改良,本近三年的杂交改良中,全县累计改良皮埃蒙特肉3917头,受胎3184头,受胎率为81.29%,繁活犊牛3147头,繁活率为80.34%。现将杂交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西门塔尔牛改良干旱地区黄牛效果孙国君,吐尔洪(新疆塔里木农垦大学牧医系843300)新疆南部喀什、和田两地区从1979年开始,引进黑白花牛、夏洛来牛、西门塔尔牛等品种的冻精颗粒进行杂交改良本地黄牛。目前在当地农牧区,由于西门塔尔杂种牛适应当地饲养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一)肉牛杂交改良的历史 追溯我国黄牛改良史,早在30年代就引入黑白花牛,短角牛等进行改良,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引进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末,先后从国外引进乳用黑白花、乳肉兼用西门塔尔牛、肉用的夏洛来、利木赞、海福特、安哥斯等品种,改良我国的黄牛,使黄牛从单一役用向着肉、乳、役兼用方面发展。经多次试验研究,确定以西门塔尔牛、夏洛来、利木赞牛为改良当地黄牛的当家品种,吸收了外来品种的优点,改进了体型结构,提高了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