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大跃进以来,农业生产中羣体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已为广大农业科学工作者所重视。作物栽培是以发展羣体生产力为最终目的。在稀植情况下,栽培技术水平也比较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主要从个体生产力着眼,羣体概念模糊,对羣体结构更缺乏明确认识。推行密植栽培技术起到了显著增产作用,特别在贯徹以密植为中心的农业“八字宪法”以后,个体与羣体的关系复杂化起来,有关作物羣体的研究,便提到日程上来。这是我国作物栽培学和作物生理学研究的新发  相似文献   

2.
自从农业生产中的羣体概念提出以后,引起了学朮界的极大兴趣,并展开了热烈的争論。目前,关于羣体概念的爭論焦点集中在羣体的自动控制;而羣体自动控制的爭論焦点,又集中在控制羣体发展与促进分蘖和抑制分蘖的問題上。依靠主穗还是依靠分蘖的問題,一直就是小麦、水稻等禾谷类作物合理密植发展方向的爭論焦点。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类的植物在一起共同生长,是自然界的规律。只有在极其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才可能遇到单一的植物羣社。例如在重盐碱土上只有某些盐生植物才能生存,而在终年积水的沼泽地上生长着成片的芦苇。但年复一年,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善,在它们当中会逐渐出现其他种的植物,单一的植物羣社不断瓦解,最终不可避免地被复杂的植物羣社所代替。 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人类早就认识了这种自然规律,并把它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远  相似文献   

4.
最近各方面展开了关干“羣体概念”的讨论,尤其在农业科学领域内讨论得更加热烈。这充分说明了在农业生产战线上,对于“羣体概念”所给予的重视。 围绕着羣体概念,把数学、物理学、生态学和生理学等学科的方法论和资料(知识),综合地运用到总结农业丰产栽培经验上去,这是一个值得赞扬的良好作法。因为这不仅给目前的研究工作增加了一些探索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农作物的羣体概念,已在植物生理的研究领域中,随着农业生产大跃进和总结农作物丰产经验而开始发展起来。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要以羣体为对象的提法,是很正确的。但在已发表的有关文献中,有的论点还是依据一些缺乏代表性的例子作为分析研究的理论根据,因而不能掌握问题的实质,不能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内容,所得结论,也就很难正确。 众所周知,作物羣体是在“有主观企图、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的同志們根据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分蘖消长的規律,提出了“植物羣体自动調节”的理論。其基本論点是:植物羣体是一个很能自动調节的系統,具有自动調节的性能;並且认为,对植物羣体发展的这一生物学規律的研究,将有利于农作物产  相似文献   

7.
在农业科学研究中,考察作物的特性,往往采取样本的平均数。如测定植株的高度、茎粗、开展度……,总是先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分别测定个体的数据,然后综合起来求出平均数,用它来表示該作物羣体的特征。不仅如此,在分析试验結果、核实所得成果的可靠性时,也常采用平均数,或以平均数为基础進行数学分析。如計算产量时,总是先依据重复小区的产量求出平均产量,然后再驗証平均数的正确性,及整个試验的正确性。平均数之所以在試验研究工作中被广泛应用,主要是由于它能以有限样本的特性比較集中地和较为接近地反映羣体的特性。但受土壤差异、处理差异、取样技术錯誤等等因素的影响,要取得较为可靠的平均数並不是轻而易举的。  相似文献   

8.
密植问题是农业“八字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适当的播种或插秧密度,并与其它措施结合起来就能获得高产。相反,如果种得太稀则不能充分利用日光能和土壤肥力,造成低产;种得太密会使植株受到过分削弱或发生倒伏现象,也会减产或至少浪费一些种子。几年来国内对密植问题已逐步加深了认识,但也还有不少争论。争论的问题除了具体的适宜密度范围以外,还有主茎与分蘖的关系,或者说,依靠主茎还是依靠分蘖的问题、不同密度下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问题等等,而对这些问题的看法,都与对羣体发展的规律的认识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农作物复合羣体的定义与发展的历史农作物群体就其组成的作物种类而言,可分为单一群体与复合群体两大类。复合群体是在栽培条件下,一定的田块上,由一个以上的作物种类、互相密切联系和互相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物高产的形成,决定于很多因素。最重要的情况之一是,各种作物的产量是低、是中、是好、是高,或多或少是同其生物产量相一致的。例如:各种作物的生物产量在每公顷十至三十公担(茎叶干重)时则其经济产量(谷粒、块茎、块根、青刈玉米等)较低;生物产量每公顷达三十至六十公担时,经济产量中等;生物产量每公顷达六十至一百公担时,经济产量好;生物产量每公顷达一百至一百五十公担时,经济产量高;生物产量每公顷在一百五十公担以上时,经济产量就很高了。 许多作物、甚至是极其不同的作物,决定其单位面积产量的共同基础便是羣体,羣体是最终的生产体系,按照着它们所共有的规律生存着和发展着,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SOCS1基因突变对威宁黄牛生长性能的影响,以106头威宁黄牛为研究对象,采用SSCP、DNA测序方法分析SOCS1基因外显子区SNP与不同个体体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A+815C位点在威宁黄牛中有不同分型,在威宁黄牛公畜中,A+815C位点与体高、体直长有极显著关联,CC基因型个体体高、体直长均值最大,为有利基因型,对胸深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具有杂合子优势;在母畜中,A+815C位点对胸围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杂合子 AC基因型个体胸围均值最大。  相似文献   

12.
一、蕭碭地区黄牛的类型特点与一般性能蕭县黄牛以体型較大而著称于苏、魯、皖、豫一带。按其体型外貌与体态結构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种体型高大,四肢长度較长,体型較短,胸圍較小,呈正方形,当地羣众称为“高脚牛”或大牛,体軀較細致;另一种体型較矮,胸圍較大,体軀校长,呈长方形,羣众称为“抓地虎牛”,体軀粗壮而有力。簫县黄牛的一般特点是体軀較长,背部平直,胸部发达,后肢不夠丰滿,頸部粗短,角多向上向前伸,肩峰不发达,毛色多为赤褐及黄褐色,少數为黑色、褐色或黧花色;羣众认为“抓地虎牛”的蹄壳較厚,如木碗状,不易开裂,而“高脚牛”的蹄壳則較薄,蹄色一般以腊黄、褐黄、褐黑色较多,粉紅、铁黑色次之。兹根据1956年对蕭县黄牛体测調查,以示本地黄牛牛种类型的区別(表一)。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STA M1基因多态性与贵州地方黄牛品种威宁黄牛生长性状关联性,选择106头威宁黄牛为对象,利用PCR-SSCP、DNA测序方法分析STAM1基因SNP与不同个体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STAM1基因第3内含子区存在1个SNP位点,命名为G+31122A.G+31122A位点在威宁黄牛中有不同分型,在威宁黄牛公畜中,G+31122A位点与胸围、坐骨端宽极显著相关,AA型个体胸围均值极显著低于GA型和GG型个体.而在母畜中,该位点对体直长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GG型个体体直长均值显著高于AA型个体.说明G+31122A突变与威宁黄牛生长性状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4.
邓恩桉在闽北生长规律与适应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闽北当年造林邓恩桉幼树高与地径的生长进行定期的观察,总结了该树种在闽北的年节律生长、幼树高、地径的生长规律,分析了年气候变化对该树种幼树高、地径生长的影响和幼树高、地径年生长2个生长高峰发生的原因,同时调查了当年不同地块造林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当年生该树种的树高、地径生长分布表现为正态分布,个体生长性状早期表现较大的分化,优势个体在早期已表现显著的遗传优势,适宜早期进行优良表型选择。在抗寒适应性方面,通过冬季2次不同时期霜冻胁迫调查表明,不同个体对低温胁迫表现不同的适应性,抗寒性好的个体,低温胁迫对生长影响较小,仍保持缓慢的生长势,一般抗寒性的,表现为嫩叶叶色变红,而抗寒性较差的表现为顶芽冻死,末梢嫩叶冻坏;不同抗寒性的分化也适宜于耐寒性状的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15.
黄杨粕片盾蚧1龄若虫在小叶黄杨1年生枝条上聚集与扩散交替发生,在当年生枝条上则持续扩散。其整个种群在较大时空范围内亦呈现持续扩散趋势。种群个体间有相互吸引作用,以个体群存在,在生境空间呈聚集分布;其在植株内不同部位中以阴面上部聚集程度最高,而在植株间则聚集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6.
三七黑斑病(Alternaria panaxW hetz)是影响三七生产尤其是GAP规范化生产的重要病害,建立三七黑斑病抗性人工鉴定方法是开展三七抗病育种必备环节。分别以室内离体叶片和田间在体叶片进行不同接种方法的试验,明确了通过针刺叶片接种浓度为1.0×107个/mL的三七黑斑病孢子悬浮液是诱导发病有效途径。室内离体接种和田间接种对比,同一植株室内离体叶片接种与田间接种的相关系数0.954 8**,达到极显著水平。对个体基因型还有变异的三七栽培群体进行人工抗性鉴定的初步研究发现,不同个体三七对黑斑病接种的发病程度有明显的差异,说明黑斑病抗病性与三七个体遗传特性有关。测定田间接种发病程度不同的三七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发现三七对黑斑病的抗性与三七植株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异株克生现象在杂草防治和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株克生是广泛存在的自然现象,它既存在于不同杂草种群之间,也存在于杂草与作物之间,还存在于杂草同种不同个体或作物与作物之间。阐述了异株克生现象的原理,总结了异株发生现象在杂草防治和农业上应用的途径和意义,并针对异株发生现象的弊端,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探讨了FTO基因多态性与不同绵羊群体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飞行质谱技术检测了FTO基因在杜泊羊和滩寒杂交群体中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FTO基因的rs160915957位点的AA基因型个体体重在杜泊和滩寒绵羊群体中分别为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低于GG型个体。GG型绵羊胸围最大,且GG型杜泊羊胸围显著大于滩寒羊GG型个体(P0.05)。GG型个体在2个群体中的体斜长最大,同一群体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基因型间,滩寒群体绵羊体高大于杜泊羊,但只有AA型个体在2个群体间显著差异(P0.05)。此外,GG型个体的杜泊羊胸宽最大,AA型的最小,这与滩寒群体相反,但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FTO基因的rs160915957位点不同基因型对绵羊其他性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FTO基因的rs160915957位点对杜泊及滩寒绵羊群体的体重、体斜长及胸围等具有显著影响。FTO基因是否是影响绵羊生长性状的主效基因尚待进一步探讨,但FTO基因的rs160915957位点多态性将为不同绵羊群体后代的体重、胸围等性状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不同家庭对子女的教养方式逐步塑造着其智力、能力、 性格的形成,最终影响其成年的社会化行为的发展。个体与父母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对于 他人和自己关系的理解,影响着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采取的态度和方法,促进或是制约着个 体合作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水曲柳引种栽植20年后的适应性、生长表现及其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为水曲柳的引种和立地环境选择、引种地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北京市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内引种栽植20年的水曲柳散生个体、水曲柳纯林、水曲柳混交林及其他阔叶林、沟谷草甸进行调查,分析水曲柳个体适应性、生长表现和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结果】(1)水曲柳在不同环境或群落类型中的成活保存率Sp均大于90%,能够正常生长并开花结果;(2)水曲柳个体胸径、树高、冠幅、干性及冠长率等形态指标在不同群落或环境中存在差异,活力度值B排序结果为水曲柳散生个体>水曲柳混交林>水曲柳纯林;(3)水曲柳纯林和水曲柳混交林物种多样性低于其他阔叶林和沟谷草甸群落类型。【结论】(1)水曲柳在引种栽植20年后进入中龄阶段,仍表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存活率较高,在林缘及道边散生个体的生长表现最好,在混交林和纯林中受林分郁闭度过高影响,水曲柳生长表现相对较差;(2)水曲柳具有较强的耐阴性和竞争力,进入中龄后在水曲柳纯林和水曲柳混交林中形成较高的乔木层郁闭度,导致灌草层物种减少,不利于当地物种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