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王宗典 《植物保护》1982,8(4):40-40
芦毒蛾(Laelia coenosa candida Leech)是危害芦叶的暴食性害虫之一。我县芦苇场1980年受害面积1万亩。洞庭湖畔各苇场,近年来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在防治试验中,我们于1979年9月采用河北省高邑县土法生产的7216菌药,在室内  相似文献   

2.
芦毒蛾(Laelia coenosa)是洞庭湖区获(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和芦苇(Phragmitas communis)上的一种暴食性食叶害虫。危害很大,仅1980年发生面积近20万亩,严重时将叶片全部食光。近年来对其天敌进行比较系统的调查,发现粉质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对幼虫和蛹的寄生率高,有利用前途。 苇田寄生率调查:1984年10月下旬,在沅江县的几个芦苇场作调查。被寄生的第二代蛹体粘附或悬挂于芦叶上,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复盖于蛹茧表面,呈乳白至乳黄色。在200亩苇田范围内选择5点,每点调查200棵植株上的蛹体,害生率为36.8~66.7%。  相似文献   

3.
笔者于1981、1982年在蚌埠市西郊涂山园艺场对防治天牛幼虫的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显著提高。现在该场已普遍采用。具体作法是: 选用无病干树枝,沾80%敌敌畏乳油50%对硫磷乳油5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20倍液(配好的药液是装在废墨水瓶里的)。根据幼虫排粪孔的大小,选适  相似文献   

4.
“7216”杀虫菌系湖北天门县微生物实验站从自然死亡的红铃虫虫体中分离获得;大芽孢,棱状晶体,血清型H3a3b,为苏云金杆菌中的一个新的变种,该菌对鳞翅目害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其防治效果相当于常用化学农药—对硫磷、滴滴涕;优于青虫菌和其它杀虫菌。 本试验属于验证“7216”对棉铃虫的室内防治效果,试验用接虫法,重复三次,于药后不同时间分别调查虫口下降率和计算防治效果。 1.“7216”(1亿/m1)对棉铃虫的初孵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32小时虫口下降率为94.7%,防治效果71.7%;其效果明显优于青虫菌  相似文献   

5.
棉花铃期是红铃虫危害的主要时期,研究不同日龄的棉铃与成虫产卵及幼虫侵入成活的关系,可以为制定防治指标、招导防治提供依据。所以,从1980—1982年,我们在省农业厅  相似文献   

6.
氧化乐果涂干防治苹果大毒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大毒蛾(Lymantria mathura Moore)是我县栗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期长,为害大。一般多采用人工挖卵和树上喷药防治,由于植株分散,树体高大,防治效果较差。1980—1981年我们对该虫进行了氧化乐果涂干防治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整理如下: 试验药剂:40%氧化乐果乳油(北京市农药二厂1979年生产的)。分别用1∶2、1∶4、1∶8三种浓度的药液涂干,及原液、1∶1、1∶3三种浓度的药液注孔,以清水为对照。  相似文献   

7.
1992年一代棉铃虫在我县麦田暴发成灾,发生面积之大,虫量之高,危害损失之重,为历史罕见。其暴发特点及暴发原因分析如下:一、暴发特点1.发生早,来势猛,虫量高5月20日在麦田调查,幼虫为2—3龄,最高4龄,发生期比历年提前5—7天,5月22日调查,幼虫为3—5龄平均平方米有虫6.8头,最高达26头,折亩存虫量4532.9头,为12年同期的18.54倍。5月28日调查,平均一平方米有虫10.7头,最高达58头,折亩存虫量7132.6头,是大发生的1989年同期虫量的6.99倍,部分地块一亩高达1—1.32万头。  相似文献   

8.
哈密地区过去对玉米地的黄地老虎往往虫龄较大,造成一定损失后才采用人工捕捉,或用“六六六”和“滴滴涕”可湿性粉药液灌根防治。为了取代“六六六”和“滴滴滴涕”并降低亩用药成本、提高药效、减少防治次数,我们于1983—1984年用25%溴氰菊酯乳油超低容量喷雾防治玉米田地老虎效果显著,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一、2.5%溴氰菊酯乳油(法国产)防治玉米地黄地老虎的小区试验: 试验在哈密市陶家宫公社泉水地大队一、二队进行。每处理小区面积0.1亩,重  相似文献   

9.
林间用静电喷雾48%噻虫啉水悬浮剂进行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48%噻虫啉水悬浮剂相同浓度,用静电喷雾显著高于非静电喷雾杀灭效果。试验筛选出静电喷雾48%噻虫啉水悬浮剂4000~6000倍药液浓度防治3龄幼虫马尾松毛虫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1976年以前,马尾松毛虫在广东仁化县从未猖獗为害。从1976年开始,城口等公社的个别大队出现零星严重为害,但面积不大,一般只有20~30亩。1977~1978年曾采用烟剂、白僵菌粉加六六六粉对第一、二代幼虫进行防治,但因虫龄较大,气候(高温、干旱)不适,防治效果不佳,虫口密度仍然很高,被其严重为害的面积达800亩左右。1979年马尾松毛虫蔓延至全县,被严重为害的面积达247000亩,约占全县松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严重影响松林生长和松香的产量。1980年4月中旬采用白僵菌对越冬后的6龄马尾松毛虫进行了全面的防治,在247000多亩受害的松林上取得了90%以上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系统地评价新药剂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及环境因素对其应用效能的影响,在室内,建立了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幼虫的敏感毒力基线,测定了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卵的活性,测定了温度、龄期对其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持效性,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具有较高的触杀毒力,48hLD50为0.45μg/头。用64mg/L丁烯氟虫腈药液浸渍,对小菜蛾卵的孵化抑制率为46.24%,且初孵幼虫存活率明显降低;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1~2龄幼虫的毒力较高,3龄以后随虫龄增大,敏感性降低;温度对丁烯氟虫腈毒力发挥有显著影响,表现明显的正温度系数效应,温度从15℃上升到32℃,毒力增强15.49倍。持效性试验表明,64mg/L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在84%~95%之间,持效15天以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丁烯氟虫腈对小菜蛾具有较好防治效果,以5%丁烯氟虫腈乳油1200倍液施药,药后1天防效达76%以上,药后7天在88%以上,与相同用量的同类药剂氟虫腈无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作者对螟虫越冬习性与防治的关系,作了一些调查和试验,现将所得结果汇报如下,以供参考。一、螟虫越冬态别、龄期几年来调查的结果证明:三化螟能以2—5龄幼虫越冬。能结茧的5龄幼虫才为较安全越冬幼虫,其余各龄幼虫均为无效过冬幼虫。二化螟以2—5龄幼虫过冬。大螟以2龄以上幼虫过冬,少数以蛹过冬。蛹在冬  相似文献   

13.
克螨灵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效果好克螨灵又称螨虫素,为生物碱类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特性。1995~1996年笔者在江宁县东山镇进行了药效试验。试验用南京保丰农药厂生产的0.1%克螨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大白菜地菜青虫二龄幼虫,药后...  相似文献   

14.
试验表明:8%阿维·四氯SC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每次用药量为有效成分30g/hm2,在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至1龄~2龄幼虫盛发期前,即稻田初见小苞时开始,采用常规喷雾方法施药,每hm2用水量750kg~900kg,把药液均匀喷到水稻中上部叶片正反面,药后10d防治效果为73.46% ~90.75%,且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5.
球孢白僵菌对斜纹夜蛾高毒菌株筛选与制剂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农业害虫,为了探索1条可持续、无污染的新型防治方法,我们通过标准喷塔法从12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中筛选出1株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高毒力的菌株--球孢白僵菌Bb2860菌株.在喷雾浓度为(2592±275)孢子·mm-2的高浓度下,菌株Bb2860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在第7d的校正死亡率达82.43%±6.03%.不同制剂的室内生测试验表明,孢子水悬液和2种油剂(分别为不含稳定剂和含有稳定剂)在中浓度319~529孢子·mm-2的喷雾浓度下,7d后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54.8%、70.0%和76.7%;菌药协同作用为86.8%.另外,于2009年9月在安徽马鞍山进行自然条件下对花椰菜叶上斜纹夜蛾幼虫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处理9d后,纯菌剂的相对防效为77.64%;低剂量和常规用量5%氟啶脲(抑太保)的相对防效分别为49.02%和89.70%;菌药混用的相对防效为91.13%.本研究显示出利用球孢白僵菌制剂及其与低剂量抑太保混用防治斜纹夜蛾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花生田大黑鳃金龟成虫发生期预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县常年种植花生25万亩,集中在东部丘陵砂土区,花生受大黑鳃金龟为害较重。近几年我们进行了该虫的测报和防治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成虫发生量调查大黑鳃金龟两年发生一代,以3龄幼虫或成虫交替越冬,少量混合越冬。以成虫越冬的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大量出土产卵于花生田,6—8月份大量取食,严重危害花生荚果,称之“大年”,以幼虫越冬的来年春季越冬幼虫上升危害,但取食量少,危害轻,因而称之“小年”。几年的定点调查表明  相似文献   

17.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对稻纵卷叶螟有很好药效。室内试验,6000倍液和8000倍液对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和96.66%,对4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9.82%和84.97%;田间试验,在大部分幼虫为3龄期前用药1次,药后15d,防效分别达97.28%和94.98%。  相似文献   

18.
40%叶胺磷乳油是贵阳黔农化工厂生产的一种新型复配农药,1990年6—8月进行防治水稻害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示范,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一.供试材料与方法 1.供试药剂为40%叶胺磷乳油(贵阳黔农化工厂提供),每亩用量150克兑水60公斤喷雾以不喷为空白对照。试验在白泥镇和小河乡进行,示范在白泥镇环城村进行,面积100亩。 2.防治对象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用药时间为:稻飞虱一至三龄若虫高峰期7月6日施药,稻纵卷叶螟二、三龄幼虫高峰期6月  相似文献   

19.
农哈哈乳油防治瓜绢螟效果好笔者试验用1%农哈哈乳油(海南博士威农用化学有限公司的产品)2000倍液在节瓜田防治瓜绢螟幼虫(1~3龄)药后1d、7d防效均为100%,同时试验的48%乐斯本乳油(美国陶氏益农公司产品)1000倍液,药后1d、7d防效也是...  相似文献   

20.
1984—1987年,通过人工模拟产量损失试验和黄地老虎幼虫三龄前在玉米叶片上的蛀孔株与枯心株的关系调查,提出以玉米植株定苗期虫孔株率确定防治指标。即玉米定苗前10天,植株叶片上出现的虫孔株率超过11.33%时进行防治。此法经在1987、1988年大田生产中验证较原防治指标法亩节约药费5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