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春季虻鲉的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和聚类分析法对春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虻鲉(Erisphex potti)的饵料组成、摄食随体长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虻鲉的食物由大于900 μm的浮游动物、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太平洋褶柔鱼 (Todarodes pacificus)、双喙耳乌贼 (Sepiola birostrata)、火枪乌贼(Loligo beka)、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和仔稚鱼组成,优势饵料为浮游动物,其重量贡献率为69%~75%.(2)虻鲉的食物组成及摄食量在体长为60 mm时发生较大变化,脊腹褐虾、仔稚鱼及软体动物等饵料对体长大于60 mm的虻鲉的贡献率增大,增幅为1%~12%.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春季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根据2000~2003年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浮游植物数量分布状况和生态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海区浮游植物年际平均总量为2225 44×104ind/m3,长江口浮游植物数量最高(8262 17×104ind/m3),舟山渔场次之(91 16×104ind/m3),杭州湾水域最低(30 91×104ind/m3)。群落的多项生态指标反映出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仍处于不稳定状态,H′的变动幅度大,其水域生态系统较杭州湾和舟山渔场更为脆弱,承受的外界环境压力更强;海区浮游植物总量主要受控于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等个别优势种,并决定浮游植物分布趋势,中肋骨条藻大量繁殖而造成年际间数量大幅波动,其中2001年浮游植物数量猛增,平均总量高达8262 17×104ind/m3,密集中心浮游植物数量已接近赤潮细胞密度;外海高盐水系入侵程度加强,与春季浮游植物高值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对长江口水域浮游植物分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1982—1983年四个航次调查的定量资料,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及栖息密度的分布进行叙述和讨论。调查结果:棘皮动物的生物量居首位,多毛类在调查区广为分布的类群,并占有较大的数量。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分布极不均匀,高生物量和高栖息密度的分布趋势基本相似,两者都在调查区的北部。8月生物量最高,平均为23.27g/m~2;2月最低,平均为10.09g/m~2。8月栖息密度最高,平均为84.8个/m~2;2月最低,平均为20.1个/m~2。同时,还叙述甲壳类的豆形短眼蟹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6年春夏季对长江口及其临近海域的海水和沉积物中的油污染物的监测结果,分析该海域表层水体和表层沉积物的油分布特征,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估该海域的油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调查水域表层水体中油含量分布范围为0.018~0.111 mg/L,平均含量为0.055 mg/L,其中春季平均含量为0.060 mg/L,夏季平均含量为0.050 mg/L。表层沉积物的油含量分布范围为(61.2~1062.4)×10-6,平均含量为246.1×10-6,其中春季平均含量为176.9×10-6,夏季平均含量为272.8×10-6。以《海水水质标准》II类和《海洋沉积物质量》Ⅰ类标准计算,表层水体春夏季超标率分别为60.0%和35.0%,表层沉积物均未超标。无论是水体还是沉积物,均以长江口水域的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外海域龙头鱼营养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在东海北部、黄海南部海域获取的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样品,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对龙头鱼的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头鱼摄食饵料种类有39种,鱼类是其主要饵料类群,所占质量百分比为84.13%。优势饵料种类为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细条天竺鱼(Apogonichthys lineat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等。龙头鱼的摄食强度秋季最高,冬季最低;食物组成季节变化明显,春季主要摄食虾类,其他季节则主要以鱼类为食;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食物组成及摄食强度具有显著差异,体长为100 mm和250 mm处存在食性转换现象,并在体长250 mm时表现为由广食性向狭食性转换的特征,摄食选择性增强。龙头鱼营养级为3.80,在东、黄海食物网中处于较高的营养层次。 相似文献
6.
7.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渔业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本文根据2000~2002年6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的渔业环境质量进行全面研究及变动趋势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水域营养盐含量十分丰富,约90%无机氮是以硝酸盐形态存在。该水域主要受营养盐、重金属及有机物的污染。其中杭州湾水域受污染程度最为严重。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浮游植物初级生产主要受磷营养盐的限制。总的来说,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渔业环境质量正呈逐步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9.
10.
长江口及南黄海水域秋季小黄鱼与皮氏叫姑鱼的食物竞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长江口及邻近南黄海水域多个站位中不同体长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与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及其饵料的碳氮稳定同位索比值,研究了两者的主要食物组成及竞争策略.结果表明:(1)红狼牙鲐虎鱼(Odantamblyopus rubicundus)、六丝矛尾鲐虎鱼(Chaeturichthys hexanema)、中华栉孔鲐虎鱼(Ctenotrypauchen chinensis)、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口虾蛄(Squilla oratoria)6种生物饵料为两者的优选食物;(2)小黄鱼与皮氏叫姑鱼的体长与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3)小黄鱼、皮氏叫姑鱼及其一些生物饵料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存在站位间的极显著差异(P<0.01);(4)2种鱼采取了栖息地与食物分化的摄食策略来缓和食物竞争.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羽状锋海区浮游值物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丰、枯水期的数量均值分别为2505.4×10 ̄3个/米 ̄3(1988年8月)、303.5×10 ̄3个/米 ̄3(1988年12月)和189222.0×10 ̄3个/米 ̄3(1989年8月),平面分布的斑块现象明显,丰、枯水期的数量密集区主要形成于表层盐度25为中心的河口羽状锋锋面一带及其东侧海区。在影响研究海区浮游植物数量时间和空间分布的诸多因素中,长江径流量的变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种类组成隶属于河口型的生态组成模式,河口沿岸低盐种是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成份,决定着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的性质。河口羽状锋海区存在着一个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带,其位置的变动主要取决于锋面位置的变动。根据浮游植物数量密集区,pH和溶解氧的异常区的位置,可大致推断出长江口羽状锋的位置及其走向。 相似文献
12.
2002年3月在长江口新建的北导堤N6区段试投放底栖动物10 t的基础上,2004年3月在南、北导堤通过投放以巨牡蛎为主的底栖动物5 t,开展底栖生物修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5个月,试验区底栖动物种类共有21种,比本底值增加了9.5倍;总生物量和总栖息密度分别为26 489.43 g·m-2和3399.11 ind·m-2,比本底值分别增加了40.31倍和7.50倍,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98,比本底值提高了3.08倍。其中巨牡蛎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增加明显,巨牡蛎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19 328.84 g·m-2和918.67 ind·m-2,分别是所投放巨牡蛎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483.39倍和140.47倍。初步评估整个长江口导堤巨牡蛎的总重量已达719 076 t以上,已初步形成以附着型贝类为主的底栖动物群落。根据2005年6月的测定结果,推算出整个长江口导堤巨牡蛎对营养盐和重金属的累积量为:N为 986×103 kg、P为 67×103 kg、Cu为 16 675 kg、Zn为 39 258 kg、Pb为410 kg、Cd为 171 kg、Hg为 0.118 kg和As为 222 kg。 相似文献
13.
14.
Spatial patterns in th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f Japanese anchovy, Engraulis japonicus, eggs were studied from net surveys in the East China Sea in May 1991. Egg abundance was> 5 × 103 eggs (100 m3)?1 in the area off Changjiang River, where a large spawning ground was developed.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living eggs showed a maximum concentration at the surface (40700 eggs (100 m3)?1) and rapidly decreased to ~5000 eggs (100 m3)?1 at 14 m. Newly spawned eggs (stage I) were found throughout the water column but were most abundant near surface. Some eggs were morphologically identified as dead owing to their abnormal development and physical damage. In contrast to living eggs, no dead eggs were found at the surface and the concentrations were low to 21 m depth (40–64 eggs (100 m3)?1). The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markedly with increasing depth, reaching a maximum of 634 eggs (100 m3)?1 near the bottom (35 m). Dead eggs accounted for less than 0.3% of the total caught within 7 m of the surface and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to 12% near the bottom. The settling loss of dead anchovy eggs also was studied by employing sediment traps at the spawning ground. The downward flux of settling eggs was low (304–405 eggs m?2 day?1) at 15 and 20 m depths, but rapidl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epth, reaching a maximum of 1622 eggs m?2 day?1 at 35 m (5 m above bottom). By comparing the egg flux at 20 m with the living eggs abundance in the upper 20 m, the settling loss of eggs was calculated as about 0.098 day?1. This probably represents the natural mortality of anchovy eggs caused by genetic abnormalities and incomplete fertilization.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渔场鱼类组成和多样性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利用2000年在长江口渔场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对该渔场的鱼类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捕获鱼类73种,隶属于11目,40科,62属。季度出现频数F=1~4的鱼类种数分别为38、9、12、14种。所有出现种类的适温性以暖温性和暖水性基本相当,在所出现的海洋性种类、河口性(低盐性)种类、河海洄游性种类三种生态类型中,以海洋性种类占绝对优势,河海洄游性种类相对较少。根据优势度曲线可以看出夏季优势种最突出,秋季优势种最不明显。通过相似性指数的分析表明,季节间的相似性以春季和冬季较为相似,夏季和秋季差异较大。各个季节的多样性指数D、H'、J以春季和冬季较接近,夏季和秋季相差较大,并且四个季节中以秋季较高。在4个季节的调查中,各站鱼类多样性指数相差较大,可能是因为出现频率小且数量少的偶见种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6.
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a分布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根据1988年8月、12月、89年8月和1991年9月对长江口外附近水域进行的多学科的综合调查结果,着重探讨长江河口羽状锋区附近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调查海区叶绿素a含量从长江口外向东构成低、高、最低的分布趋势,夏季形成向东或东北扩展的、清晰可辨的叶绿素a的羽状锋。 相似文献
17.
18.
长江口渔场渔业生物资源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本文用 2 0 0 3年在长江口渔场 3个航次的调查数据 ,对该水域的渔业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三个调查航次共捕获渔业生物 79种 ,其中鱼类 4 9种 ,隶属于 11目 ,30科 ,4 5属 ;虾蟹类共有 2 0种 ;头足类共有 10种 ,隶属于 3目 ,6科 ,6属。三个调查航次都是以鱼类的资源量指数最高 ,资源尾数密度表现为虾蟹类高于头足类 ,资源重量密度除 6月份虾蟹类低于头足类外 ,4月和 9月 2个航次都高于头足类。鱼类和虾蟹类的资源量指数值在 9月份达到最大 ,而 6月份为最低 ;头足类的资源量指数以 4月份最高 ,9月份最低。优势种组成的变化表现为 :4月份为黄鲫和小黄鱼 ,6月份为、黄和太平洋褶柔鱼 ,9月份为带鱼和小黄鱼。 相似文献